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滩涂地理环境特殊,采用常规测量方法作业难度较大。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江苏滩涂测量发展、滩涂测量的必要性和特点。按照《海道测量规范》要求,分析了机载LiDAR测量技术应用的能力和可行性。基于已有机载LiDAR数据源,完成了机载LiDAR数据处理技术设计,为江苏滩涂机载LiDAR测量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张文渊 《海岸工程》1999,18(3):68-72
沿海滩涂大部分为淤泥质平原海岸带,滩地比较开阔,分布集中,但滩涂地形,地貌,自然植被等具有特殊性,所以其测量也不同于一般的地面测量。本文介绍了沿海滩开发中 水准测计算方法和渠道施工测量,并提出了滩涂水准测量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对指导当前沿海滩涂开发测量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徐双全 《海洋测绘》2007,27(3):71-74
针对上海市滩涂水下地形测量工作的历史与现状,详细介绍了滩涂水下地形的测量方法、技术标准以及测绘成果的应用,说明了水下地形测量工作在水利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更好地提高测绘精度提出了建议,展望了滩涂水下地形测绘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岸岛礁地形测量作业主要采用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系统(real time kinematic,RTK)和全站仪相结合的测量作业模式,但在陡峭的悬崖地区、大面积的滩涂、沼泽,以及困难地区岛礁等,很难通过RTK作业方式实施登岛/登点测量,难以满足海岸岛礁应急作业的需求。开展了船载三维激光扫描地形测量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系列专业软件开发、技术试验、规程编制和生产作业等技术途径,构建了船载三维激光扫描地形测量技术体系,将大大减轻海岸岛礁地形测绘的劳动强度,加快数据更新和产品保障周期。  相似文献   

5.
利用严密的向上延拓公式将地面重力数据上延至空中不同高度,而后与相应的地面重力数据比较从而得到不同高度的代表误差。通过两个不同地形区域的实际算例表明,对于地形平坦区域,在1km高度以下,5'空中重力数据直接代表地面重力数据的误差小于1mGal,在满足测量规范要求下,空中重力数据可以不用向下延拓而直接使用。对于地形复杂区域,当空中测量高度大于1km时,空中重力数据的代表误差大于3.3mGal,因此必须考虑向下延拓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完成海岛像控测量、野外调绘、空三加密、内业测图等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流程,测绘比例尺1:10000海岛地形图,制作相应的数字高程模型、正射影像图等产品的基础上,总结了航测技术应用于海岸、海岛地形测绘的技术方法、作业流程,并将航测成果与常规海岸地形测量成果进行比对,得出了航测成果精度能够满足<海道测量规范>要求,航测技术可...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GPS-RTK技术进行2016年金山三岛滩涂水下地形测量,绘制金山三岛滩涂水下地形云图,并与2014年和2015年滩涂水下地形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金山三岛连线左右1km之内的地形起伏变化大,小金山岛南北侧各有一条深坑,大小金山岛之间有一条贯穿东西向的深槽,它的形成与涨落潮流不一致以及人为活动有关,大金山岛与浮山岛之间有一类似山脊样的地形,浮山岛南侧也有一深坑存在。近3年金山三岛滩涂水下地形变化不大,局部小范围内有淤积和冲刷。定期对三岛滩涂水下地形进行测量可以掌握其变化规律,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在海道测量中,由于测量内容的不同,自然决定了采用基准面的不同。海道测量内容包括了水深测量、海岸地形测量、滩涂和礁石测量以及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因而所采用的基准面是不同的。国标《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90(以下简称《规范》)明确规定: ·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时所形成的实际痕迹进行测绘。 ·远离大陆的岛礁,其高程基准采用当地平均海面。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机载LiDAR的工作原理、数据处理流程和在海岸带地形测量中的主要应用.其中近红外机载LiDAR在滩涂、孤立海岛以及其他恶劣环境地区可快速、准确地获取地表信息;而双波段机载LiDAR则可解决海岸带5 m水深线以浅的测量难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海岸带的定义,说明其地形图测绘的内容及要求。分析了无人机航测系统中数码相机的检校内容,参照航空摄影测量规范和无人机航测外业实践,探讨了无人机进行海岸带地形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对海岸带区域开展无人机航测作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海底地形研究成果和历史测量数据,分析了近海地形的稳定性及其分类,对部分海域的地形变化速率进行了计算,初步划分了测量周期覆盖区域。指出了水深测线密度、地形测量信息及应用程度是影响测量周期的重要因素,对部分测绘技术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钱塘江河口属于强潮河口,具有潮差大、流急、地形复杂和局地潮汐变化大等特点,对潮位控制设计与实施造成较大困难。为解决钱塘江河口水下地形测量潮位控制难题,针对强潮河口的水下地形和潮汐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潮位控制的潮位站布设方案与作业时间要求。实测数据表明,只要合理布设潮位站、选择合适的时间段作业,强潮河口水下地形测量的潮位控制可以达到规范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3.
