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力场转换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永雄 《地球物理学报》1994,37(A02):259-271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GEM10C的前50阶系数,计算了全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和地幔对流产生的岩石层底部应力场.通过对全球重力异常、应力场的分析,着重讨论了板块运动与地幔对流间的关系.对各板块在地幔对流作用下受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表明,板块的运动主要由低阶应力场决定,板块底部多个地幔对流体(而不是一个以洋中脊为对流上涌中心的单个地幔对流)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现代板块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GEM10C的前50阶系数,计算了全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和地幔对流产生的岩石层底部应力场.通过对全球重力异常、应力场的分析,着重讨论了板块运动与地幔对流间的关系.对各板块在地幔对流作用下受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表明,板块的运动主要由低阶应力场决定,板块底部多个地幔对流体(而不是一个以洋中脊为对流上涌中心的单个地幔对流)的共同作用,推动了现代板块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礼良 《地震》1993,(3):68-76
本文通过断陷盆地的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和地应力测量等方面的资料分析研究,认为新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没有统一的构造应力场,或者说现今应力场小于前期应力场;断层活动、地震活动并不意味着应力的不断积累、不断加强,相反是应力的不断释放、不断减弱。  相似文献   

5.
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高国英  温和平 《中国地震》2000,16(2):176-184
根据帕米尔东北侧55次中强震震源机制解,结合该区本世纪以来6级以上地震的时空分布和1980年以来Ms≥3.0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内区域构造烽场与强震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强震震源源断错以走滑为主,部分倾滑,主压应力方向近南北。强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总体趋势西强东弱,并可划分为三地时段,每个时段都有相对的主体活动区。帕米尔弧附近深度可达200km,在向北东方向延伸深度明显变  相似文献   

6.
通过光弹模拟实验,获得了1918年南澳7.5级地震震源区及其邻区的构造应力标。结果表明:本区在290°方向的外场力(压力)作用下,南澳附近区域性应力集中范围最大;岩体同时沿NNW和NEE向两条断裂破裂,前者破裂深度约9.5km,后者约18.1km;地震的最大震级为7.7级。地震的剪切应变能NEE向断裂占92%;NNW向断裂只占8%。模拟实验结果与实地考察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试图通过水系、构造和现代资料的反演来对祁连山中段中晚更新世以来及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的研究,来表明构造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且主压应力方向由北向南发生渐变,角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构造应力场资料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入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及断层运动特征,根据岩石力学原理确定优质破裂面,对走滑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3种主要断层运动形式,推导了有效剪应力表达式;提出了新的加卸载判定,并对部分震例进行了再研究。  相似文献   

9.
构造环境应力场在确定新疆地震危险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断裂力学的研究成果和位错论,提出了断裂力学地震破裂模式,进而推导出了几个从地震波观测资料直接计算震源处构造环境剪力场量值r0的公式。根据这些公式计算了中国地区中小地震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结果表明:r0值的大小与分布和大震发生的地点有密切关系,即剪应力水平较高的地区将容易发生大地震,而剪应力水平较低的地区通常只发生小地震。据此,从1992年开始,根据环境应力场进行寻找地震危险区的尝试总有效北达7  相似文献   

