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盆地性质和盆山转换过程以及资源分布,决定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方针应为两个并举:海域区勘探和陆上区勘探同时并举;陆上区应为古生代海相盆地和陆相盆地同时并举。中国陆地上的海相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构造域中,具克拉通基底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是当前我国油气资源重要勘探开发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中国古大陆发育有两个构造层次的海相盆地,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沉积了海侵和海退序列两套烃源岩。晚古生代一早印支期的早期海侵序列以储集层为主、烃源岩次之;海平面下降期的盆地具生储双重性。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证明,三大海相盆地在生烃、储集、成藏上具有三个共性:(1)原型盆地演化和沉积序列相同,具五个层系的烃源岩;(2)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夭折前陆盆地,造就了古隆起和构造掀斜,形成浅海深水盆和古暴露面;(3)古岩溶碳酸盐岩与上覆晚古生代海侵地层组成了储集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海相盆地油气资源战略选区的思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中国古大陆的地质构造演化、盆地性质和盆山转换过程以及资源分布,决定了我国油气勘探战略方针应为两个并举:海域区勘探和陆上区勘探同时并举;陆上区应为古生代海相盆地和陆相盆地同时并举。中国陆地上的海相油气盆地主要分布在特提斯构造域中,具克拉通基底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三大海相盆地是当前我国油气资源重要勘探开发区,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中国古大陆发育有两个构造层次的海相盆地,早古生代海相盆地沉积了海侵和海退序列两套烃源岩。晚古生代一早印支期的早期海侵序列以储集层为主、烃源岩次之;海平面下降期的盆地具生储双重性。油气勘探开发的实践证明,三大海相盆地在生烃、储集、成藏上具有三个共性:(1)原型盆地演化和沉积序列相同,具五个层系的烃源岩;(2)加里东构造运动形成夭折前陆盆地,造就了古隆起和构造掀斜,形成浅海深水盆和古暴露面;(3)古岩溶碳酸盐岩与上覆晚古生代海侵地层组成了储集成藏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西部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一新生代大型造山带环绕的小型克拉通盆地,盆地核心为构造相对稳定的小型克拉通,边缘环绕构造活跃的前陆冲断带。与北美、欧洲等大型含油气盆地相比,中国含油气盆地规模小、构造活动性强。盆地普遍经历:(1)寒武—志留纪,各自漂离于大洋中的小型克拉通盆地;(2)泥盆—二叠纪,亚欧板块南缘地体增生;(3)三叠—古近纪,特提斯洋关闭,陆相断(坳)陷盆地;(4)新近纪以来,再生前陆盆地等四个构造演化阶段。从下而上叠合了早古生代海相克拉通盆地、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克拉通盆地、早中生代陆相断(坳)陷盆地和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四个构造层序。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构造相对稳定,古生代发育多期不整合界面和大型古隆起;中新生代前陆盆地叠置复合在其边缘,发育成排成带的构造。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叠合-复合性质决定了其叠合-复合含油气系统的特征:具有多油气系统、多源多阶段生烃、多期成藏、多层系含油气。中国中西部盆地的油气勘探主要包括古生界小型克拉通层序和中新生代前陆层序两大领域,其中早古生代克拉通层序以古隆起及其斜坡、晚古生代克拉通层序以大面积岩性储集体、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以大型冲断带控制着油气的成藏与富集。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巨层序、6个超层序、17个层序。震旦纪—中泥盆世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古新疆克拉通板块的裂解与拼合,塔里木盆地演化则经历了震旦纪—奥陶纪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和志留纪—中泥盆世弧后前陆盆地两个阶段。巨层序Ⅰ代表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超层序ⅠA代表震旦纪裂谷盆地充填沉积;超层序ⅠB和ⅠC代表寒武纪—早奥陶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的沉积;超层序ⅠD代表中、晚奥陶世弧后拉张盆地充填沉积。巨层序Ⅱ代表弧后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塔东地区超层序ⅡA代表志留纪挤压挠曲为主的弧后前陆盆地充填沉积;塔西南地区超层序ⅡB代表中、晚泥盆世主要以构造负荷作用为主的周缘前陆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构造作用在大部分Ⅲ级层序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是在寒武纪—早奥陶世盆地处在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克拉通盆地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才对其层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西钦防海槽迁移与沉积-构造转换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的钦州-防城-带,素以钦防海槽称之,系指加里东期构造运动后,扬子与华夏陆块间的“残留海”。其两侧为古隆所夹持,西为大明山古隆起,东为云开大山古隆起,其间划分为四个构造单元,由东向西依次为:博白坳陷,六万大山隆起,钦州坳陷和十万大山坳陷。现构造形迹的排列,反馈防海槽在早古生代至中生代间深海盆或浅海深水盆地在构造和沉积上有自东向西迁移的特点。晚古生代盆地迁移过程至少有八个沉积-构造转换面可记录盆地的构造演化:第1转换面为早奥陶世与晚寒武世间的沉积界面;第2转换面为早志留世与晚奥陶世间的沉积界面;第3转换面为早泥盆世早期与晚志留世间的海侵上超面;第4转换面为中泥盆世的海侵上超面;第5转换面为中二叠世与晚二叠世间的沉积界面;第6转换面为早三叠世的海侵面;第7转换面为中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第8转换面为早侏罗世与晚三叠世间的沉积界面。前两个界面为盆山转换面,与华南加里东构造运动过程相耦合,为挤压的构造背景;第3界面为水下间断面,下泥盆统与上志留统为不连续沉积,在构造上应是挤压机制下的破裂不整合,也是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响应;第4界为海西期的海侵上超面,与盆地走滑拉张同步;第5界面则反馈于印支期造山的初始阶段,第6界面为中生代盆地迁移转换面;第7界面为印支期造山过程的盆地转换面;第8界面为燕山期造山造盆转换面。其转换面性质的转化,代表钦防海槽可能是个复杂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史。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王毅 《沉积学报》1999,17(3):414-421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中泥盆统层序地层可划分为2个巨层序、6个超层序、17个层序。震旦纪-中泥盆世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古新疆克拉通板块的裂解与拼合,塔里木盆地演化则经历了震旦纪-奥陶纪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和志留纪-中泥盆世弧后前陆盆地两个阶段。巨层序Ⅰ代表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超层序 Ⅰ A 代表震旦纪裂谷盆地充填沉积;超层序Ⅰ B 和Ⅰ C 代表寒武纪-早奥陶世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的沉积;超层序Ⅰ D 代表中、晚奥陶世弧后拉张盆地充填沉积。巨层序Ⅱ代表弧后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的产物:其中塔东地区超层序Ⅱ A 代表志留纪挤压挠曲为主的弧后前陆盆地充填沉积;塔西南地区超层序Ⅱ B 代表中、晚泥盆世主要以构造负荷作用为主的周缘前陆盆地充填沉积。层序地层的研究表明,构造作用在大部分Ⅲ级层序形成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是在寒武纪-早奥陶世盆地处在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克拉通盆地演化时期,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变化才对其层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万山盆地位于广西西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板块的西北缘,是在华南板块与杨子板块拼接的加里东运动之后,早古生代华南洋再一次打开形成被动大陆边缘。晚二叠世末,该地区变成孤后盆地,进一步转化成前陆盆地。在盆山转换过程中,经历了三次沉积-构造盆山转换过程:泥盆纪-二早叠世分地新生与被动大陆边缘拉张裂谷;晚二叠世与中三叠世间盆地构造性质转换与前陆盆地;晚三叠世至侏罗纪的晚期前陆磨拉石沉积。在碎屑岩陆架沉积阶段,生成碎屑岩烃源岩层。在碳酸盐台地沉阶段,发育硝屑灰岩、藻灰岩、礁灰岩和暴露作用生成的白云岩储集岩。因而其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构了古生新储组合。前陆盆地早期在前渊盆地内沉积了一套碎屑岩烃源岩。它与早期的储集层构成了新生古储组合。同时也对下伏地层起到了封闭作用。沉积地层逐层向克拉通斜坡上超覆,发育地层圈闭。前渊阶段中期快速沉积的巨厚的复理石沉积和晚期快速沉积形成的磨拉石沉积有利于早期沉积的迅速埋藏、成熟和保存。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与烃源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塔里木陆块为一具前寒武系基底的克拉通盆地,早震旦世—寒武纪陆块内和边缘发生裂解,至中奥陶世转为被动大陆边缘,组建塔北和塔中两个遥相对应的碳酸盐台地和边缘斜坡,其间的阿瓦提—满加尔地区为克拉通内浅海—深水盆。满参1井以东至满加尔为欠补偿的深海槽盆,早期沉积了富生物营养链的烃源岩,晚奥陶世克拉通转为前陆碎屑岩沉积,满加尔坳陷反转为浊流盆地。碎屑岩由东向西、由南东向北西迁移,造成向塔北和塔中海侵上超,结束碳酸盐台地演化的同时,沉积了局限台地型和台缘斜坡灰泥丘相的烃源岩。奥陶纪时塔里木盆地演化和沉积相的配置,是加里东期盆山转换的重要反响,形成多个沉积-构造转换面。早加里东运动,造成下早奥陶统与寒武系的假整合;中加里东运动即晚奥陶世始,塔里木转为前陆盆地,塔北和塔中分别为前陆隆起,阿瓦提—满加尔为复合隆间盆地;晚加里东运动(始于早志留世)发生了大规模的海退。  相似文献   

