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矩形基坑渗流模型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分析,以达西定律及裘布依假定为理论依据,推导了潜水完整矩形基坑涌水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本文计算方法、大井法、瀑布法适用的基坑涌水量计算类型,认为本文计算方法更适合于长宽比较大时矩形基坑涌水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作为暗挖法之一的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矩形顶管施工大多在建筑密集、市政管线复杂区域,对地面沉降变形非常敏感。研究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周边水土变化规律,对矩形顶管施工技术的进步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张江高科站一号出入口工程为例,通过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土压力、分层变形、地面沉降等的监测,分析了矩形顶管施工过程中周边水土的变化规律,为在环境复杂区域矩形顶管合理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矩形线圈的自感公式在电气工程、电工电子技术,以及应用地球物理学等领域均有普遍的应用。由于自感计算的复杂性,目前使用的矩形线圈自感公式均为近似计算公式。这里推导了圆截面单匝矩形线圈自感的精确表达式,以及正方形单匝线圈自感的近似公式。目前使用的单匝矩形线圈自感近似公式与这里推导的精确公式相比,均存在很大误差:当正方形线圈边长从1m到5m时,电气工程工具书和电工电子工具书中的自感公式误差为3.06%到2.38%。使用瞬变电磁法勘探中常用的自感公式,当正方形回线边长为5m时,误差最小为-41.17%,最大为228.25%;当回线边长为200m时,误差最小为-59.75%,最大为212.49%。  相似文献   

4.
艾智勇  吴全龙 《岩土力学》2015,36(5):1347-1351
对横观各向同性地基上刚性矩形板进行了求解。首先,利用表面受矩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层状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的位移解答,获得地基的柔度矩阵;然后,通过刚性矩形基础与层状横观各向同性地基的协调条件,建立刚性矩形基础与横观各向同性地基共同作用的方程,进而求得基础的地基反力。通过编制相应的程序,确定了合理的网格划分值;最后,进行算例分析,分析了地基横观各向同性性质、矩形刚性基础的长宽比以及地基分层性对地基反力的影响。分析表明:以上3种因素对地基反力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矩形含水层井流模型的求解过程比较繁琐,计算工作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而利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可使求解变得极为简单、快捷,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该文以矩形隔水边界承压井流模型为例,研究了实现软件求解该类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在不同类型的软土地层条件下地铁隧道的地震反应特性,本文选用El-Centro波作为隧道基岩处水平输入的地震波,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上海矩形地铁隧道在三种典型场地中的地震反应特性,获得了矩形隧道在三种场地中的地震反应规律,结果表明:处于软土地层中的矩形地铁隧道,应力的抗震薄弱位置在衬砌形状突变处,水平位移的抗震薄弱位置在隧道顶部,水平加速度的抗震薄弱位置在隧道底部,设计时应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设防,这为矩形地铁隧道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矩形断面管道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的特点。在本工程中,采用泥水平衡顶管技术施工,证实了矩形顶管机在长距离及弯曲顶管施工中的各方面适用性,相信今后矩形顶管机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周航  袁井荣  刘汉龙  楚剑 《岩土力学》2019,40(11):4429-4438
矩形桩沉桩挤土效应与传统圆形截面桩不同,传统的理论模型和试验技术不适用于研究矩形截面桩沉桩挤土效应。基于透明土变形可视化技术,研究了矩形截面桩沉桩挤土的位移场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矩形桩沉桩后,桩周可以分为两块区域:靠近矩形桩身的过渡区域,在此区域内挤土位移模式呈现非柱对称特征,过渡区半径约为4deq~5deq,远离桩身的圆孔扩张区域,该区域内挤土位移呈现柱对称特征。根据矩形截面桩的沉桩挤土试验,推导出了矩形桩截面的修正扩孔理论,并将理论计算的位移值与模型试验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修正扩孔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对已有的矩形巷道孔边应力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隧洞围岩应力复变函数分析法中的解析函数通式和单位圆外域-洞室外域共形映射函数计算方法,计算了不同跨高比和侧压力系数下的矩形巷道孔边应力,分析并获得了其对孔边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原岩垂直应力分量 和水平分量 单独作用下矩形巷道顶板和侧帮中点的应力集中系数,并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矩形巷道的计算断面与理论断面边界线间的误差对孔边应力计算值有较大的影响。采用共形映射函数计算方法获得的计算断面更逼近理论断面,采用解析函数通式进行围岩应力计算时不产生精度损失,研究成果更接近于矩形巷道理论值,可供巷道设计及围岩稳定性分析作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付光强  刘永明  汪宇 《探矿工程》2021,48(S1):402-406
由于矩形抗滑桩自身抵抗弯矩最优的特殊性质,在岩土工程施工设计时被广泛采用。常规的矩形抗滑桩开挖只能采用人工开挖,效率低下,周期长,安全隐患大。在三星滴水岩滑坡路段恢复整治工程实践中,采用旋挖钻机来辅助开挖,极大地提高了开挖效率和缩短了人工井下作业周期,减少了安全隐患和风险,为以后类似项目安全和高效地施工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微型工作井并采用拉顶式工艺施工的新型矩形掘进机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及其主要的技术参数。新型矩形掘进机与掘进系统的拉进动力配合,解决了常规矩形顶管施工中的机头在轴线办向的倾偏及后退问题;机头采用多刀盘设计,各刀盘可以实现正反转,且转速可任意调节,有效降低了机头的偏转;而采用了辅助的纠偏装置,使新型掘进机在只有顶进动力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正常的顶进施工。对在复杂环境条件下,改造、提升原有的掘进机性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多矩形图解法及其在塔里木盆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矩形图解法(MRD)采用9个相邻的多矩形坐标系,分别代表9种地下水类型,它具有容纳大量地下水化学分析数据的功能。图解结果不但可以清楚地显示地下水中阴、阳离子含量的信息,而且也提供了更明晰、易懂的水化学类型的信息。本文简要地叙述了MRD法的原理,并应用该方法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各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结果表明:MRD法可以清晰地表征塔里木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矩形顶管上竖向土压力计算模型研究较少的现状,借助Terzaghi土压力计算理论,结合矩形顶管工程特点建立了考虑注浆作用的矩形顶管竖向土压力计算模型,提出了改进的竖向土压力计算公式;依托苏州某矩形顶管工程中竖向土压力实时监测数据,探究了其变化规律并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土体中的剪切带从管道外壁两侧产...  相似文献   

