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环境署(UNEP)最近出版了《全球冰雪展望》报告。冰雪和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对全球冰雪的展望,就是揭示这种联系的种种方式和机制。这份报告最初是为2007年世界环境日准备的,是UNEP全球环境展望系列报告的第二份主题报告。参与这份报告编写的科学家来自各个国家和不同领域。报告认为,由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支持的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最新的气候评估报告,反映了人类对气候变化的最佳认识和知识,并找出了不确定性和需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IPCC科学评估报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在1990年和1995年先后出版两次科学评估报告,并且在1992年还出版了对第一次报告的补充报告.现在,IPCC又准备在2001年出版第三次科学评估报告.本文着重分析与介绍近10年来IPCC科学评估报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文中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关于气候恢复力发展(CRD)相关内容进行解读。CRD的概念最初由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引入,AR6在AR5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正式将CRD定义为实施温室气体减缓和适应措施的过程,以支持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公平性原则,并且在评估内容中对不同社会选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增强了CRD的可操作性,也强调了其紧迫性与不可逆性。报告主要从适应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中促成CRD的实现:城市化趋势为CRD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城市化在加剧气候变化风险的同时也会通过带动周边乡村地区的适应行动来推动CR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也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恢复力,但在较高温升水平下部分适应行动将会无法实施。AR6 WGII报告评估显示,比起AR5报告的时间节点(2014年)的评估结论,当前全球CRD行动更紧迫,实行有效的、公平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IPCC第六次气候变化评估中的气候约束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佰铨  翟盘茂 《气象学报》2021,79(6):1063-1070
得益于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约束预估研究的迅速发展,观测约束成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I)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提升对未来预估约束的证据链中的重要一环。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首次利用包括根据历史模拟温度升高幅度得到的观测约束、多模式预估以及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更新的气候敏感度在内的多条证据链来约束全球地表温度未来变化的预估,减小了多模式预估的不确定性。文中回顾并介绍了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涉及的几种主要观测约束方法(多模式加权方法、基于归因结论的约束方法(ASK方法)、萌现约束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在IPCC第一工作组第六次评估报告以及很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变量的预估研究中,观测约束方法均显示出了订正模式误差、改善模式预估的潜力。相比而言,目前中国在观测约束预估方面的研究还不多,亟待加强观测约束方法研究以及在中国区域气候变化预估中的应用,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制定和适应规划提供更丰富、不确定性更小的未来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是当前各国政府和人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了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和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PCC设立了评价现有的气候变化可用科学资料(第一工作组)、评价气候变化的环境和及经济和社会影响(第二工作组)、制定响应对策(第三工作组)等三个工作组和一个发展中国家参与特别委员会,集中了世界各国有关气候、环境、海洋、能源和生态等各方面权威和著名专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它于1990年完成了对气候问题的第一次全面评估报告(IPCCFirstAssessmentReport),并于1992年提交了补充报告(1992IPCCSupplement),1994年提出了气候变化的辐射强迫和IS92排放构想(ClimateChange,1994)。最近出版的《气候变化1995》则是自1990年首次评估以来,包含内容最多的有关气候变化科学的评估报告(ClimateChange,1995)。IPCC报告是经正式“批准”(approved)或被“采纳”(accepted)的文件。一个经“批准”的报告,需在有关的IPCC工作组全体会议上逐  相似文献   

6.
数字     
1266万 环境保护部日前以2009年第16号公告的形式,发表了《环境保护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08年度报告》,公告按照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2号令)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5号)的要求,向社会公开发表了环境保护部编制的《环境保护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2008年度报告》。该报告指出,2008年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共发布文章11763篇;  相似文献   

7.
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有关干旱变化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21年8月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自然科学基础卷的决策者摘要,主要对自2013年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的气候变化科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并使用新一代气候模式在新的共享社会经济路径情景下对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本文基于AR5和AR6相关章节素材,解读了干旱变化的评估结论。  相似文献   

