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碧强  宋慕陶 《天文学报》1994,35(1):44-50,T004
本文和赣榆站所拍得的精细色球资料研究了1990年10月两个活动区的复合过程,在缺少适时准确的磁图条件下,我们以Kitt Peak磁图为背景,巧妙运用Zirin-Prata法则,剖析了此两区的发展过程。发现:1)所谓黑子群“碰撞”不仅包含了两黑子群因迁移运动逐渐相互靠拢、接触,还包含了新生磁流在两群边界处浮现生长以及原黑子的衰没,2)随着“碰撞”的发生,被“碰”黑子的磁流迅速衰减,这时在接触边界处,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中国用小望远镜进行的一些科研项目,如小行星的天体测量和测光观测,近地天体的观测和天然行星卫星的天体测量观测.介绍了小行星和近地天体轨道的测定,以及行星/月球历表的编制.简述了天体测量标准区的建立,从射电源光学对应体推算光学和射电参考架的联系,双星轨道的测定,以及星团成员星自行的测定.提出了改进GSC2.3的新项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恒星星震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以及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和最新进展,阐述了空间星震学观测的科学意义;在对国外空间星震学观测项目进行综述之后,提出了一个中国空间星震学观测方案。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恒星星震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以及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和最新进展 ,阐述了空间星震学观测的科学意义 ;在对国外空间星震学观测项目进行综述之后 ,提出了一个中国空间星震学观测方案。  相似文献   

5.
三月的春风吹绿了大地,也给世界天文界带来了喜讯——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地面光学望远镜、10米口径的凯克1号和2号望远镜都相继建成,并且在新世纪之初的3月12日进行了首次双望远镜干涉观测。天文学家称,地球上两架最大的望远镜的光线合在一起成像,简直是神奇般的技术进步。从历史上来说,像帕洛玛山的5米海尔望远镜和哈勃空间望远镜这样的突破性技术发展一样,凯克干涉望远镜的建成,将带来远远超过它最初构想目的的观测结果,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雨燕”卫星的紫外/光学望远镜(UVOT)第一次拍摄到风车星系,一个业余天文学家喜爱的几乎完美的正向旋涡星系的照片。此外,UVOT还观测到这个星系的一次γ射线暴。“雨燕”是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旨在研究γ射线暴的一颗卫星。这些随机和闪电式的爆发很可能是黑洞诞生的迹象。“雨燕”上的另外两台仪器——爆发警报望远镜(BAT)和X射线望远镜(XRT)在过去几周一直开启着,抢先拍下了γ射线暴。  相似文献   

7.
TWAN(The World At Night,可以翻译成“夜世界”,以下简称“夜世界”)是一个创建、收集并展示一种类型的天文图片和视频的项目。该项目图片的特殊性在于,这些图片中不单只有像恒星、行星这样的天体,还要有地球上著名的、漂亮的地景或地标。“夜世界”项目是连接艺术、人文和科学的桥梁。地球上的人,不管他或她来自哪个国家、哪个区域,头项上星空都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詹想 《天文爱好者》2011,(12):48-50
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下文简称天宫)和“神舟八号”飞船顺利发射并成功对接,我国又掀起了一股航天热潮。同时,许多人都很好奇,我们在地面上能不能用肉眼看到天宫,又能否用相机拍下它的倩影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要想看到其形状几乎不可能,且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9.
叶楠 《天文爱好者》2014,(11):72-74
2005年的夏天,参加天文馆组织的星空大会,第一次在草原上感受星空的魅力。那么多的爱好者,或聚集成群,或各自为阵,散落在空旷的草原上。没有了高楼大厦的遮挡,没有了城市灯光的干扰,除了相机和赤道仪的点点红光,那从北到南悬于夜空中的银河永远是目光的焦点。草原和银河是一种绝配,只有在最辽阔的地方才更能体会星空的广袤与深邃。  相似文献   

10.
1995年12月2日发射成功的“太阳及日球层观测平台”———SOHO,是迄今观测太阳的最精密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在与地球的通信联系中断一个半月后,于今年8月5日终于有了继续的联系。科学家正期待着它能完全恢复,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观测数据。SOHO平台及三大...  相似文献   

11.
太阳风研究的新进展:略谈“尤里西斯”观测藻间由太阳向外“吹”出的电子和离子组成的等离子体在局部行星际介质中占据一个巨大的腔。这些等离子体称为太阳风。它起源于具有百万度高温的太阳外层大气─—日冕。由于日冕温度很高,太阳风等离子体在克服太阳引力,以300...  相似文献   

