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上海中心城区海外游客兴趣点(POI)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中心城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及众多的商业区、历史文化街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造访。本文通过网络爬虫方式,从社交网络Panoramio获取海外游客相关兴趣点(POI)数据,在地理学第一定律的理论基础上,运用ArcGIS空间热点分析、空间趋势面建模等方法,探索上海中心城区海外游客兴趣点(POI)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上海中心城区各区POI的数量和密度分布极不均衡,高级别的旅游区、大型商业区、娱乐区、历史街区等区域POI集聚度较高,密集住宅区、城市公园、商业设施、娱乐设施的区域密集度很低。随着月份与每日时段变化,游客POI数量分布也发生很大变化。研究旨在探索海外游客偏好空间行为特征,以期为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中目的地营销、公共服务布局、大游客疏导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的空间格局及热点区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矢量数据符号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等3种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从规模等级、集聚程度、热点区及模式等方面对2011年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的空间格局特征展开研究。主要结论:①从数量规模上来看,西安市的文化娱乐产业在空间上呈现出"南密北疏,西密东疏,内密外疏"的整体特征,文化娱乐场所主要集聚在以钟楼为圆心,以钟楼至曲江新区的直线距离(约7 km)为半径的圈层内;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的空间分布大致符合文化娱乐业的整体空间特征,但又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②从空间集散上来看,高高集聚区主要连续分布在城市南部的传统人口和城市产业集聚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散分布在城市开发程度低的边缘区,及城市内部的特殊区域;③通过空间插值分析,可识别出西安市文化娱乐业的4个空间集聚热点区,综合分析各热点区软硬件条件,可将其归纳为基于传统城市中心的商贸旅游型热点区、基于文化产业集聚的文教游憩型热点区、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科技商务型热点区和多重资源推动下的城市新区型热点区4种模式。本文的研究结论将有利于从空间的视角来探讨城市新兴产业的区位规律和布局偏好,在实践中将为城市文化娱乐业的合理布局和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对泛长三角区域52个地级城市入境游客空间特征从分布、类型、流动、意象等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入境游客聚集程度泛长三角区域可被划分为入境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与边缘区,其中,核心区与区域经济中心高度吻合,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边缘区旅游发展潜力较高。同时,入境游客流动网络密度由中部核心区向外部边缘区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包含四等级的网络层级结构。且各省市区域内部入境游客分布与流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并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服务接待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入境游客意象分析也在一定程度印证出目的地最本质的地方性特征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大千  宋伟  修春亮 《地理科学》2022,42(5):820-830
对比分析了2008年和2018年长春市犯罪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而构建了贝叶斯时空分析模型,整合了犯罪时空格局演化中的固定效应、空间随机效应和时间随机效应,基于R环境中的INLA程序包对模型的各个参数进行了拟合,结合GIS制图,识别出异于总体趋势的犯罪相对风险高值区,并进一步解析了犯罪格局形成和演化的过程和规律。研究发现,犯罪总量在10 a间显著下降,犯罪数量较高的警区数量明显减少。长春市周边地区犯罪率有所提高,而城市中心区域的多数警区则明显下降。贝叶斯时空模型表明,虽然城市犯罪相对风险的平均水平较低,但其总体上却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空间效应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核心区域,特别是传统的商业网点或经济活动较为集中的警区。时间效应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围地区,尤其是国家级开发区所在的警区。综合空间效应和时间效应,城市中心区域存在既是空间效应的高值区也是时间效应高值区的时空共同高风险区。贝叶斯方法在数据整合、区域异质性识别以及灵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犯罪时空格局形成和演化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上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培聪 《地理研究》2010,29(2):291-302
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加强,入境台胞游客市场对中国大陆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因此对入境台胞游客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收集1988~2008年相关数据,采用地理分析手段和GIS技术方法对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数量年内、年际分布和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数量发展呈波浪形递增趋势,旅游发展符合一般的经济发展周期,年内变化幅度总体较小,高峰(旺季)主要是在2月、4月、7月、10月,形成明显的"双M"形曲线。空间分布东部高、西部低,呈"W"形,并有向"U"形转变的趋势,而且游客数量地理集中程度呈现不断提高、省际差异逐步扩大,并向东部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西安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空间热点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维维  陈田  马晓龙 《地理科学》2020,40(3):437-446
