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释人员根据视电阻率平面图判别异常主要依赖于经验,在缺乏地质资料的勘查区,解释结果与与实际地质情况往往存在较大出入。由于同一地层的视电阻率值具有正态分布特征,因此依据测区内电测深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确定视电阻率平面图异常阈值,进而确定异常性质与范围。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某矿区2个含水层为例,采用对比方式,分析基于视电阻率值数理统计划分异常的有效性。并通过对比现有8个矿27个水文孔34个抽水层的水文地质资料和11个物探勘探区视电阻率数理统计解释结果,证实该异常划分方法可有效降低解释难度,并保证物探解释的强中弱富水区与水文地质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2.
巷道掘进中电阻率法超前探测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通过建立超前探测实际地电模型,进行单极—偶极法理论视电阻率曲线的计算,探讨了巷道前方存在低阻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响应特征,提出了工作方法和解释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瞬变电磁法具有对低阻体反应灵敏的特点,在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含水或充泥断层、破碎带等低阻不良地质体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这里首先简单介绍了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的原理及特点,然后通过对隧道全空间域高低阻模型一维正演曲线响应特征、视电阻率及视纵向电导曲线的解释特点和效果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研究,提出并分析了视电阻率等值线图与视纵向电导断面图联合解释方法。最后通过两个应用案例,总结出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成果解释中的一些特点和规律。结论表明,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方法适用于隧道超前质预报工作,能够有效提高预报成果的精度及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对于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多层岩溶、溶洞洞高较小或顺层岩溶,直接从高密度电阻率拟断面图和反演电阻率断面图上难以将其区分。通过从高密度电法数据中抽取电测深曲线,对一系列测点的电测深视电阻率曲线进行解释,同时结合其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和反演电阻率断面图作出推断,能有效地将上述岩溶进行区分。在湖南省某高速公路跨线桥墩台桩基工程基础勘探中的实践表明,使用该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地质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人工源频域电磁法的三种视电阻率计算方法进行了有关理论、一维地电模型正演、野外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广域视电阻率对于地质基底电阻率反映更真实,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但计算公式复杂;远区视电阻率对于地质基底电阻率反映没有广域视电阻率真实,但计算公式简单,且对于远区与过渡区的电阻率反映情况与广域视电阻率相同,也具备强抗干扰能力;卡尼亚视电阻率在远区与其他两种方法的结果相似,其计算视电阻率公式简单,但对于基底电阻率反映较差,且需额外测量磁场,导致抗干扰能力和工作效率不及前两者。故单纯从视电阻率反映的地质情况特别是基底地质情况看,广域视电阻率最优,远区视电阻率次之,卡尼亚视电阻率最次,但后两者计算公式简单。从勘探数据的正、反演角度而言,后两者的计算量要少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频率电磁测深复电阻率含有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相位既可由复电阻率的虚部和实部表示,也可通过振幅视电阻率转换得出。阐述了振幅视电阻率转换为相位的原理和计算公式。根据典型地电模型计算的振幅视电阻率曲线和相位曲线,分析了相位曲线与振幅视电阻率曲线的关系及特点。分析结果表明,相位曲线变化幅度更大,相应频率更高,可提高对地层的分辨率,加大探测地层深度。将振幅视电阻率和相位资料结合解释,可提高解释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浅层地下水可导致黄土覆盖区隧道淋水、变形,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为查明黄土覆盖区隧道上覆地层赋水性特征和导水通道,为后期水害治理和隧道维护提供重要依据。在研究区复杂探测环境下布置了4条直流电法勘探线,经过数据处理,将视电阻率拟断面图直接用于地质解释,发现电性剖面高电阻率区域与隧道位置吻合较反演断面图好;结合地质资料,查明了黄土地层富水区域,并指出了可疑导水通道。研究表明,视电阻率拟断面图可准确的进行地质解释,常规电阻率法勘探在探查黄土区隧道地层赋水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航空电磁法发展三十多年来,主要是用来寻找良导的金属矿床。因此,在资料解释中人们通常只对局部异常感兴趣,而忽视大面积背景场的变化。这样只有很少一部分资料得到利用。为了提高实测资料的使用价值,取得更多有关地质体的信息,必须对所测得的全部资料进行解释。于是人们提出将航电实测的二次场值变换为视电阻率,进行视电阻率填图,并期望在适宜的地质条件下根据视电阻率值来识别岩石类型,从而达到地质填图的目的。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已经基本解决。就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而论,国外已有均  相似文献   

9.
这里提出了一种计算海洋可控源电磁场视电阻率的方法,分析了水平电场分量振幅与视电阻率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海洋可控源电磁场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的原理。利用1D模型和2D模型海洋可控源电磁场响应计算了视电阻率,验证了视电阻率解释方法的有效性,为海洋可控源电磁资料定性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全空间视电阻率公式及全区求解方法是地下瞬变电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全空间全区视电阻率求解方法,笔者将半空间全区视电阻率的平移算法引入至全空间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同时,分别采用理论数据、正演模拟数据及实测数据对该方法在全空间资料处理与解释中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平移算法与常规的全区视电阻率解法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但前者避免了传统全区计算方法中的多解性;此外,采用由截距参数绘制的时间剖面图和视电阻率断面图进行联合解释产生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该课题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物探所承担的煤炭科学基金项目。针对电磁频率测深ρ_ω视电阻率曲线因受地表电性不均匀体的影响,使ρ_ω曲线产生上下平移的“静态偏移”现象,严重影响频率测深成果的地质解释,提出利用转换相位参数进行“静态偏移”校正的方法,使频率测深资料反演解释更趋合理。该法相位曲线直接由视电阻率曲线转换而来,也可实测。  相似文献   

