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届全国泥炭学术会议于1980年4月22日至26日在山西汾西县召开。到会代表43人。 会议收到有关论文60余篇,在会上宣读了25篇,这些论文充分显示了我国泥炭资源、泥炭物化性质和泥炭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进展,近年来,专业队伍和群众  相似文献   

2.
中国泥炭资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善春 《地学前缘》1999,6(Z1):116-124
泥炭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受地表水热条件控制,后者又取决于形成时期的气候、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文中据大量调查资料,叙述中国6个区的泥炭分布,扼要分析若干类型泥炭分布特征。在受河流活动控制并有泥炭形成的地区,泥炭沼泽分布呈现干流区少、支流区多,下游区少、上游区多的特点;在巨型构造湖盆区,泥炭沼泽可充分发展,形成泥炭层厚、空间展布广的巨型矿床;火山口湖盆型、堰塞湖盆型泥炭沼泽环境稳定,历经长期发育,可形成厚达9.0~9.5m的矿床;平原区湖盆型、河漫滩型泥炭,形成时受洪水事件影响,产出多层、较薄的泥炭。80年代本原地质矿产部通过对中国30个地质矿产局调查报告(未含台湾省)系统分析研究,获全国泥炭资源量46.87亿t(千重)。文中据国际泥炭学会(IPS)规定,按含水40%容重核算,1998年获资源量124.96亿t,证实中国泥炭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质量属中等,与泥炭资源丰富的国家相比,中国泥炭资源是较丰富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泥炭矿成矿规律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兴产业矿产,是传统矿产向新兴产业矿产"华丽转身"的典型。全球泥炭资源的总量约为5000亿吨,我国的泥炭资源总量仅为124.96亿吨,资源量较为丰富,质量中等,但需要量在上升。我国泥炭的分布具有普遍性和不均匀性,成矿时代为第四纪(全新世),更早的泥炭多已经历成煤的早期阶段而转变为褐煤。我国的泥炭矿床类型主要以富营养草本泥炭为主,木本为辅,藓类泥炭次之。本文在对1988年全国泥炭报告中罗列的5719处泥炭矿产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其成矿规律,根据资源规模厘定出5个大型矿集区,7个中小型矿集区,3个大型预测区,为泥炭勘查工作提供依据。离最近一次全国泥炭资源调查已30年,多处泥炭地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城市化发展等原因而消失,非常有必要重新评估。需要强调的是,泥炭的用途已经不再是"燃料"矿产,不再主要用于取暖,而在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挥特殊作用,故应该从生态文明建设、碳汇、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角度创新定位其功能和用途。鉴于泥炭的新用途及其利用趋势,《中国矿产地质志》编委会建议将其定位为非金属矿产而非"能源"矿产,据此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的泥炭分布,有西多东少、西部发育时间早、成矿时间长,东部发育时间晚、成矿时间短等特点。据初步估算,西部威宁地区的泥炭蕴藏量,可占全省泥炭总量的90%以上。 根据泥炭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的几个主要成矿类型:山间盆地型、山间洼地型、漫滩洼地型,及发育于某些高中山地的小洼地中的泥炭类型。其中,以山间盆地型泥炭最具远景,山间洼地型泥炭次之,漫滩洼地型又次之,零散分布于高中山小洼地中的泥炭,在现有条件下,只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泥炭的成因类型有陆相的沟谷类和河谷类,海陆交互相的河口类和海滨类.泥炭区域分布不平衡,辽东山地丘岭区为泥炭丰富区;辽南丘陵沿海为泥炭多量区;辽西山地丘陵及辽中平原区为泥炭少量区.从新构造运动与地貌、水文、海进海退和气候4个方面对泥炭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测定了中国 3个典型泥炭沼泽四川红原、吉林金川和哈尼的现代沼泽植物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吉林金川和哈尼的沼泽在相似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发育演化 ,而四川红原的泥炭发育在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结果表明 ,每个泥炭沼泽现代植物中的碳、氧同位素均有较大的离散度 ,表现为不同营养状况下的成沼植物之间的同位素差异 ;从δ1 3C值来看 ,三个沼泽中的植物均属C3植物 ;红原与金川、哈尼有着明显不同的现代植物稳定氧同位素组成 ,前者更富集1 8O。同一泥炭植物碳、氧同位素的不均一性要求在利用泥炭沉积物恢复过去气候变化方面一定要谨慎。