9.
原型盆地作为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某一地质时期的阶段表现,其对油气形成与分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威尔逊旋回原理研究发现,板块构造演化经过一个完整的周期,能够形成六大类17小类原型盆地。以全球五大成盆期(前寒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板块重建为基础,紧密结合古气候、岩相古地理等特征,恢复确定了1 056个原型盆地。前寒武纪残留下来的主要是位于现今各大陆块之上的裂谷等伸展型盆地;早古生代呈漂移状态为主的大小陆块主要形成被动大陆边缘和内克拉通盆地;晚古生代全球除了乌拉尔及阿特拉斯褶皱带发育前陆盆地外,其他地区仍以被动陆缘、内克拉通等伸展盆地为主;中生代潘吉亚超级大陆裂解,形成大量裂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西缘收缩形成科迪勒拉山弧后盆地;新生代新特提斯洋及美洲大陆弧后海关闭形成两大前陆盆地群,太平洋西海岸海沟岛弧边缘海盆体系范围明显扩大,印度洋及大西洋持续发育周缘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按原型盆地类型来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分布最广泛,其次是裂谷,弧前盆地最少。时代越新,原型盆地总数量越多,其中被动陆缘、前陆、弧后及弧前新生代最多,但裂谷盆地在中生代最广泛,内克拉通晚古生代最发育。  相似文献   

