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志立 《地质论评》1983,29(5):447-447
从现有的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和石油钻井等资料,查明晚古生代以来川、滇、黔,桂四省发生过一次地裂运动(Taphrogenic Movement)。分别形成了康滇陆内裂谷区、滇、黔、桂、湘边缘海、兰坪—思茅中新生代裂陷槽(Aulacogen)、扬子古板块西部大陆边缘裂谷区等四个构造单元。每个单元均经历过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以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  相似文献   

2.
东天山晚古生代以来大地构造与矿产勘查   总被引:85,自引:8,他引:85  
大地构造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地球科学中的纯基础性理论研究,实际上它与矿产勘查工作关系也很密切,其结论可为资源评价特别是含矿潜力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近年研究东天山地区构造格架取得的新资料和新认识,对该区部分矿产的含矿潜力及找矿方向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地质力学的分析方法提出晚古生代以来,印亚古陆在地球经向贯性离心力(f_1)作用下.以震移的形式由北向南运动。提出了中纬度以南为挤压带,以北为拉张带.亚洲东部的中低纬度区产生斜断构造,而高纬度区形成直断构造;在岩浆岩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板块周缘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训 Graham  S 《地球科学》1994,19(6):715-725
塔里木板块在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碰撞和拼合事件,受北侧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的影响,南天山石炭纪再生洋盆于早二叠世末隆起,并导致天山山前陆盆地形成。这一时期塔木西部强烈的热活动事件,反映了一次地壳开裂活动,并导致天山山前的前陆盆地形成,这一时期里木西部强烈的热活动事件,反映了一次地壳开裂活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塔里木向天山下插的陆内俯冲活动及前陆盆地的形成,中生代时期,特提斯洋盆的活动及先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陆块晚古生代以来古地磁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塔里木陆块晚古生代以来极移曲线具有相似的规律,二叠纪以来塔里木陆块是一个稳定的整体.经统计各时代古地磁极位置:晚石炭世:184.9°,56.0°N;二叠纪:194.4°,64.4°N;三叠纪:206.0°,78.2°N;侏罗纪:251.6°,75.9°N;白垩纪:296.3°,75.8°N;老第三纪:223.4°,75.3°N;新第三纪:268.3°,79.9°N.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北地区在古生代期间有3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分别约为500Ma、320Ma和250Ma.500Ma的花岗质岩石与同期形成的高级区域变质岩伴生,东北各构造单元内均有记录,反映该区在加里东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造山事件;32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地区,呈北东向展布,具有由俯冲到碰撞后成因的地球化学特点,是松嫩地块和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碰撞拼合,形成统一佳蒙地块的重要事件;25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东北南部和吉黑东部地区,是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后伸展作用的产物.佳蒙地块形成后,主体隆升为陆,南部处于与古亚洲洋相连的大陆边缘.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佳蒙地块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向展布,被火山岩和正常沉积岩充填的断陷盆地.沉积环境具有北陆南海的格局.中二叠世,断陷盆地演化为巨大的海相沉积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板决与佳蒙地块发生陆一陆碰撞,残余洋盆消失,形成陆相沉积盆地.中二叠世海相盆地和晚二叠世陆相盆地内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地区在古生代期间有3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分别约为500Ma、320Ma和250Ma。500Ma的花岗质岩石与同期形成的高级区域变质岩伴生,东北各构造单元内均有记录,反映该区在加里东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造山事件;32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地区,呈北东向展布,具有由俯冲到碰撞后成因的地球化学特点,是松嫩地块和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碰撞拼合,形成统一佳蒙地块的重要事件;25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东北南部和吉黑东部地区,是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后伸展作用的产物。佳蒙地块形成后,主体隆升为陆,南部处于与古亚洲洋相连的大陆边缘。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佳蒙地块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向展布,被火山岩和正常沉积岩充填的断陷盆地,沉积环境具有北陆南海的格局。中二叠世,断陷盆地演化为巨大的海相沉积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发生陆-陆碰撞,残余洋盆消失,形成陆相沉积盆地。中二叠世海相盆地和晚二叠世陆相盆地内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东北地区在古生代期间有3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峰期年龄分别约为500Ma、320Ma和250Ma。500Ma的花岗质岩石与同期形成的高级区域变质岩伴生,东北各构造单元内均有记录,反映该区在加里东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造山事件;32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地区,呈北东向展布,具有由俯冲到碰撞后成因的地球化学特点,是松嫩地块和额尔古纳-兴安地块碰撞拼合,形成统一佳蒙地块的重要事件;250Ma的花岗岩主要发育在东北南部和吉黑东部地区,是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碰撞后伸展作用的产物。佳蒙地块形成后,主体隆升为陆,南部处于与古亚洲洋相连的大陆边缘。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佳蒙地块处于伸展构造背景,发育了一系列北东向展布,被火山岩和正常沉积岩充填的断陷盆地,沉积环境具有北陆南海的格局。中二叠世,断陷盆地演化为巨大的海相沉积盆地。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华北板块与佳蒙地块发生陆-陆碰撞,残余洋盆消失,形成陆相沉积盆地。中二叠世海相盆地和晚二叠世陆相盆地内碳酸盐岩和暗色泥岩发育,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西南地区晚古生代复合盆地,依据其地壳类型、板块位置、沉积组合、火山活动及同沉积断裂活动等特征,可划分为五类盆地,即上扬子克拉通盆地(分布时代为 D—P)、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D_2—P_1)、右江孤后裂谷盆地(P_2)、钦防被动陆缘走滑盆地(D—P_1)、十万大山前陆盆地(P_2—J)。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盆地的性质、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0.
桂西晚古生代海相玄武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王忠诚  邝国敦 《岩石学报》1997,13(2):260-265
广西西部广泛分布的基性岩,过去被认为是侵入的辉绿岩,晚古生代的基性熔岩只在泥盆系和下石炭统中零星分布,呈夹层产出,厚度不大。根据近年的野外工作,我们已经指出这些基性岩实际上是与晚古生代深水沉积共生的海相玄武岩,而不是象过去认为的大陆裂谷型玄武岩。玄武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形成大洋板内构造背景,这证实了对古特提斯东延的设想,并有必要重新认识广西晚古生代地质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新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以来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断裂构造的发育是不同地质历史、不同应力场条件下地壳应变的叠加。针对某一地域断裂构造的研究,理清其发育序次和不同阶段断裂系统对应的构造应力场,是了解区域大地构造性质演变的重要环节。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非常强烈,是认识中亚构造域性质的重要研究基地,同时也为断裂构造和变形序次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野外实验室。通过对研究区1500个构造面理产状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认为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主要发育以下几组构造面理:(1)290°走向;(2)10°~20°和80~90°走向;(3)40°~45°和320°~325°走向;(4)60°~70°和340°~350°走向。通过对野外构造现象、断裂之间的交切关系、断裂与相关地层及岩体的切割关系等的综合分析,结合遥感图像解译,确立了走滑断裂是西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以来主要的构造样式,并建立了相应的变形序列:(1)大约在二叠纪晚期-三叠纪,由于准噶尔与中天山汇聚末期的区域性水平运动,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发育最早一期北西西向(290°左右)右旋走滑断裂;(2)侏罗纪-白垩纪,地层产状平缓,没有发现区域性构造变形证据;(3)古近纪,主要受制于太平洋构造域,受到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发育北北东向(10°~20°)左旋与近东西向(80°~90°)右旋共轭走滑构造;(4)新近纪早期,受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应力场为近南北向,发育北东向(40°~45°)、北西向(320°~325°)走滑构造,新近纪晚期应力场发生了小角度顺时针旋转,构造形迹又转变为北东东向(60°~70°)和北北西向(340°~350°)。  相似文献   

