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动乌蒙山贫困缺水区生态环境建设、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以昭通市作为重点调查区,基于地质调查、泉流量统计、水质检测,展开岩溶地下水富集规律及物探找水方法的研究.结果 表明:①研究区岩溶地下水系统以条带岭谷型、埋藏型为主.条带岭谷型岩溶地下水系统以现代岩溶为主,目标含水层多、发育深度有限、岩溶发育及富水程度差异大,富水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晋陕蒙接壤地区岩溶发育规律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和岩溶地下水的富水性研究,总结出晋陕蒙接壤地区岩溶水的最佳富水地段,便于以后合理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  相似文献   

3.
安徽北部岩溶泉分布规律及缺水山区找水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权  王晓明  魏继东 《中国岩溶》1989,8(4):311-318
本文通过对安徽北部岩溶泉分布规律的研究,将岩溶泉划分为三大类型、十一个亚型,对于缺水山区岩溶地下水的寻找具指导意义。在岩溶含水系统中,岩溶泉的形成和分布,可直观反映碳酸盐岩地下水的赋存、运移及排泄的规律。文中讨论了地层富水性的影响因素,指出利用岩溶泉指示富水地貌、地层、构造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趵突泉泉域岩溶水典型污染组分变化特征及污染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斌  邢立亭  李常锁 《中国岩溶》2018,37(6):810-818
济南趵突泉水闻名天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岩溶地下水水质发生较大变化。利用收集与实测的近60年的水化学数据,选取矿化度、NO3-、SO42-、Cl-典型水化学指标,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对山前三个典型富水地段岩溶地下水化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揭示泉域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富水地段岩溶水水质污染途径。结果表明,1986年以前,三富水地段水质变化特征相似,均呈小幅增长趋势,而1986年以后差异显著。其中,西部富水地段除90年代以外,岩溶水中典型污染组分含量总体涨幅较小,地下水主要污染途径为点源—表流阶段入渗型;中部富水地段岩溶水中典型污染组分呈稳步增长趋势,地下水主要污染途径为面源—降雨间歇入渗型;东部富水地段岩溶水中常规离子组分涨幅最大,地下水主要污染途径为点源—开采越流入渗型。研究结果对泉域三个富水地段岩溶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黔西南高原台面裸露着大面积的三叠系白云岩,含水介质多为溶孔、溶隙,地下水埋藏浅,岩溶水赋存较均匀,富水性强,是研究区内重要水源。本文利用区内岩溶泉流量观测数据,采用地质统计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地下水年际、年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南高原台面在岩溶含水介质组合类型、地形地貌、断裂构造和水动力特征等条件控制下,区内岩溶水流量动态呈现出平面分带、垂向分层现象,靠近中部分水岭和南面地形深切区,岩溶水流量动态越不稳定。对区内岩溶水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同类岩溶山区岩含水层水文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质构造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平  李稳哲 《西北地质》2010,43(3):106-112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干旱缺水,多年来一直制约着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调查测绘、钻探验证及多学科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及岩溶水的发育均受断裂构造控制。北东向断裂具有较强的富水性,属控水断裂。北西向压扭或张扭性断裂相对北东向断裂岩溶发育较差,属导水断裂。近东西向压性断裂,富水性较差,属阻水断裂。三大构造带相互作用形成网格状和似层状地下水管道系统,对岩溶地下水的交替、运移和富集及岩溶水的径流、排泄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2)
贵州高原北部赤水河深切河谷区的寒武系白云岩大面积裸露,是区内重要供水岩层。以该白云岩分布区域为研究对象,采取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长期动态监测、地球物理勘探和测井等手段,对获取的128个天然水点、7个钻孔、14条地球物理勘探线、2处测井和7处流量动态监测站基础历史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区内岩溶发育、地下水分布规律和含水岩组富水性的垂向分层性,并结合地形地貌和水系的空间关系,探明含水岩组富水性的分区特征。研究结果认为:岩溶区垂向上岩溶发育、地下水分布和含水岩组富水性具有分层性特征。靠近侵蚀基准面岩溶发育深度浅,多在65 m以内,远离侵蚀基准面地区的岩溶发育深度较大,包气带内的岩溶较发育,潜水面以下的岩溶亦以多在50 m以内;地下水系统的天然出露点高程在垂向上具有4个显著的分层;在地貌、水系的控制下,含水岩组富水性分层特征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该类缺水区域的地下水机井靶区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邯峰矿区岩溶含水层主要是寒武系、奥陶系厚层灰岩、石炭系薄层石灰岩,其中以奥陶系中统含水层富水性最为丰富,具有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岩溶发育减弱的特性。根据岩溶水补、径、排条件,邯峰矿区岩溶水可分为黑龙洞、白龙洞、紫泉岩三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又根据岩溶发育程度、钻孔单位涌水量、水井单井出水量等富水性特征划分为四个区,研究了地下水动态特征,提出了保护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在莱芜盆地开展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详细论述了盆地东部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与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四类,并总结了其含水岩组富水性;分析了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与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通过收集分析区内钻孔资料,总结了岩溶区岩溶发育特征,发现区内岩溶发育主要集中在200 m以浅,以溶蚀裂隙、蜂窝状溶孔为主;对清泥沟断裂、兴隆山-高峪铺断裂、铜冶店-孙祖断裂等主要控水断裂进行分析,提出东泉、清泥沟、丈八丘三个岩溶水富水块段,分析了各块段的富水机理,并提出各富水块段允许开采地下水量,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徐社美 《地下水》2012,(4):40-42