判识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热点的空间规律,对于高效配置旅游休闲要素和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机构兴趣点(POI)数据,结合Getis-Ord G*指数等方法探究西安城市旅游休闲业态空间热点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显示,西安旅游休闲总体业态热点区分别位于钟楼中心区、曲江-小寨区域和高新区电子城3个区域,各热点对应的业态集聚等级和空间尺度依次递减;与总体业态热点分布基本一致,各细分业态空间热点也主要集中在钟楼、曲江-小寨和高新区电子城等城市核心区。本质上,城市旅游休闲热点形成是由城市发展导向所决定的,即作为地理要素的城市空间在服务转型导向下,结合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等城市核心区发展优化过程,对作为人文要素的旅游休闲业态施加作用,使其向城市核心区定向集中的结果。通过合理引导旅游休闲业态集聚发展,则可有效实现旧城区增长活力重塑和新城区空间品质优化。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计算2015 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明显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河源市,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前城镇化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城市综合承载力内涵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函数模型计算2015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水平,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趋势;地级以上城市综合承载力呈现明显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从局域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结果来看,呈现出自东向西由热点逐步过渡为冷点的空间格局,HH型城市主要分布在热点区,H-L型城市以西部地区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居多,L-H型城市数量只有河源市,L-L型城市集中分布在冷点区。研究结果可为解决当前城镇化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社交媒体的大量应用为研究游客情感体验以及探索其时空变化提供了新的数据源。采集3 a间西安市国内游客微博签到数据,运用热点格网图法、Getis-Ord Gi*方法和X-means聚类方法,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2个维度研究西安市国内游客情感体验时空变化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 城市中心、城市主轴线、主要商圈以及景区景点附近游客情感相对较高且稳定,高情感体验区域主要分布在曲江新区和西安古城旅游区。(2) 消极情感体验在西安的交通枢纽和城市边缘的空间占比高,交通枢纽主要以车站、城市进出口为主。(3) 整体上来看,3 a间西安市游客情感较为平稳,积极情感呈现“中心—边缘”的空间格局,消极情感和积极情感的呈现具有相似性,主要以3种类型为主:稳定型、相对稳定型和剧烈波动型。在3种类型中,稳定型的主要聚集地在城市中心、商圈附近、交通干线周边以及景区景点附近,相对稳定型占据西安市大面积区域,剧烈波动型处于距离城市中心较远的边缘。  相似文献   

10.
西安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西安境外游客的实地抽样调查 ,利用VisualFoxPro软件 ,建立西安境外游客时间和空间变化数据库 ,经过统计分析 ,探讨西安境外游客市场结构特征 ,客流量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与 11个旅游热点城市之间的空间流动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GPS数据的自驾车游客时空行为研究——以西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出行与游玩日益模糊化的背景下,利用GPS轨迹挖掘自驾车游客在大尺度范围内移动的空间行为特征和时间制约因素,对于规划设计旅游路线及旅游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自驾车旅游热点区域--西藏自治区,通过Python挖掘六只脚平台6748条“脚印”数据以及924 条轨迹信息,结合OSM路网数据以及旅游景点POI数据,以季节强度指数、多环缓冲区、核密度等方法探讨自驾车游客的时空行为特征。研究发现:(1)游客兴趣点主要沿西藏南部交通路网分布,国道周边的自然景观对自驾车游客具有明显吸引力;(2)游客兴趣点数随着与景点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幂函数式递减,自驾车游客围绕旅游景点存在一定的空间聚集。但游客兴趣点与景点的空间距离较大,沿途景观成为游客重点关注的旅游吸引物;(3)在年内,受西藏季节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游客出行以夏秋季节为主,主要分布在商业相对发达且旅游业态较多的拉萨和林芝市区。不同季节的自驾车速度存在显著差异,速度高低关系为秋季>夏季>春、冬季;(4)在日内,在进食、睡眠等生理节律及娱乐需求的约束下,游客会在停车场、服务站、景色优美的路段、景点等地方停留游憩,旅游活动的整体节奏是移动和静止的结合,且大部分时间处于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2.
Understanding the geographical preference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is critical for the tourism planning and marketing. However, it is not an easy endeavor to gather the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given the absence of city-level tourism statistical data and high costs of participant survey. This paper characterizes the geographical preference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ts using geo-tagged photos on social media (the Flickr in particular). Data are harvested for 333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3, and the intensity of photo sharing (IPS: the ratio between total number of uploaded photos and total area of the city/region) is used an indicator of tourist geographical preferences. IPS visualization shows the geography that tourism hotpots generally concentrate in regional capital cities and economically developed megaregions. More specifically, the East Asia and Oceania tourists exhibit more preferences towards the eastern coastal cities, while the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visitors show increasing interest in exploring the western and northern places. Spatial regression is employed to quantify the local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ourists’ geographical preferences. It is found that international tourists usually consider the local economy, accessibility, infrastructure and cultural attractions when they choose their destinations in China. East Asia and Oceania visitors particularly appreciate the local economy and cultural attractions.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tourists especially value the cultural attractions and local openness. The demonstrate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 is not restricted to Flickr data, and it can be applicable to social media offer geo-tagging service. This paper is therefore believed to advance the applications of social media into geograph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3.
