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南沿海环境变迁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福建晋江现场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5月7日-12日在福建晋江召开。会议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热带亚热带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办。  相似文献   

2.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相似文献   

3.
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相似文献   

4.
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资料,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福建省台风灾害数据库(按登陆地点建立分库),运用Excel软件和Mapinfo技术,重建了1980~2005年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时空格局。研究表明:不同登陆地点影响福建省的台风灾害年际变化总体都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明显集中在7—9月份、群发性强;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登陆福建沿海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中北沿海,登陆广东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集中分布在闽南沿海和闽西的龙岩、漳平和永定,登陆台湾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厦门市和闽中北沿海地区,登陆浙江影响福建的台风灾害Tzc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闽东北沿海和闽西北局部。  相似文献   

5.
我国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灾情资料,综合考虑热带气旋的频数、强度、范围以及持续时间,建立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指数,分析了1949-2009 年我国热带气旋的潜在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和年际变化特征,并以0608 号超强台风“桑美”为例分析了该指数与灾害损失、过程极大风速、过程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9 年间,我国的热带气旋的潜在影响力呈现出弱减少的趋势,这种趋势并不显著,但各阶段性的趋势比较明显;近20 年来,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等华南沿海受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在下降,而浙江、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省份受热带气旋潜在影响力在上升;潜在影响力指数最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沿海、福建沿海以及浙江南部沿海等地;TCPI 与灾害损失、过程极大风速、过程降水量等有较好的相关性,并都通过了0.01 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6.
近10年福建台风灾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台风灾害是地球上破坏性最大的一种气象灾害,是全球10大自然灾害之首。而福建省是我国受台风灾害影响较大的省份之一。据1949~1999年资料统计[1]:在全国东部沿海有台风登陆的10个省份中,福建省居第四位,仅次于广东、台湾和海南。登陆福建的重大台风(凡受面积≥33-33万公顷,或死亡人口≥50人,或倒塌房屋≥2万间,或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有33次,仅次粤琼51次(因资料问题,作为一个单元统计),却居第二位。本文根据《福建省气候影响评价》和省防汛办提供的台风灾情记录资料,研究分析了近10年福建由于…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动雨量站及水文站观测资料、卫星云图、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7年8月24日至25日发生在云南白水江流域的一次严重暴雨洪涝灾害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次此灾害是一次由流域暴雨引发的单峰型洪水过程,"天鸽"台风减弱后的热带低压及其北侧的倒槽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低压外围来自南海的东南气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供应,台风倒槽为强烈的上升运动提供动力条件。影响天气系统深厚,流域内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是导致白水江连续17个小时出现超警戒水位并引发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过程期间,垂直速度特征、卫星云图上螺旋云带分布及对流云团的监测情况有助于解决台风低压外围暴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8,(12):43-43
飓风和台风都属于北半球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飓风”。  相似文献   

9.
根据台风路径数据,通过计算评价单元内不同强度台风灾害发生频数和路径长度,综合表征台风孕灾环境敏感性的大小。结果表明:1)在四个强度台风条件下,敏感性最高的区域位于海南省、广东省沿海、福建省和浙江省沿海,随着台风灾害强度增强,影响范围呈现向北、向内陆延伸、扩展的趋势;2)台风灾害强度达到中度时,高敏感性的区域减少,低敏感性的区域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台风路径东移明显,福建所受影响加重,海南和广东影响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0.
林伟  方伟华 《热带地理》2013,33(2):124-132
Holland B系数是台风风场关键的形状参数,间接表征台风影响范围及强度。基于JTWC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台风中心探测记录数据,构建了最大风速半径以及飞行层最大风速的统计模型;利用典型台风期间地面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误差分析方法,比较了7种Holland B系数计算方法对于风场模拟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优Holland B参数模型;以“卡努”台风为例对Holland B系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Holland B系数越大,极值风速越大,台风风场风速高值区范围越集中;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计算了西北太平洋海域历史台风中心的Holland B系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海域低纬度地区比高纬度地区更易出现高Holland B值的台风;2)我国登陆台风中心Holland B系数从南到北逐渐减小,高值省份依次为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以及浙江省。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清代的地方志、档案等文献史料中提取台风灾害信息并整理分类,根据台风及其次数的判断依据识别出清前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7次重大台风灾害,对这7次台风事件从台风过程、灾害分布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重建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前期长三角地区的7次重大台风都发生于农历的六月、七月和八月,正值潮汛期,危害极大;台风过程持续时间短,一般在2~3 d左右。7次重大台风集中分布在浙江的杭州湾附近和长江下游流域两岸,主要在上海市的崇明、奉贤,浙江的余姚、嘉善等沿海地区登陆,然后沿岸向西北方向路径移动,与现代台风路径相比,接近于西北路径型或向北路径。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台风对区域社会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台风引发的连续暴雨是京津冀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开展台风危险性评估,旨在识别台风灾害高危险区,为京津冀地区台风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根据1974-2015年间影响京津冀地区的台风资料,选取该地区148个国家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包括最大日降水量、累积降水量及最大风速3个指标。借助Gumbel分布,求出各气象站点5 a、10 a、30 a及50 a一遇水平下的气象指标数值,利用ArcGIS空间插值表征其空间分布,据此评估京津冀地区台风危险性。结果表明,50 a一遇下台风灾害最大日降水最大值为190.62 mm,累积降水量最大值为253.04 mm,最大风速最大值为16.81 m/s。其中北京东南部、天津北部、河北省东南沿海地区和太行山一带的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区为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13.
近50年台湾东部台风强降雨事件的强度与频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曾发布台风警报和最大24小时降雨量不小于50 mm为标准,分别在台湾东部的宜兰、花莲、成功、台东、大武、兰屿等6处测候站1960-2009年的观测资料中,界定出117~151次不等的台风强降雨事件,并取最大24小时降雨量和年次数为强度与频率指标,采用非母数统计验证方法,检视各测候站研究年期内台风强降雨事件之强度和频率序列的趋势变化与阶段变化。分析结果显示,整体而言研究区内台风强降雨事件的降雨强度无显著的变化,但发生频率在1980-1990年间出现跃升之现象。由于晚近台风强降雨事件的发生频率较以往为高,致灾风险相对提升,未来台湾东部地区防灾意识的强化和因应能力的固实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热带地理》创刊于1980年,迄今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在困难和曲折中经受了磨炼,已经度过了她的青少年时期,三十而立了,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30年来,《热带地理》由初创时期以反映本所科研成果为主的专刊,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颇具特色的唯一综合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学术年会暨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修复学术论坛"于201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杭州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杭州师范大学生态规划设计研究院、遥感与地球科学研究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承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台北市立大学、暨南  相似文献   

