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地震局于1985年4月18—22日在广东省海口市召开了“1605年琼山地震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和专家共54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丁国瑜主持。海南行政区政府负责人雷宇和陈英豪分别与会议代表会晤和参加了会议。在这次讨论会上,先后有20位专家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与会同志深入地讨论了琼山大地震的有关问题,并进行了野外考察。这次会议认真地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广泛地交换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心得。通过讨论,对有关这次地震的几个基本问题取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于1985年4月18日—22日在海口市召开了“1605年琼山地震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学者和专家共54人。先后有二十位专家在会上做了学术报告。会上对这次地震的几个基本问题取得了较一致的意见,提高了对这次地震的认识,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任务。同时也为正确评价海南岛的地震危险和总结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强震构造的特  相似文献   

3.
明朝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即公元1605年7月13日),在海南岛东北部发生了本岛有史以来的最大地震——琼山地震(震级7.5级,震中烈度十度)。对于这次地震,各种史料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述。《文昌县志》中的“万历三十三年地震尽圮唯文庙独存”,引起了地震学者和建筑学者的关注。有人认为,现存的文昌文庙就是琼山大地震前建造的文庙。  相似文献   

4.
1605年琼山地震是数百年来海南岛北部及其邻区发生过的最强烈的一次地震。据广东地震局丁原章等的最新研究结果,这次地震的宏观震中在东寨港附近(东经110.5°,北纬20.0°),震中烈度为十度,震级为7 1/2级;史料明确记载发震时间是明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夜亥时。近一、两年来,广东省地震局重新收集、整理、订正了这次地震的有关史料,写出了一本丰富的史料汇编。本文正是以这些史料中的房屋破坏资料为基础,用正态模糊集贴近度方法,对这次大地震的六度以上烈度区进行了模糊评定。这是我们单独采用模糊数学方法来近似划定历史大地震的烈度分区的第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地震史料的发掘和地震现场考察,学术界对明代万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广东琼山地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本文着重史考并试图对琼山地震的类型、震害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还将估算其宏观基本参数。 一、震群型的琼山地震 明《万历实录》中记载:“万历三十三九月辛丑(十三日)礼部言:比年灾异,地震独多,自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京师地震,至今未三年也,其间南北两直隶以至闽、蜀、山、陕、宣府、辽东无处不震。今年则湖广武昌等处,山东宁海等处,而广东琼、雷等郡,广西桂平等郡,至有陷城沉地水涌(山)裂,屋宇尽倾,官民半死者,其为变异亦匪细矣。”  相似文献   

6.
据合众国际社蒙特利尔1979年6月6日电:来自世界各地数百名专家于星期三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地震工程会议。这次会议提醒了蒙特利尔人注意,在2000年之前这里可能有发生一次较大地震的可能性。这次在加拿大召开的第三届地震工程会议  相似文献   

7.
1995年地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强震目录将1605年琼山大地震余震震中位置较以往版本作了大幅度变更.根据该震的历史资料,1966~1976年我国大陆发生的9次强震余震间距,东南沿海地震带6级以上强震的主震与余震位置关系,琼山大地震的发震构造等,我们认为变更琼山大地震余震位置依据不足.  相似文献   

8.
徐起浩 《华南地震》2006,26(1):17-27
根据琼州府志、琼山县志及一些家谱、族谱等的记载,再加上对海域中退潮后海底残留的房屋、坟墓等各种沉没于海的人类活动废墟和东寨港海域中地震地貌的发现与考察,结合本人和前人以往的研究成果,证实1605年7月13日海南岛琼山县发生的71/2级强地震导致琼州海峡东南侧与琼北陆地相连的海底及与海相连的琼北东部一些沿岸陆地大面积同震快速下沉,使得原先为陆地的东寨港、北创港和舖前港及其以北海域等地区大面积陆陷成海。这是一次生源地在与海相连的海岸带的同震海岸下沉。推断了这次地震海啸;比较了这次陆陷成海地震海啸与生源地在近海和大洋海底的地震海啸的异同;也与北美西海岸生源地在太平洋板块斜插在北美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消减带的海岸同震下沉及海啸比较了异同。最后还提出,琼州大地震陆陷成海灾害应从根本上区别通常所说的震陷灾害。  相似文献   

