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14届气候诊断年会于1989年10月16—20日在加利福尼亚圣迭戈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召开。共有105人参加此届年会,89篇报告分13个组:1.大气对1986—88年海温变化的响应 4篇2.ENSO 的数值模拟 7篇3.低频振荡 4篇4.热带大气变率 10篇5.全球大气变率 8篇6.海气相互作用的观测事实 4篇7.气候监测 6篇8.气候变率的模拟 10篇9.气候时间序列预报 10篇10.气候时间序列的可预报性 6篇11.业务长期预报 4篇12.区域气候模拟 5篇13.区域气候 11篇笔者归纳为5个方面来介绍,有些内容如近2年的厄尔尼诺及拉·尼娜发展情况已为大家熟知,有一些问题比较专门,如火灾预报、资料系统,我们不可能都谈到,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原文。  相似文献   

2.
关于美国第三届到第六届气候诊断年会的情况,过去曾做过介绍。第七届年会于1982年10月18—22日在科罗拉多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召开。这次会规模比前几届略大。会议共分八个组:1.1982年9月—1983年8月的气候振动 10篇2.行星尺度环流特征 8篇3.冰雪、降水、气候资料 7篇4.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一) 10篇5.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二) 9篇6.厄·奇冲火山爆发的影响 9篇7.可预报性与预报关系 6篇8.预报模式 6篇总共65篇论文,海气相互作用是一个主要的议题。事实上,从海洋、气象条件的变化已经证实,1982、1983年是一个非常强的厄·尼诺年,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3年夏季。下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介绍会议文集所反映的一些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美国第13届气候诊断会于1988年10月31日到11月4日在坎布里奇大气与环境研究所召开,与会者124人,报告91篇。无论与会人员或报告数量均大大超过了上届会议,可见气候问题之广泛受重视。会议共分12个组: 1.最近气候异常 5篇 2.大尺度诊断 13篇 3.年际变率 11篇 4.气候趋势 4篇  相似文献   

4.
林爱兰  LI Tim  FU Xiouhu 《大气科学》2009,33(6):1123-1136
利用分辨率较高的SINTEX-F(Scale INTeraction EXperiment-FRCGC) 海气耦合模式, 进行多组长时间积分模拟和理想试验, 分析研究热带印度洋海气耦合对夏季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主要结果有: (1) 热带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使热带东印度洋产生明显的东风变化, 使热带中西太平洋赤道北部产生气旋性切变变化。 (2) 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绝大部分由于大气对海气相互作用的响应存在年际变化正负距平不对称性造成, 这种年际变化不对称性包括正偶极子与负偶极子的不对称、 海盆宽度正异常与海盆宽度负异常的不对称。 (3) 年际和季节内两种时间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印度洋关键区大气环流平均态都有影响, 约各占60%、 40%; 季节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太平洋近赤道区大气环流平均态有重要影响; 年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太平洋赤道外地区大气环流平均态有重要影响。热带印度洋年际尺度、 季节内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气候态的影响, 都存在年际变化以及年际变化正负距平不对称性。这两种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主要通过年际变化正负距平不对称性而对大气环流平均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东气象》2004,(4):40-40
指数名称 7月 8月 9月环流指数亚欧地区亚洲地区lz 70 98 14 5lm 45 42 45lz 6910 5 14 4lm 42 413 8西北太平洋副高指数面积指数 2 7 2 3 3 0强度指数 5 0 5 15 2脊线位置 2 5 3 0 2 5北界位置 3 2 3 5 3 0西伸脊点 12 2 13 0 95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 13 0 15 115 7南方涛动指数 (SOI) -0 .7 -0 .6-0 .3太阳黑子相对数 5 1.0 40 .92 7.2004年7~9月气候指数资料…  相似文献   

