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合作岗岔金矿是近年西秦岭地区新发现勘查评价的中型金矿,矿床成因类型属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自然类型属构造蚀变岩型,可认为是西秦岭地区金矿新类型;赋矿围岩原定为侏罗系郎木寺组火山岩,据区域资料对比和以往和近年采用锆石U-Pb法同位素定年测试分别为231 Ma、245±2 Ma,此火山岩时代应属三叠纪;物探在已知含矿地段和外围发现明显有规律激电异常,反映矿化带蚀变强烈的特征,结合化探扫面和原生晕异常垂向分带性,指出矿床外围和深部找矿前景,有望成为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区深部找矿研究——以陈耳金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秦岭金矿区深部找矿的研究成果和陈耳金矿的勘探实践,初步分析研究认为,小秦岭金矿区是我国的又一个超大型矿集区,深部找矿条件优越、潜力巨大;在已知矿床的深部或已知矿床的外围,存在大面积的深部找矿有利地区;在深部找矿的有利部位,应该充分重视矿床主矿体的延伸、侧现、尖灭地段;石英脉型矿床(体)的深部有望寻找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体)。深部找矿的有效勘查方法应在重视地质综合研究、掌握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物探、化探等综合技术方法,利用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模式,预测矿体的深部富集地段,用坑内钻探工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3.
综合电法勘探在西秦岭寨上金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诚 《地质与勘探》2020,56(6):1226-1237
寨上金矿处于西秦岭岷-礼成矿带西端,是我国重要的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以查明寨上金矿深部地质结构,确定找矿方向,总结成矿规律为目的,梳理近年来开展过的激发极化法、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EH4)、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与已知钻孔剖面的对比研究,基本查明了寨上金矿深部地质结构电性分布特征以及适用于西秦岭同类型矿床的物探综合电法找矿标志。此外基于地球物理成果,对研究区成矿机制及动力学模型进行梳理,为下一步指导深部勘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牛翠祎  刘烊  张岱 《地学前缘》2018,25(3):1-12
为了摸清全国金矿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部署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金矿成矿规律、时空分布及资源潜力特征,跟踪金矿勘查进展,提出金矿勘查部署建议。中国金矿床虽以小型居多,但大中型金矿床的资源储量约占80%。金矿床在中生代呈大规模成矿特征,其矿床数和资源储量均居主要地位,其次为新生代、晚古生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金矿床在空间上呈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金矿床空间分布,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预测资源量,修订了金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确定了57个Ⅲ级金矿成矿区带,其中胶东、小秦岭-伏牛山、滇黔桂、西秦岭、燕辽、松潘-摩天岭、东秦岭、长江中下游、丽江-哀牢山和吉南-辽东成矿区带,其查明资源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在全国均居前列。以服务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目的,提出了金矿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将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2类,分别为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变质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砂金型、花岗绿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风化壳型、砾岩型,其中以前5种矿产预测类型为主。在总结金矿床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主要类型金矿预测评价模型。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金资源量31 125.6 t,预测深度大多小于1 000 m,50%的预测资源量分布于已知矿床外围及深部。根据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的找矿进展,找矿主攻矿床类型为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中国东部胶东、小秦岭-伏牛山、西秦岭、滇黔桂为金矿重点勘查区带,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仍是金矿重点找矿地段;西部地区如东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班公湖-怒江、丽江-哀牢山等区带的金矿勘查突破,基础性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投入,为西部地区金矿勘查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开创西部地区金矿勘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正>大桥金矿床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城南,是近年来在西秦岭东段发现的一种新类型的金矿床[1]。笔者在成矿地质背景及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该矿床脉石矿物中包裹体的特征进行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探讨其成矿流体来源,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这不仅可以从理论上加深对该矿床的认识,丰富西秦岭地区的金矿成矿理论,而且可为在矿区外围寻找同类型金矿床提供科学依据。大桥金矿是最近几年甘肃省地质调查队通过化探异常发现的,相关研究较少,对于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徽县头滩子金矿地质特征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徽县头滩子金矿是近年来在西秦岭东部地区发现的规模较大的新类型金矿床。文章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的分析研究,结合头滩子金矿的地质特征,总结了该区金矿的控矿因素,初步认为,泥盆系和石炭系含碳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建造含金背景值较高,为金成矿矿源之一;印支期及燕山期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脉岩为金成矿提供热源和深部矿源;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组断裂交汇显示出环形构造特征,构成聚矿场。以金矿为中心,向外扩散以后出现锑矿和汞矿,属低温成矿系列。该矿床在西秦岭东部南缘具有代表性,据初步预测,该矿区有一处大型金矿产地,在矿区外围有3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肖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82-1290
西秦岭近年来在新区发现新矿床和新类型金矿,矿床的地质特征表明金矿成矿受岩性、构造、岩浆活动的制约,许多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成矿与岩浆岩在时间和空间上关系密切;分析认为金矿主成矿时间为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与区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在时间上一致;金矿主要有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微细浸染型三种类型。矿石矿物元素组合显示由北而南成矿深度变浅、剥蚀程度较低;根据金、汞、锑矿床点和金、砷、锑、银元素分布特征,认为在北带岩体旁侧应注意寻找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金矿,中、南矿带在已知矿床深部注意寻找热液脉型金矿,有锑、汞矿点的区域注意深部及外围金矿的找矿;通过分析,最后圈定18处下一步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8.
文峪金矿是著名的小秦岭金矿成矿带中的重要矿床,位于河南省与陕西省交界处,本文通过系统的地球化学元素样品分析,采用数学地质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成矿元素间的亲缘关系的组合规律,建立了该矿床成矿元素分带序列模型,指出文峪金矿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9.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大水金矿床是近年来在西秦岭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国内外十分罕见的矿化特征极为独特的金矿床。迄今为止,该地区已发现大水(大型)、贡北(中型)、忠曲、格尔托、辛曲和恰若等金矿,远景资源量可达  相似文献   

10.
