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上宫金矿床深部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的研究,讨论了该矿床深部的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组成、矿物成分、金的赋存状态等。研究表明:该矿床深部以原生矿石为主,矿石中矿物种类多样,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和斜长石为主。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在矿石中分布不均匀,以粒间金和包裹金为主要赋存形式,两者含量达95.9%,粒度介于0.001~0.037mm之间。研究成果对区域上类似金矿床开展矿石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坝大型金矿床是产于西秦岭上古生代沉积岩系中类卡林型金矿床典型代表。通过显微镜及选矿实验查定了李坝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矿床金矿物呈微细粒多种独立矿物出现,金的赋存形式多样,显示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成为划分类卡林型金矿的重要参考。矿石工艺学的研究对工业选矿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腾冲热水沉积金矿床硅质岩特征和金银赋存状态研究王江海(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张丽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100044)关键词硅质岩,热水沉积,金赋存状态,银金矿,腾冲贵金属矿床中有用元素(如腾冲热海金矿床中的金和银)的赋存...  相似文献   

4.
微束分析对微细粒金赋存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细粒金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也是我国近年来重点研究的矿床类型之一。其中金主要为显微金和超显微金,不但肉眼难以见到,在光学显微镜下也很难发现,给研究造成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到矿床的评价、勘探和选冶工艺的确定。因此,弄清微细金的赋存状态是解决此类矿床选冶回收率的关键。目前研究微细金赋存状态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电子探针和电镜等微束分析新技术,本文运用电子探针、扫描质子探针(SPM)、扫描电镜(SEM)及透射电镜(TEM)等新技术对广西金牙微细粒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对微细粒金赋存状态的质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研究结果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寨上金矿是赋存于晚古生代低绿片岩相浅变质作用的海相复理石碎屑岩、碳酸盐岩、硅质岩沉积建造中的特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国内有关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认为,寨上金矿中金矿物呈微米级“不可见”次显微金赋存于含砷硫化物中。武警黄金第五支队刘新会、长安大学资源学院刘民武在研究寨上金矿床金矿物的赋存状态时首次发现了细-中-粗粒自然金。  相似文献   

6.
西岭金矿床是胶东金矿集区内近来新发现的超大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475吨@4.56 g/t),位于著名的三山岛金矿床的东侧。本文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观察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西岭金矿床的基础地质特征,并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电子探针分析,系统研究了西岭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西岭金矿床大量金矿物(银金矿和自然金)主要赋存在Ⅱ阶段石英-黄铁矿和Ⅲ阶段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中。西岭金矿床金矿物主要有晶隙金、裂隙金和包体金三种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金的主要载体矿物为黄铁矿,次为石英、黄铜矿和方铅矿等。金矿物粒度大小包括粗粒金、中粒金、细粒金和微粒金,以细粒-微粒为主。金矿物形态有粒状、叶片状、线状、钩状、枝杈状和哑铃状等,以粒状为主。金矿物成分以Au和Ag为主,含微量的Cu、Cr、Fe、Ni、Te、S等元素。金成色为685~831,以银金矿为主,含少量自然金。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西岭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床,是由早白垩世中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7.
在对金矿石野外观察、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川西锦屏山地区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并对该地区金矿床的成因和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川西锦屏山地区金矿床的金矿石中金主要以自然金和包裹金两种形式存在,自然金主要呈片状、丝状赋存于其他矿物的颗粒之间,包裹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黝铜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矿物中,呈粒状、片状和丝状。矿石中主要的金属矿物组合为黄铁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含有自然铜、自然银和自然碲。研究区的金矿床可能为低硫、强还原热液改造形成,矿石样品的加工需按粗粒金的流程进行,矿石属于易加工矿石。  相似文献   

