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青海拉脊山属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东段。该区继六十年代完成1:20万区调工作后,七十年代又完成了1:5万四个图幅的区调工作,原青海地质局物探队、第十三地质队和原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也曾进行过普查找矿和科研工作。本区积累有丰富的地质资料,基础地质研究程度亦较高,但是对拉脊山寒武、奥陶纪地层间不整合特征问题,前人工作甚少。因而,尽管该  相似文献   

2.
唐山地区奥陶系的新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正> 河北唐山地区的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为华北型奥陶系的标准剖面。1975—1976河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在这一地区做了大量工作,采集的化石经笔者等鉴定和初步研究。在河北二区测队同志工作的基础上,1979年10月,笔者等对唐山市赵各庄长山、东域山以及卢龙县武山剖面又逐层采集了化石。对牙形刺、笔石、头足类烫三叶虫等门类化石的综合研究,对这一地区奥陶纪地层的生物序列以及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分界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河北二区测队李勤、郑国庆提供剖面资料,笔者谨致谢忱。  相似文献   

3.
引言江西西部的笔石地层是在近几年才发现的。1961年,江西省地质局区测三分队首次在宁冈县棋子石的前泥盆纪“演吉岭系”浅变质岩系中发现了奥陶纪笔石。1962年,我队地层组先后在永新、宁冈及井冈山等地(图1)详细测制剖面,系统采集化石。此次采获的化石很多,全属笔石。这里仅就上述地区的笔石地层剖面予以介绍,提供参考。江西西部奥陶纪笔石地层,过去尚无报导。因此,这些材料的研究,对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分组建带工作都很有帮助。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南方很多地区中奥陶统上部(如砚瓦山组或宝塔组)多为介壳相的碳酸盐岩沉积,笔石极为少见,但本区则全为笔石碎屑岩相。因之,江西西部笔石地层的研究及与邻区对比,对了解我国古地史发展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4.
“民和县幅 1∶ 2 5万数字地质填图”项目实施两年来 ,在数字地层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1 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 在测区拉脊山和大阪山加里东造山旋回的火山岛弧建造和混杂岩建造中 ,发现了较多的硅质岩、硅质沉凝灰岩夹层 ,经室内处理己获得放射虫化石和硅质海绵骨针化石 ,这些化石的发现以及混杂岩中的玄武岩、超基性岩块体的存在 ,对测区南部的拉脊山和北部的大阪山古海盆演化和大地构造环境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2 泥盆系中新遗迹化石的发现 在上古生界泥盆系地层中发现了新的遗迹化石 ,丰富了该区泥盆系地层的古生物资料 ,对泥盆…  相似文献   

5.
引言本文系我队1960—1964年期间集体劳动成果的一部分。青海东部地区,在上述期间通过J-47-ⅩⅩⅩ(湟源幅)、J-47-ⅩⅩⅩⅥ(西宁幅)及J-48-ⅩⅩⅪ(乐都幅)等三幅图1∶20万区域地质测量,对地层、构造、矿产及侵入岩等取得了较系统的资料。对区域地质构造特征的认识及其研究程度大大的提高了一步,其中尤以地层方面所获得的成果更为重要。在许多时代地层中查清了接触关系,建立了可靠的地层剖面,取得了足够的化石依据,从根本上改变了笼统的“南山系”的划分法。特别是拉脊山的寒武纪、奥陶纪地层的发现,不论对今后本区普查找矿的实践及地质理论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适应上述三幅图的出版,对本区提出了地方性地层命名方案,呈报全  相似文献   

6.
引言和县奥陶纪地层出露于县境西北部(图1)。该区奥陶系虽早有报导,但未作详细研究。由于紧邻南京,因此长期以来均认为与宁镇山脉地层相似。 1961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在本区工作时,于早奥陶世地层中发现笔石。这一发现,对下扬子区奥陶纪地层的更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解决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1963年11月中旬张全忠、仇洪安、焦世鼎三人前往该区四碾潘三道坝口测制奥陶纪地层剖面。通过野外剖面的观察和大量化石的采集,初步认为和县奥陶纪地层和宁镇山脉一带并不相似。尤其是庙坡组、四碾潘组等含笔石页岩地层的发现及其生物群的研究,我们确认这里的奥陶纪地层与鄂西、黔北一带比较接近。为了对奥陶系笔石页岩地层进行更详细的研究,次年六月由张全忠、焦世  相似文献   

