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家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一处重要考古遗址,按照地层古生物学常规判断,其地层为上更新统下部.许家窑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上更新统包含古人类及古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时代考古遗物最丰富的一个地层剖面.许家窑遗址的古地磁测年的分析存在重大理念误区,其"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中期"的断代结论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2.
许家窑组被认为是泥河湾层延续到晚更新世的地层单位,由许家窑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文化遗物位于泥河湾层中、且其时代为晚更新世而命名,这一地层单位自命名以来就惹来了广泛的质疑。特别是其时代与古地磁测年结果差距巨大,达几十万年。最新的考古发掘显示,该遗址的文化遗物并非出自以往认定的泥河湾层中,而是形成于其后的河流阶地之中。因而,不能以许家窑文化遗址的时代来证明泥河湾层延续到晚更新世,许家窑组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和意义,建议取消这一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3.
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在中国旧石器文化及古人类演化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前人研究多集中在古人类及哺乳动物化石及其地层年代方面,对古人类生存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较少,更未见定量研究.本文利用最终筛选后的420个表土和83个地层样品的孢粉数据,采用MAT(modern analogue technique)方法定量重建了泥河湾盆地侯家窑遗址220~85ka B.P.的年均温和年均降水序列.依据孢粉定量重建的气候变化序列与大西洋-太平洋深海氧同位素和南极冰芯记录的MIS 5、MIS 6和MIS 7阶段有较好对应.冰期时,泥河湾盆地的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年均降水量比现在多200~400mm;间冰期时,年均气温比现在高约1℃,或与现在相近,年均降水量也与现在相近.冰期时,泥河湾盆地的古气候相对稳定,间冰期时波动频繁.侯家窑古人类生活在大理冰期(MIS 6阶段),气候寒冷湿润,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成为侯家窑人的主要食物来源,侯家窑人已学会适应和抵御严寒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4.
侯家窑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西北部,自发现至今,历经40余年,但遗址年代和古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仍悬而未决。本文基于地质地貌观测、电阻率测深、高程测量等工作,试图通过遗址区地层结构和古河流发育情况研究,阐释上述问题。结果如下:①伴随着泥河湾古湖的快速萎缩,在侯家窑遗址区发育了一条源自北部熊耳山、宽逾1 km的古河流。它形成于240 ka B.P.前,消亡于晚更新世初,发育历史贯穿了侯家窑古人类生存阶段的始终。②遗址古文化遗存不是埋藏在湖相泥河湾层中,而是埋藏于距今约224~161 ka的牛轭湖沉积层和壤化黏土层内,表明古人类在此倚河而居长达6万年。③遗址区面向东南的宽阔圈椅状地形,为古人类生存造就了相对温和舒适的地理环境;古河流既为古人类提供了水源,良好的流域生态环境也给古人类提供了富足的食物;熊耳山既是古河流源地,也是优质石料产地,古河流将石料搬运至遗址附近,石器制作便利。因此,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古人类,选择生境较好的侯家窑遗址区倚河而居势成必然。④遗址区古河流发育在易遭侵蚀的泥河湾湖相沉积层之上,河水泥沙含量高、浑浊,唯有遗址附近的牛轭湖区水流缓滞、清澈,而且植物繁茂,是各类动物优先猎食和饮水的地方。但牛轭湖独特的地貌特点,使动物们在急迫情况下难以逃脱,古人类此地围猎,远较他地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王wei 《广西地质》2000,13(3):27-32
文章回顾20世纪以来,在广西发现的重要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包括4个巨猿化石地点、13个晚期智人化石地点以及一系列旧石器。对柳江人遗址等的地层和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国际学术界关于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将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百色盆地旧石器的综合研究,将对恢复早中更新世的环境和早期人类迁徙、扩散的模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家窑组及许家窑文化层年代问题的磁性地层学证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许家窑文化遗址的发现将传统上被认为是早更新世前后的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推至晚更新世 ,由此建立的许家窑组被确认为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的标准地层。近几年对包含许家窑文化层在内的泥河湾层用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在文化层以下 3m处发现了厚度达 6 m以上且分布连续的反向极性带 (未见底 ) ,综合分析认为 ,该反向极性带为松山反向极性带。这一发现否定了在文化层以下 4— 5 m处存在布莱克反向极性偏移的报道。根据松山反向极性时的结束时间为距今 78万年及泥河湾层的沉积速率推算 ,许家窑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应为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 ,而许家窑文化层应为中更新世早期。由此可见 ,泥河湾层的年代范围及分组方案尚需用多种手段进一步研究才能定论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蓝田直立人化石以来,陕西已经发现了8处更新世古人类化石地点,成为中国人类化石资源分布密集区之一。陕西古人类化石涵盖了直立人、早期智人至晚期智人的人类演化阶段,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连续的人类演化序列。在蓝田公王岭、蓝田陈家窝子、洛南龙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直立人,在大荔甜水沟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早期智人,在志丹、黄龙、长武、南郑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晚期智人。陕西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对于研究直立人在欧亚大陆早期人类扩散和迁徙过程、早期现代人多地区起源、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关键阶段等一系列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鄂西-三峡地区的古人类资源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长阳人化石以来,迄今在鄂西-三峡地区已经发现了至少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时代跨越了整个更新世时期,尤其以更新世中、晚期人类化石最为丰富。除人类化石外,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艺术品、装饰品等人类活动遗存,以及与古人类伴生的动物化石。近年的野外发掘及实验室研究证明鄂西-三峡地区更新世中期以来一直是古人类生存与繁衍昌盛的区域,该地区丰富的古人类资源对研究与中国古人类演化有关的一系列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许家窑泥河湾沉积物的环境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家窑泥河湾河-湖相沉积物磁化率(k)、天然剩磁(NRM)、饱和等温剩磁(SIRM4T)、非磁滞剩磁(ARM)及S比率(IRM-0.3T/IRM4T)等磁学参数与深海氧同位素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许家窑泥河湾层从布容/松山界线到氧同位素阶段5(0.13MaB.P.)基本上是连续沉积,沉积速率保持在约2.45cm/103a左右;2)与同期形成的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类似,许家窑河-湖相层也很好地记录了当时中国北方的第四纪气候和环境特征,其典型特征为冰期时高矫顽力赤铁矿含量的显著增加,而间冰期则以低矫顽力的磁铁矿及磁赤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3)由尝试建立的S比率时间标尺所确定的许家窑古人类遗址处的地层年代约0.5MaB.P.,与先前报道的化石的UTh绝对年龄(0.1MaB.P.)不一致;4)与k相比,S比率与SIRM更适合作为河-湖相沉积物的古气候替代性指标;5)以2.45cm/103a的沉积速率来推算,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为正常的河-湖相沉积,而直接接受的类似于黄土状的粉尘并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1997年11月18日在贵阳近郊乌当区大堡村的两处山洞内,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初步出土40多件石器、骨片等文物,表明距今1万年左右的时间里,贵阳近郊已有古人类活动。1964年,黔西观音洞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出土了丰富的化石和石器,驳倒了人类在贵州高原活动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将高原人类活动史提早到10万年前(?)。1971年冬,桐梓岩灰洞发现少量化石和石器。1973年夏,水城硝灰洞内出土了53件石器和少量人类化石。紧接着,有兴义猫猫洞、普定穿洞等在我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整个70年代,使贵州在旧石器考古和古人类研究上…  相似文献   

