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右江沉积盆地印支-燕山期金矿成矿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黔桂接壤区卡林型金矿床含矿建造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印支期的演化息息相关,本文以翟裕生等确立成矿流体系统的原理为基础,将右江沉积盆地中的金矿床按照成矿流体输导体系的不同划分为断裂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不整合面构造输导成矿子系统、岩性输导成矿子系统。以典型矿床为载体,初步探讨了各成矿子系统的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和成矿作用产物,并建立了该成矿系统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化过程中确实有过洋壳生成。该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发展为前陆盆地表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曾沿黑水河断裂带发生过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3.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特征与来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右江盆地金矿床原生包裹体中液体包裹体占包裹体总数的90%以上,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较低,化学组成富Na 低K 、富Cl-低F-,2<Na /K <10,1.5<Na /(Ca2 Mg2 )<4,不具有岩浆水和热卤水的特点.氢氧同位素组成表现为氢同位素变化不大,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大,但在δD-δ18O图解上具有大致沿华南中生代大气降水δD=-70%的直线上下分布的规律.流体包裹体中36Ar属大气成因,Sr同位素具有壳源的特点.上述证据表明,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并指出大气降水在金矿成矿过程中不是矿区范围内的直线下渗,而是作盆地规模的由南向北的渗流.  相似文献   

4.
系统的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示踪、成矿时代和成矿模式的对比研究,表明美国"大盆地"与我国右江盆地(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包括:(1)矿集区均位于某一盆地范围内,大地构造演化史类似,均经历了大陆裂解→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挤压造山→伸展变形等过程.成矿发生在造山后的伸展阶段;(2)矿床成带分布和聚集,容矿岩石以含钙质沉积岩为特征,与岩浆岩没有成因联系,同生正断层和构造高点是重要的控矿构造;(3)成矿作用相似,热液蚀变具特征的去碳酸盐化,含砷黄铁矿是主要的载金矿物,金以显微-次显微状赋存于黄铁矿的富砷环带中;(4)成矿流体具中低温,偏还原,弱酸性的特点,同位素示踪表明流体和物质来源比较复杂,没有单一的来源;(5)矿集区内矿床形成于一个很短的时间段内,表明矿床的形成受控于统一的动力学背景;(6)均缺乏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成矿模式.同时,两地的卡林型矿床也存在若干差异:①成矿前的构造背景复杂程度不一样;②赋矿地层层位不一样;③成矿时代不同;④成矿模式中关注的重点不同.根据两国卡林型金矿对比的结果,认为我国滇黔桂"金三角"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成矿时代、成矿流体来源、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以及成矿模式仍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现代金成矿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揭示了矿床及其组合与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一样,是地壳变革的一个事件,因此从成矿环境地质方面可反演矿床及其组合的形成史,正确划分出与区域地壳演化阶段相适应的矿化类型;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的形成与右江幔隆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借用金成矿地球动力学的一些思想,用地幔隆起的观点分析了本区卡林型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单回顾了构造相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构造相的控制因素;笔者从岩石的能干性出发,提出了地层能干性的新概念,计算了燕山地区前中生代各地层的能干性和印支期变形的温压条件,并对燕山地区印支期构造相进行了系统的划发,建立了印支期的相结构。提出了本区印支期构造相以变流相为主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南盘江盆地海西-印支期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化过程中确实有过洋壳生成。该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发展为前陆盆地表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曾沿黑水河断裂带发生过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8.