GPS RTK技术在滩涂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黄河口大面积滩涂测量中,采用了GPS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体现出定位精度高、完成数据采集快、外界因素影响小的特点,成为测量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控制点精度检核、碎部测量精度比对结果。  相似文献   

14.
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方案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申家双  潘时祥 《海洋测绘》2002,22(3):29-31,34
就海岸地形应用航空摄影方法实现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航空摄影测量中遥感器的选择以及海岸带航空摄影的特点与要求,并给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海岸地形航空摄影测量的最佳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徐双全  王波 《海洋测绘》2014,34(6):52-55
滩涂地形测绘产品精度直接影响资料分析和应用的准确性,确保滩涂地形测量成果的质量和精度,滩涂地形测绘产品检验工作就尤为重要。简单介绍了滩涂地形测量范围、测量方法、技术标准等,并以上海市滩涂地形测量产品为例,详细探讨滩涂地形测量产品质量检验方法,以指导今后的滩涂地形测量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海道测量数据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和用户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和世界海道测量技术发达国家相继发布了各自的新版海道测量规范和标准.将我国海道测量规范与国际海道测量标准在测量的分类与质量基准、水深测量技术要求以及其他测量标准等方面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比较,指出了我国海道测量规范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问题,旨在推进我...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软土、湿地、滩涂地区特殊地理环境对测量控制点的影响;主要探讨了此类地区控制点标志的设计、施工。借助于建筑桩基技术和道桥施工方法,首次成功实现了某三角洲湿地滩涂地区统一布网。几年来,结合滩涂湿地测量、海岸防护和滩涂开发工程对部分控制点进行了初步检测,给出了部分检测数据。应用和检测均表明:桩基标石可较好地解决软土、湿地、滩涂地区控制点布设难题,显著提高软土海岸地区测量控制点标志的稳固性,从而延长控制网的可使用期。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海岸带地形变化迅速、测量困难等现实问题,首先分析了移动测量系统的技术特点,介绍了移动测量系统的组成与涉及的关键技术,然后提出了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海空地一体海岸带机动测量方案,并根据海岸带地形测量的不同需求设计了适应作业的测量平台、作业模式及主要功能,为海岸带、海岛礁地理信息快速更新与应急保障提供了应用参考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沿岸水下地形测量中,高程控制是难点,在远离岸边的区域,不仅布设潮位站困难,而且潮位站水位改正的精度也难以保证,为提高沿岸水域测量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在河口区域的水深测量项目中进行了RTK、PPK、PPP3种模式的同步作业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NSS多模式三维水深测量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水位改正的精度和可靠性。无论测区离岸距离多远,可以同步采用RTK、PPK和PPP的方式进行高程控制,这3种模式的高程测量差值均方差接近0.10m,精度能满足沿岸水域一般比例尺地形测量的高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三维激光移动测量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方向,初步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并把该技术成功应用到长山水道海岛礁岸线地形测量,将测量系统设备安装在船上,在快速移动航行过程中采集岸边激光点云和全景影像,内业通过数字化测图提取海岛礁地形数据,并对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了精度分析,表明该技术在岸线地形以及实景采集等测量工作中的可行性。在100米范围内,测量精度可达10cm,测量精度验证结果是:东方向均方差为0.11m,北方向均方差为0.122m,高程方向均方差为0.138m,全景影像分辨率8 192×4 0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