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山东台网记录的2010-2020年沂沭断裂带范围内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高频截止模型,以理论震源谱对观测震源谱之间的最小绝对残差值作为目标函数,使用稳健的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得到93个地震震源谱的特征参数和震源参数,对不同震源参数之间的定标关系及视应力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频截止模型的理论震源谱对观测震源谱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拐角频率识别效果,因此该模型更适用于观测震源谱;沂沭断裂带中小地震的拐角频率为2~15 Hz,与矩震级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震级越大,拐角频率越低;地震矩M0与震级ML在单对数坐标系下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利用稳健函数线性拟合,可表示为log M0=1.096ML+9.78;地震视应力的时间分布特征表明,沂沭断裂带2012-2014年地震视应力偏高,地震强度和频次明显增加,2016年后地震视应力有所降低,地震强度和频次有所降低;沂沭断裂带地震多发生在高视应力内部和边缘地区,断裂带中南部的莒南-临沂和断裂带北段的安丘段存在明显高视应力集中区,这些区域为沂沭...  相似文献   

2.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和震源错动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沂沭断裂带小震震源机制解,推断了本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取向及其分段差异性,以及震源断层面产状、错动性质。同时考察了沂沭带现今活动断裂的性状及构造形变特征,进而对断层错动方式、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沂沭断裂带的受力模型及未来地震危险地段。  相似文献   

3.
沂沭断裂带第四纪盆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沂沭断裂带内第四纪盆地的分布、时代,盆地内部结构以及盆地的沉降幅度、第四纪沉积物厚度与第四纪以来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沂沭断裂带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利用1986年在鲁南地区开展深地震测深所获资料,反演了沂沭带南段的地壳速度结构和地壳层构造。结果发现:(1)沿沂沭断裂带的地壳低速层是不连续的,在相当于1668年8(1/2)级地震的发震段(河阳—郯城)的中、下地壳内都有低速层,在该段南、北分别缺失下地壳与中地壳的低速展;(2)沂沭断裂带深部存在四条超壳断裂,西侧二条深断裂东倾,东侧二条深断裂直立,形成上宽下窄斗形超壳断裂带;(3)沂沭带地壳的破裂程度明显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减弱的现象;(4)沂沭带莫霍面为向下拗曲带,其两侧地壳层形变程度具有西强东弱、下强上弱和由郯城向南、向北减弱的特征;(5)郯城附近,沂沭带东地堑浅层断裂相对于深部断裂向西位错约6公里。  相似文献   

5.
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及地壳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沂沭断裂带为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新构造运动显著,是华北地区的强震活动带之一。文中收集了该地区的布格重力数据,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重力场进行有效分离,研究区域地壳结构特征及断裂空间展布,并应用Parker变密度模型对区域莫霍面进行反演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重力区域场显示,沂沭断裂带形成了NNE走向的大型重力梯度带,分隔了鲁西、鲁东地块,成为区域内重要的地球物理分界线。2)重力局部场显示,中上地壳结构复杂,沂沭带内部呈现两堑一垒的重力异常格局,5条主干断裂形成线性梯度带分布于东、西地堑内,鲁西块体的多条NW向活动断裂交切于沂沭断裂带,多数断裂只交切于西地堑,而蒙山山前断裂和苍尼断裂横穿沂沭断裂带;下地壳结构相对简单,发生明显的褶曲构造,表现出大规模高、低密度异常相间排列的典型特征。3)区域莫霍面形态东高西低,沂沭断裂带形成了莫霍面陡变带,造成了东西分异格局,潍坊东—莒县—临沂一线出现莫霍面上隆区,具有强震发生的深部孕震环境。4)区域内地震多发于高、低重力异常转化带之间,特别是活动断裂对应的重力梯度条带之上,地震的发生与断裂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沂沭断裂带地震活动性最强,且东地堑强于西地堑。  相似文献   

6.
沂沭断裂带新构造活动规律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沂沭断裂带活断层的结构与几何学特征、活动型式与时间、断层擦痕反演应力场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对其活动机制和时间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第四纪以来呈现为大型的活动构造带,主体上由四条主干活断层组成,各活断层主要表现为逆右行平移.它们的断层活动性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与南强北弱的特点.通过对该断裂带内一系列活断层擦痕反演应力场分析,表明新构造活动期的区域应力状态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详细的野外调查表明,沂沭断裂带浅部活断层的形成机制为直接复活、隐伏断层扩展、反向断层复活与截切断层复活四种类型,以前两类为主,主要利用早期地堑边界四条主干断裂的复活与扩展而形成浅部的活断层.  相似文献   

7.
沂沭断裂带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小震震源机制解及单台平滑机制解资料,研究了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沂沭断裂带应力主轴P为72°,T为342°,与苏、鲁、皖、豫地区应力场取向一致;该带应力场存在纵向上的分段差异;不同深度的地震机制结果统计表明,震源较深的地震(h≥17公里)机制更能真实地反映地壳应力场。最后对该带近期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活动断裂、受力状态和破裂角大小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沂沭断裂带大地震复发周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充分的地质证据表明,在沂沭断裂带1668年发生8.5级大震地段,全新世以来曾有过多次古地震活动事件,并存在3500年左右的大震复发周期。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了19个沂沭断裂带断层泥样品,测定了断层泥样品三个方向(x,y,z)上的纵波速度(Vpx,Vpy,Vpz)。其中x为断层走向,y垂直于断层面,z为铅直向。根据测量结果表明,该区的大震危险性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对沂沭断裂带及相邻区域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对该区历史地震序列做了平静—活动期划分,研究了该区中强地震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对该区今后地震趋势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沂沭断裂带活动褶皱及其与活动断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5万活断层地质填图获得的有关资料,初步讨论了沂沭断裂带活动褶皱的展布、内部结构以及与活动断层的关系。沂沭断裂带活动褶皱发育在F1、F2断层之间,呈串珠状伴随F5断层展布,开始形成于第三纪时期,主要形成于第四纪晚期,属活动褶皱。活动褶皱和活动断层是在右旋挤压剪切带中形成的两种构造形式。  相似文献   