12.
西昆仑-塔西南坳陷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方爱民  马建英  王世刚  赵越  胡健民 《岩石学报》2009,25(12):3396-3406
自柯克亚深层油气勘探取得突破以来,塔西南坳陷一直受到各类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该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及其油气资源评价近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探讨塔西南和西昆仑地区自晚古生代以来所经历的构造及沉积格架的演变过程,对塔西南坳陷性质及其演化阶段划分所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归纳,分析了塔西南-西昆仑这一盆山体系形成和演化中的构造变形和沉积记录.总体来说,根据现有沉积和构造变形资料,中生代之前西昆仑和塔西南坳陷分别处于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不同沉积单元;二者之间盆山体系的形成主要自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上新世是造盆造山作用机制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或者说早更新世末的构造运动基本上奠定了西昆仑.塔里木盆地南缘现今的盆-山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南地区森林火灾频发, 多与人类活动有关。第四纪地质时期的火灾变化过程及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利用腾冲青海湖(25.1312°N, 98.5731°E)和贵州草海湿地(26.8140°N, 104.3405°E)沉积物岩芯(长度分别为4.6 m和4.05 m), 进行炭屑和孢粉统计分析。在区域数据对比的基础上, 试图重建中国西南地区约25 ka B.P. 以来的火灾变化历史及植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 末次冰期(25.0~10.3 ka B.P.)与晚全新世(4.2~0 ka B.P.)时期森林火灾十分活跃, 但两个阶段的火灾对植被的影响差异十分明显。末次冰期阶段(25.0~10.3 ka B.P.)区域内乔木类型以常绿硬叶栎、云杉/冷杉属等为主, 这些地带性植被在末次冰期火灾增强时仍维持主要优势; 而在晚全新世(4.2~0 ka B.P.)火灾增强阶段, 次生林的桤木属、松属等则成为优势种属, 草海记录中禾本科花粉在近2 ka B.P. 以来也达到最大值, 反映出人类活动的影响。高频率火灾导致原来在中全新世的顶级常绿阔叶林遭到反复焚烧, 并难以恢复。通过对比区域火灾和气候记录, 本研究认为西南地区末次冰期的火灾变化主要受控于干冷的气候条件, 尤其是冰期夏季风减弱使区域内降水减少和湿度降低。中全新世时期(9.5~5.0 ka B.P.)季风增强, 降雨充沛, 火灾强度和频率降到最低。这些变化特征与石笋氧同位素基本一致。晚全新世的频繁火灾则与人类活动增强叠加于夏季风减弱有关, 且前者成为引发森林火灾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中国西南地区末次冰期以来火灾强度变化历史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揭示了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火灾触发机制, 为灾害预测、植物保护及区域规划等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晚更新世以来中国海平面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旭东 《地质科学》1979,14(4):330-341
在我国漫长的海岸和陆架海的岛围至今保存着许多形态完好的海蚀地形、海相沉积及各种海洋生物的遗迹、遗体。近年来在大陆架海底调查中,声学探测和海底取样结果也证实广阔的大陆架海底保留不少代表古海岸带的残余沉积、地形。  相似文献   

