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晓辉  董柯  杨宇 《地理研究》2021,40(12):3272-3286
在全球政治经济变局和多尺度危机冲击语境下,区域经济韧性已成为当下经济地理学探究区域发展动态的核心议题。区域经济韧性不仅有关本地经济属性和适应力,更受到外部联系动态的影响,在范式上需融入多尺度网络动态观。本文将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中的战略耦合概念纳入到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经济韧性思想中,对两部分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梳理对比。在此基础上,以战略耦合不同模式(即耦合、去耦合、再耦合)为切入点,构建了一套基于“战略耦合演化”的区域经济韧性分析框架。研究结论:① 任何一种战略耦合模式,均是一种“战略性求变”和“语境应对”的能动行为过程,是理解区域经济韧性尺度性与能力来源的核心。② 两者在“连接度”“语境敏感性”“路径发展”概念上有较高的思想共性,相互融合可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内涵。③ 战略耦合的能动主体、目的、嵌入性程度及方式是理解区域经济韧性特征和机制的关键,有助于从“地方-全球连接互动”的视角来综合分析区域经济韧性的初始属性(区域优势)、过程(恢复、更新和转型)、能力(恢复力、转型力和更新力)和结果(多元路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战略耦合演化视角有利于破除以往“区域主义”韧性思想,能更科学地剖析区域经济韧性的多尺度语境依赖、多主体能动过程和多要素互动机制。此外,有利于推动关系与演化经济地理范式的融合创新,对“双循环”战略下中国企业决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关联视角下的区域产业动态研究进展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晟君  金文纨  胡晓辉 《地理研究》2020,39(5):1045-1055
区域产业动态是经济地理学的经典研究主题。不同尺度的传统经济地理研究常以企业、产业和区域为研究对象,忽略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关联。近年来,经济地理学增加了关于企业关联的研究,但对于产业关联和区域关联的关注仍显不足。基于关联视角,本文首先围绕产业关联和区域关联等概念探讨了关联的形成机制,进一步梳理关于产业关联、区域关联与区域产业动态的研究进展,并为未来区域产业动态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与企业关联相同,产业和区域关联也与个体间的要素流动有关。现有研究表明产业关联有助于揭示区域产业演化规律,而区域关联会通过区域间要素流动影响区域产业动态。关联视角是区域产业动态研究的新视角,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值得引起经济地理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演化经济地理视角下的技术关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技术关联是现阶段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对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现实经济增长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背景下,探讨技术关联的概念和测度方法,从静态和动态2个视角探究技术关联影响产品演化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在国家、区域和企业等不同尺度上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绝大多数研究证明了产品演化路径显著依赖技术关联,即遵循路径依赖过程。近年来一些研究成果发现,有些区域通过向技术不相关产品进行演化从而实现了路径突破,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危机与扶持政策等外生力量和地方环境与制度等内生变量都会导致路径突破。中国发展路径的特殊性为西方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提供很好的案例,同时也为中国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创造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与区域视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地理学框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李双成  王珏  朱文博  张津  刘娅  高阳  王阳  李琰 《地理学报》2014,69(11):1628-1639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回顾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历程可以发现,研究范式正在从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向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研究范式转向。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更加重视时空异质性、更加关注流动性与区域效应,更加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祉的作用。在生态系统结构、过程与功能─服务─人类收益与福祉级联框架中,地理学的主要分支都可以找到自身的研究议题。在此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地理学,不仅可以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提供学科支撑,同时可以丰富和拓展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本文在评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历程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理学参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逻辑必然性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推进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地理化”转向,我们提议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地理学,并初步描绘了生态系统服务地理学的学科框架,包括定义、研究范畴、研究内容及主要研究议题等。  相似文献   

5.
熊梅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96-1304
地理学的区域研究传统由来已久,后形成了独立的分支学科——区域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志的分区书写、区域差异的描述解释、空间关系的定量分析和社会过程的深度建构4 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区域地理学演进中遭遇的计量革命与理论创新,实质上是对传统区域学派过分强调区域所导致的静止、孤立的研究僵局的打破与修正,是区域地理学不断总结和完善自身的发展之路。区域历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范式与研究内容和方法深受区域地理学的影响和启发,并形成了连续的地理剖面复原研究、区域的景观文化生态研究、区位与结构—功能体系研究和分区分类分级的综合研究等多个分支。与西方相比,中国区域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研究内容和方法方面显得比较滞后,今后应加强对特定地方的社会、文化及经济空间的深度剖析,进一步深化人地关系理论及研究方法,不断拓展研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争取有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区域历史地理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连接状态不同是造成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为了探索外资在省区内部的空间演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协调性,对比分析了1992—2001,2002—2005和2006—2009年间3个时间段韩资企业在江苏省的空间集聚和扩散过程。研究发现,韩国汽车行业投资空间演化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响应效果不明显。苏南区域优势在较长的时间内对韩资企业保持强烈的吸引力,同时,在一般劳动力要素价格上涨和产业政策调整的外压之下,大量的苏南韩资企业并未选择空间转移,而是选择就地技术升级,以及选择韩资企业之间联合抵御外在压力方式就地发展,"路径依赖"制约了外资空间转移。  相似文献   

7.