10.
盆山转换与沉积地质记录——以楚雄前陆盆地分析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楚雄盆地位于扬子陆块的西南边缘,为一中生代周缘型前陆盆地。根据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结构和古地理演化的详细研究,结合古哀牢山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笔者认为楚雄盆地经历了从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到中生代前陆盆地沉积的演化。前陆盆地演化的阶段性明显:晚三叠世卡尼期(云南驿组沉积期)和诺利早、中期(罗家大山组沉积期)为前陆复理石沉积;诺利晚期(花果山组沉积期)-古新世(赵家店组沉积期)为前陆磨拉石沉积。磨拉石  相似文献   

11.
南海岩石圈结构与油气资源分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是中国唯一发育有洋壳的边缘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油气勘探表明,南海的油气田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陆缘沉积盆地内,而大中型油气田集中分布在西部海域盆地中,自北而南有莺歌海—琼东南盆地、万安盆地、湄公盆地、曾母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且以含气为主,含油次之。此外,这一区域深水区还存在多个潜在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研究发现,南海的油气分布与深部岩石圈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构造上,南海的含油气盆地位于岩石圈块体边缘或之上,受控于大型岩石圈断裂的发育与演化。在油气富集的盆地中,莫霍面显著凸起,与盆地基底形成镜像,地壳厚度最薄处仅数千米厚,热流值明显较周围地区高,热岩石圈厚度大大减薄。地震层析成像结果反映,这些盆地深部发育一条规模宏大的北西向上地幔隆起带,自红河口向东南穿越南海西部海盆,一直延伸到婆罗州东北部地区,在宏观上控制了南海的油气分布与富集。  相似文献   

