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比分析0604号强热带风暴与0606号台风的强度变化、环流背景、云系结构以及物理量的分布特点,探讨两个台风暴雨降水的成因。结果表明:0604号强热带风暴虽登陆地点远离广西,但台风低压稳定维持在江西到湖南境内,其倒槽暖式切变进入广西并与西南季风相互作用,不断激发中小尺度降水,产生大范围暴雨;0606号台风正面袭击广西,强度强,登陆后其环境风场衰减慢,移速慢,从而造成大范围的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2.
“圣帕”、“碧利斯”影响湖南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志祥  叶成志  刘志雄  许霖 《气象》2008,34(7):41-50
应用气象、水文加密观测和NECP再分析资料对两个严重影响湖南的热带气旋圣帕、碧利斯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碧利斯"和"圣帕"影响期间,湖南降水在强度和范围上存在明显差异,"碧利斯"强降水主要位于低压环流的东南侧,在湘东南地区形成致洪暴雨,而"圣帕"降水范围大,湖南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强降水落区具有自东向西移动的特点,且强降水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碧利斯"、"圣帕"登陆后低压环流移动路径不同以及结构的差异,且与之相互作用的南海季风强度不同,导致它们在动力结构、水汽辐合强度分布和垂直运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是造成它们不同的强降水分布特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3年台风"伊布都"和"杜鹃"入侵广西,对广西造成严重的影响,但两次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所带来的风、雨各不相同,本文分别从台风本身的强弱、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差异,如涡度场的分布和台风中的流场非常配合,与降雨强度的关系不明显; 500hPa垂直速度场与强降水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辐合上升区正好叠加在θse500场Ω和O型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动力模型上,有利于台风暴雨的出现;水汽辐合层的厚度与降水强度并不相对应等.  相似文献   

4.
对登陆北上影响山东的两次路径相似,天气不同的台风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的分布以及台风强度变化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登陆北上过程中,由于环流形势演变,物理量场分布及其强度变化不同,影响山东时造成的天气有显著差异。指出:水汽输送通道的维持与否,是两次台风强度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初步揭示了此类台风物理量场和降水分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台风“威马逊”和“海鸥”降水做了一个简要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台风影响期间,贵港均处在一个深厚的湿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都比较大,大气层结很不稳定,造成了台风影响期间的降水.但是由于水汽的辐合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贵港水汽的输送较沿海明显偏小,不是很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桂西两次强降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005年8月20日和2006年6月13日发生在桂西的两次强降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和FY-2C红外云图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桂西两次强降雨都是在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条件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来自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和地面静止锋;强降雨过程发生在强烈的不稳定层结区域和K指数高值区。  相似文献   

7.
盛夏影响广西的两类台风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郑传新  周军 《气象》2003,29(10):13-16
以2001年7月上旬连续入侵广西的两次台风过程为例,分别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分布等方面讨论了它们的降水条件差异。结果表明,造成降水强度和落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0103号台风与中纬度西风系统发生了相互作用,同时水汽辐合层次伸展到500hPa以上;而0104号台风是一个孤立的热带天气系统,由于副高阻挡,该系统不存在与西风带冷空气发生相互作用的条件,水汽辐合也仅限于摩擦层以内;另外还发现湿位涡与台风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谢小敏  孙晓铃 《广西气象》2005,26(A01):151-152,130
利用台风年鉴、天气图、本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杜鹃”和“7908”号台风在生命史和移动路径、风雨和气压变化以及环流背景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是很相似的台风。对今后类似台风的预报以及预警信号的发布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许文龙  李新华 《广西气象》2005,26(A02):69-69
2004年7月9~11日,桂南沿海遭受了一场较大规模的暴雨袭击,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仅在东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300万元。  相似文献   

11.
桂西两次强降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2005年8月20日和2006年6月13日发生在桂西的两次强降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和FY-2C红外云图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桂西两次强降雨都是在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条件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来自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和地面静止锋;强降雨过程发生在强烈的不稳定层结区域和K指数高值区。  相似文献   

12.
应用常规资料、FNL再分析资料,分析相似路径台风“尼伯特”和“莫兰蒂”对江西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尼伯特”和“莫兰蒂”进入江西后降水落区差别较大,“尼伯特”降水主要位于赣南地区,以对流性降水为主;“莫兰蒂”降水主要集中于赣东北,以层状云稳定性降水为主。2)“尼伯特”和“莫兰蒂”环流形势类似,台风东、西、北三面都被高压控制,台风的北侧系统差异造成两个台风移速差异,“莫兰蒂”北侧有西风槽东移,使“莫兰蒂”的移速较“尼伯特”更快。3)干空气对不稳定能量积累起重要作用,相较于“莫兰蒂”,“尼伯特”过程中江西上空有较为深厚的干空气,更利于不稳定能量积累,造成降水性质差异。4)两个台风期间高、低层干空气的差异是造成降水位置差异的主要原因。“尼伯特”期间台风西侧高层干侵入不明显,而在“莫兰蒂”期间台风西侧干侵入明显,利于江西东北部降水,而抑制江西西部南部降水;对流层低层,“尼伯特”影响期间,干空气控制台风北侧和西南侧环流,切断其西南部的水汽输送;而在“莫兰蒂”影响过程中,台风中心北、西、南侧均受干空气影响,水汽输送通道更为不通畅。  相似文献   