6.
近5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及可能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10年逐日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累积距平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近51 a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上升最快,最高气温上升较慢;年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递减,沿海地区递减滞后于内陆地区;上海及杭州湾升温较快,浙江南部则相对缓慢。年平均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特点,夏、冬两季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及雨日数自北向南增大,倾向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年降水量存在13 a左右、6—8 a、3—4 a和1—2 a的变化周期,气温变化存在32 a以上、12 a左右、4—6 a和1—2 a的变化周期,其中两者1—2 a周期震荡能量最强。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与城市化进程、海气相互作用、极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逐渐变暖,降水呈集中化趋势,导致发生旱涝灾害的不确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7.
围绕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亚洲区域海—陆—气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预定的总体研究内容和科学目标,项目执行两年多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科研成果.关于气候动力学方面,项目揭示了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的海温变化是全球热带气候年代际变化的重要驱动力,是全球尺度副热带干旱的重要调控器;发现热带东太平洋海温存在冷舌模态,它是一个海气耦合模态,阐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其对ENSO型态变异的作用及影响东亚气候的机理;揭示了青藏高原热力强迫的异常特征及其气候效应;提出了水平非均匀基流中行星波传播的理论,研究了其在不同东亚夏季风背景下的传播特征.关于气候预测方法方面,提出了若干有物理基础的气候预测方法,如尺度分离的降尺度预测新方法、基于北大西洋涛动(NAO)-ENSO的东亚夏季风预测模型、基于南半球环状模的东亚气候预测模型等,为业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关于观测方面,项目在亚洲区域海气补充观测和海洋资料同化方面也取得突出进展,成功进行了南海18°N断面海洋综合观测,为形成我国第一条南海断面长期海气观测打下了基础.在国际合作方面,项目还继续推动和领导了“亚洲季风年”(AMY2007-2012)与“东亚气候模拟”国际计划,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8月5~6日与2011年7月11~13日盛夏发生在肇庆地区的2次东风波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构与雨带变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次东风波过程是2种不同类型的东风波;地面图上的气流辐合区、物理量要素的变化、850~500 hPa东风波槽线位置及各层风速大小等,与东风波影响的降水区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这次年会收到了学术论文及技术总结共150多篇。在大会上报告的有13篇,在小会交流的约50多篇,其它以书面或小组讨论的形式作了交流。论文按内容可分为五个方面,1.天气与动力气象72篇,2.长期预报31篇,3.气候和农业气象41篇,4.仪器3篇,5.人工降雨4篇。论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过去有所提高。说明我省气象战线群众性和专业性的科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59-1998年当阳市的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以及同期水稻产量资料,采用morlet复值小波变换与小波功率谱方法,分析了近40 a来当阳市水稻气候产量、降水量以及气温的多时间尺度的时频特征,并采用交叉小波方法探讨了气候产量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气候产量与降水量均具有5 a以及2-4 a的显著周期变化,与气温均存在2-4 a的显著周期变化,而且气候产量与降水量、气温在时域分布上也存在着某些相似性特征;气候产量与降水量、气温存在着密切的相关,相关关系随振荡周期尺度的不同而不同,且气候产量与降水量在5 a和9 a时间尺度上的相关程度最大,与气温在11 a时间尺度的相关程度最大;气候产量与降水量在2~4 a、6~10 a、11 a以及16~20 a时间尺度上呈负相关而在准5 a时间尺度上呈正相关,与气温在2~4 a、6~8 a、10~12 a以及16~20 a时间尺度上呈正相关而在准5 a以及9 a时间尺度上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山市气象站1956~2010年雷暴观测资料,用气候倾向率、突变检验、极值I型分布等方法,分析了中山市雷暴日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中山市雷暴日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263d/年,并且年际、年代际变化明显。雷暴日多年平均为73.7 d,最多为1975年的108 d,最少为2003年的49 d。1979年前后发生了减少性突变,其中夏季(夏半年)的减少尤为明显。6~8月雷暴日最多,1、11和12月最少,4~9月雷暴日约占全年的91.9%。雷暴初日平均值为3月4日左右,5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初日分别为2月13日和1月1日;雷暴终日平均值为10月15日左右,5年一遇和50年一遇的终日分别为11月1日和12月18日。  相似文献   

