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北坝上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优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进  宝音 《中国沙漠》1994,14(4):72-85
本文通过对河北丰宁坝上大滩村农业系统的环境条件、发展历史、结构现状及功能等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调整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功能的原则、对策及整治途径,建立了系统的优化模式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存玉 《中国沙漠》1994,14(4):109-113
通过对土壤、植被,林木生长量的野外调查,依据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将河北坝上大滩示范区的造林立地类型划分为12个立地类型:山地阴坡中下部厚土立地类型、山地阴坡上部薄立地类型,山地阳坡中下部厚土立地类型,山地顶部岩石裸露立地类型、二阴滩地立地类型、下温滩地立地类型,低缓小丘阴坡立地类型、低缓小丘阳坡立地类型,平缓砾质化或沙质耕地立地类型、平缓壤质耕地立地类型,缓起伏固定,半固定沙地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3.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土地的综合整治区划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韩广  张桂芳 《中国沙漠》2000,20(1):25-29
呼伦贝尔草原的沙漠化土地现在多处于由级向级发展的阶段,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危险性,必须对其进行综合整治。其主要成因是过度放牧,过度放牧不仅直接使砂质草原发生沙漠化,而且还严重影响天然樟子松的天然更新和扩展,因此必须对放牧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作者遵循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结合原则、发生学原则、主导性原则、与已有的相关区划相统一原则,把呼伦贝尔草原划分为2个综合整治亚区和5个综合整治小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沙漠化土地整治基本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寿伟权  李烈 《中国沙漠》1992,12(3):22-27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较多的国家,也是受沙漠化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是一种严重的、蚕食式、潜移式的灾害。经长期试验研究实践,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沙漠化土地整治的基本模式:1、采取防治与开发相结合的途径;2、形成试验站—试验示范区—幅射推广区的技术路线;3、当地政府官员、科技人员和人民群众相结合方式,把科研与生产,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王智平 《西部资源》2022,(1):187-189
土地是农业生产之本,又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保证了自治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提高了粮食产量,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整治中心采取典型实地调研、实地评估、文献检索、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自治区开展了2018年土地整治综合成效评估工作,本人参与了该项工作,对全区的土地整治综合成效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土地整治综合成效评估报告》,旨在为更好的总结土地整治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影响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河北坝上沙漠化地区土壤特性研究—以丰宁试验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文智 《中国沙漠》1994,14(4):53-59
本文了丰宁试验区土壤类型,分布特点,成土条件、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分,机械组成,矿物元素含量,微量元素、水分状况,并对各类土壤的生产力进行了评介,结果表明:栗钙土是本区生产力最高的土类、风砂土是栗钙土退化的产物,也是栗钙土重新发育的不同阶段,这种退化主要是土壤中细颗粒物质及养分的损失,而土壤矿物元素、微量元素无明显变化。本区风砂土相对其它典型沙地生产力较高,与地带性土壤栗钙土相比无钙积层,适宜多种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土壤、植被、林木生长量的野外调查,依据科学性、实用性原则,将河北坝上大滩示范区的造林立地类型划分为12个立地类型:山地阴坡中下部厚土立地类型、山地阴坡上部薄土立地类型、山地阳坡中下部厚土立地类型、山地顶部岩石裸露立地类型、二阴滩地立地类型、下湿滩地立地类型、低缓小丘阴坡立地类型、低缓小丘阳坡立地类型、平缓砾质化或沙质耕地立地类型、平缓壤质耕地立地类型、缓起伏固定、半固定沙地立地类型  相似文献   

8.
河北坝上沙漠化地区土壤特性研究─—以丰宁试验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丰宁试验区土壤类型、分布特点、成土条件、土壤养分、可溶性盐分、机械组成、矿物元素含量、微量元素、水分状况,并对各类土壤的生产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栗钙土是本区生产力最高的土类,风砂土是栗钙土退化的产物,也是栗钙土重新发育的不同阶段,这种退化主要是土壤中细颗粒物质及养分的损失,而土壤矿物元素、微量元素并无明显变化。本区风砂土相对其它典型沙地生产力较高,与地带性土壤栗钙土相比无钙积层,适宜多种深根性植物特别是乔灌木的生长,所以本区目前沙漠化土地治理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9.
