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2005年间,是广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景观变化最大的时期,以同时段TM影像解译得到广州市的土地覆被类型图,从数量结构、空间信息及位置转移和景观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土地覆被的动态特征.数量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市的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在加大,自1995年起,这种变化的趋势开始减缓;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信息与位置的转移变化频繁,并且表现出空间位置分异的特征.景观特征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土地覆被向破碎化方向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呈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2.
1990~2005年间,是广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景观变化最大的时期,以同时段TM影像解译得到广州市的土地覆被类型图,从数量结构、空间信息及位置转移和景观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土地覆被的动态特征.数量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市的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在加大,自1995年起,这种变化的趋势开始减缓;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信息与位置的转移变化频繁,并且表现出空间位置分异的特征.景观特征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土地覆被向破碎化方向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呈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3.
盛科荣  樊杰 《地理科学》2011,31(12):1415-1422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模型研究了偏在性自然资源对非资源型制造业区位选择行为和城市区位特征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当资源型制造业的规模较小、自然资源的位置较为偏僻、资源型制造业产品的运输成本较小时,城市—工矿区模式将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的均衡状态;当资源型制造业的规模较大、自然资源的位置靠近区域的中心、资源型制造业产品的运输成本较高时,资源型城市是均衡状态。研究还表明,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受控于偶然因素和路径依赖效应。接着基于研究成果完善了陆大道先生提出的大河发展轴的区位条件和经济机理的解释。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区域开发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地理位置?(ЭГП)是H.H.巴朗斯基提出的,现已成为苏联经济地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其定义为:“经济地理位置是某一地点,地区或城市与外部具有某种经济意义的客观实在的关系”。这一定义提出了关于被研究的各个地理客体或作为不同区域系统组成部分的一组地理客体区域联系的思想。任一区域的经济地理位置都可以通过对多维空间中经济地理客体(经济点、中心等)位置的评价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土地覆被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2005年间,是广州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景观变化最大的时期,以同时段TM影像解译得到广州市的土地覆被类型图,从数量结构、空间信息及位置转移和景观等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土地覆被的动态特征.数量结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广州市的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在加大,自1995年起,这种变化的趋势开始减缓;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信息与位置的转移变化频繁,并且表现出空间位置分异的特征.景观特征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土地覆被向破碎化方向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呈扩展之势.  相似文献   

6.
街道名称作为城市线状物体的指称,是城市地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者。因此,城市街道命名要全方位多侧面地反映城市的特色。同样,沿海城市的街道命名也要围绕沿海城市的特点,全方位多侧面地反映沿海城市的特征。具体说来,沿海城市街道命名应把握以下原则:1.要围绕沿海城市地理位置独特的特点,突出反映沿海城市的地理特征。沿海城市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沿海城市街道命名,就要突出反映沿海城市的这些地理特点,以便使所命名的街道名称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鲜明地体现出沿海城市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地理环境具有区域差异性,包括从赤道到极地,从沿海到内陆的差异,以及高山地区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决定了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又影响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决定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人口与城市分布等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因此,在地理学科中,地理位置的判断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中国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响应.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选取中国33个公认的典型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提取空间结构数据进行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力图总结我国矿业城市对比其他类型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度较低,发展呈分散态;矿业城市空间的边界比较复杂,呈不规则状态;矿业城市紧凑度与边界维数呈负相关;矿业城市空间形态受城市发展阶段、有无依托、其他组织的人为规划等因素影响,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矿业城市空间形态与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9.
沿海城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因此,城市的地名命名、更名既要反映城市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又要能反映当地社会发展阶段的特征。福建省泉州市的做法,值得借鉴。一、地名的命名、更名要反映当地的历史沿  相似文献   

10.
基于潜力模型的广东城市可达性度量及经济联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城市中心职能强度指数分析为基础,应用和改进潜力模型对广东省各地级市的可达性进行综合测算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广东城市可达性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结构,并以佛山市禅城区和顺德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广东珠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最优的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而北部和东、西两翼城市在交通网络结构缺乏横向关联、远离经济中心的地理位置和过于依赖珠三角城市群的带动作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可达性程度和经济联系最差。通过城市可达性和经济联系强度的空间分异规律分析,揭示出广东区域空间结构和交通网络结构存在的问题,诠释城市经济水平、发展模式和地理区位对可达性空间分异的作用,从而为广东省城镇网络体系发育、区域经济协调及珠三角产业转移规划优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一、一个提问引出七个意外的答案。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学习重点,我一直认为应该主要围绕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展开。在初中的一节课上,我发出了这样的提问:“一国的地理位置一般从哪几个方面反映?”,不一会儿,学生便抢着回答,  相似文献   