8.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也随之加大。针对这一有关全球的发展问题,文章参考“气候变化对增长和发展的影响”(斯特思报告第2部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响应”(斯特恩报告第5部分)以及日本东京大学工程研究生院Yuzuru Matsuoka等人的“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模式:亚太综合模式(AIM)”,提出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基本生活要素的影响,预估了温室气体“常规商务”(BAU)排放情况下气候变化可能对全球社会经济产生的潜在影响,讨论了适当气候变化产生的成本与效益,简介了斯特恩报告中采用的基本评估模式和亚太综合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9.
《气象知识》2014,(2):53-53
2013年9月,IPCC发表了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AR5)脚期中最重要的报告之一.即第一工作组气候变化科学基础的报告草稿。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浅谈从AR5到AR6的认知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发布以来,国际科学界在气候系统变化领域取得显著进展,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对这些科学进展和最新认识作了综合评估。温度是全球变化最直接的指示器。本文从温度变化视角,对从AR5到AR6的科学进展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评述,主要聚焦观测的变化、归因以及未来预估三个方面。与AR5相比,AR6以更强有力的证据进一步确证了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人类活动对气候变暖影响的信号更为清晰,未来变暖幅度取决于温室气体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11.
格栅型屏蔽体是电磁屏蔽的一种具体方式,其设计运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雷电风险评估报告,确定合理的屏蔽效率SF;(2)屏蔽材料的选择;(3)网孔尺寸计算;(4)安全空间的确定;(5)其它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与技术的新进展J.H戈登(NOAA大气影响计划部主任.马里兰)1引言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大气影响计划(AMP)的诞生应归功于商业部长委托制定的人工影响天气咨询委员会的报告,这个多学科专家组的报告极力建议建立一个由N...  相似文献   

13.
气象风云图     
《气象知识》2013,(6):44-45
IPCC全球温度预测:基本准确 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发布第一个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时,给出了1990—2030年全球平均温度的预测(图中蓝色线)。  相似文献   

14.
决策者和公众正在越来越多地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而这需要更加丰富的、区域尺度上的当前和未来气候状况的精细信息。《图集》与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WGI)报告中其他章节相协调,评估区域气候变化的观测、归因、预估的基本信息,并建立了在线交互图集系统。《图集》包含图集章节和交互图集两部分:图集章节基于新的区域划分,评估了各区域的气候变化,重点关注地表温度和降水的观测趋势、归因以及预估的未来变化。交互图集是AR6 WGI报告的一个新组成部分,基于观测、全球(CMIP5和CMIP6)和区域(CORDEX)模式数据,以互动地图的形式提供观测和预估时间段的气候变化和归因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15.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第九章综合评估了与海平面相关的最新监测和数值模拟结果,指出目前(2006—2018年)的海平面上升速率处于加速状态(3.7 mm/a),并会在未来持续上升,且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其中低排放情景(SSP1-1.9)和高排放情景(SSP5-8.5)下,到2050年,预估全球平均海平面(GMSL)分别上升0.15~0.23 m和0.20~0.30 m;到2100年,预估GMSL分别上升0.28~0.55 m和0.63~1.02 m。南极冰盖不稳定性是影响未来海平面上升预估的最大不确定性来源之一。区域海平面变化是影响沿海极端静水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气候系统五大圈层中,冰冻圈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近几十年来气候变暖已引起全球冰川、冻土、积雪和海冰等冰冻圈要素加速退缩,进而对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产生了深远影响。2018年10月,IPCC在韩国仁川公布了《全球1.5℃增暖特别报告》(SR1.5)。报告较系统地呈现了关于全球1.5℃温升目标的基本科学认知,并探讨了可持续发展及消除贫困目标下加强全球响应的路径。在冰冻圈相关内容方面,报告呈现了有关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主要是海冰和多年冻土)变化及其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类圈影响的一些亮点结论,还关注了全球1.5℃和2℃温升下冰冻圈相关的气候变化热点(区)和地球系统临界因素。报告指出,随着温度不断升高,冰冻圈及其相关要素和热点(区)面临的风险将不断增加,但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而不是2℃或更高时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相比,在第六次评估报告(AR6)评估中,观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证据,特别是归因于人为影响的证据加强。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已影响到全球每个区域的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随着未来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预估极端热事件、强降水、农业生态干旱的强度和频次以及强台风(飓风)比例等将增加,越罕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其发生频率的增长百分比越大。这些结论再次凸显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联合国《非洲的弱点和改进》报告、IPCC(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4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以及一些国际性研究均显示,非洲将是21世纪受气候变暖负面影响最大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当前国际主要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并以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能源技术战略计划(GTSP)、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欧盟(EU)、美国等国际组织、机构与国家发布或拟议中的有关气候变化减缓技术的报告为框架,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部署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预期贡献。最后,对减排技术的效果、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的认可程度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近千年全球温度变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综合评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理事会的报告 --"近两千年地面温度的重建"。重点介绍了气候变暖的新证据,3个特征时期即20世纪气候变暖、小冰期(LIA)、中世纪暖期(MWP)和近千年温度变化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