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爱好者》2012,(4):50-53
天上的星座及其名称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由于恒星位置的相对固定,它们本身在天空就构成了一套潜在的符号系统,星座则是通过我们的划分和命名将其具体化了。中国古代的三垣二十八宿传统星官体系共有283星官,在晋朝就定型,一直沿用到清代封建王朝覆亡,而西方和现代使用的则是以古希腊托勒密时代星座为主体并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的88星座体系。  相似文献   

2.
后发座属于北天星座,位于猎犬座南面,室女座的北面,基本上夹在牧夫座与狮子座之间。观察者可连接狮子座尾巴上的狮子座β星(中名五帝座一)、猎犬座α星(中名常陈一)和牧夫座的α星(中名大角),构成一个星空三角形,后发座就处在这个三角形中间,是一群看上去隐约可见的星星。每年4月2日子夜,后发座的中心经过上中天。在南纬56度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以看见完整的后发座。在南纬77度以南地区则完全看不到后发座。它相当于我国传统星官系统中的周鼎、郎将等星官,属于太微垣左垣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这一讲,我们从北斗七星移到中国星空的最核心区域——北极星及其所在的紫微垣。 “紫微垣”是天上的三个“城堡”之一,这三个城堡统称“三垣”,“垣”即墙,每一垣有两道用星星联成的墙围出了一块近圆形的天区,这“三垣”都在北天球,以北极为中心的叫“紫微垣”,另外两个是“太微垣”和“天市垣”。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星象划分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化,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星象划分体系,是与西方星座划分体系完全不同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星象划分体系。中国古代星象主要由“三垣二十八宿”所组成。三垣是指环绕北天极附近的三个星区,即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每个星区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形如墙垣,故名之为“垣”。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对星空命名中的星宿、星官和星座是有区别的。星宿指二十八宿,它们作为计量天体的坐标,不考虑作为恒星或星座存在的意义。星官是指该星座作为官员星名而言,若星名没有官员的含义,则不可称星官而称星座。因此星座使用的范围更广,天官星名、动物星名和其它星名也可以叫星座。二十八宿也可叫二十八星座。以往的误解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6.
角、亢、太微左垣与室女座的对话室女座对应于中国的角宿、亢宿和太微左垣。其中内屏一、二(v)三、四(ο)和右执法(β)为室女的脑袋。角宿一(α)为室女拿着麦穗的右手,而角宿二()与太微左垣的东次相、东次将(δ、ε)构成的三角形为室女的翅膀。翅膀的下部,有左执法(η)和东上相(γ)构成了室女的胸部。亢宿一至四(χ、ι、φ、λ)则为室女的下肢和裙子。  相似文献   

7.
新书介绍     
王绶院士的《世纪之交话天文》(名家讲演录之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 999年 8月第 1版 ,64开袖珍本 ,77页 ,定价 3 80元。此书小而精 ,是受到普遍赞扬的《名家演讲目录》丛书第一套 ( 1 0册 )之一。内容为 :一、天文世界。二、一张学科发展流程图。三、天文学史上的三个“前进三部曲”。四、天文学“大统一”及 2 0世纪 60年代四大天文发现和四大天文发明。五、天文大科学———“大题大做”和“大题小做”。六、LAMOST的故事。这是一本天文爱好者和天文之作者值得一读的好书。作者的学术修养和文笔功力与科普技巧在这本小书中得…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经典的 Cowell 方法中和分技术的作用.证明了采用二次和分的方法不仅在代数上完全等价于不用和分的方法,而且与传统的观念相反,这样的算法并不能有效地减少舍入误差的累积,因而,使用二次和分的方法几乎没有优越性.但若采用一次求和的方法,舍入误差的累积能改善 O(h)倍(h 为积分步长).本文亦讨论了部分双倍位算法的作用,它能使舍入误差的累积改善 O(h~2)倍,但此时采用二次、一次和分都没有任何好处.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在图书市场上见到几本新书 ,特向爱好者们推荐如下 :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 :《新疆域》(一套共两本 ) 4 3元 [美 ]艾萨克·阿西莫夫、珍妮特·阿西莫夫 著 毕立群 朱保如 何妙福 马星垣 等译 3 2开 两本共 64 4页 主要内容是关于生命、地球、空间和宇宙的新发现 ,希望能激发读者对大自然的想象 ,并进一步去探索。《超越时空》3 4元 [美 ]加来道雄著刘玉玺 曹志良译  3 2开  4 1 2页 这本书的副标题为“通过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之旅”。作者用很生动的方式 ,介绍了涉及宇宙学和天体物理的前沿问题。《推销…  相似文献   

10.
最近新书(注意写明代号):(47)《果壳中的宇宙》定价42元,邮购45元(48)《宇宙佳音》定价9元,邮购价10.5元(49)《太空奇观》定价105元,邮购110元(50)《奇诺的星空日历》(一套12册)定价192元,  相似文献   