9.
中日地震预报讨论会于1984年12月3日至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会议是国家地震局同日本测地学审议会代表铃木次郎先生于1982年9月在北京商定的。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高文学、丁国瑜同志率领中国地震代表团共二十人参加了会议。日本方面得到文部省支持,由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负责筹备、组织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1年3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召开的,学会秘书长苏公望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卫一清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刘恢先作了会议总结。参加会议的有国内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地震工作会议于1981年2月27日至3月5日在太原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地市地震局、各专业台站负责人和业务负责人,部分重点县和企业、地方办台站负责人.部分群测点和省局的同志,共90余人.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地震局长座谈会和1981年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纪要;以调整的精神,总结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地震工作,安排1981年的工作计划.会议期间,与会同志回顾检查了三中全会以来的工作.大家认为,在八字方针  相似文献   

12.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即明万历年间,广东地震活动显示出一个高潮期。作为其重要标志的有1600年9月29日南澳9度7级地震和1605年7月13日琼山10度71/2级地震。  相似文献   

13.
一部反映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成果的文集——《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将于近期由地震出版社出版。为了促进我国地震社会学研究的发展,推动其实用化进程,1988年7月,在河北省唐山市召开了我国首次以“地震社会学”命题的研讨会。这次会议由我国地震学界、社会学界11个单位联合发起,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学者在会上进行了交流。《地震社会学研究——全国地震社会学研讨会文选》即是这次会议的成果汇编,分大会报告、学术论文、论文摘要三部  相似文献   

14.
华东地震工作协作区于1981年9月17日—23日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首次地震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湖北、上海等七省市的代表91名.会议共收到105篇学术论文,会上宣读了67篇.这次会议较注重观测实践工作.从会议交流的论文情况看,多数论文注意搜集了地震观测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具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会上,地震工作专业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台站工作人员以及群测群防人员汇聚一堂,各抒己见,确实起到了地震学术工作的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省防震抗震领导小组第四次扩大会议于1989年2月25日在沈阳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省市政府、沈阳军区、省有关厅局负责防震抗震工作的主要领导同志和各市地震办公室主任.这次会议主要是传达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精神和国务委员宋健同志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讨论修改了省"抗震救灾工作预案";面临我国大陆地震活动已进入新的活跃期结合辽宁震情趋势有领导、有组织地进一步做好防震抗震宣传和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6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大陆地震构造及地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24名委员和来自全国的10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119篇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全部在会上进行了宣讲.主任委员丁国瑜主持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马杏垣在会上讲了话. 马杏垣指出,这次专题学术讨论会是邢台地震以来的一次盛会,众多的学术论文反映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于1984年5月8~13日在武汉召开的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方法及其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学术讨论会的概况。有5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本文着重介绍了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和会上宣读的主要专题报告的内容。与会者认为“三论”用于地震前兆的研究和地震预报的探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0月6—8日,四川省川西地震联防片区第三次会议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四川省地震局、攀枝花市地震办公室、凉山州地震局、雅安地震办公室、甘孜州地震局、西昌地震中心站、云南省丽江地区行署地震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和地震工作者。攀枝花市政府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秦万祥副市长到会看望代表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九年十月底省地震局、地震学会在临汾召开了地震学术讨论暨介休地震总结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81人,提交会议的学术论文和介休地震总结资料70余篇.这次会议是对我省地震科研和予测予报探索成果的检阅.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学术成果,虚心学习先进经验,表现出不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了2006年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本文简介了这次会议的概况,介绍了东亚地震各向异性专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