西藏扎囊县克鲁铜金矿找矿远景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克尧 《福建地质》2005,24(2):65-71
在总结克鲁铜金矿产出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该矿床属中高温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成因为主。通过对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与研究,对克鲁铜金矿的深部及其外围找矿远景做出了预测,初步认为克鲁铜金矿的深部及西侧找矿潜力大.是寻找隐伏-半隐伏的矽卡岩型或斑岩型铜金矿的重要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赵希刚 《铀矿地质》1997,13(4):209-217
多元地学数据信息处理及其在综合找矿中的应用,以其信息量大、多方位、立体化、快速高效等特点,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作者在秦岭成矿带甘肃段(西秦岭地区)约5万km2范围内,利用最新的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等方面资料,开展金矿多元地学数据信息处理和综合分析解译,研究多元地学信息特征及其与金矿的关系和成矿地质环境,查明了深部构造和岩浆活动规律,建立三维空间的金矿找矿模型,寻找金成矿有利区。实践表明,该研究方法在金矿资源调查和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方面有着显著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新疆博罗科努地区典型铜(钼)金矿床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其军  冯京  田江涛 《新疆地质》2012,30(2):176-181
新疆博罗科努地区是西天山重要金、铜、钼矿成矿远景区。斑岩型铜(钼)矿床、斑岩型金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金矿床等几种典型矿床在该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现,并与中酸性岩体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该区莱历斯高尔铜钼矿、哈勒尕提铜矿、肯登高尔铜钼矿、查汉萨拉金矿、塔吾尔别克金矿、阿希金矿等典型矿床特征总结,对其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建立了博罗科努地区典型铜钼金区域成矿模式,为该地区铜、钼、金矿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杨根生 《西北地质》2007,40(4):36-42
柴家庄金矿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柴家庄-庞家河金矿带上,赋存于柴家庄二长花岗岩外接触带的丹凤群中,严格受NE向及NNW向断裂控制。矿床的形成受丹凤群、印支-燕山期酸性侵入体及断裂构造3种因素控制。岩体外接触带0~2km范围内的NE向、NNW向断裂构造带是找矿的最佳方向。在详细研究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并归纳了主要找矿标志,为区内找矿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甘肃天水黑沟金矿床位于北秦岭、中秦岭构造带接合部位,属北秦岭柴家庄-庞家河金及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域商丹深大断裂在矿区通过,是区内的重要导矿、导热构造,为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提供了重要的条件;热液来源与印支期柴家庄二长花岗岩的侵入作用有关;矿床为较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含矿建造及深部钻探等多元信息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红旗沟—深水潭金矿是东昆仑成矿带中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严格受控于破碎蚀变带。通过对东昆仑地区成矿地质背景的梳理以及金矿成矿过程的分析,在构建三维地质模型的基础上提取成矿有利因子,建立找矿预测模型,并计算找矿信息量。在此基础上,从最优分级分析、精度分析和结果分析三方面进行信息量分级评价、预测区分级评价、数据精度评价、找矿预测模型的有效性评价以及找矿靶区的定位精度评价、预测资源量估算和找矿概率评价等研究。研究共圈定4处找矿靶区,并估算全区金资源量约165 t。结果表明红旗沟—深水潭金矿的找矿潜力较大,后期应该重视已知矿体的深部及边部区域的重点勘查。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金属成矿的准对称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秦岭从中晚泥盆世开始,秦岭微板块由于勉略带的裂解扩张而进入独立演化,其构造演化、构造环境、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等具有南北基本对应的准对称特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认为白龙江构造带是热液再造型铅锌矿的有利成矿带,而北部夏河—礼县成矿带南缘则是金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早子沟金矿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夏河—合作断裂带上,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体赋存于三叠纪浅变质细碎屑岩和印支晚期的中性岩脉中,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交代)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分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为多期热液叠加成矿,断裂产状变化部位、不同断裂交汇处、断裂构造局部引张地段,往往是金的矿化富集部位。本文对矿区矿体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模式,可作为在该区域寻找类似矿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岩浆岩定量分类方法探讨——以甘肃省西秦岭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现有岩浆岩定量分类图解,因分类结果不具唯一性,而且不能用于大样本量的分类,备受质疑。本文以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交替使用的方法,对甘肃省西秦岭地区现有523件岩浆岩样本中的11个氧化物测试数据进行定量处理,构建起"甘肃省西秦岭地区岩浆岩(氧化物)定量分类系列模型",该模型将西秦岭地区岩浆岩分为4大类共20小类。与传统的岩浆岩分类方法相比较,定量分类模型不受地质理论和个人主观因素限制,完全由测试数据自身特征和其相关关系所决定,避免了传统分类的种种缺陷,其分类结果更加精准、真实。在区域Au找矿靶区研究过程中,岩浆岩定量分类结果显现出比传统定性分类结果高出11个百分点的判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甘肃西秦岭地区金矿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造山带地质构造复杂,各类金属矿产丰富,分布广泛,特别是甘肃西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成矿区(带),也是甘肃最主要的金矿勘查开发基地。近年来,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大水、早子沟、大桥、李坝、拉尔玛、阳山、寨上、竹园北、加甘滩等超大型、大型金矿床。笔者从西秦岭地质构造背景、成矿区带划分入手,分析金矿成矿类型和金矿成矿的控制因素,探讨金矿成矿地球化学特征,提出西秦岭地区金矿找矿方向,对该区勘查工作部署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