技术关联是现阶段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解区域产业动态的重要视角,主要关注产业或产品的终端产出。技能关联在技术关联的基础上提出,结合劳动力地理学中劳动力流动与职业技能的研究,尝试从劳动力视角揭示知识结构以及区域能力。系统梳理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的研究,对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索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围绕概念及测度、微观机制、实证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同时,探讨了技术关联与技能关联的主要区别与联系,总体上看,技能关联与技术关联揭示了区域经济空间演化的不同角度,均能反映区域知识数量与质量,技能关联视角一方面有助于解释区域就业技能结构演化规律,另一方面从劳动力技能视角细化了关联性的来源,是现有技术关联研究良好的补充与拓展。因技能关联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研究潜力,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技能关联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发展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均衡发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研究区域均衡发展问题是发展地理学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的区域均衡发展历程,总结了各时期区域均衡发展的特征,研究指出,中国区域间发展呈现出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演替的状态,每次演进使得社会的发展质量迈进新的台阶,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均衡发展的状态.其次,本文探讨了当前...  相似文献   

9.
由于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多元和综合属性,其研究内容往往呈现跨学科的属性,涵盖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进化论和复杂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强调历史过程和空间异质性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因其超越原有的单线逻辑的叙事而受到旅游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新范式和新理论,演化经济地理学被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的演化路径和演化动力机制,并为其提供了“结构—过程”分析视角。而另一方面,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及演变,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有着较大区别,只有在充分立足于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实际状况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目的地理论体系,探索更为多元化的旅游研究方法。加强与政治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结合能够为中国的旅游实践提供较为宏观尺度的政策分析视角,进而有助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加强中微观层面的多尺度耦合机制和多元主体行为研究,将有助于探索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下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发展视角下的历史流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区域单元,是区域响应的敏感区和研究热点,许多地区的自然灾害与人为损害都与流域的历史演变紧密相关。近年来出现的历史流域研究,就是对这种现象进行科学规律探寻的反映。由于这一研究涉及到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管理、生态等多学科领域,枝叶浩繁。因此,仅从地理学发展的视角,揭示流域研究的地理特征、流域演变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发展与历史流域的耦合关系。历史流域研究也具备地理学研究和发展的特点,具有综合性、历史演变性、空间相对稳定性、应用性等研究特征。在地理学发展视角下开展历史流域研究,对拓展地理研究思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为流域的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陈梦远 《地理科学进展》2017,36(11):1435-1444
区域韧性在中国已成为新兴研究热点,然而国内学者依然将韧性研究局限于均衡论的认识论范畴内。本文首先通过回顾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从认识论层面辨析均衡论和演化论这两种韧性认知视角的本质区别,由此介绍西方经济韧性的演化论转向。然后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述演化论视角下区域韧性的形成机制,介绍相关定量测度方法;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西方最新有关研究经济韧性的理论分析框架。未来研究应该在演化论视角基础上强化演化经济地理、创新地理(区域知识网络)和区域韧性这三个研究分支的联系,还应该加强产业历史演化过程的案例研究,并利用专利数据等开放数据源构建产业空间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视角下的出国旅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谨  白凯  孙星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148-1158
近年来,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出国旅居现象正逐步升温。本文通过梳理国外关于出国旅居问题的研究文献, 总结出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海外留学、跨文化冲突与融合, 及旅居者启程前与归国后的适应。相关文献显示, 虽然以往的出国旅居研究没有地理学背景的学者介入, 但其中却存在或隐含了一条明确的地理学“人—地—时空”研究脉络, 旅居者随着空间改变对新地区文化的适应甚至认同, 就是旅居者产生“地方感”的过程。由此提出, 应将出国旅居明确纳入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从地理学视角来关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有助于增强经济体对冲击的抵抗能力,并提高冲击后的复苏成效。因此,论文从自身对比的纵向角度剖析了江苏省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其多年投入产出表以明晰产业结构变化状况与经济韧性作用机理,得出以下结论:① 从自身对比的纵向角度而言,江苏省经济韧性在经济危机冲击中呈现出“高—低—中”的状态;② 核心行业及其关联占据了产业网络结构中的主要位置,通过刺激现有核心行业能够实现经济体的高韧性;③ 发掘并扩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能有效提升经济系统的综合韧性,其内涵在于以更强的增长中和、弥补衰落;④ 经济韧性的作用机理可以理解为经济体在面对冲击时,通过放弃网络边缘行业以集中发展要素维系其核心行业架构的正常运转,传统核心行业的受损状态与新型行业成长速度共同决定了区域经济韧性发挥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地关系"和"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两大传统,区域关系是人地关系的一种重要体现.