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土芝  雷清亮 《地球科学》1996,21(2):185-190
利用流体势分析系统(简称FPAS)研究地下流体势分布模式,可克服井资料不系统的局限性,有效地大规模进行盆地下流体流动系统的研究,该方法技术在西藏伦坡拉盆地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得出了伦坡拉盆地具有“双层”结构的流体势分布特征,反映了西藏伦坡拉盆地所存原两大流体流动系统,即重力流系统和压实流系统,这两大系统在流体势内幕结构水化学场,地温场,流体流动方向等方面具明显不同的特征,它们对油气运移聚集起着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藏北尼玛盆地自白垩纪以来沉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夹灰岩地层,由于缺乏生物化石证据,其地层时代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最近,在尼玛盆地东部赛布错一带的细碎屑岩夹灰岩地层中发现大量的昆虫、鱼类和植物化石。昆虫化石主要为伦坡拉大黾蝽Aquarius lunpolaensis,与伦坡拉盆地达玉地区和尼玛盆地西部江弄淌噶地区报道的种属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显示该套地层为晚渐新世丁青湖组沉积,而不是竟柱山组或牛堡组。另外,伦坡拉大黾蝽主要生活在温暖湿润的低海拔地区,结合近年在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和尼玛盆地晚渐新世地层中发现的热带-亚热带鱼类和大植物化石组合,指示青藏高原腹地在晚渐新世为温暖湿润的低地环境,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高寒气候。  相似文献   

3.
西藏伦坡拉盆地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域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立祥  雷清亮 《地球科学》1996,21(2):174-178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高原唐古拉山南侧的一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从第三纪牛堡组和丁青湖组的地层特征,古地貌演化,沉积层序及体系域类型的归属,沉积相类型及其展布特征等几个方面描述了沉积体系的基本特点,指出了伦坡拉盆地是一个残留的变形盆地,其沉积古地貌特征与现今盆地构造格局明显不同,并控制了沉积相的类型及其展布,最后对有利油气聚集的相带和地区块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雷新荣  刘惠芳 《沉积学报》1997,15(1):98-103
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在沉积地层中广泛存在,通过对17例伊/蒙混层粘土矿物样品进行系统研究得出:(1)沉积地层中的部分有序型伊/蒙混层矿物的晶层连接概率介于完全随机混层与机械混和物的连接概率之间;(2)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晶层向伊利石的转化分两步完成:两层水蒙皂石单层水蒙皂石伊利石;(3)随着成岩作用的进行(埋藏深度增加),I/S中的I晶层含量增加,在此同时,I/S晶体结构中四面体片的类质同相代换增加,四面体电荷及总层电荷亦增加,匹配该增加部分电荷的是层间域K的含量明显增加;(4)在沉积地层中的I/S混层矿物中,I晶层具有白云母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75左右;S晶层则具有纳蒙脱石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30左右。  相似文献   

5.
张大均 《地球科学》1996,21(2):231-234
针对西藏伦坡拉盆地钻遇到层的低压,裂缝发育引起钻井过程泥浆严重漏失而导致钻井速度缓慢,油气层污染的问题,提出降低泥浆密度,采用漂珠加分级注水泥固井工艺和螺杆加PDC钻头的钻井方法,该方法可解决该区工程问题,并有利于提高钻井速度和保护油气层,另外,固井声幅曲线对应油气层所出现的峰值,并不简单地说明固井质量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出油气层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沉积地层中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在沉积地层中广泛存在,通过对17例伊/蒙混层粘土矿物样品进行系统研究得出:(1)沉积地层中的部分有序型伊/蒙混层矿物的晶层连接概率介于完全随机混层与机械混和物的连接概率之间;(2)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晶层向伊利石的转化分两步完成:两层水蒙皂石单层水蒙皂石伊利石;(3)随着成岩作用的进行(埋藏深度增加),I/S中的I晶层含量增加,在此同时,I/S晶体结构中四面体片的类质同相代换增加,四面体电荷及总层电荷亦增加,匹配该增加部分电荷的是层间域K的含量明显增加;(4)在沉积地层中的I/S混层矿物中,I晶层具有白云母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75左右;S晶层则具有纳蒙脱石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30左右  相似文献   