以广州都会地区水文地质调查、钻孔、抽水试验、水质分析结果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完成了研究区地下水类型的划分,基本查明都会地区岩溶含水岩组的分布、埋深、岩溶发育特征、富水性、水化学性质和补径排分区等。并按照地层时代对各岩溶含水岩组进行划分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位于云贵高原南缘滇东南高原斜坡区,属珠江源头河段南盘江流域与红河流域的地表分水岭地带,侵蚀切割强烈,地形条件复杂,广泛出露的三叠系中统个旧组含水层组富水性强,岩溶强烈发育,地下河管道、洼地、落水洞等广布。通过野外调查、观测、示踪试验、实验测试等手段,利用水文地质学、岩溶学等理论方法,分析研究区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岩溶发育强度、大泉地下河及管道分布、地热分布情况,及其对拟建铁路选线的影响,计算隧道涌水量,提出隧道施工尽量避开地下水富集区、岩溶强发育区、大泉地下河主管道径流区、地热异常区、岩溶砂岩地层区等建议措施,减少拟建铁路施工可能面临的岩溶水文地质危害及其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破坏,为强岩溶发育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西山岩溶水应急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及开采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急水源地位于北京西山四季青地区,取水层位为奥陶系含水层,属覆盖型水源地。奥陶系岩溶地下水水量大、水质优良,是保障北京供水安全的后备水源。本文在综合分析奥陶系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以群孔抽水试验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法预测水位,从岩溶地下水的富水性、地下水流场、地下水资源方面分析岩溶水的开采潜力,确保在出现水源危机时,岩溶地下水能够作为后备水源地为城市供水。结果表明,岩溶地下水应急水源地岩溶裂隙发育,补给条件好,地下水径流强度大,水质优良,具有6万m3/d的开采潜力,即当水源地增加每日6万m3应急开采时,水位埋深预测值为52.94m,能够满足现有取水设备条件,且不会影响其它水源井的运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广西罗城县的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含水介质、赋存及水动力等条件,划分其岩溶地下水系统。结合含水层富水性,分别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法、容积法和枯季径流模数法对罗城县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地下水储存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34 189.75万m3/a,其中岩溶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34 083.32万m3/a,全区岩溶地下水储存量为116 584.25万m3/a;可开采资源量为7125.67万m3/a。研究结果可为广西罗城县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既比处于泸西盆地下游边缘,岩溶发育均匀性差,地表干旱,严重缺水,打井找水难度较大。文章论述了既比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分布赋存特征,介绍了岩溶区地下水勘查布井的工作方法;利用高密度电法、激电测深物探成果,结合水文地质调查成果,确定了井位,结果证实钻孔水量丰富。分析认为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差异主要受溶隙充填、连通程度控制,总结出一套以岩溶水开发利用为龙头,抗旱与节水喷灌高效农业发展相结合的应急抗旱模式,经济效益显著。提出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管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卢放  罗旋  胡文广  于蕾 《中国岩溶》2022,41(6):986-997
为揭示太行山北段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分布规律,采用电阻率、极化率、半衰时和偏离度分析不同含水层介质结构、不同含水岩组和不同地下水系统岩溶裂隙水与电性参数的关系,探讨研究区岩溶裂隙水富水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电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含水层介质结构按照溶蚀孔洞型→断层型→褶皱型→岩体阻水型的排列顺序,半衰时值分布范围依次降低,而偏离度值分布范围依次升高;四种电性参数对奥陶系含水岩组、蓟县系含水岩组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极化率、半衰时和偏离度难以识别拒马河、界河-唐河以及瀑河-漕河三种岩溶裂隙地下水系统类型;奥陶系含水岩组的富水性优于蓟县系含水岩组;就含水层介质结构而言,溶蚀孔洞型富水性最佳,断层型和褶皱型次之,岩体阻水型富水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贵州松桃县鸡爪沟背斜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及富水性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构造富水结构、因素及条件,从而建立了通过初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物探解译、水文地质钻探开发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区内缺水地区提供饮水水源。对省内其他相似构造岩溶地区科学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分析沂南县气候、自然、地理,尤其是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及2011年国土资源抗旱打井工作成果,结合沂南地下水含水岩组分布、赋存、地下水运移特征、构造对岩溶发育与地下水运动的控制等。得出沂南县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区的构造破碎带及其附近地下水相对富集。地下水富集特征可分为:构造带控水型、火成岩体阻挡富水型、断裂影响带强富水型及远离构造破碎带弱富水型等几种类型。根据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区地下水富集规律的分析研究,为今后贫水山区找水定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预防矿井顶板水害的发生,针对现有方法对顶板砂岩富水性预测存在的问题,着重研究了多因素对富水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富水性综合分析预测评价方法。在指标选取上更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资源勘探孔的资料进行富水性预测。并以济宁二号井为实例,进行应用验证,为煤矿顶板含水层富水性预测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吕恩普 《地下水》2012,34(6):56-58
铜川市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在分析研究区内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现有的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分析地下水资源分布规律,得出全市浅层地下水形成富水地段与地形,地质构造补给条件关系,以及17个富水地段及其可开采量。得出了深层岩溶水的含水岩组,富水性分布特征和新区、黄堡两个富水地段的理论可开采量。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岩溶地下水运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徐州市岩溶地下水资源及补排关系的研究分析,揭示了该区岩溶地下水在不同的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下的循环规律。整个岩溶地下水的运移既有畅流型,又有汇流型和散流型。岩溶地下水的储存、运移及富水规律既受自然地理、地层岩性的控制,同时又受地质构造的控制。搞清本区岩溶地下水的运移规律对于合理的开采地下水,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及减少因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各种地质灾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