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GPS测站所处构造位置的统计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方差分析理论,基于有约束和无约束平差所得到的方差的统计特征,给出了一种根据复测结果判别一组测站是否位于同一构造块体上的假设检验方法。该方法实质上是通过方差比,检验某组站位于同一构造块体的约束是否正确。从而达到判别的目的。这一方法已实际应用于华北地区GPS复测资料的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两次GPS测量结果,研究了华北(北部)地区的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的特征。其主要特征可以用1个4块体的构造运动模型来描述。利用构造单元内的最大相对稳定点组求出了模型中的运动参数,并据此研究了构造边界带上的差异运动和应变积累方式。同时还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得了相当一致的构造块体内的局部变形。最后讨论了这种运动特征对地震危险性预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一组稳定点的位移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地壳变形时,除了要确定各构造块体间的相对运动外,常常还需要确定各构造块体本身的变形状态,为此介绍了确定某一个构造块体内的变形监测点相对于该块 内一 相对稳定点位移的几种方法,并用一个例子证明这些方法可得到基本相同的结果,因而可根据资料处理不同的需要加以选用。得到的这种位移可作为各块体变形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采取同时判别频率,幅度,持续时间这三项指标的新型地震信号判别电路,以确定某一信号是否为地震信号。  相似文献   

5.
岩石磁组构因能提供磁性矿物晶体形状、排列方式等赋存信息而被广泛应用于判别岩石剩磁是否受到了后期构造应力的显著影响;但常规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是否能够准确限定岩石剩磁的稳定性,目前尚无深入探讨.本文以印支地块Nakhon Thai盆地中生代Nam Phong、Phu Kradung和Phra Wihan组三套碎屑岩样品及拉萨地块林周盆地设兴组红层样品为例,通过岩石磁化率组构和剩磁组构的对比分析发现,尽管Nam Phong组绝大多数样品和Phu Kradung组全部样品的AMS组构显示其具有铅笔状至强劈理过渡型构造变形组构特征,但高场等温剩磁各向异性(hf-AIR)显示其高矫顽力赤铁矿所携带的特征剩磁组构仍具有典型沉积组构特征,表明其以赤铁矿为主的载磁矿物未遭受后期构造应力的显著影响,仍然能够准确记录岩石形成时期的古地球磁场方向.另一方面发现有且仅有剩磁组构才是判别碎屑沉积岩特征剩磁是否遭受了后期构造应力影响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岩石剩磁组构(如以赤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的岩石hf-AIR组构)指示其原始沉积组构已被构造组构显著叠加或取代,则必然说明该岩石剩磁方向已受到构造应力...  相似文献   

6.
精密水准测量资料研究地壳垂直变形,尤其是捕捉中长期地震前兆信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但基准问题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长期以来,用精密水准复测资料研究地壳变形一直受到几个因素的困扰:首先,基准问题不好解决,以往确定基准一般均是单纯依靠水准测量本身确定基准,但由于水准测量只是一种测定高差的相对测量,在确定形变时不得不采用一些假定(或者假定一个不动点、如在被认为地质构造上稳定的地区建立一个或数个基岩水准点,认为这些基岩水准点是稳定不变的,计算时假定该点速率为零,或者假定一个不动面,例如借助“相对稳定度的概念”,找出相对稳定的参考点假定它们的平均面是不动的,作为基准)而所有水准点实际上都是在变动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那么这种变动直接影响所得结果的真实性;二是水准测量的误差随着推算路线很快地积累起来,于是在推算路线较长的时候,所求得的垂直运动速率误差变得大到不可接受,以至于所求得的变形量可信度很低,甚至不可信;三是由于基准的确定受到上述试图找到相对不动点的限制,往往会使这些相对不动点局限于构造相对稳定地区,从而使得整个研究区得到垂直变形信息的精度相当不均匀,影响了我们对形变态势的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7.
