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相继出台,尤其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实施,农村惜土地如金,特别是城镇社区土地资源愈来愈引起社会关注,农民节约、集约用地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但城镇郊区土地管理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过多占用耕地、土地资源集约化水平低、城镇用地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等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道路,成为保证经济建设快速、持续、健康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无论是部、省或基层各级国土部门,在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方面都开展了不少理论研讨活动,实事求是的说,这些理论研讨活动,对活跃人的思维,创新工作方法等,确有莫大的俾益。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土地管理,归根结蒂,是依法行政,离开了这四个字,最好的理论都不足为凭,尤其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管理工作空前重视,各级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对土地的监督力度空前加大,基层群众对土地管理要求依法行政的愿望日益迫切,媒体对国土资源益发关注,在此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这是自2004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勘(国发[2004]28号),在严格土地执法、加强规划管理、保障农民权益、促进集约用地、健全责任制度等方面,做出全面系统规定以来,针对当前土地管理特别是土地调控中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从调整利益机制、完善责任制度和健全法律机制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我们国土资源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通知》精神,正确认识形势,努力做好土地管理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面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充分显示了党和政府管制土地的决心,因为我国土地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其他一般国家所能够想象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土地资源总量庞大与人均占有量不足同时存在,正如总理温家宝所说,"在我们中国,再小的事情乘以13亿都是个很大很大的事,再大的数目除以13亿都是个很小很小的数字."正因为如此,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把实行强化节约和集约用地政策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相对匮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然而改革开放前,以“公田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使土地的经济价值在经济社会运行中不能得到真正体现。土地使用划拨制度虚无了土地价值,加之“地大物博”的偏颇教育和认知,社会缺乏对土地资源的珍惜意识掩盖了土地供求矛盾。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建设用地需求持续猛增,尽管“公田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土地使用从无偿到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征用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求政绩,不顾当地实际,不顾农民利益,大搞以地建桥、以地招商、以地兴业的方针,从而大量征占农民集体土地,降低补偿标准,拖欠挪用,截留征地补偿费等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土地上访、纠纷案件急剧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严格按政策法规征地,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土地资源的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土地稀缺与粗放利用并存.专项调查表明,到2004年底,全国城镇规划范围内共有闲置土地107.93万亩,空闲土地82.24万亩,批而未供的土地203.44万亩,三类土地总量395.61万亩,相当于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7.8%.同时,在最近不到10年的时间内,我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因粗放利用造成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滥占耕地的经济增长思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运行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因此,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技术手段,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仅1.57亩,这些年耕地面积又急剧减少,全国粮食产量徘徊不前,甚至略有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农村用地还存在严重的粗放经营现象。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至今我国最为全面系统的土地资源调查,其数据相对真实可信。温州市于1989年开始第一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土地详查)工作,到1994年结束;2003年又开始第二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更新调查),到2006年上半年结束。本文通过对温州市两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结果数据进行对比,进而分析探讨期间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长虹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7/4/3-2007/6/8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查清土地资源状况,对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菏泽市国土资源局为巩固土地市场清理整顿成果,进一步查清菏泽市土地资源状况,准确掌握全市各类土地利用情况,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准确基础数据和资料,该市政府决定,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土地调查工作。截至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一、有效控制城镇人口。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1.严格控制城镇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在土地资源缺乏弹性的条件下,减少城镇人口数量就是最直接的缓解土地稀缺问题的办法。人口减少,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就可以增加。相对而言,就可以从事实上、程度上减轻建设用地的压力,给城镇建设,经济建设都带来更大的发展余地。同时,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可以有效控制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的城镇土地调查采用了GPS、GIS、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与以往城镇土地调查相比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且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地籍成果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操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于我国现阶段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识强化教育、规划管理、执法监督、监察技术应用、法律法规完善、奖惩机制建立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而客观的分析,同时针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旨在抛砖引玉,提示警醒国民以及研究者、决策者,共同有力、有序推进我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一、城镇建设中土地的合理利用 我国是个人多地少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大造成耕地的日渐缩小和人均占地的急剧减少,使得人地关系恶化。  相似文献   

16.
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带动了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活跃.为了规范房地产一级市场,培育和发展住房二级市场,规范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交易)的土地收益分配和土地管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三家联台下发了《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土地出让金和收益分配管理的若干规定》(财综字[1999]113号),其中第二条规定:1.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时.由购房者按规定缴纳土  相似文献   

17.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土地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盘活现有的存量土地,充分发挥土地的现实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盘活存量土地,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前瞻性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此,我们对乐都县盘活存量土地加快城镇建设方面的工作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土地管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明确强调指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重大举措主要是根据当前资源利用形势和特点提出来的。它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有效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谈及资源,土地资源是重要的载体,占有比例较大,尤其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用是国家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征为国家所有,并给予补偿安置的行为。由于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世代依赖于土地生存和发展,因此,征用土地问题成为农村十分敏感的问题,特别是人均耕地较少的南方和沿海地区,征地问题更成为社会的“热点”。从大庆地区多年来征地工作的实践来看,要科学处理好征地工作,真正做到国家、集体、企业和农民利益兼顾,必须深入研究以往征地工作中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做到有扬有弃,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征地制度,最终建立起一整套新的,符合目前中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推动我国征地工作步入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1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面临有限土地资源的供给约束以及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