在地理学的"区域范式"下,存在两类不同的区域系统,即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它们在地表空间上的叠加会产生"空间冲突",并导致经济区域的外部作用.地理学已经发现和积累了大量的区域外部作用的地理事实.由于我国独特的区域制度和"行政-经济"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企业—空间"的沈阳市经济韧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背景下,东北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经济下行明显,适应能力较差,即区域经济韧性较弱。产业和企业是区域宏观经济的中微观载体,有助于揭示区域宏观经济韧性的中微观特征,却鲜少有研究。本文从宏观经济增量、中观产业增量及结构变化和微观企业空间动态,分析了1978年以来沈阳市经济韧性的特征。研究发现:① 在全国经济周期影响下,沈阳市经济韧性的变化呈现出“弱—强—弱”的周期性特征,主要是受第二产业韧性的波动变化影响。以支柱产业演替为代表的新老路径产业的韧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老路径产业中机械产业韧性的“强—弱”变化对第二产业的韧性变化影响较大,其韧性减弱主要是由自身竞争力不足造成的。② 在全国经济“增速换挡”放缓的影响下,企业存活率的结果表明,老路径产业企业的韧性强于新路径产业企业的韧性;除食品产业外,其余产业老企业的韧性都强于新企业的韧性。另外初步发现,老路径产业和新路径产业中的电子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新进入企业表现出对中心城区的“空间”路径依赖性,“空间集聚”对企业存活存在正向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下地理科学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整体科学的进步和国家社会的发展,地理科学已迈入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通过学科间和领域间的深度融合寻求新发展路径,完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服务国家社会之功能,是当前地理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自然科学基金视角,分析了中国地理科学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认为其与国际前沿未充分接轨,研究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有待加强,认为地理科学融合国家重大需求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的能力有待提升,认为学科内部体系要根据知识融合需求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助政策引导下地理科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学科交叉融合、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多领域交叉融合和面向申请代码优化布局的分支学科交叉三大融合发展路径与相应政策工具。未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立足于保持学科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通过政策创新来激励地理科学与其它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以建设更具有活力与创新性的学术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基于Shift-Share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弹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老工业基地经济弹性特征对于增强其应对国内外扰动,促进落后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在对1990—2015年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周期划分的基础上,测度各城市不同周期中经济抵抗力和恢复力表征区域经济弹性,借助shift-share分析法将区域经济弹性分解为产业结构分量和区域竞争力分量,揭示区域经济弹性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在不同时段内的区域经济弹性具有动态差异性特征,辽宁省对冲击扰动的抵抗力较低,容易遭受冲击影响;城市产业结构和区域竞争力均对区域经济弹性产生重要作用,且区域竞争力起主导作用,当前辽宁区域经济弹性受产业结构素质低和竞争力弱双重约束;服务业受老工业基地“路径依赖”影响,长期存在结构水平低和竞争力弱问题,第二产业结构素质和竞争力不匹配问题严重,路径依赖下的制度锁定现象仍旧存在,这都限制了辽宁的区域经济弹性水平。针对区域经济弹性特征和内部机制,提出了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莹婧  张明鑫  李浩  汪冉 《地理研究》2022,41(8):2311-2324
为研究中国流感发病率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对流感发病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中国流感发病的时间规律以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得到中国流感发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得到与流感发病相关的区域地理环境因素;根据各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和流感发病率所构建的GWR模型,得到局部回归系数在中国范围内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以12月、1月为代表的冬季和以3月为代表的春季在同年表现出流感高发的特征。夏季流感高发的地区集中在华南、华中地区,冬季则集中在华北、西北地区。降水量对流感的发病率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国的高纬度地区,平均气温与流感的发病率呈现负相关;低纬度地区,呈现正相关。日照时数对流感发病的影响在总体上表现为负相关。平均相对湿度与流感发病率的关系在中国的西北部地区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而在东南部地区表现为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李浩  张明鑫  汪冉 《地理研究》2019,38(12):2889-2898
选取宁夏泾源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时间序列及空间分析方法分析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区域时空分布规律,使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区域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速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均会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有影响。在时间上,泾源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月平均气温及月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气温与降水的季节性差异导致泾源县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空间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特点,整体发病率重心向南部偏移。各区域地理环境因素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性,表明地区温度、湿度、风速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因素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