15.
贺西地区以阿拉善陆块为主体,太古界裸露地表、花岗岩发育,在南北缝合带之间还有六条形成期早、演化时期长的深大断裂,对早古生代壳块分区,晚古生代盆地形成、分布起着控制和分割作用。晚古生代在前陆盆地率先接受了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沉积;步入晚石炭世、沉积范围继续扩大至碰撞裂谷盆地后,又扩大到鄂尔多斯西缘并与华北海(陆表海)连为一体。进入海西旋回中晚期,受蒙兴海槽、秦祁海槽会聚、收缩、对接碰撞构造背景和构造运动的影响,使曾经是石炭纪南海北陆的古构造格架、古地理面貌,被全面海退后二叠纪的陆相沉积所代替。晚海西—早印支运动,使上古生界全面发生挤压变形,形成多种类型断裂、褶皱构造与圈闭,并受到了普遍的隆起剥蚀和缺失。晚印支期断裂活动,构造将晚古生代形成的两类盆地解体为八个断陷和五个隆起区,又使新的盆岭构造格局在此基础上形成、发育和演变。  相似文献   

16.
华北晚古生代煤中黄铁矿形成世代的硫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中黄铁矿硫同位素研究表明,华北煤中黄铁矿形成于不同的演化阶段早期黄铁矿的δ34SP值更偏负值,晚期黄铁矿δ34SP更偏正值.同时,黄铁矿硫同位素的差异也能反映硫的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南部晚古生代—早三叠世陆缘裂陷系的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泥盆系、石炭系尤其是二叠系列三叠统在中国东南部的展布、系统的沉积演变,联系到该阶段古特提期洋对基影响和控制,提出了华南陆块东南部晚古生代-早三叠世陆缘裂陷系发展的沉积构造模式。  相似文献   

18.
摘要:卡拉麦里地区石炭纪以来的岩石地层系统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构成, 分别是以劈理、紧闭褶皱极为发育的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的造山带基底层系,以开阔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的石炭纪后碰撞构造层,和高角度正断层及平缓褶皱较发育的二叠-侏罗纪陆内湖盆构造层。它们分别记录了卡拉麦里地区前石炭纪碰撞造山阶段、石炭纪后碰撞阶段和二叠纪后板内断陷 坳陷阶段的沉积 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由多个不同构造属性的微陆块拼贴而成,包括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佳木斯地块以及那丹哈达地体。伴随不同微陆块的复杂拼贴演化过程,东北地区发育强烈的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因此这些岩浆作用的产物是记录东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媒介。根据东北地区晚古生代岩浆岩的岩石学、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发现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岩浆作用以石炭纪-二叠纪为主,其中早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为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组合,晚石炭世产物以花岗质岩石为主以及少量辉长岩,二叠纪岩浆作用的产物以花岗质岩石为主,同时这些晚古生代岩浆岩大部分具有典型的弧属性特征;而吉黑东部地区则广泛发育的晚古生代岩浆岩,以二叠纪花岗质岩石为主,同时包含少量辉长岩,且这些二叠纪岩浆岩普遍表现出典型的弧属性特征。结合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等资料,认为大兴安岭地区和吉黑东部岩石可能具有不同的构造-岩浆演化历史,同时东北地区内各微陆块具有复杂的地壳增生历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南方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中国南方在陆块间离散-聚合的不同构造运动体制下,分别在扬子陆块内部和边缘形成了不同的盆地原型及其演化序列。在扬子陆块的西南缘,主要形成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坳陷-弧后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扬子陆块南缘发育裂谷到台内坳陷再到裂谷原型演化序列;扬子陆块内部主要形成台内拗陷-裂谷的原型演化序列。古特提斯洋演化对晚古生代构造和盆地原型的演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