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粤东汕头近岸海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通过对物探数据进行解译,查明了该区域内主要有活动断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不规则浅埋基岩等灾害地质类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建立了以断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浅埋基岩为评价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得出海域内的不同区块的风险性等级,共分低、较低、中、较高、高5个等级。研究区超过70%的区域灾害风险不高,高风险区分布在榕江外河口、海门湾南部,主要受埋藏古河道和断层影响。较高—高风险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存在的不良地质条件可能会给海上工程建设带来风险,选址时应尽量避开此类区域。评价结果与已查明的灾害分布特点吻合,对以后海上工程项目施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凹陷KL油田沙三下亚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滨浅湖相以及扇三角洲相,沉积环境复杂。岩石类型主要为陆源碎屑岩以及陆源碎屑质-碳酸盐混积岩和碳酸盐质-陆源碎屑混积岩两种类型的混积岩,岩性类型多样,不同岩性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因此岩性识别困难。本次研究主要结合研究区岩心观察、井壁取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研究区不同岩性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识别,在研究区壁心、薄片岩性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元素测井对研究区各井岩性进行校正。根据不同岩性测井参数概率密度分布特征绘制了置信度为90%的二维测井参数图,优选出具有代表性测井参数。并利用决策树方法建立了研究区混积岩岩性识别模型,形成了一套莱州湾凹陷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积岩岩性测井识别方法,为后期储层评价及寻找优质储层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舟山普陀岛海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锡昌 《海洋科学》1981,5(3):23-24
普陀岛是舟山群岛中一个面积仅12平方公里的小岛,岸线曲折,海岸类型复杂。岛上基岩裸露,松散沉积物少。燕山花岗岩分布广泛,在鼓磊山等处零星分布晚侏罗纪的火山碎屑岩。第四系散布在坡麓、山坳和海弯地区。  相似文献   

4.
福建兴化湾表层沉积物中重矿物组分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兴化湾17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63~125μm粒级重矿物组分、含量、组合及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泥沙物质来源及重矿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兴化湾重矿物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为12.08%,高出其邻近的湄州湾(5.67%)6个百分点;重矿物共计37种,以磁铁矿、角闪石、绿帘石、钛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锆石为主.矿物种类揭示该海湾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湾顶河流输入和周边陆域及湾内岛屿基岩风化侵蚀产物,而湾口以外海域的输入物质较少;依据主要重矿物含量和分布特征,将兴化湾划分为4个矿物组合区,各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不仅与物质来源有关,而且受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制约.  相似文献   

5.
海蚀作用会诱发各种地质灾害,为研究青岛崂山地区的海蚀作用,本研究通过野外踏勘取样、岩石手标本鉴定和偏光显微镜下薄片鉴定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岩石学和构造特征对海蚀作用的影响,并以石老人地区为例分析了海蚀地貌的特征,探讨了崂山地区的海蚀地貌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崂山海岸基岩为I-A型复合花岗岩。抗海蚀能力最强的是白垩系莱阳群砂岩,其次为白垩系青山群火山岩和石英二长岩,再次为碱性花岗岩,黑云二长岩最弱。断裂构造破坏岩石稳定性,促进了海蚀作用;石老人地区以流纹岩为主,在海蚀崖后退过程中,安山岩的侵入体保留下来,形成了石老人海蚀柱;崂山地区发育多种海蚀地貌,受到海浪作用、气温条件、盐类结晶以及生物作用等外部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威海湾的自然环境,认为该湾为基岩砂砾质海岸,岸线稳定,水深条件较好,岬湾相间,加之刘公岛的屏障作用,具有良好的建港环境和动力条件,基岩埋深较浅,有利于建港。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肠鳃类种类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0~2004年共19个季度月对胶州湾进行系统的5个全年度检测,对胶州湾肠鳃类动物的分布范围、出现率和栖息密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胶州湾的肠鳃类共分布有3科4属4种,即黄岛长吻虫(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三崎柱头虫(Balanoglossus misakensis)、多鳃孔舌形虫(Glossobalanus polybranchioporus)和青岛粗吻虫(Glandiceps qingdaoensis);前3种主要分布在潮间带,黄岛长吻虫在潮下带也有发现;青岛粗吻虫分布于湾内中西部潮下带,以湾顶部出现率高,栖息密度大.肠鳃类的分布与底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青岛洋河下游地区指胶州湾西岸,属洋河、漕汉河、岛耳河等汇合而成的第四系冲、洪积平原.由于上述诸河流的多次变迁改道,第四系沉积物变化复杂,致使电测深曲线类型多变,给定性和定量解释造成困难.但其计算结果经修正后,得出较好的地质解释效果.物探推断的上、下沙层和第四系总厚度,经14个钻孔的验证,最大误差为1.6米,多数小于1米,物探资料的地质解释与钻探结果吻合较好,基本完成了地质设计提出的任务与要求.一、地质及地球物理概况本区地层:基岩主要为白垩系青山组(K_1g)火山碎屑岩或王氏组(K_2w)砂、砾岩.  相似文献   

9.