14.
王宏坤 《探矿工程》2007,34(2):10-12
针对在卵石及基岩地层中桩孔施工时成孔难、渗漏大的问题,以液压抓斗为成孔设备,采用合理的机械结构、钻进方法、泥浆配方进行矩形截面桩的施工。  相似文献   

15.
裂隙水流运动规律的研究对岩溶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以及裂隙岩体渗流理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立方定律在矩形狭缝平行裂隙中的有效性以及裂隙水流运动特性,对不同尺寸的矩形狭缝平行裂隙水流运动进行数值模拟,基于模拟结果,利用极限流速和极限雷诺数的概念对立方定律在矩形狭缝裂隙中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提出适用于矩形狭缝裂隙的修正立方定律。分析了矩形狭缝裂隙渗透系数随裂隙开度、宽度以及宽度与开度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裂隙开度越大,宽度越大,渗透系数越大,渗透系数随裂隙宽度与裂隙开度比值的增大而增大,二者之间呈指数关系。对裂隙水流流速分布剖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隙开度越大,流速分布越偏离泊肃叶分布,且离裂隙中心线越近,绝对偏差越大,相对偏差沿质点位置呈波动变化,变幅较小;流速越大,流速分布越偏离泊肃叶分布,在裂隙中心线处最大,离裂隙壁越近,偏差越小,而相对偏差随流速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表现为集中型;裂隙宽度越大,对流速分布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充电电场反演计算参数较多以及复形调优算法处理约束条件的直接有效性,作者就均匀充电矩形薄板反演问题编制程序,计算地质体理深、倾角及大小。尽管迭代次数较高,计算结果颇为理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依托嘉兴环线下穿南湖大道的1.2 m超小净距三车道特大断面类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对实施过程中的管节内力、土压力、顶推力、竖向姿态及其引起的地表沉降等进行了现场实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线矩形顶管在后实施隧道掘进过程中管节内力受姿态调整和润滑泥浆作用有所波动,临近隧道施工时前序管节内力存在削弱、增强再恢复的变化过程,最大钢筋应力约增加30%;与常规单线矩形顶管相比,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呈现出较为扁平的peck沉降曲线特性,且最大沉降集中在始发井侧,随顶进距离增加呈现一定拖拽影响;南北线沉降差异主要因素为掘进竖向姿态控制,顶推力并未因小净距而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矩形沟槽的几何参数对沟后区域隔振效果的影响,通过现场试验分别测定自由地基以及设置矩形沟槽时相应控制点的加速度幅值,绘制关于两者比值的二维平面等值线图,以两者比值小于0.4的区域作为振动屏蔽区域,将振动屏蔽区域的面积作为隔振效果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瑞利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矩形沟槽时会发生能量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介绍了矩形箱涵拉顶式施工中,掘进机头轴线方向的倾侧纠偏、机头顶进间歇防回缩所需的拉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印证。根据理论分析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矩形箱涵采用"拉顶式"工艺施工时,在其接受井内配置的拉力较为精确的计算结果,并能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泥化弱胶结软岩地层中矩形巷道的变形破坏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廷春  卢振  刘建章 《岩土力学》2014,35(4):1077-1083
在西部地区,一定数量的矿区处于泥化弱胶结软岩地层,此类软岩胶结性差、强度低、遇水泥化。矩形是采区巷道的常用型式,但其断面受力不均、稳定性差。在上述软岩地层中的矩形巷道承载力低、变形量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困难。以内蒙古新上海一号煤矿皮带顺槽矩形巷道为背景,运用FLAC3D软件中的Cvisc黏弹塑性模型,对矩形巷道的变形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开挖支护后,受断面形状影响,矩形巷道四角出现压应力集中和顶板受拉区,巷道顶板下沉量大,底板底臌严重,两帮向巷道挤出;受围岩岩性影响,围岩进入塑性的时间快短、范围大,塑性区超出了支护体的作用范围,造成锚杆(索)的锚固效果难以完全发挥,围岩出现整体滑动的现象;巷道变形呈现出流变变形的特性,变形量随时间持续增加,持续的蠕变变形超出了支护体的可控范围,最终引起巷道的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