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宫地下水库的古河流沉积与古河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库是用地下含水层作库容,调蓄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使其相互转化并达到综合利用的目的。位于河北省邢台行署南宫,县境内的南宫地下水库(图1)是用埋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下水调蓄系统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解决干旱区内陆河流水资源的调蓄问题,人们已习惯采用"高坝大库"的工程技术方案。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水库的建设经验,结合干旱区内陆河流地貌单元、储水构造特征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间凹陷、山前凹陷和深覆盖河谷型等三种地下水库的具体设想及相应的适宜地段,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地下水库调蓄为主,地下水与地表水统一调度的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以期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合理、科学、经济。这种新模式是实现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合理配置的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新理念。  相似文献   

3.
干旱内陆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是解决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干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内涵为基础.分析了干旱内陆河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评价并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展望了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研究趋势.指出在未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中应加强与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探讨内陆河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和基于生态健康和环境发展的内陆河环境需水定值方法与阈值.开发内陆河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信息系统和管理模式.指出综合水循环组成部分的集成模型是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苏人琼  唐青蔚 《自然资源》1995,(5):24-33,16
晋陕蒙接壤区是我国正在开发建设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资源丰富而水资源短缺是接壤区资源配置的基本点,水是能源基地建设的制约条件,本文在通过实地考察和计算分析后提出,只是提高当地河川径流的调蓄能力和充分利用黄河水源,近期能源基地的用水是可以满足的。  相似文献   

5.
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开发利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地下水动态监测、地下水开采量和流域径流量等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逐年下降的原因,建立了地下水库开采量模型,并用水均衡法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不同保证率条件下三工河径流量相应的地下水可开采量。通过对灌区需水量的预测,提出了缓解本流域工农业需水量与流域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合理利用地下水库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下商业街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缓解“城市综合症”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深入调查长沙市两大地下商业街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从经济条件和市场条件进行论证表明:长沙市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商业街的条件已经成熟.最后从地下环境、经营管理、立法等方面对长沙市目前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渭河流域基于水利供水网络结构的水资源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关中水利发展战略角度,审视关中渭河流域供水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关中渭河流域水利大网络,支持与保障关中—天水经济区和关中城市群的供水要求。认为建设关中水利供水网络就是对关中已有和新建的独立的水源供水系统进行联接和配套,建成可以联合调蓄,统一调度,资源互补,优化配置的水利网络。在分析关中地区渭河流域建设水利网络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线十点网络主框架的构建模式,并对网络建设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及分期实施步骤提出了意见。结果说明全面规划、构建关中配(供)水网络是保证关中地区城市化进程和产业布局供水安全和改善关中生态环境,支持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库姆塔格沙漠东北缘浅层地下水补给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库姆塔格沙漠东北缘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文、水化学和同位素相关数据,分析探讨了沙漠东北缘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结果表明,水体与周边流域地表水并无直接联系,主要受到南部山区贫重同位素水体的补给,但补给过程缓慢,因此,对周边地区水资源的开发非常敏感。根据地势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祁连山沿党河洪积扇到谷地冲湖积平原可能存在一条地下水补给路径,冰雪融水和降水渗透到地下,沿党河洪积扇最终补给到疏勒河谷地。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雨洪管理焦点历经管网设计、不透水面阈值控制、低影响开发及土地利用管理等过程,呈现"多尺度多视角衔接"趋势。本文聚焦太湖流域土地利用调蓄功能变化机制及管理应用,揭示了1985-2015年来建设占用耕地是调蓄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发现基于小流域的调蓄功能变化与建设用地强度整体低关联,但局部高相关,高相关的地区位于大城市或某些乡镇周边的建设增长热区,而这些热区的建设用地与调蓄空间规模较大且接触机会更多,是开发之前调蓄空间保护、开发控制以及开发之后综合管理等3个土地利用调蓄目标因子协调不当的结果;最后提出流域尺度土地利用调蓄视角的雨洪管理"345"模式,即以3个目标因子和5类控制要素为基础,实施土地利用调蓄创建、防御、拓展与保护等4类差别化战略模式,从更大尺度认识老城区和新区的雨洪关联,拓展海绵城市建设的本土认知和视野。  相似文献   