7.
却尔却克山、雅尔当山位于新疆尉犁县库鲁克塔格以南,孔雀河以北,构造位置上处于塔里木地台库鲁克塔格断隆南缘。该地寒武、奥陶纪地层发育良好,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研究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理想地段。却尔却克山寒武、奥陶纪地层是新疆发现较早的地点,但研究程度却很低。1981年笔者在该区进行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又新发现了雅尔当山的寒武、奥陶纪地层,并在该区测制了完整的地层剖面,采到了丰富的三叶虫、笔石等化石。根据化石、岩性组合,将该区寒武系、奥陶系划分如下: 上奥陶统乌里格孜塔格组划分有第二段(O_3W~2)及第一段(O_3W~1)。中奥陶统却尔却克组划分有第五段(O_2q~5)、第四段(O_2q~4)、第三段(O_2q~3)、第二段(O_2q~2)及第一段(O_2q~1)。  相似文献   

8.
新疆的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较为发育,全疆各地都有,化石十分丰富、但出露面积不大,分布亦较零星。在奥陶纪和志留纪介壳相地层中含有比较多的四射珊瑚化石。通过参加编制西北地区古生物图册新疆分册工作,笔者对解放以来新疆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工作中积累的大量地层古生物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本文是在综合上述大量资料,特别是在未刊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对新疆四射珊瑚化石在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中的分布及其特征作一探讨,从中总结出某些规律,以利于区域地  相似文献   

9.
白银地区火山岩分布广泛,发育较好,而与其它变质岩系界线甚不明显,关系不清,加之,过去未采到化石,所以对其时代各说纷云。最早把青海门源以东包括甘肃天祝、白银和青海大通地区的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纪地层笼统称为“南山系”。后在“南山系”的上部层位一祁连山西部东大窑附近的砂岩层中采到志留纪化石,在“古浪灰岩”中采到腕足类、头足类化石,鉴定为奥陶纪产物。分布在白银厂及其周围地区的火山岩,1958年以前在该区的地质工作者,都把它定为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奥陶纪地层分布相当广泛,除个别几省外,几乎都有。在奥陶纪的介壳相地层中含有大量珊瑚化石。随着我国地质事业不断发展,奥陶纪地层中的珊瑚化石也不断被发现和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奥陶纪珊瑚化石在我国地层中的分布和动物地理分区积累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额济纳旗早二叠世遗迹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遗迹化石产自内蒙古额济纳旗南部戈壁滩古硐井下二叠统菊石滩组;产遗迹化石的地层剖面,位于酒泉以北约250km,沿酒泉至额济纳旗公路,即到达化石产地古硐井。遗迹化石系甘肃省第一区测队二分队采集,后由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同志转赠,甘肃区测队李志琛、李大庆等同志提供有关地层资料,作者对以上同志表示感谢! 一、含遗迹化石的地层本区附近出露的地层,在北部有长城系石英岩,南部见有华力西晚期石英闪长岩体,  相似文献   

12.
阿尔金山东段恰什坎萨依沟的地层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露于阿尔金山北坡的这套厚度巨大、基本不变质的海相沉积地层,岩性以火山岩、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在恰什坎萨依沟的实测剖面中发现该套地层不整合于一套中深变质的长城系之上,不整合以上的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海绵骨针等化石,放射虫化石经鉴定,年代为奥陶纪中晚期,根据以上新发现对本地区的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与厘定。  相似文献   