11.
在已出版的天文书刊和读物中,不乏介绍西方盛行的‘星座与希腊神话’以及‘四季星空’、‘每月星空’一类的文章和书籍,也有讲述‘星官’、‘星宿’、‘星象’、‘步天’等中华文明特有的专著。现在向广大天文爱好者介绍的则是一本2008年7月才问世的、以东西方文明对比的视角对照论述西方星座和东方星官的渊源、演变、背景、故事、掌故、传说的书籍——“星座世界”。  相似文献   

12.
最近新书《注意写明代号):(51)《星座奥秘探索图典》定价70元,邮购78元(47)《果壳中的宇宙》定价42元,邮购45元(48)《宇宙佳音》定价8元,邮购价10.5元(49)《太空奇观》定价105元,邮购110元(50)《奇诺的星空日历》(一套12册)定价192元, 邮购价210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天文学进展》第3卷第4期(1985)和第7卷第2期(1989)上刊登了本委员会提供的301个天文学名词的推荐译名。现再推荐第三批165个,其中大多数是近年出现在文献上的天文学新名词。希望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对译名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批新词的提供者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沈良照(115个)、赵君亮(33个)和李竞(17个)。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明钞本和《四库全书》文津阁本《灵台秘苑》以及《文献通考》、《天文大成管窥辑要》和《天元历理全书》等五种古籍中,搜辑了宋皇祐年间的恒星(包括二十八宿距星)观测记录,审订考校,并参酌《新仪象法要》星图及南宋苏州石刻《天文图》,整理得到360颗恒星的入宿度及去极度等资料,再据此换算为A. D. 1052年的赤经与赤纬,归算出1975年的坐标,并给出与现代星表的对照。就整个系统而言,对于我国传统的283官1464星,已概括了282官1457星,仅缺少紫微左垣的“少丞”及离宫六星。这部星表的恒星位置符合中国历代文献记载,反映和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星像系统,它是继《石氏星表》之后的第二部恒星星表。在中国天文学历史上,《宋皇祐星表》实为一部可靠而重要的基本星表。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科幻史上,有这样一个系列,它出现在小说、电视剧集、电影等各种文学艺术领域,它的出现比《星球大战》早了十年,甚至早于电影《2001:太空奥德赛》,它的影响力堪比《星球大战》,在全世界培养出了无数忠实的粉丝,形成了一股太空探索的科幻文化。可是,它的名气又不如《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制作的水准也几乎一直登不上大雅之堂,直到2009年一部承前启后的作品出现。这个系列。叫做《星际旅行》系列《又译《星际迷航》系列)。这部作品,是这个系列电影的第11集,名字也很有深意。叫做《开启未来》。  相似文献   

16.
《大统通占》是明初钦天监编纂的占书,其中保存了一些明初恒星观测数据.试图以此重新考察明初的恒星观测情况.首先,分析了该书的成书年代,指出其应完成于永乐四年至二十三年之间.然后,以依巴谷星表(2007)为标准,对该书记载恒星数据的赤纬误差进行傅里叶分析,发现这些数据应观测于洪武年间,且其精度达到明末以前星表的最高水平.另外,梳理了明初钦天监观测恒星的条件,认为其观测水平的提高与郭守敬对仪器的改进措施密切相关.最后,对这份精密星表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古代星官发生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17.
4月3日 金星接近昴星团 昴星团是金牛座中著名的疏散星团,俗称七姊妹星团,在梅西叶星团星云表中排序第45号,故又称M45。在我国三垣二十八宿的星座系统中,由于它位于昴宿,故称昴星团。在古代希腊神话中,昴星团中七颗亮星是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的七个侍女,她们的美貌  相似文献   

18.
《天文爱好者》2019,(5):70-70
赛事简介: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由中国天文学会与教育部天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广东天文学会、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等单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刘宜华 (山东茌平县) 在今年前三期《天文爱好者》中,收到了三张精美插页,我深感本刊编辑部对读者的热忱服务和诚挚关切。这是我收到本刊的第三、四、五次赠页。 第一张赠页是1958年《天文爱好者》创刊号赠送的一张《活动星图》,我把它贴在纸板上,用它认识了能见到的星座,并熟悉了星空的周日和周年变化。第二张赠页是1963年7月本刊赠送的一张《简易天球仪》图,我用这张图按照杂志上介绍的方法加工成"简易天球仪",非常直观的了解了天球、坐标等基本概念,委实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乾象历》从吴大帝黄武二年开始行用至吴亡。是三国魏晋时代的重要历法之一,现分为:(一)《乾象历》之产生、(二)古历治历的要求、(三)《乾象历》的数据、(四)《乾象历》的创新(甲)月行迟、疾(乙)月行三道、(丙)日、月食的界限、(丁)定朔(五)《乾象历》的五星法,(六)其他等六个方面以近代天文学的原理来阐明评述该历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