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彗星情报站     
最新发现2007年3月里发现并命名了4颗彗星。2007年3月13日 G.J.Garradd 报告他在进行 SidingSpring 巡天观测时发现一颗新彗星,亮度15等,编号为 C/2007E1(Garradd),彗星将于2007年5月23日过近日点,近日距1.29天文单位,这是 Siding Spring 巡天观测项目发现的第31颗彗星。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Thornlands 的业余天文爱好者 Terry  相似文献   

2.
趁着到广东韶关始兴观测流星雨的机会,我们对2000WM1彗星进行了一连3晚的跟踪观测。 11月16日夜,我们在始兴黄江的一个山村晒谷场进行观测,条件理想,可见6等星。20时左右,在英仙座β星附近找到WM1,亮度不到7等。 17日夜,由于爬上1400多米的山上,有得天独厚的观测条件,看到的WM1分外清晰,估计此时亮度  相似文献   

3.
1996年7月和8月间,利用陕西天文台骊山天文观测站1.05m望远镜卡焦照相,对海尔-波普彗星进行了定位观测。该望远镜卡焦焦比为F/10,底片比例尺为20”/mm,无畸变象场约为1平方度天区.用蔡司ASCORECORDE2坐标量度促进行底片测量,归算时采用6常数模型,用PPMsouth星在做参考标准,最终给出在FK5基本系统上(J2000.0历元)各观测时刻海尔-波普彗星的α和δ观测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基地1997年3月至5月初期间所得到的Hale-Bopp彗 星喷流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该彗星的喷流结构有周期性变化,其周期为8—9 天,这种周期变化可能与彗星的自转轴在空间的进动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5.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09年3月下旬到4月上句共发现命名了9颗彗星,其中两颗是重新发现的周期彗星,还有一颗2008年发现的小行星3月里被观测确认为彗星。  相似文献   

6.
彗星猎手──周兴明王梅周兴明,这个被香港天文学会称为“中国彗星猎手”的年轻人,这个普通的气象工作者,11年来,坚持业余观测管星,用气象测风仪和20倍的望远镜独立发现了16颗新彗星,成为中国屈指可数的业余寻彗星中最有成绩的一位。中国那么大,为什么总是外...  相似文献   

7.
彗星动态榜     
最新发现: 2008年5月发现并命名了6颗彗星。 2008年5月2日A.Boattini报告他在进行Catalina巡天项目时发现了一颗新彗星,彗星得到了许多观测者的证实,A.Hale目视观测到的亮度为13.4等,编号为C/2008 J1 (Boatti—ni),初步观测得出的轨道显示彗星已于2008年3月17日过近日点,  相似文献   

8.
点彗台     
最新发现2011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彗星的发现还是不景气,只发现了两颗彗星。2011年3月17日,LINEAR巡天项目发现一颗小行星状的目标,亮度18等,在放到近地目标确认网页后,被众多观测者观测到彗发,最终确定为彗星,编号为C/2011 F1(LINEAR)。  相似文献   

9.
这里发表的小行星、彗星的位置是在1957年上半年内所做的照相观测.用以观测的远镜是口径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远镜和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远镜.它们在下表底片序号一栏中相当地以 N 号和 T 号表明.每次观测所用比较星通常选自摄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选自 A.G.星表.表中观测与计算之差一栏系与  相似文献   

10.
彗星情报站     
2006年4月里共发现并命名了3颗彗星。R.H.McNaught 报告他在4月5日进行 Siding Spring巡天项目观测时发现了一颗新彗星,编号为 C/2006 G1(McNaught),彗星发现时的亮度有18等,2006年8月20日过近日点,近日距2.6天文单位,运行周期10.6年。C/2006 GZ2(Spacewatch)是 Spacewatch 巡天项目在4月7日发现的,当时明显是一个小行星状的目标,由于没有其它观测确定它的彗星特征,按照小行星命名规则命名为2006 GZ2。正式命名后的第二天,J.Montani 报告重新检查Spacewatch 当时拍摄的图像以及随后的观测中,发现它有  相似文献   

11.
彗星情报站     
2006年3月共发现并命名了4颗彗星。这四颗彗星发现时的亮度都不高,今后亮度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C/2006 A1(Pojmanski)在3月里的亮度一直在8等以上,还是爱好者的小望远镜观测的理想目标。4月10日,彗星亮度降低到9等,今后会越来越暗,5月里预计降到11等以下。73P/Schwassmann-Wachmann 在3月里发现的碎块越来越多,到4月初已经发现了40块,估计随着彗星逐渐接近近日点,还会有更多的碎块发现。3月底彗  相似文献   