7.
始新世—渐新世是新生代气候从“温室”向“冰室”转变的重要节点,也是青藏高原及邻区气候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为了重建高原中部腹地始新世—渐新世的古气候演变特征,探讨古气候变化的控制因素,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382道班剖面的黏土矿物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伦坡拉盆地在始新世—渐新世牛堡组二段沉积的黏土矿物主要以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次之,高岭石与绿泥石含量极少,蒙脱石仅出现在极少样品中。黏土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指示伦坡拉盆地在该时期整体处于寒冷干旱的气候条件,但在长周期趋势下伊利石相对含量逐渐减少,伊/蒙混层逐渐增多,显示出青藏高原中部地区的气候系统在晚始新世—早渐新世时期存在向更加湿润的气候条件转变,这种气候系统的改变可能与南亚季风在晚始新世的演化所带来的更多水汽条件和青藏高原中部中央分水岭的形成有关,但在始新世与渐新世之交,伊利石含量陡然增多,而伊/蒙混层含量则减少,且两者频繁波动,这反映了该盆地在EOT时期受到全球降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伦坡拉盆地渐新世—中新世之交黏土矿物蕴含的古气候信息,探讨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全球气候响应过程的关系,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分析对蒋日阿错剖面的黏土矿物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泥质岩中黏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伊利石次之,仅含有少量绿泥石和蒙脱石。黏土矿物的垂向组合特征显示伊利石和绿泥石含量在剖面下部低、上部高,伊/蒙混层含量与之相反,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在剖面中部呈明显波动变化,蒙脱石只出现在剖面中下部,可能为区域火山喷发产物在碱性环境中蚀变而成。伊利石结晶度变化于0.24°~0.48°,平均值为0.41°,表明样品未发生明显成岩蚀变,主微量元素比值指示研究区物源位置未发生较大改变,因此研究剖面黏土矿物特征可以有效反映伦坡拉盆地古气候演化过程。根据自生黏土矿物的习性指出伦坡拉盆地在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降温事件,并且这次降温在青藏高原内部及周缘地区普遍存在,但造成这次降温事件的根本原因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伦坡拉第三纪陆相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清亮  付孝悦 《地球科学》1996,21(2):168-173
伦坡拉盆地的地质背景为独特而又复杂.“豆花形”的走滑盆地构型,断-坳转换过程中体现出的“迟到早退”双层地质结构,发育于盆地内部的变换构造以及后期冲断隆升,逆掩推覆的强烈变盆改造等,形成了两套盆地含油气系统3个成油单元,多种类型的成藏组合的油气地质特征,通过对以上成油气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1)上部含油气系统的油气潜力比下部含油气系统要差;(2)生油凹陷主要分布在于蒋日阿错次凹和爬错次凹的中南部与北  相似文献   

10.
确定深度波速是油气勘探的一个战略域,为此目的,我们发展三维地震资料层析成像反演程序,它用了GOCAD三模拟器作反射布置,以及样条张量积作为层速度。反资料为叠加时间及叠加速度。此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证明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1.
《理论力学教学软件》(TMCAIV1.0)简介张建民张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我们研制开发的理论力学教学软件TMCAIV1.0版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制的理论力学CAI软件的BASIC语言版。软件收入了理论力学CAI教材《计算技术在理...  相似文献   

12.
IGCP—269—SEDBA项目──全球沉积岩数据库是一个对沉积学有很大价值的极好国际项目.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这一数据库时,发现SEDBA的信息不足;需要改进。这些不足包括:(l)信息空间不足;(2)信息含糊;(3)信息的分类整理不当;(4)缺乏对信息的详细分类;(5)无关的和不需要的信息。其次,sEDBA仅局限于沉积岩。为了将sEDBA应用于沉积学,使其更为有用、更具意义,有必要进行一些改进。这些改进包括:(l)岩性图和岩相图o(2)盆地构造一沉积演化阶段图;(3)盆地构造图;(4)补充垂向岩性剖面和岩性测井记录;(5)沉积构造序列;(6)该地区的地质剖面;(7)其它重要图片。  相似文献   