非常有意义的是贫营养泥炭 (高位泥炭 )的成沼植物有着非常接近的同位素组成 ,揭示贫营养型泥炭可能是更为理想的过去全球变化信息档案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泥炭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东南部地区包括通化市和浑江市及所辖各县,面积34000km~2。1985年第四地质调查所对该区进行了泥炭资源远景调查。由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泥炭较发育,分布较广,类型较齐全,储量丰富;发现中型以上泥炭矿床29个,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5处。本文根据这次泥炭资源远景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本区泥炭矿床地质、赋存规律及其成因特征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渤海西岸全新世早期基底泥炭堆积时间域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强 《第四纪研究》1999,19(1):91-99
随着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地下水水位亦随之上升,自裸露的内陆架向滨海平原依次形成湿地,生长挺水、湿生植物(主要是芦苇、香蒲),后又被人侵的海水淹没,遂成为海侵层序的基底泥炭。泥炭明显呈黑色(照片1),易于辨别。在渤海西岸随67个钻孔钻探,笔者已在7个钻孔泥炭层中见丽蚌tomprotulasp.壳体(照片2),巨极少见海相微体生物,表明泥炭为滨海平原淡水湿地沼泽沉积,极少受到海水影响。泥炭最厚20cm左右,除在海侵边缘区见其中含大量植物根系外,大多泥炭因多泥质而较坚硬,仅在筛洗后见植物根系碎片。由于各孔泥炭层被掩埋速度及泥质含量不同,故也有部分或全部较疏松、含水较高者,这样的泥炭层  相似文献   

9.
云南昆明盆地泥炭聚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子光  袁国娴 《地球学报》1987,9(1):143-148
本文综合大量实际资料,阐述了昆明盆地泥炭聚集特征。将盆地内泥炭分为裸露泥炭、埋藏泥炭,其下有软褐煤、暗褐煤。泥炭聚集时期划分为早全新世、中全新世二期。简述了各类泥炭特征、泥炭成因及对泥炭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泥炭沼泽的形成可分为水域泥炭沼泽化和陆地泥炭沼泽化两大类。泥炭沼泽可分为低位泥炭沼泽、中位泥炭沼泽和高位泥炭沼泽。由泥炭沼泽发育的内在聚集规律所决定,泥炭沼泽形成后,可由低位泥炭沼泽经中位泥炭沼泽发展至高位泥炭沼泽。研究泥炭沼泽的形成和演化,对剖析泥炭层的生成以及成分和性质,具有实际意义;对分析成泥炭时的古气候和环境乃至构造活动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红树林泥炭形成于热带泥炭聚积区,成炭质料为适盐性的红树林植物群落,堆积环境为泥炭坪,与陆相沼泽泥炭相比,这些特殊性必然反映到泥炭的有机组成上。红树林泥炭有机成份的研究将为合理开发利用海南的泥炭资源提供依据。红树林泥炭有机组成特征及其在泥炭化过程中的变化也必然为探讨泥炭化机理提供大量地质信息。一、海南岛红树林泥炭的一般特征海南岛红树林泥炭以埋藏泥炭为主,主要分布于海南岛东北部沿海地区,以琼山县东寨港和琼海县福田地区发育最好,其成炭环境为泥炭坪。现在正在发育的泥炭坪仅见于文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是影响全球泥炭沼泽分布和演化的最重要的因子之一,而泥炭地由于自身的特点成为过去气候变化的良好地质档案。在介绍泥炭沉积过程及不同类型的泥炭沼泽的发育特点基础上,从过去气候变化的常用泥炭记录和泥炭地碳记录等方面总结了国际上针对泥炭地反演气候变化研究的若干重要进展,重点剖析了泥炭腐殖化度、植物残体、有壳变形虫、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和孢粉等泥炭地过去气候变化重建的代用指标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同时也分析了泥炭地碳累积和碳循环等热点研究问题。最后从泥炭地作为过去气候变化的记录档案、泥炭地对现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及在泥炭地进行现场气候变化监测与实验等方面对泥炭地与气候变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遥感在若尔盖泥炭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供了一个遥感技术用于泥炭资源调查的实例。以若尔盖为研究区、通过对该区陆地卫星MSS资料最佳时相(10月成象)和最佳波段(MSS7)的选择,并通过对优选图象的光学处理、计算机处理、综合解译、光谱实测以及野外钻探验证,建立了泥炭沼泽区在MSS四个波段皆呈低反射率暗色调的信息识别标志,准确地圈定了泥炭沼泽区的分布范围;划分了泥炭沼泽类型;评价了泥炭资源赋存状况,共获得泥炭区总面积4058km~2,总储量50×10~8m~3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用航天遥感资料进行大面积小比例尺的泥炭资源调查是一种先进方法,可提高工效20倍。  相似文献   

14.
