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溪洛渡电站软弱夹层剪切强度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的力学强度参数,特别是软弱夹层剪切强度参数c、f的优化选取进行分析对比,对大型和特大型水电工程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多种力学参数选取方法讨论了溪洛渡水电站软弱夹层剪切强度参数c、f的取值问题,使剪切强度的选取有了更大的可比性,提高了c、f值的选取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域内岩体类型主要为砂岩、板岩,其中板岩强度特性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板岩的强度特征及变形规律,确定合理的板岩强度参数,对于引水坝址的选取和深埋长隧洞的设计与施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选取钻孔采取的板岩岩样,通过单轴压缩变形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等室内试验方法,借助Ho...  相似文献   

3.
大型滑坡滑带土结构强度再生特征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大型滑坡滑带土强度参数的正确选取,是作好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抗滑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本文在现场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揭示了只要具有一定滑体厚度的滑带土,沿滑面具有强度再生现象,尤其在抗剪强度参数中显著存在一定量值的结构强度。讨论了结构强度再生的条件、变化规律及其再生机理,论证了滑带土的残余强度仅仅是一种瞬时效应,为滑坡滑面强度参数的选取与评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泉彬  杨平  于可  汤国毅 《岩土力学》2018,39(6):2025-2034
为探究冻土与结构接触面次峰值冻结强度影响因素、影响规律及其预估方法,选取南京河西地铁施工区域典型粉细砂为试验土样,利用改进后的大型多功能冻土直剪仪,开展多影响因素条件下的冻结强度直剪试验研究。在对次峰值冻结强度定义和量化标准约定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极限峰值后剪应力陡降、峰后剪应力周期性变化、软化衰变等典型变化规律。将次峰值冻结强度与接触面温度、粗糙度、法向应力拟合后发现其分别呈反比例线性、二次抛物线、正比例线性关系。通过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挖掘,得出次峰值冻结强度关键影响因素及大小依次为接触面法向应力、粗糙度,而接触面温度为非关键影响因素。经多元非线性回归,构建了耦合接触面温度、法向应力及粗糙度三因素的次峰值冻结强度预估模型,可为人工冻土区或天然冻土区冻结加固设计、盾构法施工、地下结构物设计等提供冻结强度参数选取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三期监测项目中存在一些滑坡没有进行滑带土室内剪切试验,对于如何较准确选取这类滑坡抗剪强度参数目前研究还比较少。提出以区域统计规律及工程地质类比方法得到的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初选值为基础,以滑坡在三峡库区库水位调度下选取计算工况下的监测位移及其趋势为判断依据,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滑坡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反演分析,最后结合宏观变形与位移监测对反演结果进行检验。以三峡库区某滑坡为例,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得到该滑坡的抗剪强度参数:c=20.0kPa;Φ=19.0°。  相似文献   

6.
胡海军  魏丽敏  冷伍明 《岩土力学》2007,28(12):2698-2704
在岩土工程界,强度指标的测定和选取存在着不统一的现象。具体表现在(1)强度试验的划分;(2)不排水强度的测试;(3)加载工程强度指标的选取;(4)卸载工程强度指标的选取。针对上述问题,指出不固结不排水试验宜称为天然固结不排水。讨论和比较了国内外常用的地基天然强度测试方法。对国内的改进有效应力法和有效固结应力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二者均低估了现场固结不排水强度。建立了采用各向等压固结试验模拟现场K0固结时的等效围压计算公式及等效于CK0U试验的有效固结应力法强度增长公式。分析了国外的不排水有效应力法、QRS法和不排水强度分析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指出不排水强度分析法所采用的SHANSEP试验方法能合理考虑分期施工过程中地基土的强度增长,适合在国内采用并对国内常用的加载-卸载-加载方式获取卸载强度指标的适用情况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饱和软黄土是一种有别于湿陷性黄土、饱和压密黄土的特殊地层。为分析敞开式降水对富含饱和软黄土地层深基坑变形影响,选取西安地区某典型深基坑为剖析对象,分析降水前、后土层物理力学性能变化,探讨降水前、后饱和软黄土地层的粘结强度,对比研究降水前、后对深基坑变形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研究成果可在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粘结强度提升和变形控制方面为富含饱和软黄土地层深基坑设计参数选取时提供参考,为类似项目积累地区经验。  相似文献   

8.
工程上常见的灰岩在不同风化程度下的抗剪强度特性鲜有研究,也没有快速评估灰岩抗剪强度的数学模型,不能满足大量灰岩工程灾害防治的需要。为探究风化程度对灰岩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试验选取现场新鲜灰岩试样,通过开展室内风化模拟试验制备不同风化程度的岩样,进行室内岩石强度剪切试验,探究灰岩剪切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的变化规律和...  相似文献   

