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1961~2012年东北三省53站月平均气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东北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利用SVD法得出影响东北冬季气温的主要因子。分别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用偏相关法分析了各因子对东北冬季气温独立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冬季气温以全区一致异常为主,气温显著上升;东北冬季气温主要影响因子是北极涛动、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冬季风;年际尺度上,北极涛动和东亚冬季风适合描述东北中、北部的冬季气温。西伯利亚高压与东北南部冬季气温关系密切;年代际尺度上,北极涛动适合描述东北冬季气温。  相似文献   

2.
中国船舶首航东北航道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洛  赵越  刘建民  韩淑琴 《极地研究》2014,26(2):276-284
北极航道按其处于地球上的地理方位可分为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按航线所处的纬度范围则可分为北极低纬航线(北极近岸航线)、北极中纬航线(作为国际常规航线)、北极高纬航线、挺极航线。"雪龙"号于2012年夏季书写了中国船舶首航东北航道的航海史。"雪龙"号从东北航道的起点白令海峡开始,沿东北航道抵达冰岛,并沿北极高纬航线返回白令海峡,完成往返穿越北冰洋之旅。据此,本文对北极航道的分类提出了一些看法,对东北航道的商业航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概述了"雪龙"号此次首航东北航道的整个进程和关键问题,同时对中国建立北极航道战略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100年前,沙俄军队出兵越过中国边界,仅 用了几个月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制造了一起起骇 人听闻的人间惨案。日前,俄罗斯《政权》杂志 援引俄罗斯档案馆珍藏的一系列秘密材料,披露 了此次战争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19世纪末爆发的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 终,清政府与日本在1895年签署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中国的大门被两方列强彻底打 开。这时,居住在中国北部的俄罗斯人乘机向中 国东北渗透,在短短几年间,东北几乎成为沙俄 的殖民地。俄罗斯工业家首批到达这里,东北大 地上出现了俄式城市和村庄,俄罗斯的教堂、学 校、剧院、宾馆、企业等相继大量出现在东北大 地上。1896年,沙俄还取得了东北铁路的修建 权。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4,(7):6-6
全中国的工人、农民、兵士、学生、自由职业者、商人、工业家、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义勇军,一切武装部队的官长们,以及一切热心爱国的志士们: 继东北四省之后,现在又是华北半个中国的沦亡。日本帝国主义强盗们是要把全中国人民变为亡国奴,把整个中国变为殖民地。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在出卖东北四省之后,现在又在出卖整个华北以至整个中国,以维持他自己对全中国人民残暴的法西斯的统治。在亡国灭种的前面,中国人民决不能束手待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东北区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所面临的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图们江地区开发和东北区经济发展关系,阐明了图们江地区开发对东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张平宇  刘大千  刘世薇 《地理科学》2018,38(7):1012-1022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一直坚持稳定的学科方向,具有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的时代特征,聚焦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区域研究特色突出。东北地理所建所60 a来在农业和工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仍要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重点研究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治理、跨境区域开发与经济合作、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规律,发扬人文地理研究特色,创新理论与方法,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区域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过整理、分析东北区域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5个地区旅游形象与省自治区整体旅游形象的关系,再结合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与特色分析,该研究对中国东北区域3省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旅游形象体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中国东北区域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五盟市的旅游形象体系初步形成,但还存在着定位不明确、对本地旅游特色概括不准确、对上级旅游形象支撑不足、对下级旅游形象概括不全等问题,需要继续完善、调整、优化。