湛江地区第四纪泥炭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自一九七三年以来,经对区内三百多个泥炭矿点(区)的地质检查评价工作后,获得七千余万立方米的工业储量,其中大于百万立方米的矿区及80%以上的储量都集中分布在湛江市郊区的屋山、山后洋及遂溪县境的下篆、协和等几个大型泥炭矿区内(图1)。   相似文献   

15.
利用14C测年及孢粉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红原县日干乔地区泥炭剖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4个孢粉组合带。孢粉记录反应了红原县日干乔地区经历了潮湿一干燥一潮湿的气候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来我国泥炭地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我国泥炭地学经过30余年的初创时期,到1990年基本完成了创建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泥炭地学处于发展时期,在泥炭沼泽生态系统、泥炭特性与物质组成、泥炭形成环境与聚煤作用对比、泥炭地温室气体与全球变化、泥炭沼泽水文与微地貌、泥炭形成机制与成炭期、泥炭地层以及以泥炭为信息载体的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某些研究甚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国际交往更加频繁;在泥炭应用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泥炭地恢复等方面研究较加拿大等先进国家还有一定距离。总结了我国泥炭地学近10年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乔玉楼 《贵州地质》1994,11(1):38-43
汇总贵州地区浅埋和裸露泥炭地层的14C年代数据;通过解析三个典型剖面的14C年代测定结果,探讨14C时间标尺的可信程度;认为贵州晚第四纪泥炭地层发育的时间特点是:黔西北高原自4万年以来,黔中高原自2万年以来一直有泥炭积累,其中以全新世中期发育的泥炭分布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8.
泥炭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贵自然资源,泥炭中的有机碳储量是研究全球碳库变化及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参数。由于泥炭多分布于沼泽中,且泥炭松软含水量大的特性,对于泥炭深度的调查、获取用于测试泥炭原状样品的质量不高,导致泥炭碳储量评价仍存在不确定性和偏差。笔者等在典型泥炭形成地若尔盖沼泽湿地地区,开展了浅钻泥炭调查取样工作,通过在泥炭斑块边缘及中心两种不同沼泽湿地地层开展的试验,验证了轻便钻机在难进入的沼泽湿地的适应性,配套的振动冲击工艺可高质量的获得无扰动的泥炭样品,同时查明了泥炭层的厚度。通过试验初步探索了采用轻便钻机配套振动冲击钻进工艺进行泥炭调查取样的有效性。浅层取样钻探作为泥炭调查取样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泥炭调查效率和精度,为准确评价泥炭储量数据提供可靠的钻探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从研究泥炭地地貌地质环境、泥炭层系构造、泥炭物质成分及其理化性质的独特内容,论述了红原Ⅰ、Ⅱ泥炭地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冉灵杰  祝强  苏兴涛  宋殿兰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06-2022072006
泥炭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宝贵自然资源,泥炭中的有机碳储量是研究全球碳库变化及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参数。由于泥炭多分布于沼泽中,且泥炭松软含水量大的特性,对于泥炭深度的调查、获取用于测试泥炭原状样品的质量不高,导致泥炭碳储量评价仍存在不确定性和偏差。笔者等在典型泥炭形成地若尔盖沼泽湿地地区,开展了浅钻泥炭调查取样工作,通过在泥炭斑块边缘及中心两种不同沼泽湿地地层开展的试验,验证了轻便钻机在难进入的沼泽湿地的适应性,配套的振动冲击工艺可高质量的获得无扰动的泥炭样品,同时查明了泥炭层的厚度。通过试验初步探索了采用轻便钻机配套振动冲击钻进工艺进行泥炭调查取样的有效性。浅层取样钻探作为泥炭调查取样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泥炭调查效率和精度,为准确评价泥炭储量数据提供可靠的钻探技术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