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原名《地壳形变与地震》 ,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 ,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 ,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 ,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 ,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 ,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涉及大地测量学、地球重力学、地球动力学、地…  相似文献   

2.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原名《地壳形变与地震》 ,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综合观测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 ,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 ,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 ,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 ,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 ,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涉及大地测量学、地球重力学、地球动力学、地…  相似文献   

3.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4.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为地震科学与地震预报服务。其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5.
监测和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需要,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相互交融.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一门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学"已初步形成.地壳形变学已拥有空间-地面-深部立体测地系统,具有在多种空间尺度内精确测定现今地壳运动(秒~数十年)和灾害孕育过程的空前强大能力,从而可望击破长期制约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测的地球空间信息的"瓶颈".在21世纪,地壳形变学将成为推动大陆动力学和地震预报的主要科技动力之一,推进精确定量测定大陆动力学现今过程,限定现今大陆动力学性质并在验证解释地质学模型诸方面发挥特有作用.它将促使地震预测摆脱"粘滞状态",由"经验预测"走向"图像动力学预测";在揭示大陆地震孕育时空过程、判定地震大形势、划定危险区、搜寻和跟踪震源动力学演化过程及研究动力学响应耦合等方面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信息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征稿简则《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刊物。本刊宗旨是在推动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学科发展基础上,利用大地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监测、研究地壳运动与变形的机理,探讨地震孕育、发生与地壳形变的关系,运用上述理论成果与观测结果促进大陆地球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场模型的建立,为地…  相似文献   

7.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其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地学期刊中名列前茅,报导内容主要为:1)大地测量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2)利用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对地壳运动及变形研究、监测的新成果;3)运用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探讨地震预测预报的新方法和新成果;4)利用地质学、地质力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地壳运动及地壳变形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把板内地震预报和蕴震过程研究推进到一个新水平,作者建议立即着手发展板内地壳形变系统动力学——大地测量学和现今地球动力学相交叉的一个新学科。 文中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和新方法,如板内构造系统蕴震说和蕴震系统信息合成方法,还讨论了跨断层形变动态观测资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1966年邢台大地震后,防震减灾成为我国的国家任务,现代大地测量学应用于世界科学难题——地震预测探索;与地震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复杂动力系统理论相交融,开拓了现今大陆地壳运动与变形动力学(10~(-2)s~10~2 a)研究新领域,逐步成长为一门地学前沿交叉新兴学科——地震大地测量学(Earthquake Geodesy)。50年后,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震大地测量学》专著即将面世。  相似文献   

10.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是由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地震大地测量专业学术期刊。为进一步提高刊登论文的代表性,发挥本刊在国内外现代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动力学领域的学术辐射优势,特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0,他引:15  
利用GPS观测结果研究了中国大陆当前地壳运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所揭示的大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趋势;讨论了区域水平运动、应变率场分布与强震地点的关系;通过对昆仑山口西Ms8.1等地震区域水平运动与形变的分析,研究了强震过程的区域形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识别孕震形变场以进行中长期强震地点预测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о????40????????????????????α估GPS????????????????????????????????????????????????????????????????????????????????????????£????????????????????????????????????????????????????????????????????????????????????????????????????????????顢???塢???????????,????????????????????????????????????????????????????1??????????????????????????????????????????????????????????????????????鵽????????????????????????????????????????????????????????????????????????????????????????????????????????????????????????????SOC??????????????????????????????????????????????????????????????????????е?????????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形变台网数据中心数据库的系统功能,形变台站基础资料和基本信息库、观测值数据库、震例图形库等子库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目前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表达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的量化指标——区域应变率、应变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南北地震带各水准监测区近30年的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结合具体震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震前后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状态,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地形变的异常中,有些异常不能只归属于一次地震,而是一组地震的共同反映,我们称之为”地震组异常”。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三组强震的地形变异常。地震组的地形变异常曲基本特征是:异常的时间跨度大,分布范围广,群体出现。异常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速率异常,另一种是形态异常。地震组的地形变异常,可以作为地震组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壳纯变形分为剪切变形和扩张变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仅利用复测水准资料求出描述地壳剪切变形和扩张变形指标的方法和步骤,所得的定量指标不受基准的影响,受测量累积误差的影响亦很小,能客观地反映地壳变形的特征。通过理论和实例证明:以一点周围变形分量的最大值代表该点周围垂直面的变形程度比其平均值更能突出变形信息。最后根据实例计算结果分析了剪切变形分量、扩张变形分量与形变速率、构造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й????1999??????3????ε?GPS???????о?????8.0?????????????????????о?????????1)?????????????????????????????????????????????????????????壬???и????????????????????????2)???????????????????????????????????????????????????????????????????????????????????????????????????3)???????????μ?6?????????????????????????????????????????????????????????????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大陆1999年以来3个时段的GPS速度场,研究了汶川8.0地震前的地壳动态演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汶川地震发生在区域地壳挤压运动明显受阻的区域,孕震区附近存在一较大的障碍体,震中附近断层多年来处于强闭锁状态;2)随着地震发生日期的临近,震中西侧压性区表现出明显的向东逐步扩张态势,局部地区主压应变方向出现向北偏转,右旋剪切作用明显增强;3)汶川地震同震变形及6级以上余震分布表现出的区段性与断裂带及附近分段性运动变形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用GPS资料揭示现今中国大陆构造运动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利用GIPSY软件计算分析了1999年、2001年以及2004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000多个台站的GPS数据(包括区域网、基本网和基准网数据)。得到了中国大陆地壳运动速度场(其中绝大多数测站速度分量的估值精度优于2mm/a,基准站精度较高。优于1.5mm/a)。同时结合蒙古、缅甸、印度、尼泊尔和喜马拉雅等周边地区多年的GPS观测资料。采用连续介质假设条件下的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中国大陆的整体水平位移速度,模拟结果还显示出中国大陆构造运动的分区特征,揭示了现阶段青藏高原向东挤出运动及其内部变形在调节印度-欧亚板块汇聚中发挥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一个用形变资料预报大陆地震的基本模式:①用大面积形变资料进行地震背景的研究,确定地震危险区,并综合各种手段对危险区震情的发展进行监测;②在重点监视区内布设形变监测台网,寻找形变敏感点,利用形变测量手段(如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测量手段等)捕捉中短期地震前兆信息,进行中短期震情预测,为短临形变监测手段提供依据。③建立固定形变监测台站进行连续形变的观测(如连通管、倾斜仪、伸缩仪、应变仪等),以捕捉临震的形变前兆信息,用于震前的短临预报。本文对以上三个步骤以实例作了简要的介绍,并简单地介绍了一些形变数据处理及提取形变前兆信息的方法,同时给出了预报地震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