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丹巴地区变质岩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其p-T轨迹的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巴地区变质岩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其p-T轨迹的构造意义钟宏(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动热变质作用,P-T轨迹,构造环境,丹巴地区丹巴地区位于扬子地台西缘与松潘一甘孜造山带过渡带的中段,丹巴弧形构造带之西侧。该区变质岩分布很广,...  相似文献   

2.
川西丹巴地区出露两套不同岩系:扬子板块结晶基底-康定杂岩、宝兴杂岩;另一套为分布于其北的边缘海型变质沉积岩。印支期该区受南北向挤压,形成大量挤压型构造。由于不均匀分布的,极强硬的结晶基底的影响,各处变形强度不同。本文用应变测量方法分析了各区的变形量,发现基底向北突出的丹巴地区变形量较大,而向南凹的金汤弧区则较小。丹巴地区变质程度高于其他地区,笔者用构造一热模式对该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3.
丹巴地区变质沉积岩Sm-Nd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渭洲 《地质科学》1998,33(3):367-373
对丹巴地区广泛分布的志留系、泥盆系和三叠系地层进行了较系统的Sm-Nd同位素研究。这些变质沉积岩的地壳存留年龄为2284-1977Ma,它介于扬子板块核部晚太古代地壳(2900-2600Ma)和板块边缘中-新元古代地壳(1180-812Ma)之间,表明丹巴地区的古生代地层可能主要是这两个物源区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川西丹巴地区出露两套不同岩系:杨子板块结晶基底——康定杂岩、宝兴杂岩;另一套为分布于其北的边缘海型变质沉积宕。印支期该区受南北向挤压,形成大量挤压型构造。由于不均匀分布的、极强硬的结晶基底的影响,各处变形强度不同。本文用应变测量方法分析了各区的变形量,发现基底向北突出的丹巴地区变形量较大,而向南凹的金汤弧区则较小。丹巴地区变质程度高于其他地区,笔者用构造一热模式对该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5.
川西丹巴地区变质岩的Rb—S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巴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的变形、变质和岩浆作用。根据变质程度差异划分出6个变质带:矽线石带、蓝晶石带、十字石带、石榴子石带、黒云母带和绢云母-绿泥石带。蓝晶石带十字石片岩和石榴石带斜长角闪岩与变玄武岩的矿物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9.0±7.1Ma,160.0±13.0Ma和150.2±2.4Ma,它们代表该区最主要的一次区域动热变质事件年龄。本文还结合已有的年代学资料,讨论了丹巴地区变质作用演化史  相似文献   

6.
三维地质结构是岩体力学计算和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也是岩体力学分析最大误差来源。强变质变形的复杂构造区由于地层失序无法用常规地质方法建立地层-构造三维模型。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部的丹巴水电站工区经历角闪岩相变质和多期剪切-挤压构造变形,地层序列混乱,构造格架复杂。二云母片岩等软岩层分布规律和厚度更是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结合工程地质勘查要求和丹巴地区地质特征,以构造历史分析为主线,综合利用构造解析方法对工程区岩体的原岩类型、变形机制和构造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认为丹巴工区主期片理化岩体形成于15~20km的剪切型构造置换和构造堆垛作用下,提出了丹巴工区以顺层剪切和多层次滑脱为主的变形模式。在丹巴工区单斜层中识别出多套基本岩性段,将软岩基本厚度限制在328m,在"大套有序、小套无序"岩层序列基础上建立了丹巴工区三维地质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杂构造变形区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较系统地总结了几十年来兴安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研究的成果,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对该区奥陶系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同时厘定了本区腕足类化石组合和笔石等重要化石层位,为兴安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与我国华南、华北标准地区和其它地区以及与世界各区的对比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研究该区的地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资料。  相似文献   

8.
较系统地总结了几十年来兴安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研究的成果,以三叶虫化石为主对该区奥陶系进行了划分与对比,同时厘定了本区腕足类化石组合和笔石等重要化石层位,为兴安岭地区奥陶纪生物地层与我国华南、华北标准地区和其它地区以及与世界各区的对比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研究该区的地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新疆半岛湖地区晚二叠世与早三叠世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颜喀拉弧后盆地西端的半岛湖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复理石建造,以往一直认为其属三叠世沉积。近期笔者在该区上述地层中发现了牙形石和孢粉化石,首次厘定该区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的存在,对完善该区的地层系统和沉积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三合村-垦西地区的勘探成果,分析了该区的勘探潜力,特别指出上第三系浅层气和受地层不整合控制的沙河街组稠油是该区今后的主要勘探、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邓孝 《地球科学》1995,20(4):367-372
简要回顾我国地热研究的历程,详细评述和归纳我国大地热流测试和其地抽、地球物理的函义,以及地热资料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我国地热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申柯娅  王昶 《矿物学报》2000,20(4):356-362
90年代以来,我国宝石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宝石鉴定、人工合成宝石和宝石优化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现代宝石学研究重点和未来宝石学研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宝石学10年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0ka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0kaB.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1)8000~6000aB.P.为温暖湿润期,夏季风强盛,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2)6000~5200 a B.P.为季风气候衰退期,在这期间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3)5200~2100aB.P.凉干气候期,这一时期气候基本稳定,东亚季风对气候影响较大,但气温和降水都低于第一个气候稳定期.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在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水体组分、δD和δ18O同位素、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进展充分表明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是目前利用蒸发盐定量获取古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参数、揭示海洋和盐湖水体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以及丰富和深化成盐成矿理论的良好地质载体。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同国外相比的差距、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6,20(6):401-418
1995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工作稳步增长。三维地震、储层描述和横向预测地球物理技术有长足进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前沿技术已获应用,直接找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受到进一步重视,非线性反演及粘弹性、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有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非能源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始终处于低谷,但有关技术发展并未停顿。瞬变电磁等方法已基本形成我国自己软硬件配套系统,分布式多道同步电磁采集系统及综合电法工作站等已有可喜成果。对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有关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但需要系统性重点研究项目的导向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论南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元素有效态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蒋忠诚 《中国岩溶》2000,19(2):123-128
岩溶环境的元素有效态应当考虑土壤固体、岩溶水、土壤水三种载体.岩溶区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使土壤中的元素有效态含量较低,但相对来说,岩石背景含量高的元素,其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也明显较高.南方岩溶区强烈的岩溶作用,不但使岩石和土壤中可溶性的Ca、Mg、Na、K大量溶解于水中,而且,某些难溶元素,如Si、Al、Fe、Mn等在岩溶水和土壤水中也有一定的离子含量,使之成为植物中元素的一部分来源 .  相似文献   

18.
煤中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煤中氟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以及燃烧释放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煤中氟的研究总体上说滞后于煤中其它某些微量元素(如砷、硒、汞等)的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煤中氟+K313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来源及迁移转化规律,是今后煤中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湿地生态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过程与湿地功能的关系。介绍湿地生态过程的概念,并对湿地生态过程的三个方面即有机物的生产过程(生物过程)、营养物质循环(化学过程)和能量流动及其水文过程(物理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并对生物过程、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剖析,同时对生态过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第四纪孢粉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第四纪孢粉学研究已取得的长足的发展。化石样品的时间分辨率不断提高,在黄土高原10万年尺度的孢粉记录分析已达到了小于千年的分辨率,在内蒙古调角海子钻孔的研究已达到百年分辨率。其次,为了准确解译化石孢粉的生态意义,开展了大量表土花粉研究,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花粉-气候转换函数、气候-花粉响应面模型;系统地开展了表土花粉模拟生物群区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开展了华北平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