右江盆地是在杨子板块南缘早古生代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晚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盆地成矿-成藏流体的广泛活动,一方面形成了以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代表的一系列低温热液矿床,另一方面保留了众多的油气、油气苗和沥青显示[1-2].本文通过对若干具代表性的古油藏和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右江盆地成矿-成藏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右江盆地构造和演化及对卡林型金矿床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右江盆地,又称南盘江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矿床富集地,广泛发育有Au-As-Sb-Hg低温热液矿床,也是我国 卡林型金矿大规模富集区之一。矿床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到构造的控制,因此,探讨盆地的构造演化对于 深入研究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前人大量研究认为:右江盆地内主要发育有NW和NE向两组构造, NW及NE向的边界断裂对盆地的演化及火成岩的发育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床在平面上均分布于右江盆地范围内,具有明显 的岩性和构造控矿的特征;右江盆地形成及后续的构造演化可以分为六个阶段,即:早泥盆世中期滨浅海陆棚发育 (D2 1 ),中泥盆世-中二叠世裂陷洋盆发育(D2-P2),中二叠世末-中三叠世洋盆消失及前陆盆地发育(P3 2 -T2),晚三叠世 -早侏罗世盆地消亡及碰撞后伸展(T3-J1),中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NE向挤压构造发育(J2- K2 1 ) 和早白垩世晚期-古 近纪局部伸展作用(K3 1 -E);右江盆地内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期集中在前陆盆地发育结束而褶皱成山后,成矿过程与伸展环 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保成  林畅松 《地球学报》2002,23(6):547-552
通过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矿石与围岩Pb同位素、S同位素、C同位素、Co和Ni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对比研究,认为金矿质主要来源于沉积岩地层,其中中三叠统浊积岩为最重要的矿源岩.  相似文献   

11.
右江盆地层序充填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在盆地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层序 -盆地 -地球系统的动态成因分析方法,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积层序,讨论了层序界面与地质事件、层序级别与盆地类型等的关系,进而建立了右江盆地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裂谷盆地层序发育明显受同沉积断裂及基底沉降控制的分析,建立了层序成因与盆地构造活动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层序充填动力学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右江盆地层序充填过程包括陆内裂陷、陆缘裂谷、弧后裂谷和前陆造山四个阶段,经历了海西 -印支期由拉张到挤压的完整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12.
对华南右江盆地中某些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学、组构学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和组构学研究表明,这类矿床具有大量的沉积阶段-成岩阶段的成因特征,在沉积物沉积-成岩期间就已经成矿。矿化与碳酸盐岩孤台的密切联系和丰富的成岩期软变形组构,表明成矿与控制海底地形的同沉积期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而大量泄水构造和液化层理的出现则表明,在沉积物成岩阶段,沉积柱中曾有大量流体的活动。而且这种盆地流体的活动与成矿有密切关系。丰富的生物-有机成因组构则显示,成矿与沉积有机质的演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另外,矿床没有显示出与岩浆活动的任何关系。因此,右江盆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美国的卡林型金矿床不同,可能是离散大陆边缘张性盆地演化过程中盆地流体活动的产物之一。这一认识也得到地球化学研究不同程度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The Lannigou deposit is a large-sized sedimentary rock-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SRHDG) deposit located in the Youjiang Basin. It is hosted by the Middle Triassic turbidite. Wall rock alterations, including silicification, pyritization, arsenopyritization, carbonatization and argillization, commonly occur along fractures. PG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either Permian basalts or Triassic ultrabasic intrnsives are unlikely to be the main source of gold mineralization. Coupled with the lack of other nmgmatic activity in the vicinity of the mining area, an amagmatic origin is proposed. Organic matter compositions and GC-MS analysis of the ores and host rocks show that the organics in the ores and the host rocks have a common source; the organic matter in the ores was mainly indigenou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2 and Au contents, along with the common occurrence of organic inclusions, suggest involvem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ore-forming process in terms of promoting Au leaching from the source rocks, making colloidal Au migration possible, as well as hydrocarbon reduction of sulphate.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nigou deposit suggest that it was formed through circulation of meteoric water and probably less importantly organic bearing formation water driven by high geothermal gradient caused by late Yanshanian extension, which leached Au from the source bed, and then migrated as Au-bisnlfides and colloidal Au, culminating in deposition by reduction-adsorption and surface complexation of gold onto the growth surface of arsenlan pyrite.  相似文献   

14.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与古油藏均产于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或侧翼.流体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和矿石抽提物色质谱分析均发现了大量的有机质官能团, 暗示金矿成矿过程与古油藏的形成、演化密切相关.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均来源于盆地裂陷期和凹陷早期的沉积地层, 流体来源于沉积地层中封存的建造水, 形成年龄 > 172 Ma.在随后约40 Ma(172~130 Ma)的时间里, 流体向盆地中生物礁及其他构造部位运移聚集.由于盆地中烃源岩逐渐成熟, 这一过程是油气运移成藏的过程, 也是有机流体萃取成矿物质, 最终演变为有机成矿流体并聚集的过程.燕山运动是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构造营力(130~46 Ma), 同时也是古油藏破坏的主要原因.正是古油藏的破坏打破了流体的动态平衡, 导致流体中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右江盆地的金矿和古油气藏是同一种流体体系在其发展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新坪金矿地处广西大瑶山成矿带的东部,是桂东南地区一个较为典型的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调查发现:矿区内金矿体(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黄洞口组中,部分金矿体(金矿化)赋存于花岗斑岩与寒武系硅化砂岩接触破碎带以及花岗斑岩体内,近EW向、NE向的次生断裂和裂隙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而金矿化强度与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根据新坪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化探异常进行综合分析,圈定了矿区内2个成矿远景区及6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6.
