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波  叶威  朱勇超  童魁 《测绘通报》2013,(2):116-117
一、引言 随着测绘技术的进步及测量机器人的出现,高精度测量机器人广泛应用于控制网观测与变形监测工作中.多测回测角软件是建立高等级三角网、导线(网)及大型构筑物和建筑物形变监测网时的主要观测手段.这些观测具有观测目标多、测回数多、精度要求高等特点,人工观测费时费力,作业效率难以提高,因此基于测量机器人开发多测回测角程序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自动化测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可以满足内、外业数据一体化、规范化的作业要求.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程序开发主要有PDA程序设计和机载程序设计两种模式.但是机载程序通用性差,为了适应多种测量机器人的应用需求,笔者以徕卡TS30/TM30系列全站仪为基础,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2008和.NET Compact Framework平台上利用C#语言在PDA上实现了自动化多测回测角软件.PDA与全站仪通过蓝牙或数据线进行通信,控制仪器进行自动化测量.  相似文献   

2.
TS50全站仪配合徕卡多测回测角软件能够自动瞄准、自动观测,具有高智能、高精度的特点,从而在地铁基坑监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前大彦站基坑监测项目实践,对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监测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实际应用表明:基于TS50全站仪的多测回测角软件能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测数据,科学指导基坑施工,保证...  相似文献   

3.
潘建祖  王剑 《现代测绘》2006,29(1):31-32
摘要通过对全站仪测角部分编码技术分析,按照检定规程中关于测角部分中对于一测回垂直角标准偏差检定,得出在计算一测回竖直角标准偏差上进行改动即可检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站仪非接触自动监测巷道围岩变形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全站仪结合计算机组成巷道围岩变形,自动量测及分析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其开发应用,提出全站仪自由设站3维坐标非接触量测、单站独立坐标测线等围岩变形量测的理论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数学平差模型,使围岩变形非接触监测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精度。通过对全站仪观测数据后处理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在机载软件控制下,无需进行对中、量仪高,全站仪可自动完成对目标点的监测,由计算机进行所有的数据处理、回归分析和预报,为巷道施工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方法,对全站仪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从所得结果看,用该计量标准检定全站仪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符合平面角检定量值传递要求,本测量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差是指全站仪用盘左、盘右观测同一目标所求得的方向值的准确度,是衡量全站仪测角质量高低的标志.本文叙述了多目标法水平方向标准差的测定过程,给出了多目标法水平方向标准差检定结果的计算模型,并以测角标称精度为3"的南方NTS-663全站仪作为样机,利用多目标法进行水平方向一测回标准差检定,通过4个检定序列,...  相似文献   

7.
全站仪已因其方便的电子测距、测角功能深受测量员的喜爱。一直来我们熟悉了光学经纬仪及电子测距仪,对全站仪的电子测角方面缺乏实践,对一测回方向中误差的大小是否能达到标称精度心中无数,用三角形闭合差或导线网环形闭合差进行统计计算,  相似文献   