任熙宪  张玉敏 《地震学报》1993,15(4):441-447
利用北京台的地磁矢量资料实现了对华北地区地磁总强度21点差值大地噪声的拟合.通过上述拟合研究了该地区总强度大地噪声的水平与特点,并提出一种判别拟合是否可信的有效方法.分析表明,对于构造磁效应而言大地噪声是一种值得重视的噪声.华北地区总强度差值的磁化率效应比较弱,方向性效应是该地区大地噪声的主要成分.同时,由大地噪声特点推测了华北地区介质磁性异常分布的大致特点.另外,通过对排除大地噪声后剩余噪声的研究,得到了该地区地磁总强度21点值台网的平均观测水平值与源场噪声水平值及其与台距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三峡地区地形变监测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峡地区多年的地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的地形变特征。结果表明,各断层活动性甚微或基本不活动,区域地壳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2013年四川芦山7.0级地震震源机制与GPS同震位移场不完全一致的问题,利用高精度水平仪对LS05、LS06等6个GPS连续观测临时站观测墩进行了倾斜测量,对SCTQ墩面水准点高差进行了复测,并对该区域地表变形进行了调查。倾斜测量结果表明,LS06等5个站观测墩相对建站时均无明显倾斜。LS05站观测墩标的确相对建站时发生了倾斜,估计其倾斜量在0.4°~1.2°,倾斜方向以NW为主。无论该点倾斜发生于哪个时段,均不影响同震位移以S向运动为主的特征。对SCTQ基准站观测墩面水准测量结果表明,该站点观测墩非常稳定,未发生倾斜。野外地表调查表明,地壳挤压缩短变形特征较为明显,LS05测点周边确有SW向加速运动和剪切变形现象。综合分析认为,LS05、SCTQ和LS06等GPS测点表现出的左旋应变释放特征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异常频次累加法和异常频次变化速率法研究了水化群体异常随时间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方法可以对水化异常性质进行判别,证明该方法对震情的判别和地震预报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同时,该方法也可用于其它类型前兆观测项目异常性质的判别,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地震观测系统标定的完整含义包括系统特性的测定和系统灵敏度的测定。系统灵敏度标定的最佳方法是振动台标定。由于地震台站不具备振动台标定的条件,因而目前普遍采用电动式力激励稳态正弦波标定的方法,即由一组正弦标定波形自动计算出幅频特性,并得到系统灵敏度。要实现计算程序的自动化,那么正弦标定波形组起始点的判断尤其重要。文章结合滑动短长平均法和AIC算法,提出了一种自动判别正弦标定波形组起始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差分法,灰色动态滤波,有限富氏级数拟合,契比雪夫多项式拟合等四种方法,同时对1984年5月21日南潢海Ms6.2级和19872月17日射阳Ms5.1级地震前后时段内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以莱以特准则和格罗布斯准则对处理后残差序列进行异常超始时间的别,并对比和综合上准则相比较,格氏判别在数学上更加严密,结果更为可信。初步研究表明,中强震在震级较高的情况下,用两种准则判别的结果比较接近,而在震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地震观测数据质量,有必要对配制的标准溶液、混合标准溶液、混合标准曲线溶液进行检验,提出标准模板检验方法。当观测数据出现异常时,需要对旧标准模板进行标定,提出标准模板标定方法。通过标准模板检验与标定结果分析,用低浓度标准样标定标准模板时,不能使用国标作为判断标准,而应使用标准偏差作为判断标准。提出特征离子概念,选一种相对标准偏差最小的离子,称为该水样的特征离子,作为判别标定结果是否合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搭载在人造卫星和飞机上的传感器对观测物进行了远程测量的一种遥测技术。利用该技术可以以1cm的高精度搞精地宙运动面的分布,以观测的面密度也很高,通常在10km×100km的区域内,计测边长100m网格格点的地壳运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地区的构造形变特征,在此建立了一个连续的GPS跟踪网络,并命名为西太平洋整体GPS网络(WING)。1995年至1997年3月该网共建有10个新站点。我们利用该网1995年7月到1996年10月的观测资料和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IGS)全球站的数据来估算各站点的日坐标,并采用自由基准方法以获取最优基线解。为了将估算的坐标归算到地球参考框架上,我们根据Heki(1996)的估算结果,假设筑波IGS站点正相对稳定的欧亚板块以约2cm/a的速度向西运动。我们发现:(1)海洋板块内各站点的运动速度与刚性板块运动模型吻合得很好;(2)板块边界附近站点的运动受到板块边界形变的影响。在这些板块边界中,马里亚纳和冲绳海沟的弧后隆起(扩张)清晰可辨;(3)位于东亚地区的各站点正相对稳定的欧亚板块向东到东南方向运动,反映了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北向碰撞的长距离效应。  相似文献   

16.