右江盆地流体运移过程中成矿与成藏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才富  胡建武 《地球学报》2003,24(5):423-428
右江盆地裂陷期和坳陷早期的沉积物提供研究区金矿与古油藏的物质与流体.成矿物质与烃类在盆地流体中沿以二叠纪生物礁为核心的断层、浊积岩及不整合面组成的三维输导体系向盆地边缘及二叠纪生物礁的核部运移.由于烃类物质与盐水体系密度的差异,使烃类物质与成矿物质差异聚集于不同的圈闭中形成流体藏.流体矿藏的破坏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形成矿床的直接原因.构造活动、风化剥蚀及流体压裂均可导致流体矿藏破坏,其中燕山构造运动是该区流体藏破坏的主要原因,因而亦是该区金矿成矿作用的主要构造营力.本文从盆地流体运移、演化的角度证明,该区古油藏是盆地裂陷与坳陷阶段流体聚集的产物,而矿床则是盆地挤压抬升阶段流体藏破坏、流体散失的结果.研究成果表明,金矿与油气是同一盆地流体在其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这对在盆地中寻找相同类型的金属矿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The Lanping sedimentary basin has experienced a five-stage evolution since the late Paleozoic: ocean-continent transformation (late Paleozoic to early mid-Triassic); intracontinental rift basin (late mid-Triassic to early Jurassic); down-warped basin (middle to late Jurassic); foreland basin (Cretaceous); and strike-slip basin (Cenozoic). Three major genetic types of Ag-Cu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s, including the reworked hydrothermal sedimentary, sedimentary-hydrothermally reworked and hydrothermal vein type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products of basin fluid activity at specific sedimentary-tectonic evolutionary stages. Tectonic differences of the different evolutionary stages resulted in considerable discrepancy in the mechanisms of formation-transportation, migration direction and emplacement processes of the basin fluids, thus causing differences in mineralization styles as well as in genetic types of ore deposit.  相似文献   

18.
秦燕  王成辉  王登红  王岩  黄凡 《地球学报》2023,44(4):581-598
成矿年代研究对于金矿成矿规律总结和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整理了全国610个大、中、小型金矿的近4000个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数据来源为截至2021年12月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 划分了我国金矿7个主要成矿期, 即新太古代—古元古代成金期(五台期)、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成金期(晋宁—雪峰期)、早古生代成金期(加里东期)、晚古生代成金期(海西期)、早中生代成金期(印支期)、晚中生代成金期(燕山期)和新生代成金期(喜马拉雅期); 文章探讨了我国不同地质时期金矿的分布特征、矿床类型和成矿环境。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金矿床在各个地质时期都有产出, 最早的金矿形成于太古宙, 燕山期是我国金矿成矿的高峰期(主要集中于105~145 Ma), 其次为印支期。同时, 近年来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表明, 喜马拉雅期金矿不断被发现, 也是我国金矿重要的成矿期之一。总结出中国不同时代金矿的特点为: 成矿强度老弱新强、叠加成矿时间跨度大、新生代金矿资源潜力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