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博宇 《广西地质》1997,10(4):35-40
广西晚二叠世成煤模式划分为“两类三型”,即泥岩沼泽成煤模式和泥炭坪成煤模式两类,沼泽型、潮坪型和泥炭坪型等三型。文章阐述了这些成煤模式在吴家坪期和长兴期形成的特征,分布状况,以及代表煤层,措出潮坪型是广西晚二叠世时期最主要的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晚二叠和晚三叠世煤中稀土元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华南地区贵州六盘水、江西乐平、露庆和湖北黄石矿区晚二叠和晚三叠世煤层的稀土元素ICP—MS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研究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含萤分布特征、赋存特征、配分模式以及地质控制因素。含量分布表明晚二叠世稀土元素含量总体高于晚三叠世;煤中稀土元素与灰分成正相关关系,部分煤样品由于有富稀土元素的重矿物组合的存在而出现稀土元素的异常高值;同一矿区、同一时代煤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区同一时代和同一地区不同时代煤中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具有较大差异;煤的沉积环境,煤中无机矿物组成以及海水的影响是控制煤中稀土元素含量和配分模式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沉积环境与海有关的煤层比陆相环境形成的煤层硫分要高。单质硫和复硫化物形成黄铁矿,在盐沼泽中进行了得快,因为在盐沼泽中硫酸盐还原速率大,对这一过程起到了催化作用。河北开平煤田晚二叠世大苗庄组煤层的含硫特征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大苗在组含主要可采煤层5层,即煤5、煤6、煤7、煤8、煤9,各煤层的硫分含量差别很大,从特低硫煤到富硫煤均有,但分布有一定规律(表1)。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自中元古代起即已存在,早古生代演化为庆阳古隆起和其北部的前鄂托克旗-靖边鞍部隆起联合而成的"L"形隆起,晚古生代在华北板块北缘持续隆升的构造背景下,来自于东西两侧的华北海与祁连海相向向中央古隆起区超覆,海水与古隆起交界处形成的滨海相及海陆交互相平行于古隆起分布,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厚煤带沿中央古隆起东西两侧及北侧、富煤带位于东北部的整体煤分布格局,其中以晚石炭世太1顶部的11煤、早二叠世早期全煤和早二叠世晚期山西组底部的5煤为主。11煤分布于盆地东经109°以东的北部区域、太2段随最大海进的到来全煤层推进至东经109°~107°、山西组海退时随海水撤出煤层退至全盆地除东径107°~109°、北纬38°以南地区外的所有区域。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煤分布受中央古隆起的控制作用明显,但随时间推进控制在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5.
晚二叠、晚三叠世是云南省主要成煤时期,含煤建造广泛分布在滇东地区和滇中的一平浪华坪等地,含煤性好,煤种齐全、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现已建井的煤矿9个,其中晚二叠世有来宾,羊场、田坝、恩洪、后所、陆东、富源矿厂,圭山煤矿;晚三叠世的有一平浪煤矿。 晚二叠世,晚三叠世煤田矿床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直接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弱,断层导水性差,勘探中预测矿井涌水量均较小。但在整理生产矿井涌  相似文献   

6.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7.