祝亚雯  胡文海 《地理科学》2016,36(11):1722-1728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结合GIS技术,研究区域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在东西方向上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初期区域呈现随机型分布,空间异质性主要由随机性因素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机性因素影响越来越弱。从整体上来看,示范区空间等级差异虽不显著,但“两山一湖”板块仍是区域核心旅游板块,引导区域旅游发展有向其靠近趋势;从局部来看,以方特主题公园为主的东北部有成为示范区门户的趋势,黄山周边景点空间联系紧密,而安庆并没有完全融入示范区的旅游发展格局,距离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犯罪在地理时空内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表现出明显的时空聚集特性,这种聚集性常用“犯罪热点”表述.基于对犯罪热点的理解,从犯罪热点时空分布模式、犯罪热点成因分析以及犯罪热点时空转移及预测等3 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相关研究方法的进展.最后,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总体上,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尚需进一步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适用方法.另外,也需要通过相关犯罪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其他领域研究方法的借鉴,实现犯罪热点时空分布研究方法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区位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相对发展率指数(NICH指数)以及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等分析方法,以长江经济带沿线38个中心城市作为空间观测单元,结合专利授权量等相关数据,研究了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在整体上逐年增长,地理集中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长三角地区相对发展速度较快;创新产出的空间集聚程度表现出反“Z”字形的波动上升态势;创新产出的热点区域由长三角-成渝“双核心”空间结构发展成长三角“单极突出”空间格局,且长三角热点区域范围有所增长,冷点区域则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带;技术溢出、政府行为、空间区位和金融支持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具有显著地正向影响,经济基础对下游城市具有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还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亚辉  全华  王亚力 《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2):1903-1916
近年来交叉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的主流范式。入境旅游研究一直以来又是旅游交叉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国际友城关系是一种重要的城市外交关系。探讨国际友城关系的入境游效应及其时空异质性,有助于挖掘入境旅游的驱动力。基于此,论文将国际友城关系(城市外交)纳入城市入境旅游影响因素模型,以中国60个典型城市1973—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法实证检验了城市缔结国际友城、国际友城累计数对城市外国游客规模增长的推动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是否因城市的区位差异而呈现出异质性。研究发现:① 城市缔结国际友城关系,显著增加了城市外国游客接待规模。平均而言,城市缔结国际友城比未缔结国际友城接待的外国游客多约150%~160%。② 城市缔结的国际友城累计数的增加对城市外国游客接待规模的正向促进作用平均达3.6%~3.9%,即城市缔结的国际友城累计数每增加1%,城市接待的外国游客规模平均将增加3.6~3.9个百分点。③ 缔结国际友城以及国际友城数量的增加对城市外国游客规模的推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其中,中西部城市的异质性强于东部和东北部城市,这主要源于不同区域城市开展国际友城关系的时间长短以及与国际友城外方城市间的交流合作密切程度等因素所致。④ 理论上城市缔结的国际友城累计超过50对时,再增加国际友城数量对城市外国游客规模的推动作用将不再明显。研究成果不仅拓宽了传统入境旅游的研究视角,更丰富了入境旅游驱动力理论,同时为中国城市借助国际友城关系推动外国游客规模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Traffic is an indispensable prerequisite for a tourism system. The "four vertical and four horizontal" HSR network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of the "traffic revolution" in China. It will affec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accessibility in Chinese cities, thus substantially increasing their power to attract tourists and their radiation forc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volu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to attract tourism of cities linked by China's HSR network by measuring the influence of accessibility of 338 HSR-linked cities using GIS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1) The accessibility of Chinese cities is optimized by the HSR network, whose spatial pattern of accessibility exhibits an obvious traffic direction and causes a high-speed rail-corridor effect.(2)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ourism field strength in Chinese cities exhibits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enter annular divergence and dendritic diffusion. Dendritic diffusion is particularly more obvious along the HSR line. The change rate of urban tourism field strength forms a high-value corridor along the HSR line and exhibits a spatial pattern of decreasing area from the center to the outer limit along the HSR line.(3) The influence of the higher and highest tourism field strength areas along the HSR line is most significant, and the number of cities that distribute into these two types of tourism field strengths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ir area expands by more than 100%. HSR enhances the tourism field strength value of regional central cities, and the radiation range of tourism attraction extends along the HSR line.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9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采用有关数理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福建省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总体发展迅速,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是绝对差异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先扩大后缩小,缩小速度缓慢,呈现明显的波动状态;国内旅游人数与收入年内变化在一般呈现出"三峰"型特点,入境旅游人数与收入年内变化表现比较平稳。②福建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极化现象严重,旅游产业地位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一定的分异性,厦门市和福州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最后从政策制定、产业发展、交通设施建设、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交通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对旅游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高铁作为一种新兴交通工具,由于具有突出的客运能力,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作用正在凸显,国内外学者对高铁旅游的关注程度亦在快速升温。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运用文献计量法、文本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高铁旅游研究相关文献标题词和关键词的分析,梳理出“高铁对旅游目的地可达性影响研究”、“高铁对旅游业影响研究”、“高铁对旅游空间结构影响研究”和“高铁对旅游者影响研究”四个研究热点。通过对四个研究热点进行综述,总结了国内外高铁旅游的研究进展,并比较了中外研究的差别,提出了对我国高铁旅游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