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何家冲,河南省罗山县铁铺乡的一个普通的村庄。七十八年前,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二十五军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何家冲成为红军长征的第二个出发地。当时,由于贺龙领导的红二十五军在此创立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带领广大贫苦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胜利,使何家冲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2.
瑞金、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崭新起点。它把中国革命的近期目标一由反对军阀、反对封建统治转向了集全民之力,一致对外,北上抗日。这一伟大壮举,也使得瑞金、于都两个地名首先登上了长征这段历史的榜首,成为长征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地名。  相似文献   

3.
瑞金、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转折点,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崭新起点。它把中国革命的近期目标——由反对军阀、反对封建统治转向了集全民之力,一致对外,北上抗日。这一伟大壮举,也使得瑞金、于都两个地名首先登上了长征这段历史的榜首,成为长征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地名。  相似文献   

4.
1935年7月至9月,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后,留下的游击武装的分散斗争。1935年7月,中共鄂豫陕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继续长征北上,到陕甘根据地与红26军会合,巩固和扩大陕甘根据地,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走后,中共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鄂陕游击总司令部、豫陕游击师及他们所领导的游击武装留了下来。当时,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5.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不仅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传播到全世界,激励着世界人民。长征在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伟大奇迹的同时,也为地名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丰富了地名文化的内涵,使之成为星光璀璨的伟大符号,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事件,承载着中国革命的光荣与伟大。  相似文献   

6.
刘丹 《中国地名》2011,(5):73-74
随着我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开展,地名工作已经成为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之相适应的是地名档案工作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历经20多年的发展,地名档案工作已初步得到规范,但是一些单位地名档案资料不齐全,整理不科学的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地名档案资料的完整和地名档案社会服务功能的全面发挥  相似文献   

7.
正地名标志设置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2015年以来,内蒙古以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为契机,推进农村牧区地名标志设置,特别是门户牌设置。至2017年底,全区农村牧区共设置地名标志117万余块,其中门户牌115万块,有效地解决了我区农村牧区地名标志密度低、地名标志老旧等问题,为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了便利条件,进一步提升了地名公共服务水平。一、注重地名普查质量,利用地名  相似文献   

8.
正在民政部的关心关怀和区划地名司的悉心指导下,湖北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始终坚持地名文化在地名普查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谱写了具有"湖北特色"的地名文化新篇章。一、拓荒盲区,力推地名文化吐故纳新1979年至1986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基础,但占到湖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采集地名总数  相似文献   

9.
在地名管理规范化的进程中,地名工作者们越来越多地提及到一个词语:对地名或其要素内容的“确认”。事实上,确认已经成为地名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当在具体的确认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需要地名管理理论给予支持时,便需要对地名管理中的“确认”一词作出确切的界定和较完整的诠释。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我国开始进行系统的地名工作,在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发现了大量的一地多名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是综合运用地名考证、语言、民俗等研究成果,在同时指称同一个地理特征的多个名称当中确认一个。以后的沿海岛礁名称普查…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地名普查是继第一次地名普查后的又一次重大国情调查,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欲高标准完成任务,需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搞清情况一要搞清第二次地名普查地位作用。要搞清第二次地名普查范围主要是沿海、沿边、沿疆和海洋地区,地域特殊,指向较强,不仅有利于掌握基本国情,推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2年辽宁省朝阳市在地名管理工作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手段,建立了地名管理咨询系统,在地名管理信息服务社会化方面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顺应时代的发展,分析地名管理现状,启动建立地名  相似文献   

12.
第四次全国沿海城市地名管理研讨暨经验交流会纪要李棠第四次全国沿海城市地名管理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就沿海城市的地名法制化建设、地名管理技术规范、地名的有偿命名、地名管理的难点及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一、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正在展开,并建立了相关的地名数据库。本文介绍了城市地名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以及地名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并提出了地名数据库的相关应用模式,并结合地名匹配对文本数据进行空间化。最后,对城市地名数据库的更新维护以及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朱江领 《中国地名》2011,(11):16-17
国家地名数据库3.0版(以下简称地名数据库)已正式启用,标志着我国的地名管理进入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管理阶段,是地名管理工作的重大突破,提升了地名公共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地名数据库对地名的分类较之国家第一次地名普查时对地名的分类显得更加细致,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批准了《呼和浩特市地名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地名命名不得实行有偿冠名,新建地名标志设施不得附设商业广告,通行多年的地名  相似文献   

16.
一、城镇地名标志设置的重要性随着城镇的发展,城镇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城镇对地名管理的强化也成为城镇科学化管理的组成部分。城镇地名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地名综合体。它具有类型多、数量大、使用频繁、变化频繁等特征。在城镇这个复杂的环境中,设置地名标志将方便人们的交往、生产和生活。同时,通过地名标志设置宣传了地名,提高了地名知名度,实现了地名标准化,具有层次性的布局,合理的地名标志使城镇地名摆脱了杂乱无章的混乱局面,使城镇地名管理与城镇发展相适应。城镇地名标志设置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城镇形象的影响上。城镇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12,(3):33-33
2010年,是我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收官之年,也是区划地名工作取得可喜成果的一年。丹东市作为全国地名工作的前沿,以四个专项事物为驱动,以征名为契机,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发挥了积极的牵动效应。丹东市的一班人乘势而上,以完善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使之成为社会各界获得地名信息的主渠道,与群众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历代编纂的地方志书,由于受历史的局限性,对地名的记述分散而不系统,没有地名专业志书。编纂专门的记述地名的志书——地名志,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新事物。编纂地名志之所以在现代才成为可能和现实,一是客观上得益于全国地名普查获得了前所未有且丰富翔实的地名资料。二是当代开展地名管理工作和地  相似文献   

19.
地名管理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城市规划区内地名进行一次全面整治,以进一步规范湖州市的地名管理,实现地名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划、科学化,是湖州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做好的工作。 一、规范地名名称。 1、命名。一是对未命名的35条  相似文献   

20.
刘烜 《中国地名》2013,(12):11-11
山东省诸城市地名协会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各种交流活动、编辑图书、参与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渐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社团。开放式学术研究和社会化地名管理是地名协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诸城市地名办公室与地名协会紧密合作,相互补充,协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弘扬地名文化的中坚力量和地名管理的参谋助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