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6年5月,千寻位置网正式公开运营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作为国内首家商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千寻位置网可以为全国大部分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本文首先介绍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观测数据的传输格式,然后在武汉、重庆两地分别对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网络的RTK、RTD定位服务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定位性能能够达到实时RTK厘米级和RTD亚米级,同时验证了解码程序的正确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虚拟格网技术对网络RTK动态定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面向大并发网络RTK用户的考虑,虚拟格网技术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升级改造中逐步得到推广。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原理,以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例,研究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实现流程和细节,并分析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虚拟格网在2018年4月和2019年6月的规律。然后针对动态定位应用,研究了虚拟格网点切换对动态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格网点切换对动态定位的影响在厘米级,对于车载动态应用,该影响可忽略。本文对于今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大并发、动态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GPS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北斗二代的实施,GPS/BDS组合导航系统在各个行业领域和亚太地区各个国家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国际海运事业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增加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星历电文并支持BDS载波相位差分应用使得北斗的地基增强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更加重要。本文介绍相对定位基本模型,单基站实时运态(RTK)与多基站RTK基本原理以及虚拟参考站(VRS)定位方法,通过采集GPS/BDS观测值,分析单基站RTK与多基站定位结果。结果表明,若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较短,多基站与单基站定位精度均能得到厘米级定位结果;在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较长时,GPS/BDS双频多基站RTK的定位精度能达到厘米级定位结果,可用性强。   相似文献   

4.
基于“北斗一号”导航卫星通讯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中国北斗一号导航通信卫星技术建立的滑坡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由“野外信息采集监测站”、“数字化滑坡自动监测点”、“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系统”和“地质灾害监测分析中心”四大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线和GPRS等通讯设施不发达地区,采用基于北斗卫星通讯技术进行滑坡等野外监测数据传输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GNSS多模系统的接收机种类不断增多。为了满足福建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的需要,对目前国内建设CORS站的GNSS接收机静态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分析,以研究多模卫星观测系统的数据质量,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中海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以高精度的3D扼流圈天线和北斗基准站接收机作为传感器,实时获取高精度GNSS观测数据,配套中海达公司成熟软件产品,可快速获取高精度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概述1.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硬件产品1.1.1中海达VNet系列基准站接收机中海达VNet系列基准站接收机是一款定位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应用而设计的高精度、高性能、高稳定性的基准站接收机,如图1所示。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国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NJBDS)建设”项目为例,阐述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详细介绍了评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所涉及的9项技术指标的含义及作用,并建立了一套覆盖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功能、性能及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体系;综合应用9项技术指标来评价南京国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综合性能,为城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测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省为例,充分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和影像处理专业技术等现有资源,探讨了省级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的技术应用手段及其可行性。通过挖掘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网监测地质灾害灾变过程的潜力,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为省级地质灾害监测体系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四川茂县渭门镇滑坡为典型案例,采用裂缝计、雨量计设备监测识别出该滑坡存在激烈下滑现象。结合北斗区域网获取实时监测数据,利用地基InSAR长达119.5 h的连续监测,获取滑坡体表面完整形变信息,识别出滑坡明显形变区域。北斗和地基InSAR监测结果表明,两种设备监测形变量和形变速度基本一致。联合北斗和地基InSAR进行监测,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在滑坡形变的不同阶段,从不同位置分析滑坡表面形变信息,对于滑坡的早期防范和局部实时监测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实现亚太地区的覆盖,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论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兼容 GPS/GLONASS 的 GNSS 定位地基增强系统软件 EarthNet2.0 的系统功能及应用状况。该软件系统界面友好,商品化程度高,能兼容国内外主流终端设备及基站设施。在江苏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一期项目的实际运行中,稳定性高,有效覆盖范围内实时定位初始化时间优于 30s,内符合精度平面方向优于 1cm,高程方向优于 2cm,外符合精度平面方向精度为 2cm,高程方向精度为 4cm。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整个亚太地区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推进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应用已成为测绘与地理信息行业的重要目标。当前浙江省已经建成覆盖全省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框架网络,并基于该网络完成了一系列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其对应浙江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设计指标平面不大于5cm,高程不大于10cm标准,不论国产主板设备、进口主板设备其平面精度指标都能够基本满足设计要求,但高程精度设计有所欠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提供连续、可靠高精度厘米级差分应用服务方面依然有待突破。  相似文献   

