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随着季节转换,北半球夏季各月,在亚洲南部上空对流层上部出现的南亚高压,是一个直接影响北半球大气环流演变的重要环流系统。对于它,人们已从某些角度,比如说:它的位置、形状,流场特征,振荡特性,及其与我国天气的关系等方面作了研究。而关于它的结构及其在时域和频域上的特征却缺乏探讨。我们认为,对于这样一个既直接影响到整个北半球环流的变化,又与我国东部夏季大范围旱涝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阻塞理论     
1.罗斯贝波 1.1驻波模式讨论阻塞理论的合适起点是北半球12-2月对流层上部的平均流场。北美东海岸有一个西风急流中心,北非有一个急流的最大值延伸进入北美东海岸的主急流区。大洋西部中纬度有两个西风最小区域,它相当于流函数等值线的分流。这就是北半球的阻塞区域。阻塞可以看成是这两个气候脊或者其中  相似文献   

3.
越赤道气流作为南北半球物质、能量和水汽的输送通道,它的季节内变化引起台风水汽源变化,影响台风的生成频数和路径。该文研究了越赤道气流ISO特征在台风季节预报中的可行性。台风路径在传统的分类基础上细分为7种,对不同路径的台风所对应的低频流场进行超前和滞后合成,发现不同台风路径对应着不同的低频越赤道气流通道,低层20°N附近的低频气旋外围气流总是预示着台风路径未来的走向。低层低频流场的演变表明,越赤道气流的振荡周期为准40 d,它的ISO特征影响低纬地区的低频气旋的位置和强度,进而影响台风路径。高层低频流场刚好与低层反向,越赤道气流不再是以通道出现而是呈现区域特征。越赤道气流ISO特征可以作为台风季节预报的参考量之一。  相似文献   

4.
北半球月平均加热场在长期天气预报中的某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计算得到的1956—1975年北半球多年月平均的对流层平均大气加热场、历年逐月距平场及波谱的振幅等资料,与我国若干地区的气候异常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在某地区出现气候异常的前期,北半球月平均和热场、流场或加热场的谱振幅,表现出一定的异常特征,而且相同类型异常年的特征是一致的,因而这些特征具有先兆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与文献[1]相对应,利用一个非线性初始方程谱模式,研究了中、高纬度理想化的大尺度地形以及北半球实际地形的动力强迫作用对于冬季行星尺度的大气定常波的影响。计算结果证实,根据线性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所做的定性分析在非线性情形下仍然是成立的,同时,非线性扰动流场也与线性流场有明显的差异,在纬向平场基本气流相对较弱的地区或垂直层次上差异尤为显著。数值试验表明,北半球实际地形强迫的大尺度扰动,在对流层低层以及对流层上部的中、高纬均主要表现出纬向波数为2的行星波,但是在对流层上部的低纬地区3波分量比较明显。中、高纬的大地形动力强迫作用,对于低纬太平洋高空的反气旋和气旋环流的形成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的是九层全球谱模式模拟的中东太平洋海温正、异常之间的差值流场,利用正规模对其进行分解,通过对所得的Ro-ssby波、重力波、kelvin波不同时间尺度和波长尺度差值流场的分析,讨论北半球冬季的大气对中东太平洋海温正距平的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气候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是北半球热带外地区大气环流变率的主导模态,对北半球以及区域尺度气温变化具有重要影响.AO可在没有外强迫条件下通过d波流相互作用形成,因此它被认为是全球气候系统内部变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年代际尺度上AO的变化及其气候影响,可加深对当前北半球气候变化规律的物理理解,也...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数值试验方法、研究了冬季风和夏季风背景流场及跨赤道气流的相关因子。试验结果表明,西风带的分布与南北半球行星尺度锋区及赤道高温带的季节性经向位移相关。西风急流位置发生改变,可使基流与大地形强迫作用的非线性动力效应变化,导致大气运动趋向于不同背景流场的平衡态,形成了冬季风、夏季风的环流型以及跨赤道气流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100毫巴平均图上,夏季北半球中低纬度是一个2波超长波系统,超长波脊位于两个大陆上空,超长波槽位于两个大洋上空。其中,亚洲南部上空,以青藏高原为活动舞台的高空反气旋,我们称之为南亚高压。它是夏季北半球上空一个强大而稳定的系统,具有独特的温压结构和垂直环流,是夏季对流层上部的一个大气活动中心。它的活动与北半球的环流形势,特别是副热带地区流型的调整有联系,也与东亚地区的天气有密切关系。南亚高压的分析研究工作,在我国开始于1964年。1973年四川省成都中心气象台的工作,在推广应用南亚高压科研成果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自1973年后,南亚高压的分析研究工作一直是  相似文献   

10.
用1884~1994年资料研究了北半球冬季海平面气压距平场的时空结构及其与北半球冬季气温的相关关系。指出,近百年北半球冬季大尺度海平面气压场表现为4个基本模态。研究了这些模态的空间环流结构和时间演变特征(长期趋势、突变及阶段性)。指出,反映北半球阿留申低压强度的冬季海平面气压距平场的第二特征模态,在年际,年代际变化关系上与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相似文献   

