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脉动变星中的湍动对流的统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湍动对流的动力学过程.从统一的关联函数的动力学方程出发,同时得到了变星脉动速度场下,对流的定常分量和脉动分量.主要结果可归结如下:(1)对于定常对流,维滕斯的混合长理论和奥比克的元胞对流公式,均可视为我们统计理论的特殊情况.(2)考虑到湍动对流建立的动力学过程,与似稳流场的混合长理论相比,湍动对流脉动分量的振幅减小了,并且出现一个相位滞后.(3)讨论了湍动对流对变星脉动稳定性的影响,它表明:a)在丰富元素的电离区之下,湍动能对流(热对流加机械能流)的直接作用是促使脉动不稳定;而在丰富元素的电离区,对流传能起稳定性作用.b)湍流粘滞性永远起阻尼作用;而在准绝热脉动区,湍流压起退稳定的作用.c)分子应力(气体压加分子粘滞应力)对湍流作功项对变星脉动稳定性的作用,正好同湍流雷诺应力的作用相反.辐射传能和湍动对流的综合作用,可以解释“造父型”变星脉动不稳定区红端边界和晚型红巨星及超巨星的光度变化.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方便国内学者对脉动变星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数据库,目前包含了时间长达10 yr左右的巡天项目MAssive Compact Halo Objects(大质量致密银晕天体,MACHO)和Optical Gravitational Lensing Experiment(光学引力透镜实验,OGLE)发现的脉动变星,一共容纳了来自银河系核球与大小麦哲伦云中的共近23万颗变星.采用的软件是LAMP,即Linux+Apache+MySQL+PHP.数据库的使用通过网页的简单搜索界面实现,搜索参数主要是天体的赤经、赤纬和半径.鉴于本数据库的灵活性,将来很方便加入其他的变星数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支配恒星内部物理过程的整套基本方程组出发,应用阵发混沌机制,研究其非线性特性,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演算,最后得出结论,即恒星结构方程本身,在一定参数范围内,能够自发出现阵发混沌脉动,这与已观测到的一些脉动变星的不规则光变性质,定性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本从支配恒星内部物理过程的整套基本方程组出发,应用阵发混沌机制,研究其非线性特性,经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演算,最后得出结论,即恒星结构方程本身,在一定参数范围内,能够自发出现阵发混沌脉动,这与已观测到的一些脉动变星的不规则光变性质,定性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等离子体天体物理中的弱及强湍动进行评述,并强调了等离子体的基本相互作用。 弱湍动的主要课题是波—波、波—粒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方程组可用半经典方法导出。讨论了如下重要课题:弱非均匀性介质中波的传播方程,湍动加速和磁发电机制。 分析了控制强湍动现象的查哈罗夫方程。讨论了一些天体物理中的重要问题,例如宇宙天体中自生磁场、电双层、孤波加速、辐射以及爆发等等。  相似文献   

7.
捅姜利用一种非局部和非定常的恒星对流理论,计算了3种不同氦丰度(Y=0.28,0.13,0.00)、太阳金属丰度(Z=0.02)、质量1.4~3.0 M_☉恒星演化模型的径向和低球谐阶F-p8模的线性非绝热脉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理论的δScuti变星脉动不稳定区红边界几乎不随氦丰度变化而改变.随着氦丰度降低,δScuti变星脉动不稳定区蓝边界向低温方向推移,脉动不稳定区中热方的高温星变得脉动更稳定;而冷方的低温星则变得脉动更不稳定.这似乎表明不大可能用氦弥散去解释δScuti脉动不稳定带中的不变星.然而脉动不稳定带热方和冷方中的不变星与变星的比例可能作为是否存在氦弥散的一种观测证据.  相似文献   