声学探测技术在近岸水域地震地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山东省海阳冷家庄东南近岸海域浅、中深层地层声学探测剖面进行了分析对比,对研究区内的地震地层层序和基岩的构造特征地判有研究区存在着3个地震反射波且,分别代表了3套没形成时代、不同 地层,综合海底浅层柱状取样结果及陆上地层露头情况,推测这3个地震反射波层组分别与第四纪浅海相泥砂质沉积,白垩纪莱阳群中上部的中、薄层粉砂岩和莱阳群的厚层石英砂岩相对应。并且,发育于基岩内的断层构造在第二、三反射波层组内具  相似文献   

10.
宁波洋沙山近岸海域浅部地层特征与不良工程地质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波洋沙山近岸海域进行了浅部地层探测和浅部地层特征描述、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区地层中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解释,结果表明:(1)在海底面以下约20m的剖面记录中,有3个反射界面比较清晰,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4个层组,前三层为全新世的海相沉积地层,第四层为晚更新世时期的沉积地层。(2)海底面以下地层中存在着埋藏基岩和浅层气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埋藏基岩分布区共有4处,其中3处集中分布在洋沙山沿岸,基岩顶面埋藏深度一般为8~12m,最小埋深为3~4m;另一处埋藏基岩位于平石礁以南约1900m处,其顶面埋藏深度大多超过14m,最小埋深为9m。相当一部分海域地层中含有浅层气,分布面积约占调查海区面积的25%,其东部浅层气顶面埋深一般为6~8m,而西部埋深一般达11~15m,显示出该区浅层气分布较分散,强度不大,气顶面埋得较深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3年对胶州湾东部和青岛前海2008年奥运赛场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碳和硫化物的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重金属(As除外)高含量主要分布在团岛污水处理厂,大港出口北侧至李村河口沿岸一带。作者通过与胶州湾周围岩体、地层和松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比较以及重金属与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的相关分析,证明了研究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并且重金属与硫化物的物源不尽相同。作者发现由于胶州湾的潮流作用模式使胶州湾东部排入的污染物向西扩散的可能性削弱,是胶州湾东部污染严重的一个自然因素。同时由于胶州湾东部的部分污染物经由沧口水道搬运到青岛前海的退潮三角洲区域而出现局部高值区,其中沉积物中的Cr和Cu已有超标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应用模糊聚类法对夏季胶州湾海水类型的初步划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80年胶州湾被选为水产生产农牧化增养殖实验基地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及有关单位对该海湾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对该海湾海水的基本类型尚未进行过系统的划分。本文拟采用模糊聚类法,利用1981年8月份16个测站的实测资料,对夏季胶州湾的海水类型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北部水域浮游植物研究Ⅰ——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 1995年 3月至 1996年 1月胶州湾北部水域调查资料 ,对调查区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量、优势种组成和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并与历史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其中硅藻在细胞数量和种类上都占优势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面分布的总趋势依月份而异 ;季节变化属双周期类型 :高峰期出现在 1月和 9月 ,低谷期出现于 5月和 11月 ;与历史资料不同的是 ,网采浮游植物的种类和细胞数量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渤海海浪波高群性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面上的海浪经常有这种现象:几个波高较大的波一连串地相继出现,构成一个群,称为波群。波群不但有较大的能量,而且历时时间较长,因此有很大的破坏力,很多海上建筑物常常受其威胁或遭到破坏。 本文根据在渤海西部某石油平台上观测的海浪资料对该海域的波群进行了统计分析。观测所用的仪器是本所研制的CBS-IV型垂线测波仪。海浪传感器悬挂在石油平台下面,当地水深约20m。每天观测8次,大风天气加测,有时每小时观测1次。本文分析所用海浪记录是平均波高大于0.6m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胶州湾水域有机农药六六六分布及迁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1979年的胶州湾水域调查资料,分析有机农药六六六(HCH)在胶州湾水域的分布、迁移和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年中,胶州湾水域夏季HCH的污染严重,而春、秋季污染较轻。