12.
奇异交叉谱在海气相互作用诊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CSA(奇异交叉谱分析)方法,对中低纬海气及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的耦合同期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7年尺度上海气相互作用关系密切,这个尺度与ENSO循环尺度基本一致,且其振荡行为与ENSO根荡相似.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低纬海气相互作用中,ENSO是个强信号;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存在10-12年及准4年的优势耦合周期,其中准4年振荡和ENSO循环尺度相一致.这说明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除受ENSO影响外,自身还存在10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3.
利用青岛观象台地面观测资料、近岸海表温度和历史天气图,采用数理统计、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青岛冬季雾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冬季雾年平均为12天,占全年雾日的22%,有明显的年及年代际变化特点;通常夜间开始增多,上午07—08时出现频率最高,中午后逐渐减少,15时达最低值;持续时间平均为7小时23分。雾的生成与湿度、风力、海气温差等关系密切。当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风力达2~4级,海气温差在-2~8℃之间发生频率较高。青岛冬季雾有锋面雾、雨雾、辐射雾、平流冷却雾和平流蒸发雾五种类型。其中由天气系统影响产生的雾占48.2%。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有关研究表明,海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季节变化和时间滞后性. 南方涛动与赤道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响应过程,是一个对全球气候有着重大影响的海气交换事实.弄清它们之间的时空关系对探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近55a山东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并用Meyer小波变换方法,对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进行了分析,发现山东夏季降水呈明显下降趋势,气温略呈上升趋势。小波分析显示两者在中短周期上基本一致,即它们的中短周期基本在11a,5~6a和2~3a左右的时间尺度上变动。而这些基本周期正是太阳黑子活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周期,说明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主要受太阳黑子活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1)参与了国际和国内全球变化科学的开拓工作;(2)提出了区域水平上的全球变化研究新方向;(3)气候突变和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研究;(4)东亚季风区植被-大气相互作用研究;(5)区域环境系统模式的发展和亚洲区域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活动;(6)提出了对全球变化的人类有序适应的概念、试验观测、理论和方法;(7)面向国家需求的全球变化问题北方干旱化研究;(8)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等.  相似文献   

17.
天津武清能见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6年8~9月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天津武清区晴天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能见度与细粒子(PM2.5)、大气污染物和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大气平均能见度为6.3km,低于4km的时间段占50%;日变化表现为日出前(北京时间5时)能见度最低,约为2.6km,下午15时最高,约为11.1km;不同大气相对湿度下能见度与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相关性不同;污染气体浓度与能见度呈反相关关系,φ(SO2)、φ(NO2)、φ(NO)、φ(NH3)和φ(CO)越高,能见度越低。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广州汛期降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8,自引:12,他引:18  
利用1908~2000年广州市逐月降水资料、Hadisst海温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广州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降水的旱涝等级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广州前汛期旱涝事件出现的连续性和间歇性比后汛期明显.前、后汛期降水分别经历4个偏湿时期、3个偏干时期和2个偏湿时期、2个偏干时期变化.前汛期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后汛期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但两者均没有达到0.1显著性检验标准,所以年降水量仍处在自然振动变化范围之内.机制分析表明,前期春季(3~5月)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后期(4~6月)的大气环流,导致广州前汛期的降水异常.南海夏季风则通过与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的遥相关来影响广州后汛期的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19.
精细化的逐时气象资料是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基础,本文利用河南省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4次定时气温观测资料及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基于分段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模拟计算逐时气温,并以2006—2015年郑州气象观测站气温观测资料为例分析观测气温与模拟气温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分段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可以有效模拟实际气温的变化特征,但考虑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后,"六点"插值法模拟效果优于"四点"插值法,2006—2015年郑州气象观测站模拟气温与观测气温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9,n=73 040);特别是在气温要素没有连续跃变时,利用分段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可以使4次气温观测资料有效转换为逐时气温资料,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也适宜于其他连续性变化的气象要素(如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风速等)的逐时模拟,且模拟效果基本不受地域影响;从郑州气象观测站模拟气温与观测气温之间的偏差及其变化幅度来看,计算结果可以满足气候可行性论证对气象要素时间精度的要求和气候应用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气象台指数名称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环流指数亚欧地区lz 97 72 11112 8114 116lm 4942 33 47 6 5 6 8亚洲地区lz 85 7810 6 14 812 6 12 5lm 493935 36 5 6 6 3西北太平洋副高指数面积指数 14 5 93 15 14强度指数 2 6 7 13 42 2 2 4脊线位置 2 42 830 0 2 42 2北界位置 2 7 3136 0 2 82 5西伸脊点 115 14 5 135 15 0 115 12 0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 12 6 138130 15 7 2 0 1198南方涛动指数 (SOI) -0 8-0 5 0 41 0 0 92 0太阳黑子相对数 14 0 6 175 2 12 3 .912 8.8110 .42000年最新气候指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