16.
采用Hadley中心1953—2012年海冰密集度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1977—2011年日本气象厅台风资料,对冬春季北极海冰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冬春季北极海冰变化与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冬春季北极海冰表现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且在1965—2004年间具有3—4 a的低频振荡周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海冰变化最为显著。冬春季海冰变化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次、强度频次的相关性在9月份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且为正相关,而与热带气旋强度等级有较显著的负相关性。冬春季北极海冰变化与夏季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副高面积均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冬春季海冰面积偏多(少)时,夏季北美东部、冰岛附近地区、北太平洋以及中低纬度大部地区500 h Pa高度场为负(正)距平分布。冬春季北极海冰面积异常对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持续性影响,在随后到来的台风盛期有较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依据2014年第10号强台风“麦德姆”登陆前后的福建平潭岛典型海岸爬坡沙丘高精度测量数据,对比分析了沙丘受台风影响的形态变化,概括了海岸爬坡沙丘形态的台风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海岸爬坡沙丘形态对台风“麦德姆”的响应主要是以高度降低、体积减少为特点,研究样区内爬坡沙丘高度平均降低了0.18m、体积减少了1.95%,以爬坡沙丘前缘迎风坡中部和顶部的高度分别降低最多和最少为特点,爬坡沙丘不同部位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爬坡沙丘形态的台风响应特征主要取决于台风的强劲侵蚀作用和爬坡沙丘的特有形态及植被覆盖分异状况。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日前从包头市土右旗国土资源局了解到,由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实施的包头市土右旗地热资源勘探项目地热井已经顺利封井。该地热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境内大青山南麓土默川平原北端,是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2013年水文地质勘查项目,项目总经费为566万元。该项目于2013年8月开始钻探施工,于2013年12月26日完成全部成井工艺,并与2014年3月1日验收合格,钻井深度为2300米,是一口自流井。经过7天抽水试验,稳定降深74米,出水量为90立方米/小时,井口出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WMO)于1984年11月26—30日在墨西哥城召开了“城市气候学及其应用技术会议”。会议的重点为低纬度地区(包括热带和副热带)的城市气候及其有关方面的应用问题。邀请的代表除气候学家外,还有从事城市规划、城市建筑设计、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家。并由世  相似文献   

20.
杨林  董玉祥  黄德全 《热带地理》2021,41(5):968-974
采用RTK GPS测量技术与方法,在2014—2017年对福建平潭岛典型海岸沙席进行了连续16次形态高精度测量,分析了海岸沙席在台风作用下的形态变化及台风季后的形态恢复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海岸沙席对台风的形态响应特征明显,基本表现为海滩及沙席前缘高度降低(最大侵蚀深度为0.92 m),沙席中部高度变化相对较小(≤0.15 m),沙席后缘高度稍有升高(最大堆积厚度为0.75 m)。2)在台风季后,海岸沙席形态恢复变化也较为一致,主要表现为体积减少,海滩及沙席前缘高度稍有升高(最大堆积厚度为0.78 m),沙席中部高度降低幅度极小(≤0.10 m),沙席后缘高度略有降低(最大侵蚀深度为0.47 m)。3)海岸线走向是影响区域海岸沙丘对台风响应的重要因素,对于沙源不足、以离岸风为主的山岐宫海岸沙席,台风在其海岸沙席形态演变中的塑造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