13.
生物地理区系的形成与演化,是研究古板块位置,漂移方向和会聚过程的有效标志,但生物地理区系的划分又必须在严格的年代地层对比基础上进行。作者经数次的野外剖面测制,收集各类化石标本加以研究。同时广泛收集前人化石研究成果,经仔细核实研究,确定了臭牛沟组命名剖面上的生物化石分布实况。进一步证明臭牛沟组是一个跨统的岩石地层单位,上、下石炭统的界线在其上部通过。  相似文献   

14.
在开展上海岩石地层清理工作中,对以往留存地层断代疑点的地层补做了采样、分析鉴定工作。在志留纪、奥陶纪地层中发现孢粉、牙形刺及腹足类化石,对所属地层时代的厘定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分贝化石在我国以往报导很少,李罗照、韩乃仁同志在浙西工作时于奥陶纪地层中发现5属7种,并以“浙西奥陶纪三分贝科腕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一文发表在古生物学报19卷1期。现又有若干新材料,予以发表,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北兴隆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 ,寒武纪—奥陶纪地层发育完整 ,出露齐全 ,主要为一套滨浅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该区研究历史较早 ,研究程度高 ,主要在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方面的研究。然而对遗迹化石的研究尚属首次。河北省区调研究所十分队 1996— 1999年在承担 1∶2 5万承德市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于河北兴隆大石洞测制寒武—奥陶纪地层剖面时 ,首次发现并采集了丰富的遗迹化石样品。经中国地质大学杨式溥教授鉴定有 15个遗迹属和 2 5个遗迹种。遗迹化石产出层位自下而上依次为 :寒武系徐庄组 :紫红色页岩、泥质粉砂岩…  相似文献   

17.
最近的研究表明,安徽霍邱地区安阳山(白大山)剖面下部碳酸盐岩段属于晚石炭世,上部碎屑岩段属于青白口纪。我们进一步对剖面进行了微体古生物分析,在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其中以牙形石和虫颚化石数量最多。经鉴定,有牙形石Belodina和虫颚化石Marlenites marginatus,Chairidogenys borealis,Cornugenys sp.,Porrhogrnys sp.,Channahania sp.,Paradrilonersgenys cherylae等,Belodina时代为晚奥陶世,虫颚化石的时代为奥陶纪。晚石炭世地层中存在奥陶纪化石,表明可能存在奥陶系的物源区,微体化石是通过剥蚀、搬运再沉积保存到晚石炭世碳酸盐岩中。显然,新发现的微体化石可能并不具有地层意义,但是具有古地理和古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尹继才  吕林素 《地球学报》2005,26(5):473-474
笔者在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石松化石,发现地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以北约8km处的杨坨煤矿中(图1)。早在1916年,叶良辅等就在北京西山做了大量的地层工作,在《北京西山地质志》中称为石炭纪杨坨煤系,该地层称为杨家坨煤系。1928年,杨曾威等在杨坨煤矿区做了详细的地层工作,根据岩性差异划分为:下杨家坨煤系(相当于本溪系和太原系),中杨家坨煤系(相当于山西系),上杨家坨煤系(相当石盒子系)。后又有熊秉信、李悦言、杨杰和李星学等分别在此做过地层划分工作。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陈芬老师带学生实习,又做了大量的地层剖面测量和动、植物化石的采集工作,后该地质大学古生物教研室的杨关秀又做了许多古植物化石的采集和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北祁连山的早志留世地层主要为笔石页岩相,分布面积广,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早志留世地层的良好地区之一。1956~1958年间,中国科学院祁连山地质队在玉门市南的肮脏沟—旱峡,测制了第一条详细的志留纪地层剖面,建立了早志留世晚期的三个笔石带。1958年以后,甘肃省地质局两个区测队在北祁连山全面开展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测制了志留纪地层剖面约51条,采集了大量的笔石化石。1964年穆恩之、张有魁发表了青海祁连县二道沟下志留统剖面,剖面中含有早凡伦中期的带化石Demirastrites triangul atus(Harkness)。  相似文献   

20.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将测区地质发展演化分为:前奥陶纪基底形成、奥陶纪-泥盆纪稳定陆表海、石炭纪-侏罗纪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白垩纪-古近纪汇聚型前陆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后造山隆升5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