8.
张钟羽  熊大闰 《天文学报》1996,37(2):154-163
仙王座β型变星是一类上部主序的短周期内因变星,找到它们及其它早型变星的脉动激发机制是一个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新发表的不透明度表格OPAL比早期的表格有显著的提高,这样不透明度机制似乎就能够解释仙王座β型变星的脉动.本文用线性径向非绝热脉动理论研究了仙王座β型星的脉动稳定性,检查了不透明度机制,用的不透明度是对OPAL表格的一种分析逼近,但计算的十阶以下脉动模式都是稳定的.由于未能证实别人得到的脉动不稳定性,所以我们怀疑不透明度机制可能还不足以激发仙王座β型星,因而给它们的激发机制下一个肯定的结论似乎还为时过早.我们认为对仙王座β型星的脉动起因,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不透明度机制或别的脉动激发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依赖时间的对流统计理论,研究了对流同变星脉动的热力学耦合。对11种天琴座RR型变星模型序进行了线性非绝热脉动的计算,并探讨了脉动不稳定区红端边界对于恒星质量、光度、氦含量以及对流参数c_1=I_(el)/H_p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亮星星表1982年版的资料为依据,统计了双星比例随光谱型的变化。发现巨星的双星比例由B、A型的50%左右逐渐下降到M型的24%,而矮星的双星比例不随光谱型下降,都在50%左右。还发现各主要类型脉动变星中的双星比例比上述相应光谱区内的双星比例高约10%。这可能说明成双性与恒星演化和脉动特性均有某种关系。造父变星中双星比例高达53%是很值得仔细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仙干座β型星是上部土序的一类短周期变星,它们的脉动起因是一个长期使人困惑的问题。本文评述了仙干座β型星的一些观测特性,如物理参数,不稳定带在赫罗图中的位置,演化阶段,周期和脉动模式等。我们同时也讨论了几个脉动激发机制,即恒星通过什么途径使别的能量转化为脉动的机械能。机制分深层和包层两类,重点讨论了不透明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以同一参考系归化Percy及Rucinski在1976年10月9日至11月6日获得的BDS1269A的光电测光数据后,利用多重周期分析方法进行周期分析,在周期初值的选取中尽可能穷尽所有可能的组合,最后根据最小残差获得最佳组合.我们认为BDS 1269 A的最佳频率解为:f_1=6.22999周每天,f_2=6.50840周每天,f_3=11.77324周每天,f_4=9.7136周每天,f_5=11.33694周每天.反证实验证明这组频率是充分的.基于以上频率解,一个非径向脉动目转分裂模型得以建立,其预言的自转速度。v_6=30km s~(-1)与BDS 1269A是一颗低速自转恒星的观测结果相吻合. 1987年10月16日至24日,我们取得了BDS1269 A的459个新的V波段光电观测点.上述频率解拟合此数据结果很好,拟合残差与观测误差一致.频率解得到了一次验证.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一种非局部和非定常的恒星对流理论,计算了0.6~3.0 M☉恒星演化模型的线性非绝热脉动.结果表明,赫罗图上脉动不稳定带右方的脉动不稳定的低温恒星可以分成2大类(群).一类由主序矮星、亚巨星和中低光度红巨星组成的类太阳振荡恒星,它们的中高阶(径向阶nr≥12)p模是脉动不稳定的,而低阶(nr≤ 5)模是脉动稳定的;另一类是由亮的红巨星和渐近巨星支星(AGB)组成的类长周期变星,它们的低阶模(nr≤5)是脉动不稳定的,而高阶模(nr≥12)却是脉动稳定的.能利用对流与脉动的耦合统一解释造父变星脉动不稳定带红边界、类太阳和类长周期变星脉动.对赫罗图右方的低温恒星的中低阶p模振荡,对流与脉动的耦合是主要的脉动激发和阻尼机制,而湍流的随机激发机制仅对类太阳振荡高阶p模重要.  相似文献   

15.
16.
对非径向脉动δScuti(盾牌座δ)型变星4CVn的最新光电测光观测,证实了其振幅和周期的长期缓慢变化.两种多重频率分析方法都一致确认出已知7个频率中的5个(f1,f2,f3,f5,f7).观测还发现三个可疑频率.目前主频的振幅和十几年前的一样,基本保持不变,可能正处于向最大振幅变化的增加阶段或者处于刚过极大的下降段.其它四个频率的振幅都不同程度地变大.f2,f3和f5的振幅增幅分别为63%,25%和120%,尤其是f7,从上次的0变为0.009mag.频率分析显示除主频f1几乎未变外,其它频率缓慢变化:f2和f7约减小0.08%;f3减小0.14%;f5增加0.03%.用Blazhko效应和不同非径向脉动模式之间的共振解释振幅和周期变化的合理性,尚需进一步从观测上检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在太阳活动区日冕里可能存在准稳定的高频朗缪尔湍动,而米波噪暴增高辐射就是这个湍动产生的电磁辐射.还讨论了由这湍动引起的粒子加速过程以及一些观测现象.  相似文献   

18.
Yin  CL Wu  ST 《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4,13(2):141-151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both evolution of Bibolar Magnetic Regions and flare energy buildup with supergranular diffus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find (i) MHD processes including diffusion and cyclonic of turbulenc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lexities of an active region. The meridional flow controls the poleward migration of magnetic field of the active regions, (ii) The diffusion of photosphere field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shear speed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the total energy storage in the solar corona.  相似文献   

19.
20.
卢方军  刘学富 《天文学报》1994,35(3):305-317
本文给出了1991年11月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对仙王座β型变星ν Eri进行的b,y波段光电测光结果,及1991年12月在云南天文台观测获得的高分辨、大色散的SiIII线附近区的CCD光谱,根据光变的多重周期分析结果,计算和分析了ν Eri的理论脉动模式,并以高分辨的SiIII线轮廓为例,分析了该星的谱线轮廓变化并计算了谱线的半宽,等值宽度以及视向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