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设计开发一套新型多层薄层贴壁光生物反应器装置,利用其在室外进行螺旋藻(Spirulina sp.)的高密度培养,对适合螺旋藻的工业贴壁介质材料及光稀释倍数进行初步考察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附着在超细纤维毛巾上的螺旋藻生物量产率(30~60 g/(m~2·d))要高于附着在植绒材料上的螺旋藻生物量产率(10~40 g/(m~2·d));在实验期间,当光稀释倍数达到10×时,螺旋藻的生物量产率可达到45~60 g/(m~2·d),明显高于2.5×及5×光稀释倍数下的生物量产率;连续培养8 d的螺旋藻平均生物量产率达到30.3 g/(m~2·d),且其营养成分与传统液体培养的螺旋藻营养成分一致。上述结果为该反应器的规模化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对集胞藻 6803 分批培养条件下的光衰减、平均光强、光的分布以及藻细胞生长对光能的利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mbert-Beer 定律可较好描述细胞浓度及光程对光衰减的影响;随着藻细胞密度的增加,光生物反应器内平均光强不断减小,藻细胞的比光能吸收速率和比生长速率也不断降低,反应器中"暗区"体积在培养 6 d 后超过总体积的 80%;利用 Pirt 细胞生长生物能量模型描述比生长速率和比光能吸收速率的关系,在入射光强为 58.73 KJ/(m2(h),求得基于光能的细胞得率 YG 和维持系数 m 分别为 9.98×10-3g/kJ和0.445kJ/(g(h).  相似文献   

3.
用50L密闭式吊袋光生物反应器,采用连续培养模式,对6株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进行产油性能的中试筛选。从藻种的比生长速率、总脂含量、油脂产率,甘油三酯(TAG)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评价藻种的产油性能。经过10d的连续培养,筛选到2株生长速率快、油脂产率高的优良能源微藻藻株:3-25和75B1,它们的总脂含量分别达到细胞干重的33.49%和29.36%;油脂产率分别为10.04和8.07mg·(L·d)~(-1);它们的C16与C18之和分别占到了总脂肪酸含量的72.71%和68.05%,且以饱和脂肪酸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为主,适合生物柴油的生产。尽管藻株4-38的油脂产率较低,但其甘油三酯含量较高,C16和C18之和高达76.32%,其脂肪酸组成也非常适合生物柴油的生产。研究结果表明,3-25、75B1和4-38这3株微拟球藻有望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候选藻株。  相似文献   

4.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1998年 9月和 1999年 4月分别对渤海 2 0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两个航次的调查取样。整个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次级生产力平均值为 6 .4 9g(AFDW) /(m2 · a) ,其中渤海海峡以东海域较高 ,为 12 .5 9g(AFDW) /(m2· a) ;渤海中部为 4 .4 6 g(AFDW) /(m2· a)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 P/B为 0 .82  相似文献   

5.
通过气泡柱光反应器评价了两株硅藻筒柱藻(Cylindrotheca fusiformis)和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生物量、油脂及甘油三脂的积累.结果发现,其生物量与油脂产率相当,脂肪酸组成方面,也均以C16:0和C16:1为主,但是筒柱藻的油脂组成以甘油三酯为主,纤细角毛藻的油脂以单酰甘油酯、磷脂和糖脂为主.通过培养条件的优化,发现相比于降低初始氮元素与硅元素,降低培养液盐度,能够获得更高的生物量、油脂以及甘油三脂产率.通过筒柱藻批次培养最高获得了0.36 g/(L·d)的甘油三脂产率,且甘三酯占收获干物质的50%以上,具有相当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化石能源日益短缺、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微藻生物柴油作为可再生能源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其研究已成为热点领域之一。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oceanica)生长速度快、油脂含量高且能固定一定浓度的CO_2,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养殖。本研究通过向柱状光生物反应器中通入10%CO_2,从41株微拟球藻中筛选得到4株高固碳藻株,编号分别为E-099、Z-211、Z-213和Z-214。批次培养条件下,5株藻(4株高固碳藻株和出发藻株)分别通入空气、2%和5%CO_2,随着CO_2浓度升高,5株藻的生物量和固碳速率呈下降趋势,但总脂含量和油脂产率有所提高,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空气组(Air)中,出发藻株(WT)的生物量产率、固碳速率和油脂产率显著高于其它藻株,分别为0.07 g·L~(-1)·d~(-1)、0.16 g·L~(-1)·d~(-1)和49.012 mg·L~(-1)·d~(-1);2%CO_2下,藻株Z-213和Z-214的平均生物量产率、固碳速率和油脂产率显著高于其它藻株,分别为0.06 g·L~(-1)·d~(-1)、0.14 g·L~(-1)·d~(-1)和44.124 mg·L~(-1)·d~(-1);5%CO_2下,出发藻株的生物量产率、固碳速率和油脂产率显著低于其它藻株,而总蛋白含量却高达24%。本研究对藻株的固碳能力及经济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实现规模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污水污泥(MSS)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盐,以其替代传统培养基作为微藻的营养来源,将显著降低微藻吸收固定CO2的成本,增强微藻在工业碳减排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污水污泥提取液与海水的混合液作为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生长介质,同时通入高浓度(5%~20%)CO2,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将微藻接种到螺旋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动态试验,并逐日测定相应的藻生物量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在污泥提取液和海水的混合体系中,纤细角毛藻的最适生长条件为:通入10%CO2气体,污泥提取液和海水按照1∶29比例混合,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6 000lx。当保持10%CO2的通入速度为20mL·min-1时,生物反应器的适宜运行条件为:藻接种量1×106cells·mL-1,循环流量1 200mL·h-1。在上述优化条件下,最大藻生物量产率(0.36g·L-1·d-1)和最高固碳速率(0.67g·L-1·d-1)出现在循环培养第5d;此外,培养液中氮、磷营养盐的利用程度较高,NO3--N、NH4+-N、NO2--N、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9%、93.3%、78.0%和88.5%。  相似文献   