11.
泥河湾盆地是东亚早期人类演化与技术发展的重要区域,以密集分布上百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目前,在区内寻找更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存仍然是旧石器考古学界的追踪热点.文章报道近年来在岑家湾台地新发现的一处早更新世旧石器地点野牛坡.野牛坡遗址地处岑家湾台地西北边缘,勘探发现石制品14件,同时伴生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2.
程捷 《地层学杂志》2006,30(2):187-189
就施林峰同志对湖北建始龙骨洞“建始人”的时代提出的异议进行讨论。哺乳动物化石、古人类化石和沉积速率研究表明,龙骨洞古地磁柱的两个正极性事件应与奥都威亚时和留尼旺亚时对比。  相似文献   

13.
郧西人遗址洞穴发育与埋藏环境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省黄龙洞"郧西人"遗址是2004年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古人类遗址。3年来已经进行过3次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万年的晚期智人牙齿化石及文化遗物,是在东亚地区发现时代最早的现代人遗址。黄龙洞处于秦岭东段南麓的两郧断裂带,发育于上震旦系陡山沱组细晶灰岩和泥灰岩地层中,周围紧闭褶皱和次级断裂发育,为岩溶的发育提供了先决条件。黄龙洞的形成表现为前期以岩溶裂隙水溶蚀为主,后期则转变为大型管道状溶洞。古人类进入洞穴的出入口可能从洞顶"天窗"型开口入洞。古人类遗物属原地埋藏环境,活动期气候以温暖、干燥为主。  相似文献   

14.
季强  季燕南  王旭日 《江苏地质》2018,42(3):349-350
科学界普遍认为海德堡人是现代人、尼安德特人以及神秘的"杰尼索娃人"的共同祖先。就在海德堡人发现之后25年,即1933年,中国东北哈尔滨的一位农民被日本军队强征去当劳工,在修建东江桥时发现了1件非常奇怪的人头化石,该化石显得十分粗壮,而且眉骨特别厚。这位农民虽然对海德堡人一无所知,但意识到这件人头化石可能非常珍贵,没有将其交给日本兵,而是偷偷地带回家,包裹好后扔进了自家的水井中,连夜用土将水井封埋。2017年,他的孙子在桂林遇见了季强并讲述了此事,经劝说,将这件人头化石捐献给了河北地质大学,永久性收藏于该校的地球科学博物馆。这件人头化石十分完整,许多形态特征与欧洲发现的海德堡人非常相似。目前,季强正在组建研究团队,对这件珍稀的古人类头颅化石开展研究。研究成果有望改变人们对人类发展历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的铀系年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因涵盖新—旧石器过渡、出土人类化石及别具一格的石制品 ,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对古人类和石器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新生碳酸盐岩铀系测年的结果表明 :该遗址新—旧石器间的过渡期不超过 3ka± ,短于基于钙板 1 4 C测年得出的 6 ka± ;西 6层钙板和石笋的 2 3 0 Th年龄为 16 0 ka± ,西 7层人牙化石的年代应大于此值 ;“白莲洞式”石片打制法呈清晰的演化脉络 ,时间跨度至少为 15 0 ka。邻近的柳江人地点和土博前洞铀系测年结果与本文一致。这些地点年代位置的大幅度前移 ,是我国晚更新世人类遗址已有年代框架被总体压缩的例证。具现代解剖特征的智人在中国出现的年代很可能比原认为的早得多  相似文献   