采用“四带一体”的模式,对示范区沙漠化土地进行综合整治。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荒漠区,以低矮流动沙丘为主的沙漠化土地,采用“前沿阻沙林带+固沙林带+植物活体沙障阻沙带+封沙育林育草带”的“四带一体”防护模式,取得了显著的防护效果。示范区农作物受沙害面积从治理前的37.7%减少到治理后第1年的14.2%,第2、3年未受风沙危害;防护带后0.5 m和1.5 m高处平均风速较旷野分别降低75.9%和63.4%,平均输沙量从防护带前的2 556.1 mg·cm-1·h-1降低到防护带后的3.41 mg·cm-1·h-1;筛选出沙拐枣、花棒、沙枣、白榆、沙蒿为流动沙丘和丘间低地适宜的造林树种;粘土沙障设置以2 m×2 m为宜,麦草、尼龙网沙障1 m×1 m效果较好。造林初期,以沙米和碱蓬为主的一年生植物能够在林下大量繁衍, 盖度达到50.2%和34.1%, 对初期的沙丘固定发挥作用, 但也大量的消耗了浅层沙丘土壤水分。随着人工林的生长,一年生植物逐渐衰退,3年后深根系的天然沙蒿逐渐繁衍,盖度达到10%。  相似文献   

10.
夏津县土地风沙化及其整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向乐 《中国沙漠》1997,17(3):313-316
夏津县土地风沙化问题突出,以农田土壤风蚀为主,以旱季最为严重。增加植被盖度,完善防护林体系,合理使用土地资源,是其整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云南省施甸县土地利用综合情况,共选取该区域社会经济、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3方面13个相关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施甸县进行土地利用综合评价,再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划分,并结合施甸县的地理特征,将施甸县划分为了中部山区半山区土地利用综合区、西南部山坝结合土地利用综合区、西北部山坝结合土地利用综合区、南部山坝结合土地利用综合区、东南部高寒山区5个土地利用综合区。同时,运用ArcGIS技术绘制施甸县的土地利用综合分区图。分析施甸县土地利用综合分区情况,区域特点明显,差异较大。应在不同区域内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并根据区域实际,融合“多规合一”理念,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其空间布局,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土地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对晋西北风沙区内的沙漠化土地进行了生态功能的分类,提出了该区的土地生态设计分室模型;从该区土地沙漠化综合防治的角度出发,划分出四个土地利用方向和生态建设重点有所不同的生态经济区,并对各区的土地利用主要矛盾和发展方向,土地生态建设的重点,沙漠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甘肃榆中县水土资源利用系统的建模与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系统论,生态学、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研究了榆中县水地资源利用系统的结构特点,认为节水改土是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资源生产率的关键;提出了走开源节流、节水改土、水旱并举的道路,建设引水改土型水土资源利用系统,农业节水改土先行的设想;给出了榆中县区域水土资源利用系统的模型。最后,从用新技术节水改土的战略思想出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节水改土对策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夏津县风沙化土地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和生产力评价的基础上,与地方政府结合,规划建立了“苏留庄粮棉果草复合型稳产高产开发模式”。在风沙化土地治理研究的同时,及时将优良作物品种和树种推广到示范区,并采用沙地土壤改良、立体种植和绿肥轮作等先进有效的耕作技术。现在,示范区已成为一个集农、林、牧为一体的综合开发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示范区第3年的农业总产值已达401.43万元,相当于建设投资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了叶城具荒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马关县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配置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也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和可能提供的土地资源情况,提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优化配置方案,力求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实现全县土地资源永续利用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土地恢复重建目标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阳兵  王世杰 《热带地理》2005,25(2):123-127
根据恢复生态学相关研究进展和西南岩溶区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现状,探讨了石漠化土地生态恢复重建的不同空间尺度目标、阶段性目标、植被生态建设目标、社区文化建设目标和效益目标。指出防治岩溶石漠化的实质绝不仅仅是岩溶山区的水土保持问题和恢复植被,只有实现环境恢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者的协调发展,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并举,石漠化等环境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全面解决。因此,近期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目标必须结合市场重新认识资源环境优势,由扶贫型向提高生活质量型转变,由单一坡改梯向多途径特色农业转变,由防护型向开发型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参与式转变,从而打破岩溶脆弱生态背景上土地退化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梁平县1999年到2005年土地利用状况为依据,结合梁平县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建立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利用指标权重法分别对梁平县近7年来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和2005年重庆市、重庆市三大经济区及其对应代表区县的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纵向及横向评价,得出梁平县农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度总体呈现提高趋势但较最高水平仍有差距的结论,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广西柳江县荒山荒地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条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在 此基础上提出荒山荒地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