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是人类活动无意地导致地表物质侵蚀、输移、沉积过程中的渐近或超临界现象 ,它具有独特的社会学及灾害学属性。按人为驱动力形式、灾害所在地貌部位、灾害的表现形式及具体灾害现象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系列可划分为 :流域水系、沟道坡面、河道及平原河口海岸四个泥沙灾害类 ;各灾害类包括侵蚀型、搬运型、堆积型、复杂型及关联型五种泥沙灾害型 ;共 54个灾害种。这是一种比较综合、系统的人为动力泥沙灾害类型划分。从流水地貌、泥沙运动及灾害学相结合出发 ,人为动力泥沙灾害具有以下特征 :1地理地带基础上的加剧性特征 ;2人文环境影响下的渐变性与急变性特征 ;3盲目性驱动下的无序性特征 ;4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等。人文环境的变化是人为动力泥沙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只有加强管理力度 ,提高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才能控制人为泥沙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环境灾害及其主要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类作用于得自然环境并从中取得能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采取的方式方法的正确与否对环境影响很大。自20世纪以来,人们实现了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又大量消耗和破坏了资源与环境,加剧了人类与自然之间不协调关系的发展,导致了环境灾害的频生。本文归类分析了中国环境灾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经济、人口、文化重心,但频繁发生的灾害对流域乃至全省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由于研究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灾害在分布、发生特点、成因上不仅具有过渡特点,而且具有综合的特点,具体表现为种类繁多、垂直地带性特征显著,即随着地势高低,上下游地势显著变化,灾害在类型组合、发生强度、承灾体、致灾因子上都有显著不同,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分流域段、分地势高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荒漠化分类系统探讨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通过对前人研究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成果的学习消化并结合自己多年对土地荒漠化研究,提出我国土地荒漠化类型划分的原则和分类系统,以主导营力和表现形式为划分指标,不但将全国划分为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化学作用和人为直接作用等4个类型,而且从不同类型中再细分出侵蚀劣地,侵蚀裸岩、裸土,堆积沙砾地,土壤劣化;风蚀劣地,风积半流动沙丘,风蚀裸地,土壤粗化、贫化;次生盐渍化、酸化、碱化地,三废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废弃土、石、渣堆积,人工挖掘劣地等13个亚类,并对其分布、特征及形成等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英男  龙花楼  李裕瑞  马历 《地理研究》2022,41(6):1623-1636
农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亟待探索农区农业生产转型与其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地域类型,从而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类型学视角采用判别法将黄淮海平原农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划分为城市近郊现代集约型、城市近郊传统经营型、城市远郊现代集约型和城市远郊传统经营型。从拉力、支撑力及引导力的视角,构建以“发展主体适应-要素变化-环境响应”为主线的分析框架,解读了农业生产系统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的动力机制和特征。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系统转型负向环境效应的形成机制为在增产增收的目标导向及区域自然条件约束下,资本、技术及劳动力的非理性投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扰动。将农业生产系统转型与环境效应的耦合类型划分为城郊现代集约高强度污染型、城郊现代集约中度污染型、城市远郊现代集约高强度污染型和城市远郊现代集约中度污染型。基于以上分析,从普适性与异质性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与优化调控策略,以期实现平原农区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健康转型。  相似文献   

6.
土地覆被主要表现为陆地表面的形态特性和动态变化特征,土地利用是其动态变化的外在驱动力,植被是土地覆被的“主要”而非唯一的组成部分,土地覆被也包含着它的功能特性。地表覆被物的光谱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土地覆被的本质特征,也是土地覆被分类的基本依据之一;利用遥感资料所表达的地表覆被物特征值 (如以NDVI为指标的绿度值、始绿期、终绿期、波形、峰值、谷值等) 可以方便地对土地覆被分类标准进行量化处理;对于一些复杂的复合单元,应着重于它的组合 (包括组成成分和结构) 特性及其对地面过程的影响来赋予更确切的内涵。据此,构建了包含7个一级类别和20个二级类别的开放式 (open-end) 的鄱阳湖流域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并且应用SPOT4-VEGETATION 的时序NDVI数据,对各类别的面积比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流域的现状覆被主要由常绿覆被和作物-树-草混合覆被以及人工栽培植被 (作物) 等构成。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保护区规模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的保护区其规模具有随保护区类型、建设时间和地区分布的不同而变化的特征。自然保护思想和保护区建设中土地的可获得性是形成上述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自然保护思想对保护区规模大小有指导作用,而土地的可获得性则直接影响保护区面积。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   总被引:148,自引:5,他引:148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作为国家普查规范和技术导引,旅游资源普查必然依据一定的分类系统,通过不同类型地域的实践,在《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篇)基础上,新拟的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完善分类分级分态系统,工增加到3个景系,10个景类,98上景型。在表征资源单体规模时,以景域、景段、景元三个空间尺度等级来区别,并根据资源所处状态分为已开发态、待开发态和潜在势态三种  相似文献   