8.
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情况,于2009年5、8、10和12月分4个航次在辽东湾西部海域15个站位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并用2种Brey的经验公式对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了研究计算。该调查海域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8种,其中多毛类81种,甲壳类70种,软体动物29种,棘皮动物4种,其他动物4种。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丰度为1 943.28ind/m2,年平均生物量(去灰分干重,AFDW)为2.95g/m2。Brey模型估算研究海域年平均次级生产力(AFDW)为3.82g/(m2·a),P/B值为1.30;Brey模型估算研究海域年平均次级生产力(AFDW)为4.17g/(m2·a),P/B值为1.41。结果表明,辽东湾西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呈由西部近岸区域向东部远岸区域逐级递增的趋势,通过与其他海域次级生产力比较,发现辽东湾西部次级生产力高于东海和长江口而低于渤海和厦门海域。  相似文献   

9.
采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强度和pH对 4株雨生红球藻光合作用和生长繁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温度、光照强度和pH对雨生红球藻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率的影响十分显著 ;4株雨生红球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光饱和点和pH分别为 :Haematococcuspluvialis 2 6 :1 5℃ ,2 5 0 μmol/(m2 ·s)和pH7 0 ;Haematococcuspluvialis 3 0 :2 0℃ ,2 0 0 μmol/(m2 ·s)和pH8 0 ;Haematococcuspluvialis 3 4 :1 5℃ ,2 0 0 μmol/(m2 ·s)和pH7 0 ;Haematococ cuspluvialisWZ :1 0℃ ,1 40 μmol/(m2 ·s)和pH6 0。雨生红球藻细胞数量的增加与光照时间成正比。初步认为H pluvialis3 0、H pluvialis2 6和H pluvialisWZ是 3个有潜力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藻种。  相似文献   

10.
光生物反应器中光衰减特征与螺旋藻生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光照强度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光波长及光传播的路径确定时,光生物反应器中光衰减特征主要受培养物生物量浓度的影响,由回归的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可分析光衰减特征与培养物生物量浓度的相关性,为光生物反应器中平均光照强度的确定奠定基础。在光生物反应器中,当营养底物和环境温度不是螺旋藻生长限制因子时,通过平均光照强度对螺旋藻比生长速率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螺旋藻比生长速率与平均光照强度的动力学模型可用Aiba光生长抑制方程描述,光亲和系数Ks为238.29umol/(m^2.s),光抑制系数Ki为0.00493s.m^2/umol,光生物反应器中螺旋藻生长的饱和光照强度出现在190-272umol/(m^2.s)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以后出台的一系列国际渔业协定、决议或公约促进了公海渔业制度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公海及公海渔业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现行公海渔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公海渔业制度的特征和今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公海渔业现状,提出维护我国公海渔业权益的相应措施:(1)合理调整作业类型,积极开发新渔场;(2)建立国家级远洋渔船档案制度和捕捞数据收集制度;(3)积极加入国际渔业组织,在国际渔业管理中争取我国的权益;(4)建立违规渔船的惩罚制度;(5)加强远洋船员教育,提高远洋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12.
海浪谱高阶谱矩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浪谱高阶谱矩不存在的原因。在Glazman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计算了目前工程上常用的PM谱和JONSWAP谱的0阶到8阶的谱矩值,以方便实际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鲍的杂交育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鲍的人工育苗与养殖,在我国已有近20a的历史。由于多年来忽视种质改良,始终采用我国自繁自养的鲍做亲鲍,使亲缘关系越来越近,易造成种质退化,其后代抗逆性较差,剥离后大量死亡。结果,导致许多鲍育苗单位连年出现亏损或倒闭。为此,作者于1998年引进日本的虾夷盘鲍(Haliotisgiganteadiscus)与中国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discushanai)进行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效果。1材料1.1育苗主要设施山东寻山水产集团公司育苗场位于桑沟湾北畔。共有鲍育苗池200个,共1400m…  相似文献   