9.
软弱结构面粒度成分与抗剪强度参数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软弱结构面一直是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工程地质问题, 选取合理的力学参数对大坝建基面的选取及未来坝基抗滑稳定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大量试验资料基础上, 研究了沉积岩地区某重力坝电站坝址区软弱夹层粒度成分和抗剪强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建立了不同稠度状态下的相关方程。并结合《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中提出的用粒度成分定量指标选取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 对软弱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冰碛土三轴数值模拟试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鼎平  汪斌  江龙剑  曹作忠 《岩土力学》2008,29(12):3466-3470
由于冰碛土粒度组成和沉积结构的特殊性,无论室内试验还是原位试验,均难以获取冰碛土体可靠的强度和变形指标,因而强度值的合理选取一直成为冰碛土体工程设计和评价的瓶颈。采用元胞自动机方法模拟冰碛土体结构,构造仿真的大型试体,借助于FLAC3D,对模拟试体进行了三轴数值模拟试验,并依据常规三轴试验的力学公式求得了冰碛土体的强度和变形参数,从而为岩土体强度试验提供了一种崭新方法,为虚拟岩土实验室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软岩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软岩的基本特性。根据软岩的膨胀崩解耐久性、冻融作用、力学性质试验结果、, 分析软岩力学特性与赋存环境(含水量、地应力、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总结了软岩的力学性质变化特征。并提出软岩强度取值原则。  相似文献   

12.
辽中凹陷古近系发育有四套烃源岩,各套烃源岩对于辽中凹陷油气成藏的贡献大小不同。在对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及生烃潜力法,对辽中凹陷古近系东二下段、东三段、沙一段和沙三段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排烃强度进行评价。经研究发现,各套烃源岩层的排烃门限深度分别为2 400m、2 900m、2 700m和2 500m左右,通过排烃强度的计算可知,沙三段烃源岩平均排烃强度最高。根据对各套烃源岩层厚,各项烃源岩评价参数,以及现今排烃强度等参数的综合分析认为,辽中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对于辽中凹陷油气成藏贡献最大,是辽中凹陷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13.
阴极发光显微镜在碳酸盐岩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阴极发光显微镜在碳酸盐岩研究中的主要应用及进展。内容包括影响碳酸盐岩阴极发光性质和强度的主要因素,应用阴极发光建立胶结物地层学以及确定成岩作用环境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关于岩石坚固性系数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坚固性可视为岩石抵抗破坏的一种度量。本文介绍一些测定岩石坚固性系数的方法,诸如“点载荷法”、“捣碎法”以及“规则或不规则形状试样的试验”。论文最后对捣碎法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苏南宁镇地区,震旦系至第四系出露完整,研究程度颇深,诸地层的不同特征,以作为华南各地区地层对比之标准而著称。近几年来,随着大规模勘探工作的进行,宁镇地区地层的物性参数、电性参数和力学参数等各种资料,均在不断完善之中。本文试以该区震旦系至白垩系地层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等的系统测试数据,对其有关的岩石力学特性进行粗浅地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武当群上部变沉积岩组时代归属问题:单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武当群主要分布在南秦岭武当地块中部,下部为变火山岩组,上部为变沉积岩组。目前认为上部变沉积岩组成岩年龄为1000—1200Ma,属中元古代。从上部变沉积岩组凝灰岩夹层中获得5颗锆石进行了U-Pb法年龄测定,结果显示时代为(744±36)Ma,结合古生物及地层研究成果,认为测定的这组年龄值代表了武当岩群上部变沉积岩组的成岩时间为南华纪。  相似文献   

17.
琉璃庙地区变质杂岩主要由变质上壳岩、变质深成侵入杂岩及其脉岩群组成.它们多数经韧性变形改造形成各种类型糜棱岩和构造片岩.研究表明,变质上壳岩原岩主要以钙碱性火山(熔)岩为主.本区变质杂岩经历了三期变质变形作用,即高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型复式同斜紧闭褶皱;绿帘角闪岩相动力变质作用及强烈的韧性变形,形成了以蓝闪石为特征的不同强度的糜棱岩带;绿片岩相动力变质作用和韧脆性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河小浪底坝区泥化夹层分布及其抗剪试验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量地质勘探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研究了形成泥化夹层的母岩和地质构造力 ,泥化夹层的类型及其粒度成分以及泥化夹层的分布规律。还分析研究了不同试验方法对泥化夹层抗剪强度的影响 ,并着重分析研究了我院研制的控制膨胀饱和固结慢剪的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9.
陈代璋  陈凤贤 《现代地质》1992,6(2):130-138
本文选择3种成因的微晶岩石,用电子探针直接在光薄片上进行常规全岩成分分析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作对比,说明用电子探针粗束斑缓慢移动样品和用细束斑面积扫描两种方法,对某些岩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的可行性。作者还采用上述方法,对湘西沃溪Au-Sb-W矿床蚀变矿物晕进行矿物—地球化学微剖面研究,揭示了有关热液矿床围岩蚀变作用过程中元素迁移的规律、岩石退色的机理,提供了矿床成因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颗粒配比对岩石力学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石是矿物颗粒的集合体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非均质材料,了解它的力学特征对岩土工程及矿产开采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典型的颗粒材料,颗粒单元体的粒径分布配比必然影响着岩石的宏观力学表现。通过设置不同体积配比下的颗粒材料单元体,利用PCF2D软件模拟了相同颗粒材料单元体不同配比下岩石模型的力学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颗粒单元体配比对岩石的力学特征有明显的影响。在模拟过程中大颗粒的配比显著影响着岩石的抗压强度,大颗粒含量相对越高,抗压强度越大。而细颗粒的配比影响着岩石的抗拉强度,细颗粒含量相对越高,抗拉强度越大,但是过多的细颗粒会降低岩石的抗拉强度。考虑岩石压缩过程中裂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分布、5:2:3、7:2:1的颗粒配比形成了贯穿裂缝,而1:2:7和3:2:5的颗粒配比未能形成贯穿裂缝,且细颗粒配比越高,裂缝数目出现高值的概率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