13.
GIS访问网络数据库中若干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振华 《地球科学》1998,23(4):393-395
分析了几种网络计算模式的特点,针对客户机/服务器模式设计了一个地理信息系统(GIS)访问数据库的结构框架———客户端分为GIS功能层和数据库请求层两层,服务器存放数据,并将此结构与ESRI公司的空间数据库引擎(SDE)作了对比;通过比较几种数据库访问的程序实现方式,认为ODBCAPI在开放性方面是良好的.最后给出的MAPGIS实例表明:采用上述设计思路的应用系统不但利用了原有MAPGIS的研究成果,实现了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伦坡拉盆地是青藏高原上小型的陆相沉积盆地,发育于始新世早期,经历了断陷,坳陷和抬升改造三个发展阶段,沉积了始新统牛堡组和渐新统丁青湖组两大套厚达4000m,以上的砂泥岩地层。本文从地震资料入手,论述了盆地的地震层序、断层活动、原型盆地、局部构造与特殊地震相类型,并利用多种地震参数对罗马敌库含油构造进行储油层综合分析,从而预测了有利的含油气区块和纵向含油气层段。  相似文献   

15.
西藏伦坡拉盆地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思煌  邓四新 《地球科学》1996,21(2):179-183
讨论了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原理与方法,模拟研究了伦坡拉盆地18个井点牛二段,牛三段与丁一段烃源岩的生,排烃史,结果表明,该盆地地温梯度高,有机质类型好,有机碳含量高,主要烃源岩牛二至牛三段下部,生烃时间早,生烃强度大,排烃时间主要在始新世至渐新世,而牛三段上部至丁一段下部,生烃强度小,排烃时间主要在新第三纪,由于伦坡拉盆地主要构造圈闭形成于新世以后,晚于主要烃源岩牛二至牛三段下部的主排油期,不利于  相似文献   

16.
第二届APN政府间会议(IGM)第二届APN政府间会议(IGM)于1997年3月27~28日在东京举行,来自亚太地区15个国家的代表以及HDP、ENRICH、SASCOM、TEACOM和START国际秘书处的观察员参加了会议。在本次会议上,各国政府的...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土壤信息系统(GSIS)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讨论了在PAMAP GIS(V4.2)支持下,贵州省土壤信息系统(GSIS)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构建、功能及应用。该数据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基础地理信息。如数字高程的模型(DEM)、行政区划、交通网络等;2)GSIS专题信息。包括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土地利用、农业气象等;3)统计数据。主要有社会经济概况及历史灾害等。GSIS空间数据库可以提供空间及属性数据查询、不同数据格式间的相互转换、土地  相似文献   

18.
分析盆地内各层岩性速度特征,在准噶尔盆地里建立一个盆地级巨型速度场(面积约13×104 km2,深度达8km)。面对海量的地震资料,首先进行盆地地震剖面的解释,建立盆地17层构造解释时间模型,利用叠加速度谱分析、VSP井速度标定、声波测井的VSP转换技术、测线交点叠加速度自动校正闭合差、野值自动剔除及井约束层速度分析,来研究各沉积层速度特征,模型模拟层速度建场、最终建立盆地平均速度场。用于区域层速度分析,构造转深和地震资料处理的速度参考,用两口VSP井实测速度资料进行验证,盆地速度场平均速度绝对误差平均为35m/s,相对误差平均为1.8%,两者大小和变化特征一致,表明盆地速度场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把从大西洋洋中脊采集的无斜长石的尖晶石二辉橄缆岩和方辉橄缆岩中的单斜辉石的Na-Al^IV和Al^VI浓度与陆下和前大洋的无斜长石的尖晶石橄榄岩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单斜辉石的Al2O3含量在洋底橄缆岩组和陆下橄缆岩组中的同一范围内发生变化,从高铝至贫铝。然而,洋底橄缆岩中单斜辉石的Na含量(0.02 ̄0.6wt%Na2O)和Al^VI/Al^IV比值(0.3 ̄1)都低于陆下橄缆岩单斜辉石的Na含量(  相似文献   

20.
林清良  周震质 《地球科学》1996,21(2):203-208
针对西藏伦坡拉盆地表层结构复杂,地层构造受后期改造作用强烈及野外施工条件,环境恶劣的特点,采取了如下措施:(1)在地震采集中,应用地质构造模型分析,野外采集方法试验以及野外观测资料模拟处理进一步补充的方法,研究观测系统的合理布置,达到提高有效地震反射信息采集的目的;应用高分辨率地震,三维地震,不断提高数据采集精度;(2)在资料处理中,建立近地表静校正模型,为各测线提供较准确的静校正参数,提高初次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