14.
钟元  金一鸣 《海洋预报》1992,9(3):17-27
本文提出一个穿越副高北上的台风路径预报方案。在较严格的初始状态条件下,方案应用环境场的多种参数及其导出因子和统计天气预报方法,进行穿越副高北上台风的12~72小时路径客观预报,预报试验表明,该方案对穿越副高北上台风的路径预报具有一定的技巧。  相似文献   

15.
高浑浊度河口沉积物的沉积机理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主要介绍了潮流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机制以及影响沉积物絮凝沉降的因素。潮流是搬运河口泥沙的主要动力,沉积在河口拦门沙的泥沙会在潮流的作用下向河口外继续搬运。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最大浑浊带密不可分,正是由于沉积物在周期性潮流的作用下引起再悬浮,为最大浑浊带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影响沉积物絮凝沉降的因素很多,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颗粒物自身的性质;外因如盐度、流速、pH值等。  相似文献   

16.
冲绳海槽为西太平洋内弧盆体系中一个典型的弧后盆地,其形成和发展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活动有关,为海底扩张的结果,具有高的热流值和活火山的岩浆活动。中新世以来的太平洋活化区,沉积物包括海洋的生源物质和陆源碎屑物质,地层中记录了古海洋环境和大陆古气候变化的有关信息,对该区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和计算沉积速率显得尤为重要。在小波变换的基础上建立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格架,以米兰科维奇思想对测井曲线和天文周期进行频谱分析,从而求得地层的沉积速率是沉积时限,另外对测井曲线和天文周期曲线运行调谐,建立起地层的天文年代标尺,从而对地层进行精确的定年。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冲绳海槽是一个罕见的高热流值区,是个活动的弧后裂谷,而且热水活动,地震活动,火山活动与之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虾夷扇贝筏式养殖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虾夷扇贝 (Patinopectenyessonensis)不仅个体肥大、肉质鲜美 ,而且市场广阔、效益明显 ,属人工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由于它属半栖贝类 ,没有发达的足丝 ,所以 ,开展人工筏式养殖困难较大。笔者于1988年开始研究虾夷扇贝筏式养殖技术 ,在十余年的生产实践中反复摸索 ,终于根据虾夷扇贝的生态习性和生长规律 ,研究出一种新式养成笼和人工筏式养殖方法[1]。于1997年春在同一海区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进行了养成对比试验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已推广应用于规模性生产。1海区条件试验海区位于荣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NaCl在高温下(900℃)对耐热合金涡轮部件的腐蚀作用,并初步探讨其腐蚀机理。 一、试验过程 将盐溶液均匀喷涂在预热至80℃左右的试片上,试片尺寸为15或30×10×1.5mm,控制盐量为1mg/cm~2左右,然后将试样装进氧化铝坩埚,送入900℃箱式炉中进行高温腐蚀试  相似文献   

20.
王清池 《海洋科学》2000,24(8):27-29
在水声领域中 ,宽频带换能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许多学者利用压电陶瓷圆柱各种振动模式的耦合 ,研究设计出各种类型的宽带换能器。Mcmahon1964年采用开口式压电陶瓷圆管 ,利用液柱共振频率与圆管径向共振频率相耦合设计宽带自由溢流式换能器。袁易全1983年 ,利用有限长压电薄圆管的径、长耦合设计宽频带发射换能器。上述学者均是对低频宽带换能器进行研究。在作者承担的利用超声波辐射提高海水鱼类精子受精能力的研究课题中 ,需要应用水平方向性均匀、高频宽频带发射器。为此 ,通过合理地设计换能器的结构尺寸 ,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