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吴琼 《地理教学》1994,(3):19-19,18
地理教师教学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地理教学括动所必须具有的能力的总和。其能力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3.
陈启洪 《地理教学》2012,(16):45-46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是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这些内容涉及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推理能力以及地理计算能力,因此学生理解和综合应用起来有较大的难度。笔者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收集了学生提出的部分疑问,现整理简释如下: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陈利顶  傅伯杰 《地理科学》2000,20(4):301-306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概念和特点,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长江流域7省1市人例,从自然和经济的角度评价了长江流域各省市9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评价结果表明:9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各省区人工资本积累能力、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资源支持能力总体上为持续上升趋势,但各省区增长的速度略有差异;而自然资源的支持能力为不断下降趋势,同时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环境资源支持能力各省  相似文献   

5.
李文波 《地理教学》2014,(16):49-52
基于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探讨科学有效的高考地理课堂复习教学,提出强化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平 《地理教学》2013,(12):38-40
本文通过对传统课堂中比较的教学活动"重结论轻能力"现象的分析,提出应该将比较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上,并运用教学中的实例,展示自己利用开放性的学习任务,从"选择比较对象"、"确定可比项目"、"设计比较方案"三个层次逐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分析,为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金子兴 《地理教学》2014,(22):25-27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宇宙中的地球"一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难点之一。该章不仅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本章出现有许多的概念,而概念是构建学科逻辑体系的起点,是清晰有序呈现知识的必要条件。厘清这些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对教材中地理原理和规律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周益青 《地理教学》2005,(9):38-39,13
揭开2005年全国文综卷面纱,仔细研读其中的地理试题可见,高考大纲中设计的四个能力考核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四个能力考核目标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积极追求和确定的新的考试评价目标。  相似文献   

9.
任石岭 《地理教学》2014,(13):53-58
纵观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新情境立意、知识抽查、能力考查"的原则,侧重考查对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丝毫不回避主干知识。因此,在高考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高考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分析试题对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阐述和解释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及如何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从而以不变应万变,达成地理高考试题考查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0—2019年新疆14个探空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了近10 a大气最大混合层高度(下文简称混合层高度)、通风量、边界层平均风速及大气自净能力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各物理参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以上参数的逐月分布均呈倒"V"型,表现为夏半年大、冬半年小,即新疆的大气扩散能力在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其...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准东露天煤矿周围常见的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琵琶柴(Reaumuria songoonica)、蛇麻黄(Ephedradistachya)等四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和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大小来看,Zn、Cu、Cr含量较大,Pb、As和Hg含量较少。假木贼根部的Cr含量以及四种植被体内Hg含量均超过了植被生长的正常范围。从植物与相应土壤中的重金属相关性来看,假木贼,琵琶柴体内Zn、Cu元素,琵琶柴体内Zn、Hg、As元素,梭梭体内的Zn、Cu、As元素与相应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关性较好,植物体内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土壤,交通运输,大气降尘等多种来源。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能力表明,假木贼(2.89),琵琶柴(1.14),梭梭(1.72)对Hg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富集能力大小顺序为假木贼>梭梭>琵琶柴,它们属于潜在的Hg富集植物。蛇麻黄对Cu具有较强富集能力。假木贼,琵琶柴和梭梭对Zn、Cr和Pb具有较好的转移能力。这三种植物对重金属均有一定的耐性,可作为矿区土壤植物修复的优选物种。  相似文献   

12.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07,(10):15-16,38
从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来看,地理高考关注区域性和区域特征,很多试题利用区域地图作为载体,考查学生的的空间定位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区域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明高考对学生空间定位准确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因此要适应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必须做好区域地理的针对性复习。  相似文献   

13.
湿地宣教是发挥湿地的社会效益,更好地保护湿地的内在需求。本文从阐释湿地宣教的溉念入手,概括了湿地宣教的内涵与意义,在分析我国湿地宣教的实施主体、受众分布、宣教形式及宣教投入的基础上,认为我国湿地宣教还存在宣教体系残缺、能力不足、投入不足、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结合国内外湿地宣教理念在指导思想、具体实施方法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交通优势度是评价区域交通优劣的常用指标,亦是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性单项指标之一,自提出以来便得到广泛应用,但既有文献较少探讨其内涵,并融合区域特性进行评价维度的发展。本文回归交通优势度最初强调的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引导、保障”能力,阐述其与“量、质、势”的对应关系,从承载力、可达性、连通性角度进行指标阐述与拓展,并将可靠性、公平性等概念引入保障维度,从而丰富了交通优势度3个能力维度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西藏自治区为例,针对其区域特点引入线路连接度、雨雪季节波动性等拓展了保障能力维度指标,以及采用更精细、多模式的可达性,发展了原有的“区位优势度”,作为“引导能力”。结果表明:(1)西藏交通优势度的县际差异明显,总体以拉萨、林芝、日喀则等地为核心,沿河谷地带呈潜在的点—轴分布特征,各地市则形成围绕行政驻地的中心—外围结构。(2)改进后的交通优势度更清晰地呈现西藏交通3个维度的能力及其间关系,揭示阿里、藏东南边境等区域在保障等维度的缺陷及形成的大范围的交通劣势地区。(3)本文对3个能力维度的再探讨为交通优势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富有潜力的概念框架,有利于新时期交通优势度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问题研讨法是把学习内容变成一系列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运用本门学科的原理与观点,对图表、字等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加工、提炼和归纳等研究活动,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它对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能力、思维和想象能力、设计和实验能力以及评价和决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思维品质的特点,结合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提出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目的性、深刻性、独立性、广阔性、创造性和敏捷性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分析因特网对科研信息能力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因特网的科研信息能力培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99年2月,教育部开始在我国推出高考“3+X”改革方案,广东省率先进行高考“3+X”试点。2000年,广东、江西、吉林、江苏、浙江实行“3+X”高考试点,进行综合能力的测试,2001年,又有12个省市参加“3+X”试点,2002年,全国31个省、市、区进入“3+X”综合能力的测试,到2003年,全国各地高考普遍实行“3+X”。在全国高考文综试卷中地理图表题的比重逐年增加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9.
韩彦奎 《地理教学》2014,(12):60-62
自主命题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提出问题,编制答案,并给出评分细则的过程。当前教师自主命题的积极性不高,命题能力偏低.提高自主命题能力的措施主要是:1.认识自主命题的重要意义;2.了解有关命题理论:(1)编制试题的目的和要求;(2)命题的基本原则;(3)把握不同题型的特点和要求;3.加强学习研究;4.命题的基本流程:(1)搜集积累素材;(2)编制双向细目表;(3)选取素材、分析素材,提出问题;(4)确定答案。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因特网的科研信息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分析因特网对科研信息能力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基于因特网的科研信息能力培养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