东北区域各地应重视旅游形象定位与研究,构建科学的旅游形象体系,促进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1910—1911年的东北大鼠疫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本文从历史医学地理学视角切入,采用历史计量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大鼠疫的传播网络与死亡分异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东北大鼠疫以满洲里为首发地,蔓延东三省、直隶、山东130个县厅,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北京、保定、烟台、济南为鼠疫传播网络的主要节点;(2)东北大鼠疫流行期从1910年10月25日到1911年4月29日,历时197天,可分为萌芽期、扩张期、衰退期3个阶段,春节前后鼠疫流行最炽;(3)东北大鼠疫主要沿铁路和海路干线传播,传播方式以跨点跳跃式为主,以近邻浸染式为辅;(4)东北大鼠疫死亡6万多人,但死亡的空间分异显著,哈尔滨-长春-沈阳铁路沿线区域是鼠疫死亡的重灾区;(5)东北大鼠疫的死亡分异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寒冷的气候环境、年关的人口流动、快捷的铁路交通都是其重要因素。东北大鼠疫激发了公共卫生意识和疫情防控机制的进步,本文研究结果对于世界历史鼠疫大流行和现代交通方式对疫情传播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冀  赵春雨  娄德君 《地理学报》2010,65(9):1069-1078
应用1961-2005 年东北地区冬季的台站降水资料,计算并分析了东北地区降雪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集中度偏高时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降雪集中度呈逐年上升趋势,集中期呈明显下降趋势。从年代际变化上来看,集中期存在着12 年的长周期,在1970 年代中期之后存在8 年左右的短周期。从空间变化的情况来看,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集中度由东向西依次增加,吉林的东部地区出现集中度最低值,辽宁中部、吉林中部存在着集中期的高值中心。对于东北不同区域,东北东部和中部变化趋势一致,集中度呈上升趋势,集中期呈下降趋势。东北西南部和东北北部降水集中度均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其中东北西南部地区降雪的集中度上升趋势最弱。东北北部降水集中期的下降趋势最弱。在影响东北降雪集中度偏高时,在高空500 hPa 东北地区均处于东亚大槽控制,东亚大槽在东北西部加深,而在东北东部有高压易于形成并加强,导致东亚大槽东移缓慢。高、低空急流均明显存在,与低空急流相比,高空急流更强,位置偏西南。在太平洋上水汽输送的高值区明显增强,范围也增大,东北地区受沿高值中心北侧向西北向输送的水汽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贺  李振福 《极地研究》2015,27(3):289-297
东北航线作为北极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西北航线,对于中国而言拥有更大的利用价值,尤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海运贸易、港口规模等有着巨大影响。因此,以东北航线为研究切入点,以环渤海港口为研究对象,在总结海运航线与港口规模存在密切联系基础上,从微观层面重点分析了东北航线对环渤海港口的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及经济效益三大主要指标的影响,进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东北航线开通前后的环渤海港口进行了综合评分比较,指出东北航线开通不会打破现阶段环渤海港口的整体雁阵模式,但同一层次不同港口的发展位序将会发生改变,并针对不同层次的港口提出了不同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东亚冬季风对中国东北冬季气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实  隋波  李辑  涂钢 《地理科学》2015,(4):507-514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温数据集1961~2011年中国东北地区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冬季风与东北冬季气温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起,东北冬季异常冷、暖事件明显增多,冬季风异常强、弱事件也相对增多;1986年前后东北冬季气温发生增暖性气候突变,冬季风同时进入转弱阶段;冬季风在2004年进入偏强阶段,东北冬季气温在2009~2011年出现转入低温阶段迹象。冬季风通过影响200hPa东亚急流,500hPa东亚大槽、乌拉尔高压,850hPa风场,地面西伯利亚高压等的异常导致东北冬季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双重差分法所存在的地区异质性估计偏差,基于结构视角通过合成控制法对东北振兴政策进行评估,找出东北经济下滑的内在动因,为破解东北经济增长难题提供政策建议。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政策整体上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东北经济下行的根本症结在于结构的扭曲与错位。从短期看,经济结构的暂时性优化促使振兴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而从长期看,政策效果并不明显,这是由于结构障碍的日益凸显阻碍了振兴政策效应的释放。因此,实现东北振兴必须依赖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3.