12.
下表所载小行星、彗星的位置(包括两次冥王星的位置)是在1955年全年内所做的照相观测。用以观测的远镜是口径60厘米,焦距300厘米的返射望远镜和口径15厘米焦距150厘米的折光远镜,它们在下表底片序号一栏中相当地以N号和T号表明。每次观测所用比较星通常先自摄影星表,其中也有一部分选自Yale星表和A.G.星表,应用后两种星表的观测,大都利用了以四个底片常数归算星体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慧星动态榜     
2008年3月里发现并命名了3颗彗星,都是在上半月发现的,其中一颗是重新发现的周期彗星。 2008年3月2日Catalina巡天项目发现了一颗18等的小行星状目标,随后被证实为是一颗彗星,编号为C/2008 E1(Catalina),初步观测得出的轨道是2008年10月29日过近日点,近日距4.8天文单位,这是Catalina巡天项目发现的第56颗彗星。  相似文献   

14.
彗星情报站     
2005年2月里没有新发现的彗星,3月也只发现了两颗。其中C/2005 E2(McNaught)到明年2月份预报亮度会达到9等,天黑后在西方低空出现。可观测期在今年12月到2006年3月。2005年2月28日、3月1日、2日,澳大利亚的Michael Jager用20厘米口径的施密特望远镜加CCD重  相似文献   

15.
1983年5月9日世界时13时30分我肉眼发现小熊星座中有一雾状星体,用35厘米反射望远镜对它目视观测后确认为彗星,同事张运林也对此进行了观测证实。接着,请SBG照相仪组的同志拍摄了彗星照片(照片1),目视测得彗星总亮度约为3~m5,彗发直径约20′,无明显彗尾,动向约为:赤经-10~m/小时,赤纬+10′/小时。5月10日再次对彗星作了观测(照片2)。后来得知,这颗彗星即为IRAS-Araki-Alcock——1983d彗星。  相似文献   

16.
裴春传  曾琴 《天文学报》1998,39(1):103-105
使用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13.7米毫米波射电望远镜,于1996年12月10日至1997年1月2日和1997年3月25日至1997年4月4日对海尔-波普彗星的CO分子J=1—0转动跃迁谱线(频率为115.27120GHz)进行了观测.观测谱线表明,CO分子相对于地心的速度比彗星整体相对于地心的速度要小些,即有蓝移现象.这反映了CO分子是由该彗星迎着太阳的面以一定的速度产生出来的.从观测谱线中还初步估算了该彗星CO分子的产生速率.  相似文献   

17.
4月12日(周五),我国业余天文学家周兴明在通过在因特网上观看太阳观测卫星SOHO网上发布的实时太阳影像时,发现了一颗新彗星:SOHO—422(见下图中部亮斑)。这颗彗星是一颗新彗星,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彗星族。预计在4月20日之前,都可以从SOHO的  相似文献   

18.
彗星,特别是较亮的彗星,常常是天文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观测目标。我们在观赏彗星的同时,在科学观测彗星方面是否也应该去做些工作呢? 彗星的目视观测有一些国际通用的规范方法,国内很多爱好者还不熟悉。我们同样进行了观测,只因方法不科学、资料不规范,极少能参加国际的交流,让资料发挥作用,是比较缺憾的事情。本文尝试对这方面的情况做些介绍,希望能引起彗星观测者的重视,错、漏之处也望及时提出并探讨。祝愿我们在迎接4、5月份即将到来的两颗亮彗星的观测活动中,共同提高业余观测彗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创了天文研究的航天时代。但直到七十年代才首次将航天器用于彗星研究。八十年代将有专用的航天器奔赴彗星作近距探测。已被多种航天器探测过的彗星仅20多颗。以航天探测为特征可称它们为航天时代的彗星,分三大类:(1)用现成航天器作过紫外观测的彗星; (2)由人造卫星发现的新彗星;(3)将用航天器作近距探测的彗星。 本文列出这些彗星的一览表,共31颗,其中以航天紫外观测彗星最多共19颗,本篇介绍这些彗星中的重要者。 在下篇将介绍由人造卫星发现的撞日彗星和近地彗星,以及计划用多个航天器作近距飞越探测的哈雷彗星和用航天器作会合追踪探测的几颗彗星的候选对象。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对彗星进行了正规的观测后,观测者应该将观测数据上报。除了前面提及的按照严格的格式、以电子方式发送的彗星观测数据之外,还可以采用传统的表格方式递交彗星观测数据。《国际彗星季刊》(ICQ)也鼓励观测者采用这种方法。不过表格要按照规定填写。 下面就是ICQ彗星观测数据的英文表格: Comet Observation Report 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