10.
现时为了国民经济的各种目的,建造和利用地下库容已取得广泛的进展。无论在外国,还是在苏联都已建造出巨大的天然气库,石油库和其它的液体库。与此同时,以调节地表径流为目的的大型地下水库,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至今还未取得应有的发展。这说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在以前基本上尚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但在现时由于灌溉、工业、生活饮用供水的急剧发展,在我国特大的居住区已出现饮用水短缺的趋势。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跨流域调配水资源外,还需要利用一切可能对地表径流进行季节的和多年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公路网系对喀斯特流域水系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龙熹  张科利  孔亚平  梁音 《地理研究》2013,32(10):1833-1842
为了定量评价公路对地表水文过程的影响,选择典型喀斯特流域,在GIS水文分析功能支持下探讨了公路网系对流域水系结构的改变。研究表明:公路代表的人类强烈扰动集中分布在水系两侧1 km范围内。叠加路网之后流域内三级以下的低级水系数量和总长度显著增加,主河道分枝能力和流域平均分枝比增大,说明路网将增大河道行洪压力,同时减弱喀斯特流域的溶蚀作用而增强流水侵蚀作用。对子流域单元的统计分析表明,路面产流强度与子流域水系长度增加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在空间上,路网增加的水系在流域出口附近的集中程度较高。公路影响抑制喀斯特地下水系的径流调蓄作用,可能导致洪水期河流洪峰提前并增大洪峰流量,从而加剧洪灾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开发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资本流动对中国区域开发的作用研究,概括了中国传统区域发模式——“内陆均富”和“沿海先富”及其存在问题,运用西方现代区域发展理论构造了一个以城市为主体的新型区域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李倩  马龙  刘廷玺  王硕 《中国沙漠》2022,42(5):146-157
煤矿开采使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发生改变,研究采煤影响下流域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转化关系对揭示区域水循环过程意义重大。以海流兔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数理统计法、Piper三线图和氢氧同位素关系图等方法,分析采煤影响下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在煤矿开采影响下采矿区地表水中SO_(4)^(2-)、Na^(+)、Mg^(2+)等含量增幅较大;流域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以地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为主,平均贡献率为56.7%;矿区及以下流域海流兔与纳林河不同水体间的转化关系仍以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为主,与上游天然流域相比平均贡献率分别增至69.3%和59.4%;矿井水主要来源为上覆萨拉乌苏组地下水,补给比率为72.4%,煤矿开采使上覆含水层地下水向采空区汇流速度增大。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悬河的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使黄河水与其影响带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开采潜力大。为优化水资源联合调度,刻画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与含水系统调蓄的内在联系,根据地下含水系统岩性结构及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按水源地定流量的开采方案,建立浅层地下水二维水流模型。应用FEFLOW软件,对黄河下游影响带10处地下水水源地进行激发补给动态调蓄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傍河水源地开采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大黄河的侧渗补给量,实现含水系统动态调蓄水资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广西百色市隆林—乐业地区属于右江水系及红水河水系,可划分为三个岩溶区:隆或岩溶区、平塘岩溶区和蛇场岩溶区,岩溶水系统可分为:地下河子系统、岩溶大泉子系统和基岩分散流子系统。本文首先分析各岩溶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再根据岩溶区构造特征和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最终提出隆林—乐业地区水系统循环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地热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形式。地热的产生,地热从地下深处向地表放散,分散的地热在地质条件下的富集,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接触地下炽热岩体而变成地下热水和水蒸汽,地下热水义如何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这些自然现象的发生过程,都是在地面以下进行,并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些过程仅仅靠教师讲解,  相似文献   

17.
南阳盆地丘陵地带生态农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阳盆地丘陵地带发展生态农业条件优越,但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利的因素。文章根据丘陵地带自然、生态条件,运用综合自然地理学和生态农业的理论方法,在生态农业布局上,可以把南阳盆地丘陵地带生态农业区建设划分为“三区一线”,并根据各生态农业建设区地貌类型、生态环境争件特点和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要求,选择不同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确立不同的主攻方向。实行“区线”结合,纵横布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地表水资源较为匮乏,人们生活生产用水大都由地下水资源提供。因此,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勘察、开发利用是当地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以此为主要研究方向,希望通过对地区卫星遥感数据分析,对一个地区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进行更为准确合理的评价、判断。本文全面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原理,并对水文地质的遥感技术勘察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9.
地表迳流是自然界水循环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水文地理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为发挥水的最大效能而了解各地地表迳流并研究共变化规律,无疑是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地表迳流的研究和了解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地表迳流是自然界水循环的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水文地理上的一个基本问题。为发挥水的最大效能而了解各地地表迳流并研究共变化规律,无疑是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地表迳流的研究和了解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