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亭 《贵州地质》2004,21(4):222-222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兴义市中南部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 0 4°3 2′~ 1 0 5°0 8′,北纬 2 4°3 8′~ 2 5°0 3′。该地质公园以贵州龙动物群化石及产地、典型岩溶地貌景观为特色 ,由顶效、乌沙两个贵州龙动物群化石产地及马岭峡谷、西峰林、东峰林、泥凼石林、坡岗岩溶生态等7个景区组成 ,总面积约 2 70km2 。1 95 7年在兴义市顶效镇绿荫村发现胡氏贵州龙 ,是中国乃至亚洲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的首次发现。经过 5 0多年的研究调查 ,以胡氏贵州龙为主要分子的贵州龙动物群已闻明于世。该动物群主要由海生爬行动物和鱼类组成 ,并共生有双壳…  相似文献   

2.
陈军  尹勇前  李涛  金利勇 《地质通报》2016,35(6):872-878
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是晚更新世时期北半球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哺乳动物群,该动物群的化石在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其演化、发展乃至灭绝与古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综述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概况,从动物组合、古地理分布、古生态环境等方面介绍了该生物群之全貌。以吉林省大布苏国家重点化石产地为例,对该产地出土的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标本进行了最新的统计(分属6目13科21属23种),对其化石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在东北地区深入开展该动物群研究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昕脚类恐龙化石及其层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中国的晰脚类恐龙化石及其层位,产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划分出5个相关的晰脚类恐龙动物群:(1)早侏罗世资中龙动物群;(2)中侏罗世蜀龙-峨眉龙动物群;(3)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4)早白恶亚洲龙动物群;(5)晚白恶世纳摩盖吐龙动物群。文章还对中国的晰脚类恐龙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清河镇动物群各类化石的地史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炯飞 《地质论评》1993,39(1):44-51
清河镇动物群分布于华北地台北缘。建立清河镇动物群时,认为清河镇动物群包括管状化石、壳瓣状化石、球状壳化石、针状化石和近骨状类化石五个类型,并认为清河镇动物群的时代与梅树村动物群的时代相当。本文通过对清河镇动物群各类化石的分布规律和对所产化石地层的地质年代学和地层学的研究,认为不宜把针状化石和壳瓣状化石归入清河镇动物群;近骨状化石分布局限,其地史分布难以确定;管状化石出现于中元古代,至震旦纪和寒武纪大量产出,延续到奥陶纪;球状壳化石出现于寒武纪早期,至奥陶纪仍有。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第一架王氏水牛化石产地、骨架特征和埋藏特点。该化石埋藏在嫩江Ⅱ级阶地顶部的黄土状亚砂土中。为单一埋藏,无其他化石种属掺杂。属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成员。根据前人用C14年确定该动物群的繁盛时代,结合它与大理冰期形成于同一地质历史时期,确定其生存时代应力距今1-5万年,最早不超过大理冰期的下限7万年。提出了王氏水牛及其所属动物群是在冰期中冷暖交替环境中存在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6.
《四川地质学报》2022,(3):388-393
四川陆相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沉积连续,盛产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1915在自贡荣县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在自贡、内江、宜宾等40余个县市发现恐龙化石点达数百个,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出露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恐龙动物群和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四川成为世界上开展恐龙化石研究最理想的地区之一。该研究通过分析四川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恐龙化石保护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四川陆相中生代地层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沉积连续,盛产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足迹化石。1915在自贡荣县首次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在自贡、内江、宜宾等40余个县市发现恐龙化石点达数百个,含恐龙化石的地层出露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恐龙动物群和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地。这些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四川成为世界上开展恐龙化石研究最理想的地区之一。该研究通过分析四川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现状、保护方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恐龙化石保护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顾乡屯动物群是由1931年尹赞勋先生在哈尔滨顾乡屯发现19种哺乳动物化石而得名,其后在东北、内蒙古一带多处发现,由于以被毛犀、猛犸象化石最为常见,一般也称为“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到目前为止该动物群至少有64种化石,分属18科37属。顾乡屯组代表东北地区晚更新世河-湖相沉积,与华北萨拉乌苏组有很好的对比性,属同期异地同相沉积。顾乡屯动物群化石层位仅限于顾乡屯组地表出露部分,年龄测定结果不超过60000─70000aB.P.,表明顾乡屯动物群相当于萨拉乌苏上部动物群,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顾乡屯动物群与顾乡屯组在时代上的不一致性,是东北地区第四纪研究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对大同第四纪火山群及我国近期火山的分布,自30年代由尹赞勋先生做了开创和倡导性研究以来,在岩石学、地球化学、树造环境和深部岩浆源及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顾乡屯动物群是由1931年尹赞勋先生在哈尔滨顾乡屯发现19种哺乳动物化石而得名,其后在东北、内蒙古一带多处发现,由于以被毛犀、猛犸象化石最为常见,一般也称为“披毛犀-猛犸象动物群”。到目前为止该动物群至少有64种化石,分属18科37属。顾乡屯组代表东北地区晚更新世河-湖相沉积,与华北萨拉乌苏组有很好的对比性,属同期异地同相沉积。顾乡屯动物群化石层位仅限于顾乡屯组地表出露部分,年龄测定结果不超过60000─70000aB.P.,表明顾乡屯动物群相当于萨拉乌苏上部动物群,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顾乡屯动物群与顾乡屯组在时代上的不一致性,是东北地区第四纪研究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对大同第四纪火山群及我国近期火山的分布,自30年代由尹赞勋先生做了开创和倡导性研究以来,在岩石学、地球化学、树造环境和深部岩浆源及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的白垩系分布和恐龙类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白垩系的分布为导向,重点剖析了白垩纪恐龙化石重要产地的古生态环境及恐龙种类的适应演化。依据燕山运动旋、岩相古地理、生物种群特征,从内蒙古南部到北部按地层年代划分出三个主要恐龙动物群。并进一步分析了食物能量流通、转化的循环系统,对恐龙动物群种类、数量的影响及其以适应环境为特征的繁衍、发展、分化过程,以及早期与晚期恐龙类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南漳-远安动物群是分布在湖北省南漳县和远安县的早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生物群。关于该动物群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50年末,至今的研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并取得重要成果。文章梳理了南漳-远安动物群的研究历程,从动物群的产出层位、海生爬行动物组合特征和生态特征三个方面介绍了南漳-远安动物群近年来取得的进展。这些进展表明,南漳-远安动物群所代表的早三叠世末期海生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已经高度发展,为研究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生物复苏进程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对促进化石产地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西天镇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简要介绍了山西天镇晚白垩世恐龙化石的发现、发掘概况及动物群的特征,讨论了含化石地层-灰泉堡组的时代,认为无疑应属晚白垩世。以晚白垩世晰脚类巨龙科和鸟臂类甲龙科化石为代表,别具特色的新恐龙动物群为一突破性的发现,对它的深入研究,将对晰脚类、甲龙类及其共生动物群的组成、性质、演化、迁徒和动物地理区的划分及探讨白垩纪末恐龙的绝灭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近T.克鲁西等在西澳大利亚斯迪玲山组中发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后生动物体化石,这是西澳大利亚的首次发现。因此扩大了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的生物地层范围。在斯迪玲山组中两个点发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后生动物体化石。除了发现CyclomedusaSPrigg1947之外,还发现了痕迹化石BergaueriaPrantl1945。这些化石的发现表明,斯迪玲山组是不整合地沉积在太古宙伊尔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阿尔斑尼活动带的基底片麻岩之上,其时间跨度为590~540Ma。西澳大利亚斯迪玲山组发现埃迪卡拉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4.
王军  李小强  张海峰  郭兵  任文秀  彭措  冯备战  王玉玺  胡振波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05-67030005
古植物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各类植物实体或遗迹的残留。对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和区划研究是开展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基础。在资料研究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甘肃省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研究。甘肃省古植物化石产地可划分为北山地区、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鄂尔多斯和秦岭地区4个古生物化石大区以及6个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区。根据古植物化石产地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体从科学性、稀有性、完整性、保存程度、可保护性5个单因素分别对24处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进行了评价。在单因素评价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鉴评,共鉴评出世界级化石产地1处,国家级化石产地7处,省级化石产地16处。根据产地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等要素划分了古植物化石产地集中保护区6个。根据保护区内古植物化石产地级别及重要程度,划分出特级保护区2个,重点保护区2个和一般保护区2个。提出对重要古植物化石产地实行化石标本保护加原产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在对西蒿坪动物群的时代存在意见分歧,争论很大。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研究了房县有关剖面,并在其中发现三叶虫化石与小壳化石共生。在陕西省镇巴也在西蒿坪动物群中发现三叶虫化石;在新疆乌什西蒿坪动物群与三叶虫化石碎片及牙形类共生。因此,通过对比,西蒿坪动物群时代应为早寒武世筇竹寺晚期。  相似文献   

