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获得稳定、可靠的卫星电视时间比对数据,成功研制了以秒信号提取器为主要部件的新一代卫星电视时间解调器。介绍了秒脉冲信号提取器的设计原理,详细阐述了钳位电路、采样保持电路和数字延迟电路的设计思路。对采用新的解调器和采用旧的解调器的卫星电视秒信号监测系统所得到的比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的电视时间解码器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钟房自动时间比对控制器的实用电路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直播电视卫星时间比对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一种简易直播电视卫星时间比对仪。利用卫星进行高精度时刻同步,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这里介绍一种时刻比对用直播电视卫星简易接收机,我国部分地区可以接收到“静止—T”直播电视卫星的信号,用于时刻同步。不作轨道修正情况下的时刻同步偏差小于100μs,在轨道修正的情况下时刻比对准确度小于10μs。这种接收机便于携带,操作方便,成本低(300元以下),配上控制和记录仪器,便可构成自动化时刻比对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利用电视同步脉冲讯号对我台铷钟进行时间同步工作的结果;得出其同步精度优于1~(μS)。同时用我台罗兰—C 接收与电视比对资料进行过渡计算的方法,确定出我台到北京中央电视台的电视中继线路及各设备的总时延值为5853.9~(μS)。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陕西天文台同北京天文台等几个站在一九八二年进行的电视比对的部分数据作了初步分析,给出了各站单次测量的不确定性,证明了通过微波中继的无源电视同步,可使远距离时钟的比对精度达到0.3—0.5μs,甚至更好。文章还对比对中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标准时间译码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准时间译码器是有源电视时频同步的专用设备。它的作用是从全电视信号中解调出插入的秒脉冲、时间编码信号和1MHZ的标准频率信号。本文介绍标准时间译码器的工作原理和部分实用电路。  相似文献   

8.
直播电视卫星是静止轨道的同步卫星,覆盖面广,信号较强,用不大的天线和简易的接收设备,就能收到电视节目,因此用它进行时间频率的比对已成为时频发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同步卫星进行时间比对的基本问题是如何精确确定卫星的空间位置,从而获得卫星至接收点之间时标信号传输的路径延迟,再经过适当改正达到精密时刻比对。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综合原子时系统各台站之间原子时的同步手段,主要是利用长波定时与无线电视同步比对两种方法。因此解决一些“电视比对”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变得相对迫切了。本文是我们在一些改进与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改进方法。测地所武昌时辰站地处近郊区。由于相对电视台地势较低,周围建筑林立,因此电视射频场强变化较明显。致使比对结果时而出现跳“场”,时而跳“行”。前者要比原数相差  相似文献   

10.
无源电视同步已用于天文台和时辰站主钟之间的时刻比对。电视同步的精度和准确度是适中的。本文初步分析了无源电视同步记录的实验数据,表明时刻同步精度可以与罗兰—C 方法相比拟。  相似文献   

11.
房山人卫站钟房仅有一台铯原子钟和电视比对设备.本文主要说明钟房的建立以及目前的运行情况.利用搬运钟法比对时刻和测定时延,使原子钟与UTC的同步精度达到2μs,从而满足了卫星激光测距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双向卫星时间比对是一种高精度的远程时间比对手段,其比对经常不是连续进行的。为分析非连续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的水平,使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网的数据进行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对非连续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的结果进行内插,将内插结果与连续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观测间隔时间在2.5 d以内时,非连续与连续观测结果之差的RMS值小于1 ns;观测间隔时间为0.5 d时,非连续与连续观测结果之差的RMS值小于0.5 ns。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利用 MX1502卫星测量仪进行模拟搬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短距离内(30km 左右),通过电视比对进行检验,其同步精度为微秒量级,数据经过处理,中误差为50ns 量级  相似文献   

14.
GPS时间比对机研制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在GPS时间比对机的研制中,提取和解算GPS时间信息码、确定时标的世界时时刻等技术问题,并给出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用单板机构成时间比对多路自动转换器的基本原理,硬件框图及服务于程序流图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述了用单板机构成时间比对多路自动转换器的基本原理,硬件框图及服务子程序流程图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中国授时工作三年来的工作情况,文章分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1.在几个天文台建立了地方原子时,其精度逐年有所提高,秒长的保持主要是利用国产的氢脉泽,秒长的准确度为2×10~(-12),日稳定度优于3×10~(-13)。 2.时间传递:三年来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大量的时间传递试验。如利用交响乐卫星进行了中、法比对试验,国内搬运钟试验,国内电视同步比对及Loran-C长波比对等,这些试验均取得良好的结果。尤其是利用长波地波模在复杂地面上的传播时延修正达到较高水平,在平滑地面上同步精度为±0.2μs,复杂地面上为±0.5μs。 3.时频设备的研制:研究制做了一系列时频比对设备,达到较好的水平。 4.长、短波时频发播:提高了短波发播控制精度,建立了BPL长波发播台。每日固定时间发播,发播的控制精度优于1×10~(-12),与UTC之差小于2μs。 5.国际联系:多次参加了CCIR第七组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多篇文稿,邀请美国USNO搬运钟组来华比对。并多次接待来华访问的时频专家。  相似文献   

18.
双通道终端进行卫星双向法时间比对的归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双通道终端进行卫星双向法时间比对,可同时实现多台站时间同步。但是,目前双通道终端卫星双向法时间比对仍采用经典二台站归算方法,同时性的优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其结果不闭合,比对得到的结果不统一。为了避免了上述问题,给出了新的归算方法,在同一系统下给出时间比对结果。新的归算方法不但提高了时间比对精度,同时还给出卫星到地面站之间的精确伪距,籍此精确地测定卫星的实时位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卫星导航双频时间传递型接收机的伪码观测量,利用国际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Service, IGS)提供的高精度卫星轨道和钟差产品,实现了北斗全视法时间比对.以IGS提供的时间尺度为两个待比对站的公共参考时间,首先使用双频组合法消除电离层对伪距观测的影响,然后将对流层和地球自转效应带来的时延利用理论模型在伪码观测量中进行扣除,分别获得两个比对站时间与公共参考时间之差后,将2者再做差,便得到了北斗全视时间比对结果.以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和西班牙海军天文台(ROA)所保持的国家标准时间作为比对对象,开展了长基线北斗全视时间比对试验,获得北斗全视时间传递结果,最后利用阿伦方差和时间方差两项关键性能指标以及卫星双向时间比对对其进行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北斗全视时间比对的天稳为10-14量级,可以满足国际时间比对需求.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引起微波时间传递系统时延变化的原因和单向及双向时间传递比对精度;分析表明,根据微波双向时间比对的长期测量数据可对搬钟实验得到的时延值进行修正,采用该修正结果可减小单向时间比对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