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冉心 《四川气象》2001,21(4):27-30
本文根据1986~1995年的双流机场观测资料,分析双流机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然后结合形势场的分析建立双流机场雷暴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1986~1995年的双流机场观测资料,分析双流机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然后结合形势场的分析建立双流机场雷暴的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了双流机场2003~2007年秋末及冬季(11~次年2月)02号RVR≤550m的出现情况,分析了对应时刻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其它要素的特征;最后结合Ⅱ类运行的情况,探讨了双流机场Ⅱ类运行时气象预报服务的一些技巧及考虑方向,旨在对双流机场低能见度天气下的预报服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流机场低云的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气象台1986-1995年1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符合双流机场低云变化客观实际的规律,同时对这10年中出现低云的较典型的天气过程进行归纳和整理,建立双流机场低云的预报模式,供民航气象人员及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数值产品对双流机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检验,对双流机场雷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要素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WAFS产品制作了高空(850hPa)温度演变预报图图例,对本场的雷雨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0年7月17日午后及晚上双流机场产生了两次强雷 雨天气过程,机场 预报员成功地对上述过程做出准确预报;本文就当日的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进 一步总结出民航气象数据库WAFS(世界区域预报系统的简称,以下同)产品500hPa高空风既流 场形势预告图对近两年来双流机场多起夏季雷雨天气过程成功预测所起的作用,为双流机场 夏季雷雨的预报提供了一个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溃变理论的涡流旋转—滚流结构观点和方法体系。运用V—3θ结构分析和方位相空间结构分析双流机场雾发生、发展的物理机理。将自动气象站观测的时序性数量信息转换为结构信息,既体现雾发生、发展过程的非规则的特征,又便于识别。并对双流机场雾的预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谢明金 《四川气象》2001,21(4):25-26
本文利用数值产品对双流机场雷雨天气过程进行检验,对双流机场雷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要素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WAFS产品制作了高空(850hPa)温度演变预报图图例,对本场的雷雨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料提高雷雨预报准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光 《四川气象》2001,21(1):20-23
2000年7月17日午后及晚上双流机场产生了两次强雨天气过程,机场预报员成功地对上述过程做出准确以预报;本文就当日的天气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进一步总结出民航气象数据库WAFS(世界区域预报系统的简称,以下同)产品500hPa高空风既流场形势预预告图对近两年来双流机场多起夏季雷雨天气过程成功预测所起的作用,为双流机场夏季雷雨的预报提供了一个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气象台1986-1995年1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符合双流机场低云变化客观实际的规律,同时对这10年中出现低云的较典型的天气过程进行归纳和整理,建立双流机场低云的预报模式,供民航气象人员及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成都双流机场2004~2015年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双流机场低跑道视程(RVR<550m)特征。双流机场低RVR主要出现在11~3月,05~10时出现最多,当出现低RVR时,维持在II类运行标准内的比率仅为25.9%,可实施II类运行的时间有限,低于起飞最低标准的比率为49.8%。通过对出现低RVR时,能见度、风速、温度、相对湿度和修正海平面气压逐月分布的特征分析,提取预报依据,构建了双流机场低RVR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成都双流机场自动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03~2015年双流机场夏季大雾出现时气象要素的特征,并对2003~2015年出现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合成分析,以探寻双流机场夏季大雾的特征和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双流机场夏季大雾均为辐射雾,持续时间较短,风向多为偏南风和西南风,风速较小;大雾发生在降水系统后部的负渦度区内,前期降水为大雾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前一日20时相对湿度在80%以上,大雾出现时相对湿度在92%以上;在高压系统稳定维持的天气背景下,中高层干空气侵入促使双流机场上空维持上干下湿的结构;下沉气流的存在有利于下沉增温和近地面辐射降温共同形成等温或逆温结构,促进稳定层结的建立,有利于大雾的维持。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流国际机场2013—2018年的逐小时气象观测资料、欧洲中心ERA-interim逐6小时再分析资料、成都市气象局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双流机场雷暴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并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双流机场雷暴天气预报因子,在此基础上基于二级逻辑回归法建立潜势预报模型(预报方程和消空方程),最后进行数据的回代检验。结果表明:对流有效位能、K指数、850 hPa比湿、850与500 hPa假相当位温差、回波顶高、1.5º仰角基本反射率、3.4º仰角基本反射率、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为雷暴天气的主要预报因子,据此建立的潜势预报模型对双流机场雷暴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指示性,且综合来看在夏季的预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12—202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温江站常规探空资料等,统计了双流机场霜、雪及相关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双流机场指挥中心提供的2018年除冰记录,统计分析双流机场霜、雪天气对运行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流机场出现霜时,气温多在04时下降至20 ℃,07、08时降至05 ℃,相对湿度多在04时达到95%并维持,天空状况为少云到多云,平均风速00时后多在 1 m/s以下;双流机场雪(含雨夹雪)出现时,700 hPa气温平均为-12 ℃,850 hPa为-5 ℃,925 hPa为0 ℃,地面平均气温24 ℃,平均露点温度04 ℃,0 ℃层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400 m;07—08时出现00 ℃以下低温,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会对运行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垂直能量螺旋度在双流机场雷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引入垂直能量螺旋度指数的概念,并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将其应用于双流机场2011年5月8—9日出现的雷暴天气过程,并对2009—2012年双流机场出现的32次雷暴天气过程进行统计,验证垂直能量螺旋度指数的有效性及普适性。结果表明,该指数综合反映了对流天气发生时的热力效应和动力效应,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是诊断和预报强对流天气的有效指数;垂直能量螺旋度对预报双流机场未来3h以内的雷暴天气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雷暴天气一般出现在垂直能量螺旋度大于0.62×10-5J·m·kg-1·s-2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双流机场夏季雾成因的动力学分析及计算,寻找其成雾原因及有关气象要素特征,为准确预报夏季雾的出现及消散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便预报员为航班及时起飞及降落提供更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流机场自动探测资料和ERA_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11月26日和12月4日两次大雾过程的天气背景和气象要素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提高对双流机场大雾天气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2次大雾都是典型的辐射雾,其形成过程具有一些相似的环境背景,即天空云量少,微风(0~2 m/s),低层较高的湿度和较低的稳定层结(较低的边界层高度);12月4日过程近地面的绝对水汽含量大于11月26日过程,这可能是4日大雾过程最低主导能见度、最低跑道视程小于26日大雾过程,持续时间大于26日过程的原因;12月4日过程边界层内湍流的扰动更强,该强扰动信号可能对长时间影响双流机场民航运行的强浓雾过程的生消发展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流机场夏季大雾成因的动力学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光 《四川气象》2001,21(3):15-17
本文通过对双流机场夏季雾成因的动力学分析及计算,寻找其成雾原因及有关气象要素特征,为准确预报夏季雾的出现与消散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便预报员为航班及时起飞及降落提供更准确的预报。  相似文献   

19.
7.24雷暴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海  冉心 《四川气象》2001,21(4):33-38
通过对2001年7月24日双流机场的一次强雷暴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物理量场的分析,结合卫星云图分析,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便于预报员优化利用各种资料,作好雷暴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双流机场副高西部雷暴开掘形势,结合能量指数,并利用数值预报产品作500hpa、700hpa垂直速度演变预告图,为副高西部雷暴的定位和定时预报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