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以网格为评价单元,对生态重要性、灾害易损性、水环境容量、可建设用地比例、交通可达性、人口与经济集聚度6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Arc GIS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距离分析、密度分析和坡度分析;利用Delphi法进行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计算适宜性指数并分级,将新沂市空间开发适宜性等级划分为低适宜性、较低适宜性、中适宜性、较高适宜性和高适宜性5种类型,从而进行更为合理、更具计划性的规划,以促进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GIS的空间分析以及主成份分析,对泸西县农业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确定了该县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参评因子及其影响度(隶属度),建立了适宜性评价指标与分类体系,划分农业用地适宜性等级,编绘农业适宜性等级图,为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鄂州市生态环境矛盾和生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生态红线原理和目标,提出较为完整的生态红线划定方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性及连续性,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安全。从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灾害危险评价等3方面构建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展开生态适宜性分析。在GIS与RS支持下,创建了鄂州市网格空间属性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完成生态适宜性评价,将鄂州市划分为红线、黄线、蓝线、绿线等4个区域,同时,叠加整合已有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并将红线区划分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明确重点保护方向,确定生态红线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一项基础工作,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本文根据评价对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中心城区)的特点,从新增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城市土地多用途适宜性评价两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的运用等进行了探讨,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中存在受主观性影响较大的缺点,研究基于可拓学理论,构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并以位于河北省廊坊市西南部的大留镇为实验区,实现了农业用地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物元模型是进行土地利用用途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研究所设计的物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证研究结果能够反映实验区实际情况;土地适宜性动态评价物元模型是以后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物元模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网格管理系统作为解决当前城管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最基础的一步是划分空间网格,而城市区域的划分实际上是对其中分布的地理要素进行分区存储。通过对基于域模型的城市空间网格划分的重点分析,以建设部门推荐标准“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中七项原则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以地理要素细分城市空间网格的方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赋值技术与动态网格的空间数据组织策略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一种动态网格,通过空间数据赋值技术,将多源数据赋值给网格,以完成空间数据的互操作.赋值后的网格系统具有多种属性,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和外部程序设计能够实现叠置分析等复杂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动态网格系统完全的矢量格式和实现多源数据融合的优点,以实现海量多源数据的空间分析.通过赋值技术和动态网格系统实现了土地适宜性评价.  相似文献   

8.
姜英超 《北京测绘》2018,32(5):594-598
选取威海市环翠区为评价区域,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方法和理论,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层次分析法(AHP)和多因子综合权重叠加分析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及作用分值,划分评价单元并计算评价总分值,根据评价总分值对该区域进行土地适宜性分等定级。最终绘制出环翠区土地适宜性分级地图,为城市建设选址、城市规划等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基于神经网络来构造模糊系统,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根据神经网络误差反向修正的原理,设计和推导了该模型的学习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具有高效、客观、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苏北地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淮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苏北地区自然、经济、社会等现状,结合土地利用特征,以耕地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为评价对象,采用互斥性矩阵分类法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分区方案,并以淮安市为例,将淮安市121个评价单元划分成5种不同类型区,提出每个类型区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研究结果对该区域今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