8.
金牙金矿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福春  叶荣 《矿产与地质》1996,10(5):300-305
应用电子探针、电子衍射、电子顺磁共振和化学分析等多种现代方法和手段,综合研究载金矿物的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认为金牙金矿中载金矿物主要是毒砂和黄铁矿,金的主要赋存形式是超显微包体金,为解决金芽金矿床难处理的原生矿石提供了科学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9.
赵建光 《湖南地质》2000,19(3):164-168
铲子坪金矿是产于震旦系中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金主地以独立的金矿物形式存在,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与硫化物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金优先赋存于硫化矿物中,由于各矿带矿物组合及含量的变化,使金的赋存状态及分布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过去一直认为寨上金矿是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文章在寨上金矿金的赋存状态查定过程中,不仅观测到了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的超显微金成分,而且在碎屑粒间和后期石英方解石细脉中还发现了显微可见金(粒径>0.2 μm)。通过研究显微可见金矿物的颜色、粒度、表面特征、成色、重砂矿物组合、赋存的岩石学、岩相学特征,以及与莱州东部界河滨海相砂金矿中金矿物进行对比,得出寨上金矿金的赋存状态有3种(2种?):金以类质同象存在于金属硫化物和石英等载金矿物中、以显微可见金的独立金矿物形式存在于碎屑粒间或后期石英方解石细脉中。以此为据,作者认为寨上金矿床可能为沉积变质-构造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独立金矿物约有19种,加上亚种、变种和未定名矿物,共计约26种。主要工业矿物是自然金和银金矿,其次是金银矿和金的碲化物。我国金矿物的产出与矿床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不同赋矿岩石中的金矿床,其金矿物组合和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异。本文着重介绍我国金矿床中金矿物的产出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山东沂沭断裂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沂水-汤头断裂具有控、容矿构造之特点,金矿的定位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它产于沂水-汤头断裂主裂面下盘的绿泥片岩、糜棱岩化碎裂岩和花岗质碎裂岩中.矿体总体形态较为简单,其产状与主裂面产状一致,局部沿与脆-韧性剪切带斜交的一组裂隙充填交代而成.钾化、黄铁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要找矿标志,矿体的圈定几乎全凭样品分析结果来进行.有用矿物以银金矿为主,自然金次之,裂隙金和晶隙金是其主要的赋存状态,黄铁绢英岩化与金矿关系密切.金矿床的主成矿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根据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沿沂水-汤头断裂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小秦岭西段驾鹿金矿田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驾鹿金矿田有关石英脉主要金属矿物地质产状、物性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对比性研究了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类金矿床中产状、粒级、晶形、破碎程度不同的各世代黄铁矿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组合、比值特征及演化和不同世代撤离铅矿、地表褐铁矿、软锰矿的含金性,建立了两类金矿的找矿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先进的微束分析技术-质子探针分析方法对安徽中部沙溪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斑岩铜(金)床中金的赋存状态以微细粒微米级的自然金形式存在,其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铜矿。本研究对斑岩铜(金)矿床中金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同时也为其它同类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正伟  杨晓勇 《地质科学》1998,33(4):475-482
伏牛山东麓主要发育中低温热液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分布受区域剪切带控制。两类金矿床各自赋存的围岩不同,且其流体包裹体中的盐度、密度、Na+/K+比值及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表明围岩及成矿流体性质对成矿起联合控制作用。根据包裹体同位素分析,推测成矿物质来源于变质水且有岩浆水和雨水的混入。结合单矿物电子探针测定结果,计算了围岩成岩、变质及成矿的温度、压力和沉淀条件。同时确定了富CO2包裹体的泡腾包裹体群、液相成分的高硫富HCO3-、气相成分中高CO2及CO2/H2O比值等特点是寻找此类金矿床的重要包裹体标志。  相似文献   

16.
额济纳旗蓬勃山地区为中国西北地区一处重要的金及多金属矿集中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研究区金及多金属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活动三重条件控制.古元古界北山群、中奥陶统咸水湖组、下石炭统白山组、下二叠统双堡塘组具有形成金、银、铅(锌)、钨等矿产良好的地球化学条件.金及多金属矿产的产出与区域上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关系.矿床的形成时代与晚古生代岩浆活动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区内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对矿产的产出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指出了该区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热液矿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荣阁  范军 《矿物学报》1997,17(4):478-482
滇黔桂卡林型金矿是产于热水沉积岩及碎屑岩系的热液矿床,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等热液矿物,而石英、碳酸盐、萤石及粘土等矿物则是主要的热液蚀变矿物。矿化产于蒙脱石、高岭石粘土到伊利石、绿泥石粘土矿物的转变带,成矿深度在2000m以上,成矿热液来源于粘土矿物脱水产生的异常高压流体或沿断裂带天水循环形成的成矿流体。这种流体形成的热液矿物稀土元素分配显示中稀土富集的分配模式,并明显富元素钇,这种流体中形成的黄铁矿中Co/Ni值显示沉积到热液成因的过渡类型,因此与砂岩铜矿中热液矿物的稀土分布模式有某些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黄裕柱  张宜 《铀矿地质》1989,5(6):337-342
自然界最常见的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矿物。作者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我国的金-银系列矿物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和对50个样品的研究成果。样品分别取自我国各主要产金区的不同类型金矿床。研究结果表明,金-银系列的各亚种矿物在我国均有产出,金的含量由98.18%至微量。自然银和金银矿较为少见,自然金和银金矿则是最主要的工业矿物,几乎每个金矿床的样品中都普遍存在,不同类型的样品,金矿物所含的微量元素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四川石棉金矿床中的黝铜矿族矿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春  张哲儒 《矿物学报》1999,19(4):470-474
四川石棉西部碳酸盐岩系中的金矿床产于泥盆系中统,受层间蚀变破碎带控制。其中分布有为数较多的黟同矿族矿物,与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和Au-Ag系列矿物共同组成矿石的矿物组合和Au-Cu-Ag-Pb-As-Sb-Bi的元素组合。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黝铜矿族矿物有同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和锌砷黝铜帮等,其中,Fe-Zn、AsSb之间分别呈完全类质同象。在垂向上,黝铜矿的成分自上而下由富锌锑向富铁砷演  相似文献   

20.
简述激电法在金矿普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六个大型或特大型金矿床(田)的伴生金属矿物特征与围岩蚀变作用,分析了应用激电法间接找金的物性前提。并通过吉林夹皮沟、胶东焦家、云南哀牢山、河南等几个金矿床的找矿实例简述了激电找金的应用效果与不利因素。指出尽管有局限性,在有利的地质—地球物理条件下,激电方法仍不失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找金物探方法。为提高找金命中率,特别是找寻盲矿、隐伏矿,在查证化探异常与已知矿区外围普查中应积极采用激电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