10.
位于中朝准地台的华北地区是由几个不同的断块组成的,重力异常场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浅部效应、块状分布和深浅叠加场的特点。重力的高程效应很复杂,不同波长的起伏变化有不同的影响系数。本文对布格改正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华北如区表浅层的密度值偏低(2520kg/m3),该区合理的布格改正公式为△g2=-0.0879H。将重力场的垂直导数和向上延拓结合起来,有利于揭示地壳上部构造特征。本文搜集整理了由第四系到寒武系的沉积层资料,给出了沉积层总厚度和视密度的分布。对深部重力异常的分析表明,华北沉积层的形成有深源性质,在均衡调节中起着一定的内载荷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中国地壳应力数据库和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目录,给出了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最大主应力轴走向在青藏高原西部为近南北向,在华北为北东东向。在中国中部地区,最大主应力轴走向呈放射状,即北部最大主应力轴走向为北北东向,南部最大主应力轴走向为北北西向。本研究给出了几乎整个中国的构造应力场的具体参数,为地震预测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力场模拟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构造应力场地质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重力场与沉积层构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位于中朝准地台的华北地区是由几个不同的断块组成的,重力异常场的分布具有很强的浅部效应、块状分布和深浅叠加场的特点。重力的高程效应很复杂,不同波长的起伏变化有不同的影响系数。本文对布格改正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华北如区表浅层的密度值偏低(2520kg/m3),该区合理的布格改正公式为△g2=-0.0879H。将重力场的垂直导数和向上延拓结合起来,有利于揭示地壳上部构造特征。本文搜集整理了由第四系到寒武系的沉积层资料,给出了沉积层总厚度和视密度的分布。对深部重力异常的分析表明,华北沉积层的形成有深源性质,在均衡调节中起着一定的内载荷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EIGEN-6C4重力数据和ETOPO1地形数据,在考虑物质密度横向不均匀的情况下,在东北亚地区展开地壳均衡研究,并重点分析了长白山的隆升机制.首先,针对穿越长白山和库页岛的两条近乎东西向的剖面(剖面A、B)展开详细研究,以CRUST1.0模型为初始条件,利用布格重力异常数据,基于Airy模型和Airy-Pratt模型分别反演了相应剖面的地壳密度结构,发现两剖面的地壳密度呈现一定程度的横向不均匀特性;接着基于上述密度结构和高程数据,利用Airy均衡理论计算了相应剖面的均衡面深度,并进一步比较莫霍面(Moho)和均衡面的差异,计算了剖面的垂向构造应力分布;然后,把上述方法应用到整个东北亚地区,计算了1°采样的21条东西向剖面的垂向构造应力,插值得到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垂向构造应力分布.结果表明,东北亚大部分地区垂向构造应力基本为零,总体处于均衡状态,长白山地区垂向构造应力为-15~-25 MPa,日本列岛垂向构造应力为-40~-50 MPa,太平洋海沟垂向构造应力为15~25 MPa;最后,本文运用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导纳方法,计算了长白山地区的有效弹性厚度(Te)和加载比,发现长白山地区的Te为10 km,表明该地区的岩石圈较为柔软;加载比结果显示,岩石圈初始加载主要来自莫霍面,占总加载的78%,表明长白山的隆升主要源自地幔物质上涌.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重力场实测资料及最新的高分辨率超高阶重力位模型IGG97LB(720阶)计算了三江地区不同场源的重力场。在分析研究了不同场源重力场特征之后,结合地震层析成像资料,得出了初步结论:(1)三江地区的康滇菱形块体内部的物质是由青藏高原下面物质向南东方向延伸来的,可见康滇菱形块体与青藏高原的关系密切;(2)康滇菱形块体的低速度层厚度大于周边地区;(3)从三江地区重力场特征及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情况看,地震容易发生在重力异常等值线拐弯处,特别是复杂的等值线拐弯处,更是地震的多发区。  相似文献   

16.
阿尔金地区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芳琴 《内陆地震》1993,7(4):370-378
用软材料和激光全息光弹模拟实验方法,分析了阿尔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和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阿尔金断层的活动规律以及大震前后震区应力场的调整情况,结果表明:阿尔金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轴近南北向,南边印度板块向北推进的过程中,使得青藏高原西北边界的阿尔金断裂各段的活动性质和滑移速度不同。东西两段左旋位移较明显;中段呈明显压性;应力集中区分布在一些特殊构造部位。模拟大震应力释放反映,大震后震中区附近剪应力值迅速下降,周围一些地区的剪应力值升高,形成未来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断层滑动速率与强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华北地区选择了18个震例(M≥6.0),以断层滑动速率,应力主轴方向,断层走向为因子对震级作了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又作了震级与滑动速率之间的一元分析,并将这两种分析作了对比。结果表明:(1)二元回归分析优于一元分析;(2)断层滑动速率,应力主轴方向与断层走向之间的夹角α是决定震级大小的两个主要因素,(3)M≥3.5级的地震与断层活动与否无关;(4)运用二元分析公式可以进行震级预测,并可以对历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强震活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应力性状和力源特征,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可划分为四级应力区.它们分别是2个一级应力区、4个二级应力区、5个三级应力区和26个四级应力区.通过分析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分区与强震活动之问的关系,初步获得以下结论:①构造应力作用强烈和复杂的地区是强震频发的地区;②应力区边界是强震集中发生的地带;③应力方向、应力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9.
阴山大青山山系特异重力场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阴山山系及邻近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提出阴山山系和呼包盆地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分布与地形高程呈“同步型”的特异变化特征.通过重力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给出阴山山系和呼包盆地地区的地壳底界面都没有明显的下凹与上凸的特征,是阴山山系和呼包盆地布格重力异常呈现特异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0.
龙首山地区构造应力场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沟谷成因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利用沟谷资料计算了龙首山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结果表明,主压应力为北东向。新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地震应力场趋于一致。认为晚第三纪以来,龙首山地区地壳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应该是青藏地块与阿拉善地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