12.
藏北羌塘盆地与西亚特提斯盆地构造比较及其油气远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许岩  郭巍  刘立  姜耀俭 《地质通报》2005,24(6):564-569
羌塘盆地是中国西部除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盆地外,又一大型古生代一中新生代盆地。与其具有相似构造背景的西亚特提斯带盆地群是目前世界上油气最富集的地区。通过对西亚特提斯带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背景的分析,探讨了盆地油气富集的地质条件,认为羌塘盆地的形成演化与特提斯西段阿富汗地块具有相似性,侏罗纪的沉积演化和构造格局与中亚的长拉库姆油气盆地类似,故具备形成油气的基本条件。然而,羌塘盆地距喜马拉雅褶皱带较近,新近纪以来构造改造十分强烈。逆冲推覆作用一方面可以产生构造圈闭,但也使烃源岩的成熟度偏高,不利于油气的保存,这与中东地区含油气盆地油气大量聚集的油气田具有显著差异。为此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应寻找保存条件与生油条件相匹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新构造运动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龚再升 《地球科学》2004,29(5):513-517
自中新世末(大约5.2Ma) 至今是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裂后热沉降最活跃的时期, 并伴随着裂后构造再活动.这一期构造运动, 即本文所定义的新构造运动, 调整和控制了各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最终成藏和油气田的定型分布.阐述了新构造运动的概念、识别依据、成因机制以及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在中国近海, 新构造运动的主要表现包括中新统末、上新统与第四系之间及层系内部的不整合、中新世和第四纪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非常发育的晚期断裂活动及活跃的天然地震等.不同盆地新构造运动的强度、发育机制不同, 其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亦不同.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莺歌海盆地和东海盆地西湖坳陷为例, 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近海新构造运动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和影响.渤海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晚期成藏, 莺歌海盆地底辟活动控制了天然气晚期成藏, 东海西湖坳陷新构造运动部分破坏了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A combination of hidden NS- and neotectonic EW-trending faults exert control on the distribution of very large ore deposits. At the same time, the largest potentially petroleum-bearing regions of northeastern Russia are known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ame fault zones within Late Cretaceous sedimentary basins and offshore areas of the East Siberian, Chukchi, and Bering seas, as well as the Sea of Okhotsk.  相似文献   

15.
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陈发景  汪新文 《地质论评》1996,42(4):304-310
文章讨论了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其中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使得能够提出一种根据盆地所处的板块位置和地球动力学模型进行划分的含油气盆地分类;(2)尽管我们有一些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但其成因机制仍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3)通过大陆内裂谷火山岩化学成分、地温场、构造变形、岩石圈结构以及区域板块构造背景综合分析,我们建立了六种大陆裂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4)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其周缘造山带密切相关,其地球动力学模式是大陆岩石圈对褶皱冲断带构造负载的挠曲响应;  相似文献   

16.
断陷盆地构造作用与层序样式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解习农  任建业 《地质论评》1996,42(3):239-244
我国东部大多数中新生代含煤和含油气盆地是陆相断陷盆地,其层序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幕式构造作用。笔者通过典型断陷盆地层序层的研究,根据构造沉降及其可容空间变化特点,提出了拉张型,挤压型,走滑-伸展型和热沉降型四种层序样式,并总结了各种层序中体系域构成特点,概括了多幕裂陷型,断坳转化型和走滑-伸展型三种层序地层格架模式。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预测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黄朋  潘桂棠等 《地质通报》2002,21(11):794-798
青藏高原分布着中国规模最大的多年冻土带,发育有良好的中、新生代海相地层及海相、陆相盆地,为高原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根据陆上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从多方面讨论了水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其矿藏有利的分布位置,认为青藏高原完全有条件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矿藏,最有利的分布区是藏北地区含油气盆地储集层的露头区。对水合物矿藏的研究不但具有资源意义,而且还有潜在的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家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10个项目,包括陆上新区,海域,老油气区的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长期久攻不克的地区、盆地和地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总体来讲油气工作程度较低。在油气调查评价中,特别是初期,烃源岩的评价是第一位的,而烃源岩热演化研究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盆地内烃源岩热演化史的差异对盆地内的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热历史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盆地的成因及发展过程,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是中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基底结构复杂,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基底顸面表现为2个大型隆起,北部为伊克昭盟隆起,中南部为中央古隆起。伊盟隆起具有继承性,继承了结晶基底的形态,上石炭统太原组直接覆盖在变质基底之上。中央古隆起则是盆地西缘和南缘在元古宙秦(岭)祁(连)贺(兰)三又裂谷基础上发育的古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并发展成为主动大陆边缘,于中奥陶世—中石炭世秦祁海槽向东、向北方向俯冲碰撞,形成古生代前陆盆地,其前隆部分平面上构成了L形的中央古隆起。  相似文献   

20.
金春爽  乔德武 《地质通报》2006,25(9):1050-1054
目前国家开展了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专项10个项目,包括陆上新区,海域,老油气区的新领域、新层系、新类型,长期久攻不克的地区、盆地和地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这些地区总体来讲油气工作程度较低。在油气调查评价中,特别是初期.烃源岩的评价是第一位的,而烃源岩热演化研究是烃源岩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盆地内烃源岩热演化史的差异对盆地内的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热历史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盆地的成因及发展过程,对于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