选择代表性煤田,依次探讨了南部非洲国家(南非、津巴布韦、博茨瓦纳、莫桑比克、纳米比亚、斯威士兰、赞比亚)含煤地层、煤质及其影响控制因素。煤层形成于两个时期:早二叠世(阿尔丁斯克期(Artinskian)-空谷尔期(Kungurian))和晚二叠世(乌非姆期(Ufimian)-喀山期(Kazanian))。煤层与陆相碎屑沉积层序相关,绝大部分为卡鲁超群二叠系泥质岩和砂岩。早二叠世煤层常赋存于砂岩中,晚二叠世煤层与泥岩互层产出。含煤地层产出于不同的构造沉积盆地,如前陆盆地、克拉通内裂谷以及克拉通间地堑和半地堑环境。含煤层系的沉积环境主要为三角洲相和河流相,少量为滨海相与湖泊相。煤质为高挥发份烟煤至无烟煤,惰质组含量相对较高,灰份含量中到高。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台东南部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叠纪早期,华北地台的陆表海不断向南退缩,从而在华北地台东南部开始了陆相三角洲的聚煤作用。伴随着三角洲体系的进积增生,含煤系数和煤层厚度由西北向东南同步增大,聚煤盆地和富煤带依次向东南迁移,含煤层位依次抬高,在淮河流域形成了二叠纪的富煤区。在秦岭纬向古构造的影响下,本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的分区、分带及煤盆地的迁移展布,具有南北向变异、东西向延展的特点。晚二叠世由于南部的秦岭-北淮阳海槽脉动式抬升,导致海水沿确山海峡和肥东海峡向三角洲回流,三角洲的朵叶受到破坏,海湾泻湖和泥炭沼泽发育,沉积厂晚二叠世特有的淮南含煤组及用应的富煤带。  相似文献   

9.
华南地区晚二叠世煤的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华南地区贵州六盘水、江西乐平和湖北黄石矿区以及重庆钟梁山和磨心坡煤矿晚二叠世煤的稀土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华南地区煤的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布特征、赋存特征、配分模式及其地质控制因素.煤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与灰分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关系,部分煤样品由于有富稀土元素的重矿物组合的存在而出现稀土元素的异常高值.同一矿区晚二叠世煤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不同地区晚二叠世煤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则差异较大.煤的沉积环境、煤中无机矿物的组成以及海水的影响是控制煤的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及其配分模式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综合整理西南云贵川三省晚二叠世煤中硫的大量测试数据和煤中黄铁矿进行镜下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各主要煤层的硫分在横向及纵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了硫与灰、全硫与成分硫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了黄铁矿的赋存状态及可选性,并探讨了本区煤中硫的形成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在陕西境内发育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一中侏罗世四个聚煤期。笔者在每一聚煤期的主要可采煤层.中,采集了层位稳定、分布广泛、成分较纯的高岭石夹矸( Tonstein )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探讨它们的特征及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湖南二叠纪含煤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正奇  汪涛 《湖南地质》1997,16(1):20-23
对湖南二叠纪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研究以后认为,梁山段煤层主要形成于障壁海中的障壁岛环境,而辰溪段煤层形成于潮上泥坪和海湾环境,分布于湘中南区的龙潭组,其上、下段间由不整合面分开,分属不同时代形成,下段属早二叠世晚期,上段属晚二叠世早期,煤层形成于近海湖泊和三角洲环境。  相似文献   

13.
以概率密度统计分析法研究滇东黔西晚二叠世煤层中伴生元素的成因分布类型,表明同一煤层不同元素及不同煤层同一元素具有不同的成因分布类型。各元素的成因分布类型又表明,该区煤层均受到过成岩后生变化和岩浆热液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黄本宏将小兴安岭东南部晚二叠世地层划分为早期的三角山组和晚期的红山组。笔者认为它们属异地同时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三角山组命名较晚,建议取消,保留红山组名,代表本区晚二叠世陆相碎屑沉积,而原三角山组上段的火山碎屑沉积仍归五道岭组。此外,在红山组中首次发现了数层煤线,这为在本区寻找晚二叠世可采煤层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
毕节地区晚二叠世煤质特征及其成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伟  杨瑞东  崔玉朝  付浩  张覃 《地质学报》2013,87(11):1763-1777