江桥抗战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民族战争的第一枪 自从日本军入侵我国东北以来,东北军没有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抵抗,中日军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激烈的战斗,大部分国民党东北军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旬日之间,十余万东北军纷纷撤至关里,致使东北大好河山沦丧敌手。在民族危机的紧急关头,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全国人民抗日浪潮影响下,马占山率领黑龙江省军民,在嫩江桥畔,首先奋起抗敌,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打响了震惊中  相似文献   

14.
王士君  顾萌  常晓东 《地理学报》2022,77(10):2547-2565
本文回顾、梳理了2003—2020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有关政策,分别在国家、省、地市级层面归类总结、解读,对政策的层级、类型和时序进行解构性分析,并基于Python自主编程对相关政策进行文本数据挖掘,最后对东北振兴系列政策引发的区域经济及国企改革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 国家、省、地市围绕东北振兴形成了多类型、多层级、多时间节点的复杂政策系统;② 东北振兴政策体系形成与变迁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时效性、地域性等特征;③ 东北振兴政策从长期尺度看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但地方对政策依赖度高,短期政策刺激效果明显但可持续性较差;④ 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东北地区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创新驱动效果明显,但也面临关键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北与蒙古国铁路通道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增强东北铁路的网络功能、形成泛亚铁路网的宏观背景出发,在对东北相关铁路、蒙古国铁路进行现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东北铁路与蒙古国铁路接轨、形成新的铁路通道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及该铁路通道的形成对促进蒙古国的经济发展及参与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完善东北铁路的网络功能及提升对外开放度的重要作用,最后对铁路通道建设的有利条件与障碍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何兴元  苏阳 《地理科学》2018,38(9):1397-140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是中国科学院设立在东北地区的综合性地理科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东北地理所迎来了60周岁的生日。60 a来,东北地理所不断凝练科学目标,调整和完善学科布局与科研组织结构,推动了相关学科发展;强化人才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人才队伍结构和创新能力得到极大加强;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取得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技术成果取得突破并应用于国家生态建设与东北区域农业发展;发展和完善了绩效考评体系、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和谐奋进的创新文化环境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尽如人意。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其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位运行,与该地区的自然禀赋和所享受的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等优惠政策极不协调。从边缘的区位条件、特殊的地缘环境影响、地理环境对资本投资的障碍、产业结构的刚性制约、有限的经济腹地、劳动力日益减少与生态功能的限制等七个方面探讨其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并尝试透过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这一个案,探讨我国东北沿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高铁网络化下东北地区旅游空间结构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测度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的影响,进而分析高铁网络化下东北城市旅游市场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研究发现:高铁极大提升了东北城市旅游交通可达性整体水平,可达性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高铁廊道效应”。网络化形成进程中,可达性空间格局变化由主干道运行期的“极化特征”向支线完善期的“均衡特征”转变,东北“全域式旅游”发展格局开始形成;主干道形成期,高铁以“虹吸效应”为主导,加剧了东北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均衡,促进哈大旅游经济带形成;支线完善期,高铁以“扩散效应”为主导,均衡式发展格局开始凸显;高铁推动了东北城市“同城化”发展进程,市内游、周边游模式将发生改变,省际游、跨地区游模式将逐步盛行。  相似文献   

19.
地理过程类问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这类问题以时间序列为主线,探讨地理事象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过程性问题的深度认知能力。本文首先用时空要素思维说明影响东北黑土形成的主要因素;然后从系统视角分析东北黑土从潜在退化到逐步退化再到退化程度较深的过程,探讨影响东北黑土脆弱区形成的时间和空间要素;最后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探讨东北黑土脆弱区治理措施的优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0,(1):10-10
东北虎园是一家集保护、科研、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哈尔滨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饲养、繁育东北虎的基地。东北虎园坐落在松花江北岸,与太阳岛毗邻,联运85路公交车直达景区。它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拥有各种不同年龄的纯种东北虎200多只。东北虎林园自然特色十分浓郁,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基础。这里的空气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