12.
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中国天文学会联合主办的第124次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观测宇宙学”讨论会于1986年8月25日至30日在中国北京长城-希尔顿饭店举行.来自美国、英国、中国、西德、法国、意大利、苏联、澳大利亚、瑞士、印度、日本、荷兰、爱尔兰、加拿大,波兰、芬兰、巴西、丹麦、比利时以及匈牙利等20个国家的200余名中外学者参加了讨论会.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黑洞在宇宙中并不罕见,但由于它们不寻常特征,从未有人直接观测到一个黑洞。最近,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多兰认为哈勃空间望远镜可能提供了黑洞存在的第一个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4.
围绕其他恒星的尘埃盘中的神秘缝隙也许可以解释我们太阳系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人类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道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其主要标志是恒星的内部结构与演化理论和宇宙大爆炸标准模型的建立。这一理论框架为宇宙中一切物质 ,包括基本粒子 ,原子 ,分子 ,行星 ,恒星 ,生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统一的科学图象 ,受到越来越丰富的观测的支持。然而在大爆炸宇宙模型和恒星演化理论之间存在一个人们了解甚少的领域 :就是由大量恒星组成而又作为宇宙基本单元的星系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 ?回答这一重要问题无疑是对 2 1世纪天文学的重大挑战。世界发达国家正在投巨资建造新一代巨型天文设备 ,如各个波段的地面的和空间的望远镜 ,把人类探测能力延伸到宇宙演化的早期。中国也己确定星系形成与演化作为我国天文学科发展的国家目标之一 ,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安排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以增加我国在这一重大领域的竞争力。“星系形成和演化”项目的目标 ,就是要在LAMOST建成之前 ,充分利用国内中小设备和国外大型设备资料 ,开展大样本统计 ,数值模拟和理论研究 ,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开拓创新的能力 ,形成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队伍 ,在若干优选的课题方向上先期做出有高显示度的成果 ,以期在LAMOST建成之后 ,我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 ,星系形成与演化方面跻身国际先  相似文献   

16.
宇宙线发现100年来极大地推动了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的发展,然而其起源、加速和传播的问题依然是宇宙线研究的三个根本问题。宇宙线“膝区”物理的研究是解决宇宙线这些基本问题的途径之一。简要回顾了宇宙线研究的历史和能谱特点;重点阐述了宇宙线“膝区”的实验观测数据以及重要实验组测量的差异和争论的焦点;归纳讨论了解释宇宙线“膝区”成因的四种主要理论模型,并结合最新实验数据说明了第四种成因(新物理过程)的可能性不大;叙述了国内研究者对宇宙线“膝区”物理研究的贡献;最后对宇宙线“膝区”物理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1)99年3有可能成为狮子座流星雨(LEO)的最高峰年,有望突破1000颗/小时以上的流量。因为1999年已进入有关历史统计的多发区,在1997年第五期《天文爱好者》上,徐品新先生曾介绍过CometTempel-Tutle近旁尘埃云分布的平面图,从图...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2008,(6):40-40
小行星撞地球的巨大威力早已众所周知了,它将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巨大灾难,连恐龙也无法幸免。不过最近天文学家们发现,小行星撞地球的另一个后果是:地壳中的碳将被熔化并且形成细小的碳微粒,然后向雨点一样落回地面,其范围之广可以覆盖整个地球。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Seyfert1 .9星系NGC52 6A的Chandra观测结果。高分辨率的图象第一次发现两个软X射线核 ,两核所在方向看起来与中心吸积盘垂直、沿喷流方向。谱分析再次证实NGC52 6是一个X射线“平谱源”。两套辐射模型均可很好拟和X谱 ,其一由一个热成分和两个吸收成分组成 ,表明中心核区必定被严重吸收、导致X谱变得平坦 ;另一个由两个热成分和一个反射成分组成 ,与新发现的双软X核一致 ,并同样能解释平谱现象。要从两者之中作出正确选择 ,需要光学偏振观测。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重订了“bN?”天体绕星星云的亮度和颜色,表明它大概为反射星云;估计了光电测光时,云对中心星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很小,平均小于0~m.01。在用施密特镜观测时,我们同时用双筒镜拍摄了天体的底片(拍摄时左右镜筒露光中间时刻基本相同,但长短不同),并比较了它们的星像和复制放大像,考察了在我们使用的望远镜上有关的照相效应;最后补充列出了此天体在1978年10月的紫外照相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