11.
南北半球台风形成的物理场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南半球7619热带风暴和北半球8111号台风为例,对台风生成区附近的低空大尺度纬向流场的变化及越赤道气流强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对台风生成区大气层结构的温湿场分布、大气低层涡度的逐日变化和对流层上下层的风垂直切变场逐日变化进行计算。同时进行南北半球台风对比分析。找出了南北半球台风生消时段大尺度环流和台风生成区大气物理场的共同特征和和相同的天气变化机制,分析表明台风生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低层大尺度流场对台风生成区辐合的加强,致使水平切变急剧增大的结果。由此提出一个生消诊断公式,讨论了用天气学方法定量预报台风生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是大气环流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对于地球各地天气气候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本文通过人机结合,对整个北半球总体和各不同区域的副高的面积指数与我省不同天气区域的汛期降水进行相关筛选,得出1月份北美大西洋副高为我省汛期降水的最佳副高因子。浙北片和浙西南片的汛期降水具有同一最佳相关区——北美副高,而浙东南片汛期降水最佳相关区为北美大西洋副高。北美大西洋副高变化具有它的特殊性。早期工作指出,北美大陆似乎存在一种使副高首先在北美发生跳跃式北上的激发性扰源,跳跃发生后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近年来的一些工作指出,北半球副热带环流的长期变化中,北美大西洋副高具有特殊作用,它似乎可以作为北半球副高带调整的一个大扰动源,在低频过程中是向西传递,在高频过程中则主要是向东传递,两者结合起来实现北半球副高带的调整。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1979—1981年6—8月850百帕的90—150°E、35°S—35°N逐日流场进行分型,得出南、北半球有利和不利于越赤道气流的各种流型,并对其转换作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影响东亚夏季风的过程——数值试验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何金海  李俊  李永平 《气象学报》1991,49(2):162-169
本文基于诊断分析结果,使用郭晓岚-钱永甫的P-σ坐标5层原始方程球带模式做了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影响北半球亚洲夏季风的数值试验。文章分析了亚洲季风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流场、降水场以及非绝热加热场对澳大利亚地区有、无冷空气活动的不同响应,着重讨论了澳大利亚地区冷空气活动影响东亚夏季风加强北进的传播过程。指出在这种过程中,经向风扰动呈现出由南向北的传播,流场和降水场也有相应的向北移动,其时间退后约12天左右。  相似文献   

15.
北半球副高带的长期变化(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 近两年我们就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以下称副高带)长期变化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分析。在这里介绍的是这一工作的初步结果。 绕球的北半球副高带是大气环流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对于副热带及邻近地区的天气气候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副高带盘据的大部分地区,是降水少、天气干热的干旱和半干旱区,世界上几个有名的大沙漠,如撒哈拉沙漠,中亚西亚沙漠等正是处于副热带区。由于海陆分布、地形等原因,北半球副高带常常分裂成几个单体,在对流层中部主要有太平洋高压、大西洋高压、北非高压等,其中太平洋高压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尤为重要。所以以往对西太平洋副高的研究较多,而对整个副高带的分析却较少。 天气实践和大气环流理论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各月500百帕北半球平均高度场,分为南北两个纬带进行分解,求得主要的分解系数和谐波参数的统计特征。通过分析,表现南环纬带的流场及其季节变化特点和北环纬带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因而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分纬带分解比按半球分解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陈秋士  孙洁伦 《大气科学》1987,11(3):237-246
大尺度扰动的感热和动量输送是紧密联系的.在准地转运动中,大尺度涡动输送可分解为平衡输送和不平衡输送.在北半球冬季纬向风系和副热带高压带维持的过程中,中纬度不平衡涡动输送,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平均经圈环流所造成的垂直输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时水平输送和垂直输送本身就处在内在联系之中.并且这种输送过程是和温度槽落后于流场槽的斜压扰动相联系的. 当把大气运动分解成垂直平均的正压动能和垂直切变的斜压动能时,可以更细致地了解中纬度大气环流能量转化的规律.我们进一步讨论和计算了中纬度北半球冬季能量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南亚高压     
高蓉兰 《气象》1979,5(10):14-17
南亚高压是南亚地区上空对流层上部夏季特有的环流系统,是夏季北半球上空一个强大的天气系统,从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沿岸,向东一直伸展到西太平洋,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北半球的环流形势,也影响着亚非地区的天气。 6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气象工作者着手研究了南亚高压的活动及其影响。1964年陶诗言等[1]联系我国天气实际,研究了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高压在大陆上的进退关系,提出了盛夏南亚高压存在着东西振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中央气象局出版的“北半球高空气候图集”中的风场资料,计算了45°N以南、北半球范围、7月份850 mb—100 mb各标准等压面层上的平均垂直运动。分析了不同区域经向和纬向垂直环流的特点,并将它与大气中冷热源进行对照。指出:夏季北半球低纬度平均是个Hadley环流,其北是个道环流。形成这种环流形势的主要贡献地区在两个大洋上,这主要与低纬度大气是个热源、共北是个冷源的分布有关。另外,由纬向环流看到,夏季北半球中低纬主要上升运动区和下沉运动区各有两个,这两对上升气流区和下沉气流区构成了夏季北半球中低纬地区垂直环流的大形势。此外,本文还指出夏季青藏高原上空的上升气流向四周流出后所影响的地理区域。  相似文献   

20.
用1980~1996年OLR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全球环流的关系.对比分析结果指出,强弱南海夏季风期大尺度环流(副热带高压、局地 Hadley环流及 Walker环流等)变化基本相反.在南海地区出现强弱持续异常的季风活动时,该地区的对流活动不仅与大尺度热带和副热带流场有关,而且还反映出北半球西风带环流的调整.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对南海夏季风持续异常是有响应的.南海地区季风的强弱,特别是出现持续异常时,强弱季风所对应的动能差异是全球性的,其相应的大气热状态也截然不同.南海夏季风强烈而持续的对流活动明显通过改变大气热源的分布和大尺度垂直环流的结构,影响到更大范围地区的环流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