12.
四川雅安滑坡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示范工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主要介绍在中国四川雅安峡口滑坡示范区建设的滑坡监测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系统通过各种野外传感设备采集监测数据并通过北斗一号卫星通信机传送到监测分析中心,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重点阐述滑坡自动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以及利用北斗一号卫星通信技术在雅安滑坡自动化监测示范系统中的工程应用实例,对其他地质灾害监测的信息化工程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导航卫星观测数据质量是影响地面增强系统定位精度的直接因素,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经过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BDS-3)适配性改造后能够获取的卫星观测值数量相较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BDS-2)适配改造提升了30%~50%,对这些观测数据的质量评估和分析尤为重要.本文利用数据完整率、多路径误差等基准站观测值质量评估方法,使用零基线测试和精密单点定位(PPP)测试两种方法,提出一种综合区域地基增强系统的BDS-3数据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实证试验,结果表明:BDS-3卫星在亚太地区的数据质量已经与GPS相当;由于BDS-3卫星空间分布结构更优,地面测站可以获得的高仰角(高度角>50°)可用观测值较单GPS提升了20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增强系统可以提高全球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性能,能满足高精度的应用。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服务以来,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在我国陆续展开。而实现地基增强系统的主流算法为虚拟参考站(VRS)技术。中海达CORS经过多年的实际项目锤炼,形成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平台建设的完整解决方案,系统的主要特点有:1国产自主品牌北斗接收机(支持B3信号/数据流加密);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NetV RS解算软件;3支持大型CORS系统建设(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北斗一号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地面无线通信网络无法实现无缝覆盖,存在通信盲区,容易遭受地质灾害等外界因素的破坏与影响,基于地面无线通信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在上述条件下将无法正常运行。提出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并针对常见的滑坡、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设计并建立包含北京、上海、三峡库区、江苏、河北等13个地区的基于北斗一号卫星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首先介绍北斗卫星通信的流程及其特点,阐述系统架构,分析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情况,最后给出对该系统的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建设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应用能力逐步增强,基于北斗增强的CORS系统组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于南雄市区域CORS系统的建设项目,介绍了CORS系统基站布网、基站建设、精度统计、检验等内容,并从时间和空间可用性、RTK定位精度、初始化等方面测试CORS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系统网内和网外精度分布均匀,三星系统流动站平均收敛时间为9.5s,系统全天的时间可用性达到96.71%,固定解范围能覆盖南雄市全域,可提供厘米级RTK定位服务。  相似文献   

17.
InSAR技术在地表监测应用方面被广泛研究,相比传统监测手段有其独特优势。本文通过对门头沟区二斜井地基INSAR滑坡监测的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等过程的论述,介绍了地基InSAR技术在门头沟区二斜井滑坡灾害监测的应用,充分验证了地基INSAR技术在滑坡灾害应急监测应用中的优势,展示了地基InSAR系统在恶劣环境下的较强适应力,肯定了地基InSAR技术监测的应用前景,为今后同类应急监测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月的武汉,春光明媚,我国北斗应用也迎来春天,中国首个北斗卫星导航地面增强网——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湖北示范项目建成试运行,并在武汉通过了以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卫星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为首的验收委员会验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和GIS集成技术,研发了一套北斗地面沉降监测系统。以武汉后湖地区为应用示范,通过在该区域内合理布设北斗参考站网和监测站网,建设北斗数据处理中心,利用接收到的北斗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解算,对该区域的地面沉降进行监测。定位精度实时可达cm级,事后可达mm级。该系统可以针对城市地面沉降进行多级预警和趋势分析,为城市建设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2014年8月9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城镇燃气行业的深化应用,通过北斗精准位置服务,全面支持燃气物联网体系的建设,充分提升我国城镇燃气企业的地下管网安全管理水平。2013年起,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与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合作组织了多方企业和技术资源,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技术开发和严格的应用测试。其中,南方测绘参与建设了北京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项目一期历时3个月,建有6个基站,覆盖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