16.
贵州沉积岩地层发育,保存有大量的化石。仅早期后生生物群或动物群就多达6个之多。从晚震旦世早期的瓮安生物群、庙河生物群至早寒武世的小壳动物群、牛蹄塘生物群、杷榔生物群及中寒武世早期的凯里生物群。  相似文献   

17.
根据现有文献资料,按甘肃西部(河西地区)、中部(陇中地区)、东部(陇东地区),由老至新,阐述了甘肃古近纪哺乳动物群,包括各哺乳动物群化石的产地、层位、性质、时代和研究者等。  相似文献   

18.
湖北房县桥上乡蛤蟆洞哺乳动物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挖掘的牙化石的初步鉴定,湖北省房县桥上乡蛤蟆洞洞穴堆积层中哺乳动物化石共4个目(啮齿目、食肉目、奇蹄目和偶蹄目)、8个种属(豪猪、虎、熊、中国犀、巨貘、鹿、水牛和羊),为中-晚更新世温暖、湿润、森林-草地化石动物群;该化石动物群的发现和地理位置为神农架地区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分布和演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地点,并为该地区新构造抬升特点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证据,同时也为当地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  相似文献   

19.
贵州台江革一黔东统杷榔组沉积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达扬  彭进  赵元龙  马海涛  谷雨 《地质论评》2011,57(4):574-582
贵州台江革一杷榔组出露完整、富含化石,其中—上部层位产有类群组合多样的杷榔动物群,为杷榔动物群的一个重要产地。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结合生物化石保存情况及岩石薄片的分析结果,对革一杷榔组沉积环境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革一杷榔组的沉积位于盐度正常、较深水的陆棚环境,生物生活环境多为氧化—弱氧化环境,富含化石的层位经历了快速沉积事件,整组的沉积由底向上海水经历了由深至浅的变化过程,但其间经历2次小的波动,水体变深后变浅,并出现还原—氧化界面的波动 。  相似文献   

20.
<正>甘肃和政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境内,面积263.8平方公里,公园及其周边化石分布面积达2000余平方公里,已发现的化石出露点达100余处。园区所处的临夏盆地晚新代(距今200-3000万年)河湖相连续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古动物化石,尤以巨犀动物群、铲齿象动物群、三趾马动物群和真马动物群化石最为丰富,占据六项世界之最。园区集科研、科教、科普及旅游休闲为一体,主要景点有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桦林沟古动物化石埋葬原址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