8.
跨河(跨海)一、二等水准测量,一直是工程测量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因观测中受天气影响,观测人员往往需要长时间外业工作,非常辛苦,且因用眼疲劳,观测数据难以符合规范。介绍采用多测回测角机载程序,实现二等跨河(海)高程测量全自动观测。观测数据全部由仪器自动采集,极大地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人"的误差,能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9.
TCA全站仪实现测量数据的全自动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GeoBasic编译的机载应用程序上载到TCA2 0 0 3测量机器人中 ,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野外观测的自动化 ,尤其是高精度的导线 (网 )和三角网测量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将仪器中的数据利用LeicaSur veyOffice软件下载到计算机中 ,并以文本格式保存。自主编译的数据转换程序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平差所需要的文本数据格式 ,录入到平差软件中便可自动平差计算 ,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0.
针对采用多目标平行光管法进行全站仪竖直角度检定一测回引入已知真值难度较大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均采用一测回求平均值进行竖直角偏差计算,现引入近真值进行一测回标准偏差计算,通过多台不同精度仪器进行测量,测得实验数据进行竖直方向偏差值计算比较表明,对于低精度仪器采用一测回引入近真值的方法更加科学,高精度仪器采用原方法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是仪器测角精度的综合评定指标,本文介绍了检定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的两种检定方法(多齿分度台法和多目标平行光管法)。用实测数据对电子仪器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的方向误差作了图表分析,总结了不合格仪器的方向误差的共有特性。对同一台仪器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定,其中多目标法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换盘方式。图解分析三种检定结果的方向误差,解释了用变换度盘的多目标法检定电子仪器比未用变换度盘时不合格仪器数量明显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大比例尺野外数字测图中,全站仪所采集的碎部点数据格式与现有的成图软件需要的数据格式存在较大差别。因此,如何快速、正确地检校数据并完成数据之间的格式转换工作是内外业成图一体化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主要阐述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的程序实现全站仪野外观测数据的自动检核、数据纠正处理、外业编码-成图软件编码匹配识别、数据转化等预处理操作,并以某省某一测区数据为例对所编写程序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编写的程序可以快速检校数据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短边精密点位测量的工作效率,本文尝试将TS30全站仪的ATR技术应用到短边精密点位坐标测量中,并通过测量实例对比分析了人工测量方法与使用ATR技术的自动观测法的测量精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ATR技术相较于传统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测量时间,2种方法得到的待测点位坐标结果接近,而且自动观测法的一测回测角中误差与三角网测角中误差略小于人工观测法。研究结果可为精密工程的快速测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免棱镜全站仪测量精度的检验,通过对Leica TCR802全站仪在有棱镜和免棱镜2种条件下的测角测距性能多方面进行对比测试,并对大量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和精度分析,得出一些对实际工作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为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确定地面点的坐标和高程以及把已知坐标、高程的点放样到地面上是城市道路工程测量的主要工作之一。就道路测设而言,其测量数据量往往很大。由于目前道路工程中使用的主要绘图软件是AutoGAD,因此,只有使全站仪数据与AutoGAD联接,实现内、外业数据转换,才能使全站仪的运用更加有效,进而提高测设效率。  相似文献   

16.
陈冬晖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12):220-221,224,226
主要介绍了全站仪、GPS和水准仪"联合作业"的基本原理,利用徕卡系列的全站仪、GPS、水准仪完成数据采集。在LGO 7.0(Leica Geo Office 7.0)测量软件中,只建立一个项目,一次完成对采集全站仪数据、GPS数据和水准测量数据的编辑、查看、平差等联合处理,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证明,这种无障碍的"联合作业"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地区满足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在水准点稀少的地区应用价值较高。这种作业方法是否满足更高等级的测量工程有待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站仪种类繁多、数据格式各有不同,如何将不同格式的坐标数据展绘到现有的成图软件中是草图连图模式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以Leica全站仪为例讲述了利用全站仪内存功能存储野外采集的数据资料,通过程序把传入计算机的数据转换成SCS及CASS软件所需要的数据格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数字水准仪观测数据文件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数字水准仪原始数据的各项数据内容及其存储情况,据此提出实现数据预处理的技术要点并给出了PAD流程图,所编写的水准数据预处理软件DLPro,能自动读取记录卡中的观测数据,转换为Excel观测手簿,进行测段数据合并,输出往返测高差并转换为科傻平差软件的输入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在城市规划施测大比例尺地形图中,为了满足规划部门的技术需要,往往要测注楼房或其它地物点的细部坐标。本文就极坐标法测定地物点细部坐标测角采用半测回法进行精度分析。 随着电磁波测距仪和全站仪在测量中的广泛应用,极坐标法逐步被广大测绘工作者所接受,尤其是在地籍测量中被广泛应用。它具  相似文献   

20.
TCA2003全站仪自动识别系统ATR的实测三维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景领  黄腾  邓标 《测绘工程》2007,16(3):48-51
简述智能型全站仪TCA2003的自动目标识别(ATR)功能及其二次开发的机载测量软件的特点,以琅琊山抽水蓄能电站大坝变形监测网应用ATR功能三维测量实例,基于对其测量平差成果的评定精度,分析ATR三维测量的精度,比较ATR测量与常规的人工测量的功效,并给出有益的结论,为同类工程的应用以及拓展ATR全站仪应用领域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