12.
沂沭断裂带内部的差异活动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郯庐断裂带在山东境内被称为沂沭断裂带的部分是其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一段.许多学者对沂沭断裂带做过大量研究工作,指出沂沭带活动存在差异性,但较少关于差异活动的原因分析.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沂沭带5条断裂的主要活动规律及其特点,对沂沭带进行了新的分段,并归纳了沂沭带不同断裂之间、同一断裂不同段落之间的活动差异及其差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地貌、断裂结构、断裂空间组合、现代运动、深部构造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阐述了造成沂沭带差异活动的可能原因,为更深入地研究沂沭带提供了新鲜的启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沂沭断裂带地区2010~2012年共6期重力场资料进行动态差分,和相对于2010~2012年6期基准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到沂沭断裂带重力场的变化特征为:沂沭断裂带重力场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每年的3月与8月重力场存在反向变化,其季节性变化与降水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最佳逼近一般多项式曲线拟合和速率合成方法,分析沂沭断裂带近期断层形变特征,结果显示:沂沭断裂带及其北西向断层近期的垂直和水平形变速率均较小,没有明显的速率异常;同一断层具有分段活动特征,且不同时间段的活动速率存在着差异;同一断层的水平形变速率大于垂直形变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沂沭带近期(1970~1986)地震活动性指标的时序变化,设计了分布模型并进行统计检验,结合地震空间分布特点综合分析认为,该带地震活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空间分布状态稳定,时间分布服从泊松模型。说明近期沂沭带处于稳定受力状态,地震为正常背景性活动。  相似文献   

16.
沂沭断裂带断层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沭断裂带是由近于平行的四条断层构成的一条活动断裂带。我们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测定了沂沭断裂断层泥的粘土矿物组成及其中石英颗粒的表面形貌。依据沂沭断裂带四条主干断层中的19个断层泥样品中石英颗粒表面形貌将它们分为四种结构类型,每一类都有各自的特征结构。认为保存下来的这些石英颗粒表面标志,不仅可以揭示沂沭断裂带的活动性,也揭示了东部的白芬子—浮来山断层(F_2)具有最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7.
李杰  于澄  朱成林  贾媛  冯志军  韩海华 《地震》2018,38(1):167-177
利用小波变换分析方法提取沂沭断裂带及其分支断裂跨断层流动短水准和长水准趋势变化成分, 计算分析不同断裂的垂直形变速率和受力状态, 结果表明: 沂沭断裂带及其北西向分支断裂近期垂直形变速率均较小, 没有明显的速率异常和受力状态改变; 同一断裂具有分段和分时活动特征, 断裂活动性质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 大部分水准观测场地在1995年苍山5.2级、 2011年日本9.0级地震前后断裂垂直形变速率和受力方式发生了变化; 山东近几年出现的跨断层水准异常基本结束, 仅存的冯家坊子水准异常存在一定干扰, 沂沭断裂带及附近地区近期发生强震的形变背景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山东及邻区数字地震台网2001- 2012 年的地震观测报告及波形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及周缘地区的地震活动并利用识别出的重复地震估算了断层深部滑动速率。重新定位后的地震图像清晰展示了沂沭断裂带南北两段及东西两侧地震活动的显著差异,在研究时段内,6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沂沭带东侧的两条断裂上,震源深度分布与研究区的深部构造吻合。根据波形意义上相似地震(cc≥0.8)的定义,识别出了沂沭断裂带及其周缘相似地震共50例,组成相似地震对和多重相似地震对共19组,相似地震对的复发间隔较为随机,从数小时到数百天不等。通过对相似地震对震源位置- -致性的强约束后,基于1组重复地震估算出安丘-莒县断裂在地表以下5.9km处的滑动速率估计值为2.19mm/a,与GPS和地质等浅表观测的滑动速率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沂沭断裂带近十几年来小地震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近期沂沭带上的小震受活动构造的控制,震中分布具有明显的分段差异性,且与1668年郯城——莒县8.5级地震有关;小地震深度分布具有南浅、北深、中部宽的特点;小震时空分布受邻区强震或中等地震的影响,表现为在邻区地震发生前后,沂沭带相应一侧的地震明显减少或消失,这可能是由于这些地震发生前后震中周围地区出现地震空区所致;带上小震活动的某些指标基本上属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20.
沂沭断裂带中段基底韧性剪切带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沂沭断裂带中段的泰山群结晶基底中,存在着一系列北东、北北东走向的左行韧性剪切带。对其中发育糜棱岩的韧性剪切带的结构构造、应变测量、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显微组构以及长石粒度和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观测分析。讨论了韧性剪切带的变形条件和机制。及其递进发展的趋势。指出基底韧性剪切带是沂沭断裂带元古宙时期断裂活动时在地壳较深层次上形成的构造表象。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地壳不同层次上的断裂变形及断裂岩石的综合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