13.
1996年8月3日-5日,山西省南部和东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本文对这次暴雨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96.8”大暴雨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心度五流形势下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副高稳定形势是产生这场大暴雨的基础;9608号台风低压北上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306台风“温比亚”(强热带风暴级)登陆后造成广西风灾雨灾的物理量场分析得出:“温比亚”登陆后,水汽辐合中心在“温比亚”移动路径南侧,为强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条件;“温比亚”移动路径南侧出现强烈上升运动的正涡度中心,为区域强降水创造条件;从卫星云图看,本次强降水落区与“温比亚”呈现出的非对称性的偏心结构是分不开的,同时,出现大风与“温比亚”路径、本身强度、移速和副高引导气流等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林娟 《广西气象》1997,18(1):24-26
1996年8月12-14日,北海市出现了连续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这次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有关的物理量进行分析发现,西风槽、切变线、低空急流、辐合带、低压和锋面等低值系统的相互作用并稳定控制北部湾沿海地区是引发这次连续暴雨--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NCEP2.5*2.5资料的诊断分析方法,对路径相似的0103号台风“榴莲”和1409号台风“威马逊”的路径成因和暴雨成因差异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副热带高压势力强盛,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分布,台风将稳定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而“北槽南涡”形势的出现将有利于台风暴雨维持或增幅;活跃的西南季风环流和水汽输送带对台风在桂南地区的强降水出现产生重要的影响;台风过程中垂直螺旋度极大值中心和降雨量有密切关系,垂直螺旋度中心值减弱越快,差值越大,则表明单位时间内系统释放的能量越大,造成降水越强.  相似文献   

17.
7203和7416是北上至黄海西移影响辽东半岛的两个台风,7416号台风更靠近半岛南部的大连,但半岛地区最大降水量仅为穿过渤海海峡南部的7203号台风的一半。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这两个路径相似而降水特征不同的台风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切断冷涡的吸引和东北高压的建立导致了两个台风的西移。副高与低涡之间的非对称结构和非地转效应使台风快速西进。偏南气流的水汽输送对台风降水至关重要,造成辽东半岛强降水的台风与深厚偏南急流相连并持续很长时间。高空强辐散场是北上台风造成强降水的一个基本动力特征。高空急流的西风动量下传,有利于台风低压环流的维持。台风西移后,摩擦耗散损失的能量从中高层环流背景中获得了补充,十分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和维持。西行台风影响下辽东半岛的降水强度与台风环境大气的温湿条件和稳定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王晓明  陈婷婷  邰玉珍 《气象》1991,17(2):9-11
本文对大范围冰雹和暴雨天气的某些物理量场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两者在物理量场上有明显差异,其结果对制作天气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台风“海葵”(2012)造成的景德镇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2年8月8-10日“海葵”台风引发的景德镇地区特大暴雨过程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因北方高压脊阻挡,台风低压在安徽省南部地区长时间停滞,导致景德镇地区出现持续性的强降水。强降水发生期间,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运动深厚而强盛。台风登陆后在向西偏北方向行进的过程中,中心西侧有弱冷空气补充,大气层结由对流稳定变为对流不稳定,景德镇地区的强降水的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对应两次暴雨极值的出现,景德镇地区高、低空的动力、热力、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均有利于降水的加强。向西南开口的“簸箕”地形有利于西南暖湿气流的抬升,从而导致此次台风暴雨的加强。  相似文献   

20.
张果军  王尔礼 《广西气象》2007,28(A02):18-20,34
对影响我国台、闽、浙、赣、湘、粤、桂、黔等八省(区)的2006年第4号登陆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分析了在其影响下的湘南特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冷涡、西风带长波和副高的强度、位置等因素决定了碧利斯的移动路径;登陆前和登陆后的卫星云图存在明显差异;能量高值中心有吸引低压中心的表现;西风带系统、副高、青藏高压的准静止性影响强降水系统长时间原地少动,导致湘南暴雨灾害的发生;强盛的东亚西南季风为暴雨区提供源源不断的暖湿气流;低压倒槽辐合、辐散特性与东风波Ⅱ型相类似;物理量分析表明热带低压暴雨与西风带暴雨存在较明显的异同;湘南地处罗霄山脉与南岭的交界处,迎风波和喇叭口地形增雨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