在时空分布上,春、夏、秋季整个胶州湾水域的HCH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属于面污染源。HCH的表、底层含量都相近,水体的垂直分布均匀。整个胶州湾水域,春季HCH含量增加,夏季迭到高峰5.393~12.480μg/L,秋季降低到低值0.073~0.685μg/L,这与胶州湾的入湾河流的流量变化相一致。因此认为,农药HCH的使用导致胶州湾水域HCH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工程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对于海洋工程的建设安全和沿海经济繁荣十分重要。在胶州湾海域已有地质、水文等数据的基础上,对胶州湾海底工程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分区。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的谱聚类算法,构建了胶州湾海底工程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胶州湾整体工程环境适宜性趋势为北高南低,从北向南依次可分为适宜性高、适宜性较高、适宜性较低和适宜性低四个区域。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胶州湾海域海底工程适宜性的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冲淤分布、沉积物类型、坡度、第四系沉积物厚度、水深、海流流速、断裂分布。本研究可为胶州湾工程环境和地质灾害预防提供参考,有助于海洋工程环境稳定和经济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近期海岸线、水深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胶州湾1952,1985和2005年的海图为依据,对海岸线位置、海岛、海礁、等深线及水深等自然信息数字化后,对胶州湾近期海岸线、水深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52年至今胶州湾海岸线由自然岸线向人工岸线不断转化,岸线长度一直呈现为减少的趋势;1952年至今胶州湾海岸线长度减少了30.39%.1952-1985年之间胶州湾2,5,10 m水深区域面积减小,而20 m水深区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而1985-2005年之间胶州湾2 m水深区域面积有少量减小,但5,10,20 m水深区域面积均有少量增加.水利工程、围海工程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引起胶州湾岸线和水深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剖析表征沉积环境演变的生物学、地质动力学以及地球化学指示因子入手,系统总结了近年来胶州湾沉积环境演变研究的进展,揭示了诸如有孔虫、沉积物粒度、生源要素、污染物及有机质等众多指示因子以及它们的相关组合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综合分析表明,胶州湾沉积速率较低,属于缓慢淤积的海湾,是一个典型的潮汐汊道系统。胶州湾的沉积环境演变分为4个阶段:陆相、三角洲沼泽相、海陆过渡相和海湾相。在过去的50 a中,特别是近20 a来,由于受人类活动与工业排污的影响,胶州湾的沉积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海域面积大大减少,陆源输入已经成为胶州湾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沉积速率不断增加,局部海域特别是河口附近污染加重。这些变化都是通过各种生物、地质动力和地球化学因子来综合体现的。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地磁场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胶州湾进行大比例尺磁力测量,绘制了胶州湾磁力异常图。胶州湾磁异常呈以下特征:在胶州湾中北部为变化较平缓的正磁异常区,梯度变化较小。西部则是NW向条带状强磁变化异常区,磁异常正负变化剧烈,呈明显的条带状展布。胶州湾东北角磁异常则表现为团块状分布,并以正异常为主。南部表现为混合异常,上部(大致为胶州湾最中间地带)磁异常为近东西向条带状展布,而胶州湾南部基本呈NE向正负相间分布。上述磁异常现象表明,胶州湾的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在NE向断裂构造大背景下,从磁异常分布图上可以清楚地判别出NW向及近东西向断裂分布,这些断裂对胶州湾的工程建设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粗毛猛水蚤科(Miraciidae Dana,1846)是猛水蚤目(Harpacticoida Sars,1903)种类数目居于第二的科,分布广泛,栖息环境多样。本文通过对2008年在胶州湾海域采集的沉积物进行离心提取,经解剖和形态分类学方法鉴定,鉴定粗毛猛水蚤科5属5种。其中,田园威伦狭腹猛水蚤(Willenstenhelia thalia Karanovic&Kim K.,2014)为我国海域的首次记录。文中还对胶州湾已发现的底栖粗毛猛水蚤制定了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