12.
豫皖湘赣四省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豫皖湘赣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绝对差异都在拉大,相对差异和集中程度都在降低后,有趋于稳定趋势; 空间分布上大致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中间高四周低的圈层等级结构; 空间格局上,空间集聚态势进一步强化,逐步形成以郑州市和南昌市为核心的两大高高集聚区; 空间交互作用是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劳动力成本对产业转移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吸引力、技术创新能力、集聚效应、成本因素、对外开放度、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对产业转移具有正向作用,市场吸引力、集聚效应及对外开放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杨奇 《地理教学》2021,(9):43-45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型城市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当资源型城市赖以生存的主体自然资源大部分被耗尽时,城市发展就会进入衰退期,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本文以多特蒙德与阜新为例,比较分析了两地产业转型道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平台中历年专利转让记录为数据源,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地理信息编码技术、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从集聚和扩散两个方面构建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模型,对2001-2015年中国城市技术转移的时空格局、集聚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 2001-2015年,随着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的不断上升,且在参与创新技术转移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加情境下,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的两极分化及强集聚特征持续发育;② 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格局经历着空间不断极化的历程,由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主导的三极格局逐渐凸显;③ 中国城市创新技术集散体系不断完善,从全球至地方的中国创新技术集散体系已初步形成;④ 中国城市创新技术转移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关联与集聚效应,4种类型基本呈“抱团”分布,城市创新技术转移的地理邻近性显著;⑤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城市创新技术的需求能力和供给能力决定其转移能力,第三产业产值规模和专利申请量对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影响较大。另外,研发人员数量也是影响城市技术转移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是相关性较低,而城市第一产值规模对城市创新技术转移能力具有显著的阻抗作用。(注:①考虑到专利技术从申请至授权以及转移的期限较长,因此本文城市吸收、转出的专利速度主要基于1年转移量、2年转移量和5年转移量来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5.
广州河涌的自然社会构建与城市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赵美婷  朱竑 《地理学报》2019,74(2):353-365
基于网络文本、访谈和照片评定等数据,本文采用NVivo分析方法对广州河涌案例展开分析,讨论了城市自然的社会建构与城市记忆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自然资源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并通过人的实践与社会系统彼此渗透、共同演化。具体来讲,以广州河涌为例,本文指出河涌的社会建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职能和物质形态的演变,反映了物质的利用方式及其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此外,城市居民与河涌的互动是文化生产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河涌是地方文化的物质承载者,也是维系地方感的重要物质载体;最后,河涌是城市居民产生记忆及其身体实践的重要物质场域,通过此类物理的沉淀,城市记忆才得以传承和保存下去。研究立足于物质地理学视角,强调了自然资源的社会建构过程,重新审视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互动关系及过程,进而反思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处理方式,从实证角度回应了文化地理学从“唯物主义”到“文化表征”再回到“重返物质主义”这个轮回对“物质”和“文化”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审视。从现实意义来讲,本文讨论了城市居民与城市自然之间的互动,为营造健康城市以及为城市再生产的发展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世界中的任何地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时空的烙印。据不完全统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先进科技。以时间、空间和属性为主要要素的地理空间信息,综合反映了自然、人文、社会等信息的空间地理位置,已成为战略性基础信息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成的地理因素,首先与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关。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同邻近地区的自然及经济条件的空间关系,城市的兴起及其盛衰同它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的变动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扬州位于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在隋唐时代开始直至元明时期,为全国的商业中心,当时盛极一时,但  相似文献   

18.
各种聚落的位置及内部结构通常受到环境因素,特别是用地形状的很大影响。农村小聚落的分布格局常表现出各种地貌因素的作用。地貌条件还影响到城市内部的具体建筑、城市整体形状、城市化的总体特征(集中与分散)和城市分布格局。中爪哇的聚落分布便反映了该地区平原和丘陵的总格局。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997-2012 年划分为4 个时段,采用ArcGIS 与次序多元Logit 模型分析北京市住宿业空间结构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探讨住宿业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协同演化关系,反映城市空间结构重组特征。结果表明:① 北京住宿业时空演化的向心集聚与离心扩散趋势并存,属于相对扩散;扩张表现出集聚特征与方向上的差异性;同心圆式、局部扇面式、廊道式、飞地式、填充式等扩张形式并存;② 可达性、基本地价、空间集聚是住宿业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③ 城市化进程影响住宿业的区位转移,住宿业是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力量之一;④ 塑造城市结构的离心扩散作用增强,城市空间的异质性与复杂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空间结构与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丁成日 《地理学报》2004,59(Z1):85-92
城市竞争力的最重要决定因素之一是城市效率.城市效率反映在劳动力资源(市场)效率、土地资源(市场)市场效率、资本资源(市场)效率和城市基础实施利用与投资效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是地方政府有能力提供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者阐述了城市空间结构对劳动力资源、土地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利用的影响.同时,可以通过科学规划,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