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基于江西及邻区测震台网记录的自2009年以来的662次地震事件,采用波形互相关方法计算得到了267对重复地震对。利用其中至少3个台站记录到,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不小于0.8的23对重复地震研究了江西省及邻区的地震定位精度。结果显示:赣南及邻区定位精度优于赣北及邻区,宜春地区定位精度较差。  相似文献   

2.
孟真  宋晓东 《地震》2019,39(3):166-177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时间跨度超过7年的连续波形资料, 设定至少三个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波形互相关系数大于0.8的地震对为一组重复地震, 通过波形互相关分析, 识别出龙门山断裂带周缘波形相关意义上的“重复地震”2790次, 构成2907组重复地震。 沿用Schaff和Richards的研究结果, 假定“重复地震”间距很小(小于1 km), 地震目录记录的重复地震对位置之差主要为地震台网的定位误差所致, 基于此误差给出了龙门山断裂带周缘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 台网的水平定位精度较高, 水平定位误差约为2.8 km(2倍标准差), 且西南段台网的水平定位精度优于中北段; 垂直定位精度较差, 垂直定位误差约为10 km(2倍标准差), 现有地震定位方法对震源深度的测定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庆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地震波形资料和观测报告,选出5个研究区1 251个M_L≥1.5地震进行波形互相关计算,识别出358对同时被2个地震台站记录且各台波形互相关系数(cc)不小于0.8的重复地震对,涉及342个地震事件,约占地震总数的27%。将筛选出的重复地震对用于定量判断地震目录中震相拾取误差及评估台网定位精度,结果显示:重庆数字地震台网的垂直定位误差约为3 km,水平定位误差约为5 km,Pg、Sg震相拾取误差分别为0.5 s和0.7 s;其中武隆区地震定位和震相拾取精度最高,綦江区最低。  相似文献   

4.
郭蕾  孙丽娜  周依  王宁 《地震学报》2021,43(6):706-715
分别运用双差定位法、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法和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层析成像法,对唐山地区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河北地震台网记录的4874个地震事件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层析成像法的定位精度高于其它两种方法,地震走时均方根残差由初始的0.71降至0.27;重定位后的震中分布更加集中,线性分布...  相似文献   

5.
由"重复地震"给出的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蒋长胜  吴忠良 《中国地震》2005,21(2):147-154
用Sehaff和Richards(2004)给出的中国及邻区“重复地震对”的结果,即假定“重复地震对”之间的距离小于1km,而地震台网测得的两个地震之间的距离X是地震台网定位误差的结果,评估了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及其区域分布。结果显示中国台网的定位误差平均为10km的数量级。X值的空间分布显示青藏高原、新疆西部和北部、内蒙东部等地区是定位精度需要改善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李少睿 《高原地震》2000,12(3):39-43
利用西安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记录资料,通过对波形、P波与S波振幅比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陕西及邻区地震与爆破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八年国家地震局科研处下达建设新丰江遥测台网的任务,并由581厂、中国科技大学和广东省地震局共同负责仪器研制及数据处理。并对台网设计提出了如下要求:(1)对库坝区地震,其震源误差的定位精度不超过0.5公里;(2)能利用遥测台网求得新丰江地震波速比必须达到的精度要求;(3)对Ms≥1级库坝区地震,台网所有子台都应能记录到,其布局应使得单个地震都能作出P波初动节面解。  相似文献   

8.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地震目录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级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地震震相到时和波形资料,首先对地震目录进行完整性分析,选出在MC震级0级以上的3 969个地震进行波形互相关分析。设定在至少三个台站记录的垂直分量波形相关系数大于0.8的两个事件为重复地震对,共识别出广东地区的重复地震1 612个,占总数的41%。根据前人"重复地震震中位置间的差异约为四分之一优势波长"的研究成果,将筛选出的重复地震对用于定量判断地震目录中的震相拾取误差和评估台网定位精度,结果显示:广东地震台网的震相拾取误差约80%在0.3 s内,约70%在0.2 s内,40%多在0.1 s内;内陆定位误差较小,这与该地台站密集、方位分布较好有关,而沿海定位误差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地震深度震相sPn波的一些特征和2008~2012年安徽数字测震台网的波形资料,对发生在安徽及邻区M≥3.0级的地震进行了sPn震相分析,并用sPn震相计算的震源深度与目前我国台网运用较多的单纯型法及国家权威测震机构的定位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利用近震震相sPn-Pn波的方法测定该区域内的近震深度,有助于校正台网的定位精度,对地震的震源参数和破坏程度准确把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明  陈石 《地震》2021,41(1):166-179
将识别地震的深度学习算法PhaseNet应用于四川台网和首都圈台网,对该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和评估.首先利用2010年1月至2018年10月首都圈台网199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9 328个事件(ML0~ML4)所对应的126761段事件波形,以及2019年4-9月四川及邻省部分台网227个地震台站记录的16595个事...  相似文献   

13.
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夏地震台网记录的665次ML≥2.0地震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中,选取波形记录清晰、噪声水平满足计算条件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利用Aki模型,计算宁夏及邻区各区域尾波Q值,并与前人已有结果进行对比,得到该区尾波Q值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及邻区尾波Q值整体呈北高南低分布;吴忠、灵武地区该值相对较高,与该区域存在高速区相对应;阿拉善左旗西南该值较低;中卫、海原及附近地区该值相对较低,认为与该区域地壳深部的高温度与高热流值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自1999年建成以来,记录了大量地震波形资料,从2000年1月至2006年2月,云南省及邻区共发生ML≥4.0地震168次,对这些地震的震级重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于云南省的区域地震,近震的体波震级ML和面波震级MS之间不满足昆明地震台网多年使用的MS=1.13ML-1.08这一换算公式,且发现ML也不一定大于MS。  相似文献   

15.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16.
改善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定位精度的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共3个月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资料,与四川省地震台网的资料用同一定位方法(LOC91)进行对比;后又将四川省地震台网的一些子台资料加入水库台网中,再用LOC91进行定位。经过对比,四川区域台网资料和瀑布沟水库数字地震遥测台网的资料,对该网内地震的定位精度较高,而网缘外的地震若只用水库台网的资料定位则不尽然。瀑布沟水库数字台网一期工程各台的台间距小(台间距约5千米),对网外地震,在定位时张角就拉不开,有时仅有四分之一的张角(甚至更小),因此定位精度不高。若把四川省区域台网的一些子台加入水库台网地震观测资料中,台站基本上"包围"地震,则定位精度就可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18.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测震台网记录的连续波形数据为基础,采用模板匹配滤波方法,检测2017年9月4日—6日河北临城震群遗漏地震。利用波形互相关扫描,检测到19次被测震台网常规分析遗漏的地震,震级范围为M_(L )0.0—1.2,并标定新检测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估计其震中位置及震级。通过地震精定位和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临城地震序列的主要发震构造应为近EW向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20.
卫爱民  戴玉明 《地震研究》2005,28(4):345-348
通过对2000-2004年云南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所记录的青海、新疆两省(区)23个Ms≥5.0地震的数字波形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记录图上有较明显的Lg波,利用这一波形特点,使用双震相定位方法对上述23个地震进行重新定位,所得结果比仅使用P波到时的单震相定位精度要高,且所定参数与中国地震局国家台网中心及美国USGS给出的定位结果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