12.
综合物探方法在探测多金属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双频激电中梯剖面法、激电测深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综合物探方法在内蒙古某矿区大面积快速普查找矿中的应用模式。根据双频激电法幅频率(FS)参数对含矿(矿化)地质体呈高幅值异常特征,电阻率法视电阻率参数(ρS)对含矿(或矿化)地质体呈低阻异常的物性条件,多方法、多参数资料的对比解释,凸现综合物探方法找矿的地质...  相似文献   

13.
使用PROTEM67D瞬变电磁勘探系统,在山西临汾西部某煤矿采空区探测工作中,选择合适的工作装置,通过科学的试验,确定合适的工作参数。依据对局部已知采空区的瞬变电磁的电性特征的分析,建立适合划分本区采空区的视电阻率数值变化范围的解释方法,对整个勘探区的电性断面图进行分析解释,从而圈定了全区的采空区和采空积水区的范围,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地形起伏情况下进行电阻率法工作时,必须压抑地形干扰影响,突出地质体异常,达到较好的地质找矿效果.消除地形干扰的途径在于光要获得纯地形的视电阻率曲线,然后再对迭加有地形影响的实测异常进行改正.二度角域点源电位的解释解已经导出,可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出任意二度复杂地形近似的点源视电阻率畸变曲线.实际上很多地形都可近似看成二度体地形,譬如一般的三度体山谷;山脊的山顶走向长度大于1.5AO,测线在山顶任一部位正交通过;任意三度体山脊,测线在半坡山腰通过;以及山  相似文献   

15.
上宫金矿集区位于豫西熊耳山地区,地处华北陆块南缘,区内发育多处构造蚀变型金矿床。结合区域地质、物探等资料,对上宫金矿集区采用了广域电磁法测量,对广域电磁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定量反演计算,并进行了综合地质解释,综合分析了广域电磁法对探测金矿的效果。根据反演剖面,推断区内存在中低视电阻率电性特征为新太古界太华群石板沟岩组片麻岩类,高视电阻率电性特征为中元古界熊耳群许山组安山岩类,中高视电阻率电性特征为元古宙闪长岩侵入岩体。依据视电阻率拟面图、反演剖面成果图及相关地质资料,推断划分了8条断裂构造带,2条构造蚀变带,其中F1、F5两条构造破碎带,延伸长度大,具有较好的深部找矿空间和潜力,在其深部圈定了2处成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阻率转换函数便于在电子计算机上实现视电阻率测深曲线的数字解释。许多野外物探工作者常因野外条件所限,极需有一种采用简单计算工具即可进行视电阻率测深曲线数字解释的方法。本文介绍改进的电阻率转换函数消层法及其PC——1500微型计算机程序。本方法在理论模型和实际地电断面上的使用表明,其计算程序简单可靠,适于野外队使用。一、数学原理简述如图1所示,水平层状介质表面任一点0上的视电阻率函数,在施伦贝尔热装置情况下,其积分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17.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包含TE和TM极化模式信息。在二维地层结构条件下,这两种极化模式获得的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相互关系与地下电性结构有关。当低阻体或断裂等地质构造存在时,两种曲线存在明显的组合规律。在探测深大断裂工作中,综合利用两种模式的视电阻率曲线及其组合规律信息,可以排除浅部低阻体的影响,确定隐伏断裂的位置。本文研究了浅部低阻体和断裂地层结构模型的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将其用于深大断裂处的实测大地电磁测深资料的解释,地质效果较好。理论研究和实例验证说明利用ρ_(xy)、ρ_(yx)视电阻率曲线的特征可以为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解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8.
双频激电法在西藏楚多曲地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双频激电法在西藏地区的应用情况.通过在测区进行双频偶极工作,圈定了4个激电异常,综合测区岩石标本的电、物性特征,对异常进行了推断和解释.从所测量的视幅频率和视电阻率结果分析,双频激电法完全能适应西藏这种气候寒冷、海拔高、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并能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9.
瞬变电磁法视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主要有早期、晚期和全区视电阻率定义和计算方法,然而根据瞬变电磁法激发场源、工作装置和工作环境的不同,其视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也不相同.笔者总结和评述了各种磁性源不同工作装置的早期、晚期以及全区视电阻率计算方法,同时对隧道、矿井瞬变电磁法中的全空间视电阻率的计算以及考虑关断时间效应的视电阻率的计算等进行总结.在分析各种定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瞬变电磁法的发展应用,对视电阻率的定义和计算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过在测区进行双频中梯测量,圈定了4个激电异常,综合测区岩石的电性、物性特征,对异常进行了推断和解释。根据所测量的视幅频率和视电阻率结果分析,双频激电法完适应于云南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并能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