16.
吉林青山头人与前郭人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吉林省古人类研究简况我省关于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文献记载只有两处。其一是1951年在榆树县周家油坊(北纬44°43′05″,东经126°21′)发现的两块头骨碎片和一段胫骨,被称之谓“榆树人”。后经研究,由于氟含量和共生的哺乳动物骨骼氟含量差别较大,被认为时代不一致,“榆树人”可能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之后的古人类。至目前尚无新的进展,在我  相似文献   

17.
周口店田园洞遗址是2001年新发现的一处重要的更新世晚期古人类遗址。该遗址经过两次发掘,出土了34件古人类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是中国目前从人类化石本身所测得的最早现代人遗址。田园洞地处华北地台北部的燕山板内(陆内)构造带西南缘,发育于中元古界蓟县系薄层碳酸盐岩地层内。周围褶皱和次级断裂发育,岩脉侵入和片理化作用明显,为地下水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提供了大量不同级序和不同形式的通道,提高了岩石的透水性,有利于岩溶的发育。田园洞的形成以岩溶裂隙水垂直渗流方式沿岩脉和节理裂隙溶蚀而成。洞内地层对比和岩石矿物分析显示洞穴经历了洞穴发育期-快速堆积期-稳定沉积期-充填完成期的充填过程。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属原地埋藏,古人类活动于角砾层快速堆积期。田园洞古人类活动的时间处于距今4万年前的晚更新世M IS 3阶段,对探讨中国现代人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2004,31(10):23-23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 伴随着柴油机发出的一阵突突声,北京市勘探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开始钻孔勘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说,如果此次实物取样验证了此前电磁探测结果--周口店仍存在尚未发掘的文化堆积,那么这个被称为考古圣地的古人类遗址将在21世纪初续写它的发掘史。  相似文献   

19.
季强  季燕南  詹庚申 《江苏地质》2021,45(2):113-121
简要介绍了北京周口店北京直立人发现的过程、已发现的化石材料、现存的化石材料及首批复制的头盖骨模型。描述了北京直立人的主要形态特征,讨论了直立人与现代人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认为包括北京直立人在内的东亚地区直立人是一个灭绝的支系,没有留下后代,不是现代东亚人或中国人的直系祖先。大约在2.0 Ma前,直立人起源于非洲的匠人或能人,而后走出非洲扩散到欧洲和亚洲。非洲的直立人约在90万a前演化为先驱人,约在60万a前演化为海德堡人,约在30万a前演化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和包括现代人在内的智人。推测从非洲向欧洲扩散的海德堡人后来有可能演化为尼安德特人,而向亚洲扩散的海德堡人后来可能演化为丹尼索瓦人和智人。讨论了北京直立人的分类位置和名称有效性问题,认为亚种不可能单独存在,必须有2个或2个以上的亚种才有效。当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北京直立人,探讨周口店的直立人与爪哇岛的直立人究竟有无差别。如果二者没有差别,那么周口店发现的直立人北京亚种(Homo erectus pekinensis)就不是有效名称,应直接归于直立人(Homo erectus),称为“发现于北京的直立人”(Homo erectusunearthed from Beijing)。如果二者差异明显,有2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提升为种,称为“北京人”(Homo pekinensis);二是保持现状,仍然称为“直立人北京亚种”(Homo erectus pekinensis),但印尼爪哇岛发现的直立人学名需作变动,应称为“直立人直立人亚种”(Homo erectus erectus)。  相似文献   

20.
地貌变迁与古人类活动的关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最为重要的新石器人类 文明之一,文章以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区内西沟冲沟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仰韶人类活动与遗址区内冲沟地貌形成的先后关 系。渑池仰韶遗址区地处黄土高原东南缘黄土堆积区,文章利用释光测年方法测定了西沟冲沟阶地上覆堆积黄土的年代, 粗略重建了阶地形成的时间为大约距今3万年和12万年前,分别对应深海氧同位素(MIS) 3阶段和5阶段。而该时期渑池 仰韶区域尚无古人类活动记录,所以释光测年结果证明仰韶遗址区内的冲沟完全是自然成因的,与遗址区仰韶人的地表活 动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