9.
复合型泥沙灾害过程特征及区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复合型泥沙灾害的定义,从时间序列角度出发,表述了复合型泥沙灾害过程的复杂性、周期性、耦合性及层次性等特征,并对泥沙灾害的区域关联性与区域差异,区域划分与分区特征作了研究。根据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发育的大环境及基本复合过程进行划分,分为东部平原-沿海地带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地区、中部高平原低山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地区、西北干旱高中山盆地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地区、青藏高寒山原复合泥沙灾害过程地区4个一级区;依据泥沙灾害复合过程的相似性及差异性,划分11个复合泥沙灾害过程二级亚区。  相似文献   

10.
产沙模数与流域面积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面积是综合地表一切要素的黑箱变量,而产沙模数是流域产沙强度的重要体现。自20 世纪50 年代以 来,有关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变化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多年来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 行总结、提炼,在此基础上,把产沙模数与流域面积的变化关系划分为5 种类型,即负相关关系,正相关关系,先增 加后减小的非线性关系,先减小后增加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无显著关系等,继而对每种类型出现的原因给出了合理 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指出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变化的本质原因,即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的变化是对流域内各种因 素及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响应,产沙模数与流域面积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产沙模数随流域面积的增加可以出现任 何变化。  相似文献   

11.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不同地类的侵蚀产沙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侵蚀产沙规律,通过对晋西王家沟小流域1955—1980年的多年观测资料及多次人工模拟降雨资料分析,建立了不同地类侵蚀产沙关系式,包括坡面侵蚀产沙、黄土沟坡侵蚀产沙、红土沟坡侵蚀产沙、发育沟壁侵蚀产沙、洞穴侵蚀产沙等黄土丘陵沟壑区丰富的侵蚀产沙类型。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从DEM数据中提取出小流域水沙汇流网络,将水沙运移引入到侵蚀产沙模型的计算之中;模型对羊道沟22次降雨的计算结果表明:坡耕地是坡面的主要泥沙来源,陡坡地在全流域侵蚀产沙中占有重要地位,水沙汇流作用对下坡的侵蚀产沙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选用了晋西汾河上游的阳湾小流域进行了模型的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盐湖水化学类型的判别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磊  吴启勋  宋萍 《盐湖研究》2004,12(1):46-50
应用判别分析分类技术研究了盐湖水化学类型。结果表明,用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的变量(X1~X8)对区分盐湖水化学类型有显著作用。考虑这些变量,依据判别分析分类技术建立了盐湖水化学类型的数学模型。其判别函数可以成功地对盐湖样品进行水化学类型的判别或预测。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整理公元前1831年-公元1980年中国地震灾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着重探讨了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特征以及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分析。中国地震灾害记载的时间分布不平衡,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也不平衡,元代以前集中于山西、河南、陕西一带,明清时期西南和台湾地区有所增加,民国及1949-1980年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台湾地区。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也集中于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四川和新疆,通过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可知高烈度的地震对新疆的交通系统影响较大,云南和四川较低烈度的地震对其交通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因为3省皆分布于中国强震带内,且四川和云南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其交通线的分布多沿山川行进,故较易受地震影响。然后,依据破坏程度、次生灾害、交通构筑物破坏可将地震灾害对交通的影响划分为不同的影响类型。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存贮-释放及其临界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8,28(3):354-360
确定了黄河下游河道处于泥沙存贮-释放临界状态的水沙临界条件。当场次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31.68 kg/m3,或者来自中游多沙粗沙区场次洪水来沙量小于4 543×104 t,下游河道将由泥沙存贮状态变为泥沙释放状态。当河口镇以上清水区径流占场次洪水总径流量比率大于0.70时,也会由泥沙存贮状态变为泥沙释放状态。场次洪水泥沙输移比随洪水平均流量的增到而增大,流量为4 000 m3/s(相当于平滩流量)时达到峰值,此后有所减少。这表明,平滩流量时泥沙存贮最少,低于平滩流量和高于平滩流量时泥沙存贮均增大。  相似文献   

15.
根据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速度 ,采用定量的方法 ,将中国划分为 5种粮食增长类型 :前减后增型、加速增长型、匀速增长型、减速增长型、前增后减型。它们的形成是粮食播种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双方对比关系的区域差异决定了各种粮食增长类型的特征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流瑾特性对产沙量与降雨关系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卢金发 《地理学报》2000,55(6):737-743
在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选择了16个不同自然地理类型流域,通过流域产沙量与降雨指标之间关系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流域产沙量-降雨之间相关曲线的斜率不同;在相同的降雨指标条件下,越往北部产沙量变幅越大。流域产沙量与降雨指标之间关系的上述分异,主要受流域下垫面环境特性和暴雨分布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