事实表明,一次M6级或更大的地震发生后,另一次相似或更大的事件发生于附近地区比发生于较远地方的可能性更大(指每单位面积内的发生率)。我们特别要指出的是,第一次事件的余震活动提供了评估邻近地区(几度的范围内)下一次大事件发生概率的信息。也就是,如果第一次事件的余震活动与正常衰减相比变得相对平静,在主震后的10年内,附近地区大地震的发生率就会比正常余震活动情况下高几倍。为了精确地测量这种现象,我们要模拟实际的余震活动。实际上,许多余震序列远比修正的大森公式所描述的简单负幂衰减模型复杂。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是修正的大森公式的一般形式,它对各种类型的余震序列都拟合得很好,包括非火山型的震群。用这种模型研究了日本及其邻近地区过去3/4世纪所发生的76次主震的余震序列。重点放在客观地检验一次余震序列中是否存在一个地震活动偏离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预测的明显变点,在该点后是相对的平静,即地震活动显著降低。任何水平的地震活动都可以发生相对的平静。如果存在这种平静,它的长度就可以根据估计的传染型余震序列模型预测的发生率的累积数与发生转换时间的图上看出来。这就表明,相对的平静是判别余震活动异常的一项有用因子。这可以用来预测在第一次事件之后的短期内(大约6年内)邻近地区(3°范围内)是否更可能发生大地震。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震空区的特征,选定了七个参量作为空区的判别标识,并发展了一套用计算机自动识别空区的程序。对于所研究的地区,程序中按一定间隔选择待分析的判别地区中心点。然后,由程序按给定的七个参数之值判定在每一点周围是否存在地震空区。如果识别出了一个空区,它的位置和形状即用一条与其拟会的二次曲线的参数来描述。对不同时段的地震目录数据作同样的扫描识别,最后确定出符合判别标识的空区出现次数、各次持续时间、空区长短轴及其取向、空区面积等参数。  相似文献   

18.
瑞利阻尼介质有限元离散模型动力分析的数值稳定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针对几种有一般阻尼的动力系数数值积分的显式方法,讨论了阻尼对稳定性的影响,并建议了瑞利阻尼介质有限元离散模型中动力分析数值稳定性的实用稳定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20号井井水位动态分析及地震预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玲 《内陆地震》2003,17(2):150-156
对新20号井井水位动态观测资料进行了全时间过程扫描,分析了井水位的年变化规律、主要干扰因素和地震短期前兆异常特征,提出了如何判别水位年变叠加、峰谷相位移动和峰谷极差增减等异常是否打破年变规律的有效方法。根据这些指标,统计了观测期间乌鲁木齐监视区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时水位的相关异常参数,并对该井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20.
由于砂土液化是导致地基失效和上部结构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场地液化判别是饱和砂土场地工程建设中的必要环节,因此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研究是工程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回顾了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国内外进行液化判别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对各判别方法进行了简要述评。在分析当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已有液化判别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液化评价指标的获取、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的可靠性、液化判别的概率表达和液化判别方法的适用性等。这一工作为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