根据贵州毕节地区13个井田和勘探区各主采煤层煤样的工业分析、硫分及灰成分分析数据,评价了该地区晚二叠世煤的总体煤质特征,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煤中硫分和灰分与成煤环境的联系。研究表明,毕节地区煤炭资源具有特低全水分、中高硫分、中灰分、特低挥发分等特征,总体属无烟煤(WY3)。根据煤中硫分分布、硫分组成、灰分分布与灰分组成及其变化规律可以推测成煤环境。毕节晚二叠世各主采煤层硫分纵向变化规律可清晰“反演”研究区成煤期古海平面的两次大的海进与海退事件;硫分在研究区平面的分布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正是受到当时海水自南东向北西推进的影响;形态硫数据分析显示,煤中有机硫占全硫比重一般较小,明显不同于陆相煤层和浅水台地相煤层(后者以极高有机硫为特点)特征。此外,煤中灰分产率、煤灰成分指数以及灰成分三端元分析均揭示聚煤环境的还原性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强,与硫分分析的结论相一致。综合分析表明,毕节地区晚二叠世成煤环境以三角洲分流河道/间湾、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潮坪/泻湖等环境为主,海水影响作用较大的泻湖/潮坪环境下煤层中硫分较高,海水影响较弱的三角洲成煤环境下煤中硫分相对较低,并给出了三种沉积环境下一些煤质特质的变化范围。该研究结果与前人基于岩相古地理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陕渑煤田位于河南省的西部,其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由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和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石盒子群所组成。本文主要讨论太原组—3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3煤沉积前的下部碎屑岩段为一套开阔型海岸碎屑潮坪体系沉积,发育潮坪以及与其共生潮道和潮沟。—3煤沉积后的灰岩段根据微相、沉积构造及其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等可以确定是一套由潮间带到潮下低能带的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3煤层厚度分布主要受其沉积前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潮道发育的地方以及潮坪上较低洼的地带,上覆煤层厚度小(0~0.50m),而在潮坪上其它地区,煤层则厚度大(一般大于0.50m)。—3煤硫分主要受其沉积时沉积环境和沉积后沉积环境的影响,煤层中夹有薄层混灰岩时,煤的疏分就增高。—3煤层硫分和灰分普遍高的原因是受其堆积后较深水碳酸盐沉积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陕渑煤田位于河南省的西部,其晚古生代煤系地层由晚石炭世太原组、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和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早期石盒子群所组成。本文主要讨论太原组—3煤层形成的沉积环境和聚煤特征。—3煤沉积前的下部碎屑岩段为一套开阔型海岸碎屑潮坪体系沉积,发育潮坪以及与其共生潮道和潮沟。—3煤沉积后的灰岩段根据微相、沉积构造及其中所含的生物化石等可以确定是一套由潮间带到潮下低能带的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3煤层厚度分布主要受其沉积前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主要潮道发育的地方以及潮坪上较低洼的地带,上覆煤层厚度小(0~0.50m),而在潮坪上其它地区,煤层则厚度大(一般大于0.50m)。—3煤硫分主要受其沉积时沉积环境和沉积后沉积环境的影响,煤层中夹有薄层混灰岩时,煤的疏分就增高。—3煤层硫分和灰分普遍高的原因是受其堆积后较深水碳酸盐沉积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煤中伴生元素的运移和富集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晚二叠世是我国黔西地区重要的聚煤期,该时期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比较大,尤其富含砷、钴、氟、汞等元素。晚二叠世的火山活动和后期的低温热液活动是该区含煤岩系最为典型的地质作用。本文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对黔西火烧铺矿区煤层中  相似文献   

20.
滇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以研究区及邻区以往研究成果为基础,综合分析野外地质调查及钻探等资料,从含煤地层岩性、聚煤带分布、成煤环境以及煤质特征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区火山活动对晚二叠世聚煤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山活动贯穿了整个晚二叠世成煤期,早期发生的峨眉山玄武岩喷发规模大,提供了煤系沉积的基底,在成煤古地理条件上控制了赋煤中心的分布,并且为含煤地层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后续发生的一系列火山活动影响了成煤环境的稳定性,同时过度的火山活动阻碍了成煤植物的生长,并对煤层的灰分、硫分、微量元素及变质程度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