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福州、小陶地震的波形记录及各种定位参数 ,总结了该地区的震相特征和各台的震级情况 ,结合地震速报的规程 ,提出了对这两个地区地震速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南投、台中地震的波形记录及各定位参数 ,总结出该地区的震相特征和各台的震级情况 ,结合地震速报的规程 ,提出了对这两个地区地震速报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2005年3月6日台湾宜兰海域6.1级有感地震的速报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地震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了福建微震仪地震台网在地震速报和编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着重阐述了闽台两地区速度模型差异大是造成福建地震台网定位台湾地区震中误差的主原因;最后提出减少震中定位误差的改进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的发展目标,着重研究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解决的实时数据流接收、震相自动识别、震相可靠性处理、实时地震定位、震相到时等值线实时绘制、地震震级的实时计算、地震动强度分布图的实时绘制等问题。我们编制了一套实时地震速报软件,实现了上述功能,并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0至2004年网内ML≥2.5共69个地震事件进行软件功能检测,结果表明网内地震三要素的速报能力,由目前的8分钟左右缩短至30至50秒;与月报目录相比,99%的地震震级误差小于0.2级,1%的地震震级误差在0.3至0.4级;97%的震中误差小于5公里,3%的误差在5至10公里,完全满足地震速报的要求。此外,通过实时仿真技术,系统还可给出实际观测到的PGA、PGV、PGD等值线图,这可为应急救灾确定重灾区和有感范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分秒必争的地震速报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进行了模拟测震地震 速报与数字测震地震速报的对比,总结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对地震速报工作的不足之 处提出了看法.对以后地震速报的改进、提高作出初步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介绍由福建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自编的地震速报操作平台软件中的七个子程序及其主程序对提高地震速报速度的作用 ,同时也详细阐述实现该软件的几项关键性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地震速报评比”的重要性及“地震速报评比”软件的研制及使用效果。认为用该软件进行速报评比可使评比结果更公正、准确,评比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台湾恒春海外的一次地震的记录波形的P波的主要特征。首先对其首波PN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其线性关系较好 ,计算出的速度值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中所用的地壳模型中的速度值一致。其次对其PN波的续至波进行分析 ,发现该处的地震其射线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明显与没有穿过台湾岛的不同 ,即没有穿过台湾岛的地震记录波形中首波震相之后明显存在有另一组震相 ,而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则没有或不明显。该组震相最明显特征是它与首波的到时差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减小 ,据此 ,作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组波 ,即地壳内的双程反射波 ,表明该处有低速层存在。分析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南部即福建省的东山海外地区及泉州、漳州、永安地区的下方有一低速层存在。  相似文献   

10.
齐诚  刘璐惜 《地学前缘》2008,15(1):232-241
与地震初动震相相比,后续震相包含有更为丰富的地球内部信息,因此逐渐地在地震层析成像研究中得到重视。文中以赵大鹏等最近的层析成像研究为例,介绍了通过增加后续震相到时信息得到的新的层析成像研究成果,包括通过使用反射波,仅用两个地震台站就可以进行地壳成像研究;深度震相到时的增加,拓宽了区域成像范围,成功实现了台网外部层析成像;随着国际地震中心(ISC)提供的更丰富的各种后续震相到时,对后续震相的认识和使用促进了全球体波走时成像的发展和对地球深部结构及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另一方面,地震学相关领域的进步,使得更多的后续震相能够被拾取并被应用到成像研究中,这将大大提高对地震波形信息的挖掘,提高对研究地区下三维结构的认识,极大地促进地震层析成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应用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纪东  张志强 《地质通报》2009,28(4):456-462
从相关概念入手,引出地震预警,分析预测、预报、预警之间的概念差异,认为地震预警是地震已经发生后的及时警报,而不是地震还未发生前的预测或预报。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是波速差,当前国际上典型的地震预警系统,如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SAS、日本地震早期预警系统EEW及铁路地震预警系统UrEDAS、美国加州地震预警系统ElarmS、中国台湾地震速报系统等,已经在防震减灾领域及重大工程(如水坝、核电站)中得到发展和应用。尽管如此,地震预警系统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本身还存在缺陷,如误报、迟报等,但是在实践中预警系统还是有很大的潜在效益,也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也已准备开始尝试建立类似的地震预警系统。依据地震预警系统的特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基础的断层研究、地震台网建设、信息如何发布等方面对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国际紧急技术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for Emergency Techniques,简称ICET)在1994年研究开发出SAVER救援方案,SAVER的全称为Systematic Approachto Victim Entrapment Rescue,其实质就是接近被困于有限空间的人并将其救援出来的系统方法。ICET总部设在荷兰,于1993年成立,当时属于荷兰荷玛特公司;1996年从荷玛特公司分离出来;1997年改名为“国际紧急技术中心”。ICET是世界上许多最知名的备受称赞与尊敬的与救援相关的组织成员之一。SAVER救援技术在各类灾害救援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SAVER救援技术和地震救援。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地震可靠性检验分析显示,安徽省及邻区MS 5及以上地震完整记录起自1336年,这以前地震记载大部分丢失。近年来,地震和考古部门利用大规模考古和工程开挖契机,编录识别分析了晚第四纪尤其是新石器时代以来构造变形遗迹。结果表明,在皖西南的西周-春秋期和皖北大汶口晚期及豫南东周期文化层中分别发现史前地震遗迹。郯庐断裂带苏皖交界地区段落,自晚更新世以来曾发生数次以斜向平移逆冲为主要方式的快速变形事件,后者得到微观研究方面的证实。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震史料记载的局限,并丰富了考古和史前地震乃至地震预测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平潭县地震办的工作,阐述该办防震减灾的工作思路,要求做好震前准备工作,并把工作做好、做实。  相似文献   

15.
16.
Seismics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shallow geological conditions at 33 sites in the vicinity of Paducah, Kentucky. A combined set of P- and S-wave seismic refraction and reflection soundings were used, in addition to local borehole information, to produce structure maps of (1) a shallow (< 30 m deep) horizon believed to represent an unconformity surface at the top of the Eocene, and (2) the Paleozoic bedrock surface (< 85 to > 160 m deep). Shear-wave velocity contrasts across the shallow unconformity were generally 2-to-1 while the contrast at the top of the Paleozoic bedrock exceeds 5-to-1. These seismic boundaries have been determined to be very important in modelling and interpreting earthquake ground motion amplification in the Paducah area. The qua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data, and the cost effective nature of the methods, suggest that other communities in areas at risk to damage from seismic activity, with foundation conditions comparable to Paducah, might benefit from similar characterization in order (1) to identify seismically hazardous, near-surfac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2) to develop geological models that could be used in computer simulations of site respo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